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编成的中国装甲师——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_渔阳.pdf
下载文档

ID:2740650

大小:1.53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最早 编成 中国 装甲师 国民革命军 200 渔阳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23年第1期 41X档案TANK 渔 阳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最早编成的中国装甲师1938年年初编成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00师,不但是中国近现代陆军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装甲师,也是世界陆军史上较早期成立的装甲兵师一级单位。探究国民革命军第200师编成的前后,显然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国民革命军第200师是抗战时中国军队第一支“装甲师”,受南京军事委员会直接管辖,最初由2个坦克团(1149、1150),1个汽车团(1151)、1个反坦克炮兵团(52)和1个摩托化步兵团(1152)组成。由于这支部队是集国军各部精良武器之大成,所以它的作战特点就是火力猛、配置齐全,官兵行军实现了机械化,火炮牵引和弹药运输也是由汽车完成。相较于其它徒步行军和缺枪少炮没有汽车的部队来说,机动速度和弹药携带量都要大很多。在日军眼里,这支部队是实打实的“硬骨头”,自投入作战以来,多次对日军所部予以了重创。中国装甲兵作战理论的启蒙在抗战全面爆发前的北洋政府时期,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等军阀部队就通过少量购买英、法坦克(一战剩余物资),组建了小规模的坦克部队用于割据混战,中国装甲兵作战使用的理论启蒙也自此开始。比如出身冯玉祥西北军的将领耿耀张,是中国军人中较早对于建立陆军装甲兵有所思考的,其在西北军任少将旅长时得到冯玉祥的支持,前往英国学习坦克相关知识,回国后于1934年至防空学校担任少将教官,陆续发表军用汽车学、汽车之基本设计两书,并向该校教育长黄镇球以及兵工署长俞大维、财政部长孔祥熙等人提出建议,购买坦克装甲车辆建立成规模的装甲部队,以早日跟上世界潮流。在 北 伐 战 争 时 期,另 一 个对装甲兵作战理论有所建树的中国 高 级 军 官 是 徐 庭 瑶。徐 庭 瑶(18921974),字月祥,安徽无为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25年9月初,入第1军第3师第8团担任团副(属于何应钦系统),不久升任团长。1927年春,升任第2师副师长,8月率部参加龙潭战役,不久升任第2师长,接着又在第二期北伐进攻津浦线的各战役中屡有表现,北伐战争后他又参与了中原大战,于后担任教导第4师师长。19321933年间,徐庭瑶先后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作战以及长城抗战,之后其教导第4师被扩编为第17军。徐庭瑶虽然不是装甲兵科班出身,但他对陆军的机械化问题却因为以往的经验而比同时期的其他国民党军将领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这些经验与认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在北伐时期由于曾多次指挥过装甲兵的前身铁甲车队进行过各项战斗任务,他可以深刻了解到一支机械化、具备优良火力、机动力与装甲防护力的陆军部队将是未来陆地战场中的主角。其二就是在长城抗战期间的经验,当时中国军队面对装备现代化的日本陆军抵抗乏力。日本陆军先进的炮兵以及装甲兵配合着空中优势发动进攻,可以说完全是以“钢与火”相结合的威力来屠杀血肉之躯,这使得中国军队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这次经验刺激了徐庭瑶,使其决心要为中国陆军组建一支够水平的装甲兵。徐庭瑶对于国民党军装甲兵的组建、训练、教育等都有卓越的贡献,而其在建军与作战思想上的认识同样不可忽视。19341935年间,徐率团出国考察欧美列强的陆军发展,回国之后曾就陆军机械化的问题汇整了60余万字的报告呈于蒋介石。此外,徐庭瑶还陆续完成不少有关建立装甲兵和装甲兵作战理论的著作,有一元兵论、机械化军备论、建设机械化部队各种先决问题、机械化军备与中国国防、装甲部队战术特性、坦克兵操典、坦克军官必DOI:10.19486/ki.11-1936/tj.2023.02.00942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23年第1期X档案TANK携、机械化部队作战纲要、各兵种与坦克协同纲要、机械化大单位之编组、闪击战与今后之军备等近20种。在战术的运用上,徐庭瑶认为装甲兵的攻击因为有机动与火力的两大优势,故必须充分利用主动攻击的原则,并且应避免正面攻击而采取袭击的战术,而这种在敌人意料之外的时间上快速打击敌人意想不到地区的主张,与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主张不谋而合。攻击发动之时必须以奇袭方式遂行,将装甲兵力集中在狭小正面上,犹如攻击之箭头。而当敌军溃退时应该猛烈追击以扩张战果,绝对不使敌军有重建防线的可能,一直到敌军意志完全崩溃为止:“狭正面攻击,大纵深突入,广区域包围,大规模歼灭,为装甲部队战术之典型”。不过,徐庭瑶的装甲兵思想虽然与西方的装甲兵思想在许多原则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他的相关著作大多是类似坦克军官操典,或是坦克兵作战守则一类的手册和专文,对于纯军事学的理论性讨论并不太多。