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五行
楚简
字异构试释
408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34):408413,2022楚简 五行“埶”字异构试释孟蓬生郭店楚简 五行 有一未识字,其形如下:1.1.郭店 五行 36该字所在辞例为:“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远而(庄)之,敬也;敬而不,严也。”郭店楚简整理者隶定为“”,注云:“此字从 木 从 田 从 卪,疑是 节 字。古文四声韵 引 古孝经、义云章 节字从 木 从 土 从 卪。用于偏旁的 田 土 常常相互代用。易离卦:节,止也。帛书本作解(懈)。裘按:此字恐亦书手写错之字。”李零参观郭店楚简时发现简背有一“解”字,因而认为:“其简背有解字,为郭店楚墓竹简所遗(照片和释文均未见),简背此字应即改错之字。”李家浩根据 古文四声韵 卷四卦韵“懈”字作,推测该字是“解(懈)”字的另一种写法。后来李先生又发表对该观点的申论:“大概是 字的异体,即将 的左半 木 中的 日 写作 田,并将其移到 木 之下的一种写法。”赖怡璇则认为:“所论字亦有可能为他系文字,而于简背写楚系文字,以作为所论字的注释,若此,则所论字非错字,而是非楚系的文字的 解 字。”李春桃指出:“即使简背有 解 字,也没有充分证据说明是错字。也可能该形是一个生僻字,简背之 解 字可以看作此形的注音字或释文。若此说属实,则古文可能与此相关,盖田旁讹作日旁,又移于 木 形中间。懈 从解得声,两者可通,该形在 四声韵 中还可用作 懈 字古文,是其证。但形是否为解字尚不能确定,所以关于该形的释读还需更多材料提供线索。”魏启鹏认为:“此字作,殆会意字,象人以木力田,木者耒耜之属,疑为 字别构。广雅释地:,耕也。、解(懈),古韵同隶支部,其声见、匣旁纽,故可通借。”生按:马王堆汉墓帛书 五行 与“”相对之字正是“解(懈)”字。结合郭店楚简简背的“解”字,大致可以确定“”字与“解”字词义相当,但不能据此认为“”是错字。我们认为此字即“埶”字异构,在此借为“暬(亵)”字,义为“怠慢不敬”。现尝试论证如下。上引各家或谓此字为错字,均为推测之辞,难以证实。魏启鹏释“”,缺乏文字学上的证据,自然难以成立。李家浩指出 古文四声韵 的古文“解(懈)”字和“”字互为异体,最有理致,但需要认真审视。孙超杰认为 古文四声韵 的古文“解(懈)”字实际是战国文字的“毄”字,以“毄”表“解(懈)”在传抄古文中当属常见的语音通假关系。我们则认为 古文四声韵409楚简 五行“埶”字异构试释的古文“解(懈)”字极有可能来源于战国文字的“解”字。传抄古文字资料中“解(懈)”字古文作如下形体:2.2.海313;3.3.四312引 老子;4.4.四312引南岳碑;5.5.海313;6.6.海314出土战国古文字资料中“解”字作如下形体:7.7 清华九治政 28;8.8 清华九成人 27;9.9 清华一保训 7对比传抄古文和战国文字“解”字的写法,虽然差别较大,但仍然可以约略看出其演变的轨迹:(1)传抄古文“解(懈)”字2、3两形左上之即战国文字“解”字左上“角”字之变。曾侯乙墓竹简“衡”字作,漆箱“娄”字作,两字所从之“角”形可资参证。(2)4、5、6三形中左上之“小”或“”形当为“”形之变。(3)传抄古文“解(懈)”字左下之“巾”形则是牛形之变。(4)“解(懈)”字古文右半“卪”及其变形则是战国文字“刀(人)”形之变。郭店楚简 五行 中与“解(懈)”字相对的字形构形非常清楚,从木、从田、从卪,与战国文字“解”字构形差别十分明显,与传抄古文中的“解(懈)”字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李春桃指出和“解(懈)”字的关系尚不能确定的意见是审慎而正确的。从字形上看,郭店楚简整理者把该字与 古文四声韵“节”字的字形相联系,其探索方向应该是正确的。古文四声韵“节”字下所收的古文有以下两种写法:10.10.四512引 孝经;11.11.四512引 义云章此字又见于魏 三字石经 和 汗简、唐 阳华岩铭,字形如下:12.12.魏石经;13.13.汗449引 义云章;14.14.阳华岩铭古文字构形系统中,土旁和田旁可以互换。例如:15.15.燮簋(集成4046)“对”;16.16.气盉(考古学报 2018年第2期)“对”410古文字研究17.17.召伯簋(集成4293)“封”;18.18.中山王鼎“封”(集成2840)19.19.荆历钟(集成38)“”;20.20.清华五汤丘 12“”试比较:12.1.所以,把跟加以认同,从字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该字的构形应该如何分析呢?