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城市
文化
视角
合肥
工业
遗产
保护
旅游
开发利用
黄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Vo1.25,No.4Aug.2023第25卷第4期2023年8月一、工业遗产概念及合肥市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工业遗产属于城市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有着独特属性和时代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2003年7月,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上通过的 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有了明确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1。2006年4月,首届中国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此次论坛以“国际古迹遗产日”为主题,通过了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文件 无锡宣言,标志着工业遗产问题在我国的关注程度日益受到重视,对研究我国工业遗产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合肥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和20世纪80年代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道路2。新中国成立初期,合肥的工业基本是以糕点、小五金、纺织等手工作坊和小型工厂为主,这些多为私营作坊,重工业占比很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党和政府提出“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面对工业发展落后、生产力严重不足的现状,合肥提出打造“工业强市”的规划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合肥先后建成合肥电厂、皖北印刷厂、新中油厂等。1951年,皖北机械厂、皖北行署农林处农具厂和合肥爱国铁器生产合作社等机械工业企业相继建立,开始生产小型农机具和矿山机械3;并在同年组建了合肥矿山机械厂,这是国家定点生产挖掘机的骨干企业,也是安徽省最早的机械厂家之一。1953年,安徽第一家电子工业企业合肥无线电厂破壳而出,随后一批棉纺企业相继成立。同时积极打造硬件配套条件,吸引外部力量,于19551958年从上海累计内迁100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中56家企业迁入了合肥,占上海迁皖企业的一半以上。这些内迁厂经过重组、改造,不仅落地生根,而且开花结果,“它以 借鸡下蛋 的形式,城市文化视角下合肥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王从启(安徽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230001)摘要:合肥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等多维价值,应通过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登录、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重生、打造“工业文化”城市旅游新名片、加强工业遗产宣传推广等方式挖掘合肥市工业遗产的价值,促进保护与旅游利用。关键词:工业遗产;城市文化;旅游保护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7X(2023)04-0108-05收稿日期:2023-01-06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哲学社会科学)(2022AH052010);安徽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21xjky0014)作者简介:王从启(1981),安徽合肥人,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数字影像传播。第4期借上海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利用合肥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条件,使合肥地方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效果”4。经过统一规划,这些迁入合肥的大型企业主要选址在城区东郊瑶海区。据 合肥市志 统计,1957年合肥的30家大中型企业,有六成分布在东郊区,形成聚集效应,带动该区域迅速发展,成为合肥工业的摇篮5。二、合肥地区工业遗产分布和构成特征经过不断发展,合肥“工业立市”的规划逐渐构建出规模效应,形成以老城区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翼伸展的成片聚集、零星分散的空间规划布局特征。合肥工业从无到有,基本上建立起由制造业、纺织业、食品业、家电业、化工业为主,门类相对齐全、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体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逐渐成长起来(表1)。这些企业填补了合肥乃至安徽诸多产业的空白,合肥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三、合肥工业遗产的多维价值体现城市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发展的兴衰和历史变迁,保留下来的实物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是对逝去记忆的实物见证,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等多维价值,是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历史价值在合肥工业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代表不同类型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工业企业。20世纪50年代起,合肥的瑶海区集中了钢铁、机械、汽车、家电、化工、棉纺等十几个基础工业行业,一些企业取得辉煌的业绩,它们不仅是合肥的经济支柱产业,还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合肥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见证了城市工业化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的风貌特征与时代烙印,承载着市民记忆,印刻老厂区合肥矿山机械厂合肥锻压厂安徽拖拉机厂合肥砂轮厂合肥搪瓷厂红四方化工集团合肥好华食品厂安徽纺织厂合肥日用化工总厂合肥面粉厂合肥无线电一厂合肥无线电二厂合肥钢铁厂合力叉车厂合肥轴承厂合肥化工机械厂江淮汽车制造厂合肥柴油机厂安徽省通用机械厂位置合肥市瑶海区滁州路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路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合肥市瑶海区大通路合肥市政务区祁门路合肥市瑶海区天长路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合肥市瑶海区大通路合肥市蜀山区长丰路合肥市瑶海区繁昌路合肥市瑶海区裕溪路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路合肥蜀山区望江路合肥市蜀山区东至路合肥市包河区东流路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合肥市瑶海区长江路建厂年份1951年1951年1954年1954年1955年1955年1955年1956年1956年1957年1957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64年1964年1965年保护与利用现状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原厂房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新厂房搬迁至合肥市经开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搬迁至新厂,老厂已拆迁,计划打造大型商业区和写字楼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被联合利华兼并,原厂房改建为居住区,新厂迁至合肥市经开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部分厂区和高炉设备整体保护,目前为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展示区。正在进行土地整合与土壤修复。