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企业
主导
产学研
深度
融合
心得体会
2023年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心得体会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步伐,要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者;既是创新主体,也是成果转化载体。要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积极与国内外顶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成为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引导科技型骨干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主动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打造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动态监测、分类扶持和精准服务,健全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发掘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落细落实科技特派团制度,扩大科技特派团覆盖范围,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破解关键技术难题,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推进产学研全链条一体化创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为相关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培育提供重要支撑。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机制,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业链协同、产学研协作的科技创新阵营,实现创新主体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搭建产学研协作桥梁纽带
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突破原有地理和组织边界,让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有效衔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形成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格局。
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转型。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企业参与的技术驱动型产学研融合,向由科技领军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的需求驱动型产学研融合转型。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常态化、前置性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企业“出题人”和“阅卷人”作用,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同题共答”。
探索多元化产学研融合新范式。鼓励企业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面向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通过战略合作、平台搭建、联合研发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关系,形成强大的基础研究骨干网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完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平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各方利益诉求,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基于要素投入和知识创造贡献的知识产权共享与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确保利益分配公平合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化解成果转化风险、创新失败风险。
加强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营造产学研协作创新生态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持续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措施,破除产学研协作壁垒,推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系统布局,厚植产学研融合发展土壤,让“科技之花”绽放得更绚丽。
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产学研合作行为。设立产学研合作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项目投资等方式支持产学研融合项目。加强对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及合作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督与评估,积极促进产学研各方由阶段性、偶发性合作状态转变为长期、稳定的深度融合关系。
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保障。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集需求发布、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在线交流、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学研对接信息网络平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服务。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通过专家会诊、现场解难、技术交流会、成果对接会、应用场景创设等形式,搭建产学研精准对接平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夯实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支撑。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核心力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创课程、共研项目,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将人才评价“话语权”下放企业,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
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迈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变为生产力,真正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准确评价科技成果价值。健全多维度、多层次、差别化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反映科技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同时,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评价,提升科技成果评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支持政府、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中试熟化平台,向园区和孵化器推送定制化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打造科技成果集中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与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技术交易联盟机制。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和团队,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推动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权重。加快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步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为科技成果转化松绑助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