李家浩曾通过六个从“”的字形的比较对字的构形进行分析。这六个字的形体如下:21.(a)22.(b)23.(c)12.(d)24.(e)25.21.盠方彝(集成9899);22.克鼎(集成2836);23.驭簋(集成3976);24.古玺1923;25.南越王墓车驲虎节(铭图19158)李先生指出:“a是埶字,像人两手持木植于土之形,即种艺之艺的象形初文,彝铭埶所用的就是这一本义。b应该隶定为,日本学者高田忠周认为从埶省声,在鼎铭中读为 迩。c应该隶定为 ,此字还见于甲骨文,裘锡圭先生也认为从 埶 省声,在甲骨文中读为迩。d应该隶定为(引者按:原文如此,当是字之讹,下同)。此字见于魏正始石经,原文小篆残去,据 汗简 卷中之二卪部引 义云章 节 字的写法与此相近,知是 节字的古文。上古音 节 属质部,埶 属月部,古代质月二部的字音有关。例如下面将要提到的 热 字的异体作 炅,热 从 埶 声,属月部,炅 从日声,属质部。可见此字也应从 埶省声。e应该隶定作。从邑之字多是形声字,此字和其他三字一样,也应该从埶省声。”李先生据此释南越王墓车驲虎节之为“驲”。李春桃同意李家浩对“”字结构的分析。他说:“该古文(引者按:指)形体较为奇特,李家浩指出其左部形体为 埶 字省略,该说可信。盖最初假 埶 字省体为 节,后来又加注卪 声(卪 和 节 可通,看质部 卪 字条),埶 为疑母月部字,节 为精母质部字,二者韵部旁转,读音相近。”我们基本同意两位先生对“”字结构的分析。既然“”字为“”字异构,而“”又为“埶”字之省,则我们可以从埶声字(古音在月部)入手来解决该字的读法。根据郭店楚简五行简背和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可知此处原文或作“敬而不解411楚简 五行“埶”字异构试释(懈)”。说文心部:“懈,怠也。从心,解声。”又:“怠,慢也。从心,台声。”说文女部:“嫚,侮也。从女,曼声。”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高诱注:“慢,易,不敬也。”礼记月令“诘诛暴慢”,朱彬礼记训纂引方性夫曰:“不能敬上谓之慢。”新书道术:“接遇肃正谓之敬,反敬为慢。”说文 心部:“慢,惰也。从心,曼声。”又:“憜,不敬也。从心,省声。春秋传曰:执玉憜。惰,憜或省。嫷,古文。”五行“解(懈)”字与“敬”相对,取“怠慢不敬”之义。与“解(懈)”字构成异文的“”也应该取“怠慢不敬”之义。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该字最为合适的读法当是“暬(亵媟)”。说文 日部:“暬,日狎习相慢也。从日,埶声。”段注本改“慢”为“嫚”,注云:“嫚者,侮易也。小雅 曾我暬御,传云:暬御,侍御也。楚语 居寝有暬御之箴,韦云:暬,近也。暬与亵音同义异,今则亵行而暬废矣。”说文衣部:“亵,私服。从衣,埶声。诗曰:是亵绊也。”段注:“论语 曰:红紫不以为亵服。引伸为凡昵狎之偁。假借为媟字。”礼记曲礼上“牲死则埋之”,郑玄注:“不欲人亵之。”陆德明 经典释文:“亵,慢也。”慧琳 一切经音义:“媟嬻,古文絬媟暬渫四形,今作,同。先结反。谓鄙媟也。方言:媟,狎也。郭璞曰:亲狎也,媟慢也,也。”慧琳 一切经音义 卷八二“鄙亵”注引 考声 云:“亵,慢也。”尔雅释诂下:“恭,敬也。”尚书无逸:“严恭寅畏。”孔颖达疏引郑玄云:“恭在貌也。”新书道术:“接遇慎容谓恭,反恭为媟。”礼记缁衣:“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甫刑曰:播刑之不迪。”吕氏春秋开春:“闻善为国者,赏不过而刑不慢。赏过则惧及淫人,刑慢则惧及君子。与其不幸而过,宁过而赏淫人,毋过而刑君子。故尧之刑也,殛鲧于虞而用禹;周之刑也,戮管、蔡而相周公,不慢刑也。”“亵刑”即“慢刑”,亦即“不敬刑罚”之义。“暬(亵媟)”与“解(懈)”语义相同,故可以构成异文。郭店楚简五行的抄写者在简背注“解(懈)”字,盖犹后世校书者在字旁加注异文。当然,也不能排除“”字在当时已是生僻字所以抄写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加注“解”字的可能性。附带谈一下“”字的构形。李家浩和李春桃均分析为从(埶省)、从卪,并说月()、质(卪)相通,则是把该字看作双声符字。“埶”字古音在月部,从之得声的字“艺”字中古为疑母,“热”字中古为日母,“势”字中古为书母,“”字古音为照母,但“亵”字中古为心母,“卪、节”字为精母,与“节”同为齿音,“”从卪声,故“”假借为“节”,从音理上看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的构形分析也许还存在其他可能性。