未来将打造遗址公园、创意中心、工业遗产景观长廊原厂房拆迁,改建为城市居住区,保留部分老厂房活化利用,新厂区搬迁至合肥市经开区已经拆迁改造为城市居住区原厂房拆迁,大部分改建为居住区,保留部分老厂房活化利用打造成艺术馆正常生产活化利用,打造成创意文化产业园合肥市第一个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项目,打造成长江180艺术街区,保留了老工业文化特色表1合肥市部分工业遗产分布和现状分析王从启:城市文化视角下合肥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109黄山学院学报2023年着发展足迹,能很好地帮助校正、完善和丰富合肥城市的文化记忆。(二)社会价值在合肥城区,像合肥钢铁厂、安徽纺织厂等大型工业遗产的老旧厂房、生产设备记录着曾经热火朝天的生产岁月,承载着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工业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酝酿出先进的工业文化、工匠精神等社会价值。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5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像“芳草”“江淮”“黄山”“美菱”“荣事达”等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树立了合肥地域城市良好的工业形象。(三)科技价值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合肥工业发展历史脉络来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良好的基础设施、大体量的空间设置、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科技研发技术,创作出多项第一。如世界上第一台VCD,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5。“创新发展”是合肥这座内陆城市的内在“基因”,从20世纪70年代末合肥家电产业破茧而出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伴随着荣事达、美菱等多个本土知名品牌横空出世,引领着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潮流和新的风向,如此多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均产自合肥,使得合肥的家电产业发展成为行业一流,为合肥的经济发展作出跨越式贡献,并最终成就了合肥成为“全国最大家电生产基地”。(四)艺术价值工业遗产的物质遗存主要包括车间厂房、机械设备等生产运行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产品、资料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技术知识、企业文化、劳模精神等。合肥的工业遗产不仅是城市建设的见证,更是人类智慧和技术进步的展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代表了当地工业的独特风格和技术特色。合力叉车厂、合肥钢铁厂、安徽省通用机械厂等都是具有典型当地特色的工业遗产,在其建筑设计、雕塑艺术、标识标牌等方面均呈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这些工业遗产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器具等是当时人类智慧和技术水平的结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而且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如合肥钢铁厂使用的巨型铁炉是工业设备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是当地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的见证。2014年,合肥市瑶海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21 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区之一。2018 年 12月,合肥钢铁厂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其核心区域面积4万平方米保留了钢铁生产的整个工艺和流程以及4座大型高炉。合肥的这些工业遗产建筑作为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代表地域特色,展现出城市特有的风貌品质和独特美感,倘若稍加改进,便可以创造出更高的艺术价值。(五)情感价值合肥工业遗产见证了城市的工业发展历程,成为当地人民的共同记忆,是一代人青春奋斗的回忆和情感链接。这些工业遗产也成为人们童年时光的回忆,许多人在这些厂区长大,亲身经历了这些遗产的历史,形成了深深的情感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是一些具体的场景、人物或者活动,也可能只是一些细节和感受,但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比如,从上海内迁合肥的众多企业,扎堆在东门外和平路和大通路沿线,形成了后来的工厂区。这些内迁企业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企业管理经验、机械设备、资金和既有的供销关系帮助合肥工业发展,成为皖、沪之间交流共进的情感媒介。这些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技术人员、老工人是合肥工业发展的最早建设者,他们不仅在工作上技术高超,在生活上也给当时合肥人闭塞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大都市的新气象。在工厂区,上海人和合肥人共同生活,对合肥经济建设和合肥文化生活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穿着和饮食上,那时的工厂区俨然就是一个“小上海”,为工厂区周边乃至给整个合肥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这种情感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计量的,它是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珍贵遗产。四、合肥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一)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登录合肥工业遗产十分丰富,如何最大化保护利用 110第4期其历史文化,发挥经济效益,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摸清家底,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登录,是保护和传承当地工业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7年起,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市区历史建筑及工业遗产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市区范围内1980年以前的工业遗产底数。经普查,市区范围内现有工业遗产共计217处,合肥钢铁厂、江淮汽车厂、合力叉车厂等均列入普查名录。工业遗产普查和登录的实施将为合肥保护和传承工业遗产提供重要的支持。一方面,通过普查,可以确定哪些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哪些工业遗产需要保护,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和利用;另一方面,通过登录,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遗产登记管理系统,推动保护利用体系建立,在进行相关信息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合理配置遗产资源,达到有效利用的目的。在实施工业遗产普查和登录时,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制定地方性政策,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取得平衡,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同时,增强社会的认知和关注度,以政府为主导,吸引民间资本加入进来,促进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二)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重生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结合起来,进行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打造区域特色创意旅游是国际上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它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