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共产党人
用典
融入
高校
思政课
教学
三维
探视
李营辉
91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维探视李营辉(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教育广角南方论刊2 0 2 3年第 3期【摘要】作为承载记忆的特殊符号,用典蕴含厚重的历史经纬、文化基因、现实关照、价值意蕴。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典、精于用典,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将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丰富、内容架构完整、实践路径清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积极发挥用典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久久为功持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用典;思政课;教学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作为承载记忆的特殊符号,“用典”是指作者对历史人物、史实事件、典章制度、史籍箴言、诗词名句的旁征博引,以达借古喻今的修辞手法。回望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产阶级领袖政治智慧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实践贯穿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用典艺术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精于用典。不论是沿用原意、拓展寓意或是反出新意,总书记“典”明要义,以深刻的大历史观、深邃的文化涵养和深入的政治视角诠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治国理政智慧深入人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丰富、内容架构完整、实践路径清晰。要充分发挥好用典育人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一、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中国共产党人用典具有强大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穿透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用典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需的思想文化性和教育启发性高度耦合,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一)以典思辨,知古鉴今,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向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实质就是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既寻求正确的中国道路,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推进中国发展进步,也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1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实际,更是新时代开展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主题。而如何将这个“最大实际”贯穿教学全过程,让讲授更有学理性和说服力,引典用之十分契合。典故属于历史资源范畴,而用典往往为关照现实所需。2以史为鉴知兴替,将用典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帮助学生讲清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升西降”之趋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中治西乱”之对比。特别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等鲜活素材,引导学生以现实维度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这一重大论断,消弭部分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理论枯燥、与现实相脱节的桎梏,进一步将宏大逻辑和深刻道理说清道明,提升理论关照解决现实问题的力度。(二)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文化厚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扎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政治文化角度出发,对传统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和历史关照。4用典内涵的精神真谛是对民族文化的珍视承继与发展,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哲学智慧与魅力。以文化人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善用中国共产党人用典中的文化元素并融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文化修身的领袖形象,弘扬百年大党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消弭部分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文化荒漠桎梏,共同传承好典故背后的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三)史论关照,文典诠释,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历史维度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人用典既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之精华,又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史、改革开放的成就史、新时代的辉煌史。这既是一堂悠久文明的历史课,更是一堂气壮豪迈的“四史”课。将用典融入思政课教学,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置身历史情境分清主流和支流、现实与虚无、延续与变革,更可向学生阐明历史智慧、历史转折、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党史观,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92人提供坚强意识形态保证。二、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架构中国共产党人用典不是辞藻的简单堆砌和文学的意象叠加,而是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赜索隐基础之上得以实现的,彰显了其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性的思考与推进。必须要把握住“融入”这一根本问题,通过融入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助力思政课“火起来”,最大程度发挥用典资源的育人能效。(一)融精妙典感悟思想伟力要按照现行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有所侧重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用典,帮助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浩瀚繁星,在引经据典中汲取历史文化营养。要通过用典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认识,感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智慧、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真谛。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可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一勤天下无难事”之实践笃行用典5,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中认识论的把握;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可融入毛泽东同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敬民为政用典6,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根本性质的把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可融入邓小平同志“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从严治党用典7,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的把握;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融入江泽民同志“温故而知新”之求学笃实用典8,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青年价值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融入胡锦涛同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之国际视野用典9,深化学生对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基本准则的把握。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中,要全面、完整、准确融入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崇高理想用典、仁贤廉政用典、辩证审视用典、求新思变用典、修身立德用典等,引导广大学生认真领会人民领袖鲜明的话语方式、高度的文化自信、真挚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应知应会。(二)融精妙典洞察精神谱系深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重点。而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亦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艺术表达。建党初期,毛泽东同志所作 沁园春长沙,典引杜甫乐游园歌、杜牧山行、王实甫西厢记等多部著作,以长沙秋景为绘,抒发对青春革命的无限回忆和胸怀天下的豪情己任,与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同源;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所作七律.长征,反用李白战城南“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之意,将长征精神展现淋漓尽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所作水调歌头游泳典引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以江河流淌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还,鼓舞广大人民只争朝夕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文之笔力诠释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等精神谱系;奋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躬身表率将先贤圣哲智慧画龙点睛,象征科学家精神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0、诠释丝路精神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1,等等。总书记灵活化用典故,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浓厚传统文化的脚注释义。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重视中国共产党人的“典”精之笔,深刻挖掘典故背后的精神启迪,指引广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精神谱系真正成为青年一代的前进动力。(三)融精妙典关照时代之光融精妙典故就是要革故鼎新,将历史经验与现实伟业融合,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中国方案,增强典故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精于用典的背后往往是聚焦问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现实问题为着眼点。例如,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典引“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12,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只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定能跨越新长征路上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典引“常制不可以待变化”13,强调必须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用自我革命精神推动机制体制现代化建设;关于文化强国建设,总书记典引“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14,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要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和修养;关于法治中国建设,总书记典引“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5,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跳出“历史周改率”的制度保障,等等。高校思政课除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外,理应兼具现实性和文化性,中国共产党人用典将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文化与思想相联结,能够从不同维度关照现实问题、解决现实之惑、提供方法之径,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教学素材同时,更可为广大学生厚重丰富的精神滋养。三、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理路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将中国共产党人用典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讲好道理。中国共产党人用典学理性强、文学性高,如何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处理好宏大用典谱系与有限教学空间时间的冲突是教学难点。可通过以典促教、以典促学、以典促文、以典促评等四大理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一)以典促教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而教师主导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带领同学由浅至深、由表及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过程。认识论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即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堂思政课教学中,课程导入多属感性认识层面,理论讲授、理论重难点解析、价值升华多属理性认识层面。课程导入部分,可善用典故叙事法,多采用事实论证引用中国共产党人曾引用的人物、故事、诗文、熟语等,讲清楚典故的发生背景、经过和意义,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完成93教学起点;理论讲授部分,可善用史实贯通法,讲清楚大历史观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典引的理论依据,引导学生反思启迪以完成教学中点;理论重难点解析部分,可善用文理结合法,将中国共产党人用典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有机结合以完成教学重难点;价值升华方面,可善用现实关照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相联结,回应学生关切问题,对应理论涵养培育以完成教学落脚点。(二)以典促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以典促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中国共产党人用典之所以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其核心就在于构建起了平等话语体系。没有居高临下的话语教导,取而代之的是说者亲和、听者昭昭的润物无声。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非对话场域并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知识接受特点。一方面要重视话语主体创新。相较枯燥的理论术语,学生对于用典兴趣颇深。思政课教师可以发挥翻转课堂之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平语近人”讨论会等充分调动主体能动性,以诵读用典、体味用典等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学话语中的主人翁。另一方面要挖掘可视化媒介应用创新。中国共产党人用典本身就是较为生动的教学案例,而其往往与党的历史事件、决议、文件等紧密相关。大学生对于可视化媒介应用熟悉度高,思政课教师可用好课堂专题实践等模块,引导学生利用短视频、VR 技术等制作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用典案例,让思政课更具有时代感、吸引力、说服力,真正让有意义的课变得更有意思。(三)以典促文提升师生培育效果以典促文是以文化人的特殊形态,更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举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创新,就是要善用典故,引领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