汉字构形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丮”或“卪”也有互换的情况。例如,甲骨文“”字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412古文字研究26.27.28.26.合31764;27.合26899;28.合32663又如,金文和 说文 均有“谻”字,其形如下:29.30.31.29.谻子剑(集成11578);30.说文 小篆;31.里耶8-157背说文丮部:“谻,相踦之也。从,声。”段注本改为“相踦也”,注云:“踦当作掎。,玉篇 作 卻。”说文 卪部:“卻,卪卻也。从卪,声。”段注:“各本作 节欲也,误。今依 玉篇 欲为卻,又改节为卪。卪却 者,节制而卻退之也。”从时间上看,“卻”和“谻”大致呈互补分布,“卻”当即“谻”字之省变。我们因此怀疑,“”字也有可能就是“埶”的一种异构。但遗憾的是,古文字资料中,确定的“埶”字似乎没有从卪的先例。姑志之于此,以待今后验证。古文字著录引用书目及简称:郭店楚墓竹简(简称“郭店”),荆州市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古文四声韵(简称“四”),宋 郭忠恕,李零、刘新光整理 汗简 古文四声韵,中华书局1983年;古玺汇编(简称“古玺”),罗福颐,文物出版社1981年;汗简(简称“汗”),宋 夏炘,李零、刘新光整理 汗简 古文四声韵,中华书局1983年;集篆古文韵海(简称“韵”),宋 杜从古,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第5册,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781982年;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简称“铭图”),吴镇烽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里耶秦简(壹)(简称“里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2年;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中西书局20102019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09年;魏三字石经集录(简称“魏石经”),孙海波,考古学社专集第17种,1937年;殷周金文集成(简称“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1994年。(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注:荆门市博物馆编 郭店楚墓竹简 第153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李零 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第10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13楚简 五行“埶”字异构试释 冯胜君 郭店简与上博简对比研究 第325326页,线装书局2007年。李家浩 郭店楚简 五行 中的“”“懈”二字,出土文献 第15辑,中西书局2019年。赖怡璇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校订 第73页,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李春桃 古文异体关系整理与研究 第103页,中华书局2016年。魏启鹏 简帛文献 五行 笺证 第34页,中华书局2005年。孙超杰 传抄古文札记一则,出土文献 2021年第3期。刘钊 古文字构形学(修订本)第337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李家浩南越王墓车驲虎节铭文考释战国符节铭文研究之四,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663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同注第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