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基于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_于宏伟.pdf
下载文档

ID:2741241

大小:1.29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 话语 基于 十二大 至二十 大报 宏伟
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 总第 127 期)No.1 2023(Vol.25 Sum No.127)R 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Political Discour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reports of the 12th to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YuHongwei,LiZhiyon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研究基于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 于宏伟,李智勇(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历史逻辑,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逻辑,前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引的理论逻辑,锻造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实践逻辑,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逻辑自洽。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的历次政治报告,广泛运用历史经典话语赓续民族文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承政治理念,平易通俗话语践行群众路线,艺术修辞话语营造情感语境,宣传口号话语点明核心要义,有效地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路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中国共产党;政治报告;新时代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23.01.009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23)01-0048-0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始终与人民同心、民族同向、国家同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延展与实践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作出的科学论断,涵盖指导思想、施政纲领、政党建设、战略部署、发展成就、实践经验等诸多方面,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与智慧。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政治报告作为最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政治报告为研究对象,在扼要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建构历程的基础上,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逻辑与建构路径,进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话语体系提供借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历程“中国特色 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念的核心范畴,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建构起其特有的逻辑框架和多维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建构的,其历程可以分为初步形成(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逐步发展(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和全面成熟(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三个阶段(见表1)。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尝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也进入初步形成阶段。党的十二大至十四大政治报告篇幅长短处于不稳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润疆视域下南疆地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22XMZ067)作者简介:于宏伟(1994),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民族理论与政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定状态,报告简单划分为工作总结、任务展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对外政策等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报告中以“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初步勾勒了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基本样貌,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归纳取得成就的原因,以“三位一体”取代“两个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一阶段并未明确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代之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表述。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也进入逐步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篇幅稳定在28 000字左右,报告详细划分为工作总结、新时期指导思想、任务展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统一大业、对外政策和党的建设等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报告中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历程48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1 期(第 25 卷,总第 127 期)定状态,报告简单划分为工作总结、任务展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对外政策等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报告中以“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初步勾勒了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基本样貌,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归纳取得成就的原因,以“三位一体”取代“两个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一阶段并未明确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代之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表述。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也进入逐步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大政治报告篇幅稳定在28 000字左右,报告详细划分为工作总结、新时期指导思想、任务展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统一大业、对外政策和党的建设等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报告中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历程演进阶段初步形成逐步发展全面成熟报告时间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1992年党的十四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2012年党的十八大2017年党的十九大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题目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报告结构6部分7部分4部分10部分10部分12部分12部分13部分15部分报告篇幅31 000余字32 000余字26 000余字28 000余字28 000余字28 000余字29 000余字32 000余字32 000余字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出现146次,“改革”出现18次,“开放”出现4次,“现代化”出现29次,并未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表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述出现14次,“改革开放”出现29次,“现代化”出现45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26次,“改革开放”出现56次,“现代化”出现59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37次,“改革开放”出现27次,“现代化”出现40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 26 次,“改革开放”出现14次,“现代化”出现40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 53 次,“改革开放”出现34次,“现代化”出现22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 82 次,“改革开放”出现19次,“现代化”出现35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 71 次,“改革开放”出现9次,“现代化”出现47次,“新时代”出现37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 42 次,“改革开放”出现 11次,“现代化”出现 86次,“新时代”出现39次。49 于宏伟,李智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以“四位一体”取代“三位一体”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与此同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表述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流的政治概念被广泛使用。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更加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也进入全面成熟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二十大政治报告篇幅较前一阶段也有所增加,报告进一步划分为工作总结、新时期指导思想、任务展望、经济建设、人才建设、法治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国防建设、统一大业、对外政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报告中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用“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分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成为该时期代表性话语。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建构逻辑“理解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则应按照理论研究的基本规律,着力研究其理论出场和内在逻辑问题。”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建构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一)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情趣的集中表达和经典提炼。”4数千年绵延不绝、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丰厚滋养的同时,也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提供了源泉动力。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的创新事业,是在总结革命和建设时期基本经验基础上开辟的全新道路,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因时而变与因势而变、治世不一道与便国不法古的哲学观念。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未来的奋斗事业,在战胜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同时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与勤劳勇敢、百折不挠与砥砺前行的精神品质。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事业,旨在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和共享美好发展成果,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与富民利民、守望相助与天下大同的思想理念。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和平事业,是不同于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与掠夺方式的和平发展模式,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与天下为公的价值诉求。总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独特价值体系,不仅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底蕴,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的表达范式与叙事逻辑。(二)现实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面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境遇“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准确把握与科学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5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体内容之一,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必须建立在全面理解大变局的基础上。首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发展迎来巨大机遇,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话语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应有之义。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因素交互叠加,使得中国谋求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党的十二大至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改革事业进程与世界发展趋势的理性剖析,就是为了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及时调整决策部署,在认识和把握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意识形态风险加剧,建构中国特色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