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日语精读
编导
视角
剧情
日语
精读
制作
研究
百家述评125编导视角下剧情类日语精读微课的制作与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新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外语教学当中,教师们也纷纷思考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日语教学,特别是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的日语精读课程亦是如此。观察目前上线的“日语精读”类网络课程资源(主要集中于“爱课程”和“中国大学 MOOC”网站)可以发现,现阶段的“日语精读”类网络课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课程数量不足,精品课程较少。其次,讲授手段比较传统,缺乏趣味性。目前,“日语精读”类网络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讲授型和演示型为主,大多由老师单方面地输出知识,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或者是采用传统课堂的录播方式,授课方式受限于课堂的空间和设备无法做到生动、有趣;单个视频时长在 20-45 分钟不等,视频时间过长导致学生难以自始至终保持专注力跟随教师。最后,课程内容、受众比较局限。大多数课程都依托本校使用教材,细致的讲解各个语法,这在一定基础上保证了课程的系统性,但致使没有教材的学生很难同步跟随学习,且无法满足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需求。因此,虽然目前的“日语精读”类网络课程为传统教学提供了辅助性教学手段,但也造成了学生面对冗长的教学视频,虽然上的是“网课”,但基本与传统课堂无异,且难以互动的尴尬现状。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学时间过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而丧失学习乐趣,或难以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在这种情况之下,短小精悍、灵活有趣的“日语精读”类“微课”就显得十分有优势了。另一方面,近年来,全国各类型“微课”教学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为外语教育的网络信息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是,教学比赛的作品是否真的代表了高品质、高水平呢?本研究考察了第 1-3 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的外语类获奖作品,特别是日语教学相关的“微课”作品,其中日语类“微课”作品不仅相对较少,并且在选题、教学设计、制作方法、技术手段、互动性等方面仍显得不够新颖,“微课”的形式仍显陈旧和单一。受限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大多数“微课”在普通教室录制,收音效果和清晰度都受到一定影响。“微课”虽然解决了大多数网络课程讲解知识针对性不强问题,但单纯讲授式的“微课”仍然无法解决授课缺乏互动性、情景性的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试图从“编导”的视角出发,探索一种有别于传统讲授型“微课”的制作方式,将“微课”影视化、剧情化、艺术化,研究和开发剧情类 日语精读“微课”以辅助日常教学,并建立 日语精读“微课”资源平台,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资源体系。“微课”资源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创造科学、高效的教学环境,顺应了新时代的要求。1 微课中编导视角的导入与应用“微课”(Micro-lecture),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兴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以教学视频,即微视频为主,同时,还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及学习后的练习测试。在其包含的教学资源中,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从制作过程来看,微课视频亦是一种影视作品,其制作过程分为构思策划、前期拍摄、后期编辑 3 个阶段”。鉴于“微课”视频的影视化特征,可以预见,在其制作过程中树立编导意识、导入编导视角将有利于“微课”的艺术化、生活化,更有助于发挥“微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1.1 编导意识与编导视角编导意识是指,“创作影视作品时,从业者通过所掌握的影视技术对事件形成的认识和解析的意识”。在剧情类“微课”的制作过程中,编导意识体现在“微课”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它表现为基于主题需要选取拍摄内容的判断力,调度演员、摄像的协调力,以及后期进行剪辑、制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等。它不仅是一种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全方位调度意识的体现。编导意识为“微课”的制作带来了新的视角编导视角,这也意味着“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更是一种影视化资源,拍摄者要以编导的视角重新审视微课,将其作为影视化的“作品”,进行“编”和“导”。1.2 编导视角与教师视角的融合 文/黄薇 刘玲摘要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引入教学中,“微课”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鉴于“微课”的影视化特征,从编导视角出发,探索制作适应于日语精读教学的剧情类“微课”资源,是提高“微课”质量、优化“微课”资源的途径之一。编导视角下的剧情类“微课”,需要“教师”和“编导”的视角融合,将编导意识充分贯穿到“微课”的选题策划、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和后期剪辑的各个过程中。用影视化的手法拍摄、制作“微课”,可以使“微课”故事化、情节化、艺术化和视觉化,有利于打造出充分发挥影视媒介特征的剧情类“微课”资源,从而丰富日语教学。关键词 编导视角;微课;剧情类;影视化百家述评 126在剧情类“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即编导,这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还需具备影视编导的能力,它包括对受众,即学生心理的感知能力、影像叙事能力、演员的培养和调度能力以及后期的剪辑再创作能力。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自发地从编导和教师的双重视角出发,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做到不偏不倚、有机融合。基于教师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使教学难点、重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以充分的展现,迅速实现教学目的;基于编导的视角,要在前期脚本的撰写、视频拍摄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展现编导的专业态度和技巧,学习用影视化的叙事语言言说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无痕化”。同时,它还要求教师转变审视学生的视角,作为“微课”的受众,学生不仅是学生,更是观众,教师在进行“微课”的拍摄设计时,应从编导的视角体察作为观众的学生心理,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微课”的设计和制作。2 基于编导视角的剧情类“微课”制作剧情类“微课”是一种影视化的课程资源,它“具有新媒体的特征,是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再现。”它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看影视微课的过程变为知识体验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它需要教师将其作为影视化资源,兼顾编导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策划、设计,选取主题;基于主题预设拍摄手法和拍摄技术,并在充分考虑教学效果和拍摄效果的基础上撰写脚本;拍摄过程中统筹调度,并具有细节意识和后期编辑意识;后期制作时,采用专业的视频制作技术进行剪辑、美化、特效等声画处理,最终形成具有一定风格的、完整剧情的教学视频。2.1 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合理确定选题范围所有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确定选题范围时,放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求,要牢记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立足于自身教学经验确定选题范围。选题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排查学生的知识盲点、弱点;充分梳理教学大纲,选取重点、难点或易错知识点,或是选择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外延性强的教学内容。既要选择能够用“微课”讲授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也要考虑该知识点在学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时的关注程度。切忌脱离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盲目选取主题。同时,选题要成递进式或阶梯状,符合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切实做到教学与“微课”的完美结合。本研究基于日语教学规律和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日语学习的低、中、高三个学习阶段选取主题,制作适应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的剧情类“微课”。2.2 综合考量学习内容,合理选取主题“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课”,它的“微”主要体现在时长和内容上。从受众注意力集中的时长考虑,“微课”的最佳时长为 5-10 分钟,优质“微课”往往会在几分中内设置多个兴奋点和转折点;从讲授效果考量,其选题往往是针对单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制作高质量微课,选题内容尤为重要。因此,在为剧情类“微课”确定选题时,首先要做到精准、有针对性。同时,剧情类“微课”的选题不仅要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要符合影视化叙事的需求,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铺垫、叙述和结局。因此,选题还应尽量具有故事性、情节性、生活性,便于形成剧情框架。本研究立足于本校教学日语精读及其他网络数字资源,选取了涵盖低中高年级教学的主题,涉及语法讲解、词义辨析和中日文化差异等各个方面,既体现了日语语法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涉及了日本文化、社会关系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文化体系的建构。不仅如此,通过中日两国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还可以带领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达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2.3 教学、编导双视角融合,巧妙构思脚本优质的脚本是影视化作品的基石,因此,根据选题,撰写高质量的脚本是前期筹备阶段的又一重点。不同于普通的剧情类视频,剧情类“微课”需要从教学、编导的双重视角出发,既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又要构建剧情。脚本的设置要尽量情景化、生活化、故事化,注重教学目的向日常生活的渗透。故事背景要尽量贴近受众(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受众(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剧情体验,便于受众(学生)代入角色,产生“移情”效应,进而形成知识的内化。剧情的开展需要置于完整的叙事视角之下,同时要有合理的线性叙事规律,可以采用主线和辅线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主线用于剧情的开展,辅线用于教学活动的“无痕化”展开。剧情类“微课”脚本中,结局的设置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微课”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以及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合理地设置开放式、总结式或悬疑式的结局,充分调动学生观看的兴趣。本研究在进行微课制作时,尽量融合“教师”和“编导”的双重视角,根据选题撰写了生活化的短剧脚本。为了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剧中角色基本由学生扮演,场景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场地。叙事大多采用双线叙事,让学生在沉浸于角色的同时,也成为教学对象,获得视觉享受和知识接收的双重效果。2.4 善用“镜头语言”,全方位调度拍摄剧情类“微课”的编导,不仅要“编”脚本,还要“导”拍摄,是编剧和导演的合二为一。在导演的过程中,编导视角体现为对演员的调动和镜头语言的使用。演员主要由学生担任,比较容易贴近角色进行生活化的表演创作。此时,教师需要注意充分调动演员准确地表演,注意形体动作和语言的自然化、生活化,同时,在化妆、置景等方面也要尽量贴近影视化拍摄标准。拍摄前,设计好场景、分镜、演员的走位,选择合适的场景和光线;拍摄时,要善于利用镜头语言,充分使用慢镜头、百家述评127长镜头和空镜头来塑造人物、构建剧情、制造意境。慢镜头,可以放大演员的情感、实现运动的“变奏”。在富有张力的剧情发展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时,可以运用慢镜头来增强表现。长镜头的使用便于连续地表现人物和展开剧情,搭配后期的剪辑可以制造电影式的镜头表达效果。空镜头,可以用来交代场景、展现环境的特色,在每个“微课”开篇可以使用空镜头交代故事背景。总之,在拍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影视化的镜头语言,采取特写、近远景相结合、转场等多种拍摄手法,塑造人物、构建故事,尽量做到拍摄的影视化。2.5 巧用“蒙太奇”,实现编导的二次创作“蒙太奇”,即剪辑,是“将影片中的图像、声音以一种特殊的、有意义的方式进行选取、分节和组接,最终形成一个连贯流畅、主题明确、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剪辑是对拍摄素材的二次创作,“微课”视频的剪辑不仅包括对视频的剪辑,还包括对视频进行特效艺术加工、声画处理等。剧情类“微课”在剪辑时也要遵循剪辑的基本原理,“动接动”“静接静”,进行初剪、复剪和精剪几个步骤。初剪时,要按脚本和拍摄计划整理素材,衔接好各个片段;复剪时进一步完善视频,检查剧情和镜头的连贯性;精剪时,充分调动剪辑技术,对各个镜头进行推敲和修改,并加以艺术化加工,包括画面处理、配乐、特效等。在镜头的衔接上,可以采用淡出、飞入、化入等手法,也可以加快节奏闪入或者跳出,制造缓慢或者加速的节奏。另外,剪辑时,既可以按照线性叙事正常剪辑,也可以根据主题和剧情的需要通过剪辑改变故事的线性叙事结构,制造倒叙、插叙等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