在抗战前关注并且在装甲兵作战理论领域有所建树的中国高级军官还有蒋百里。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浙江海宁人。1901年赴日本,先后入成城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06年赴德国入陆军大学深造。1935年初,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期间,奉派游历意、奥、德、英、美等国考察各国军备发展现状;1936年春回国后受聘为庐山军官团教官。作为一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贡献主要在于军事理论的著述以及对西方军事思想的介绍上。他在1935年赴欧访问学习期间,对当时法国罗亚楚以及魏刚等人提出的运动战思想产生较多认识。他先后发表最近法国之战见、机动兵团之组织两文,阐述了其对建设一支适合于运动战的机动兵部队的认识。这当然也就是一支配属坦克与装甲汽车的装甲兵单位,而这支装甲兵的构成,基本上是秉承了法国骑兵坦克的思想又略有改良。他阐述中国不但在自然地理环境上十分适合发展这种新部队,而且也必须立刻急起直追,赶上陆军现代化的脚步:“过去亘长久时日之阵地战已不能重见于今日。而东亚地域辽阔,尤无阵地战发生之可能。大机动性部队在运动战中因自转车、装甲汽车及各种坦克之发动而益增高其价值。我国西北高原漠南四省东北及冀鲁平原,地势辽阔,运动容易,乘马兵、脚踏车队、机踏车队、汽车化及装甲化部队,到处可自由运动,需要此种大机动性部队较任何国家为尤急。我国过去内战多南方山地及水田地带,故不感觉机动部队之需要。这方面人才奇缺,致形成目前极端落后之现象,实宜及时矫正者也。”他为这支部队勾勒出了一个大纲,将其按照任务与装备的不同分为四大部分。以当时的标准来看,骑兵当然早已是落伍的兵种了,但是中国面临着各种困难,所以他主张以一种将骑兵与坦克合并组成的折中性方案来规划,并且基本上以一旅大小的编制最为适宜:“现代大机动性部队须具备极大之火力、运动力及冲力,已非单纯之乘马兵所能胜任,故多由乘马兵及机械化部队(更分之为摩托化及装甲化部队)混合编组而成。是地形、道路网、国家工业力之大小、其机械化程度各国不同。德法两国已将一部分骑兵完全机械化名曰装甲师,我国汽车及汽油工业尚未发达,财才两缺,故宜以乘马兵力为基干,附以相当之机械化部队,以增加其运动力、火力及冲力。大机动性部队组成之要素:1.为远距离搜索部队,以最大速力杜聿明(左)与徐庭瑶(右)将军蒋百里将军从英国引进的维克斯3.5吨水陆两栖轻型坦克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23年第1期 43X档案TANK1937年初,中国又向德国购买了17辆I号坦克和12辆Sd.Kfz.221型装甲车(以上二图)进去,于前方任道路网之搜索,并封锁之,以防止敌轻便部队及装甲汽车之急袭。通常用机踏车队及远距离搜索装甲汽车任之。2.为近距离搜索部队,任局地绵密之搜索,以掩护后方主力之行动。同常以乘马兵及轻快坦克担任之。3.为大火力部队,为机动兵之主干,负责战场上攻防之主要任务,普通由乘马及摩托化步兵及炮兵组成。4.为冲击部队,用以掩护并支持步骑兵之攻击,用轻坦克及中型坦克组织而成。唯上述各种部队各有其特长,亦有其不可弥补之缺陷。务须协同使用互相协同,使运动力、火力、冲击力三者密切联系,方可发扬最高之威力。我国大机动部队之组织,宜以旅为单位,务使指挥灵便,运动轻捷,威力强大,成立须费较少。主要部队宜由乘马兵两团、轻快步兵一团,装甲部队一营、炮兵一营及师辎重队、通信队、工兵连、卫生队、修理所等后方勤务部队组建而成名之曰机动兵旅。唯其独立战斗能力稍嫌缺乏韧性,如须负独当一面之任务,则须有两个以上,最好由三个机动兵旅集团使用,成立一机动兵军团,兼以一部分侦察及观测飞机、炮兵、坦克及普通汽车装载之步兵直接附属于军团内,则不难横扫千里充分发扬现代机动兵种之威力!”也正是在上述这些理论启蒙的指导下,中国第一个装甲师于1938年年初编成,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世界第五个装甲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的组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军队将一种新研制的“陆地战舰”投入战场,这一钢铁巨兽的出现打破了漫长而惨烈的堑壕战之僵局,他们的对手德国也在那场战争中遭遇惨败。这种被命名为“马克”I型坦克的新式武器首次投入战场就闻名于世,并成为坦克的鼻祖。为一雪战败之耻,德国对坦克这一陆战之王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研究。1935年,纳粹德国陆军将发展已久的装甲旅扩编为3个装甲师,每个师配有坦克561辆,是为世界上最早的3个装甲师。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的中国,组建装甲师的军事构想也在酝酿中。中国的装甲兵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北洋政府陆军,虽然较迟于欧美日列强,但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国民政府也逐步投入精力并在抗战期间开花结果。1933年1月1日夜晚,山海关的枪声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此战给日后的抗日名将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等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意识到“现代化、机械化是当今列强建军的要旨,我军的军备革命迫在眉睫,不容稍缓”。长城的战争刚结束,第17军军长徐庭瑶就立即向蒋介石上书,提出5大建言,其中第4条即为“建立的国军,应走现代化、机械化道路”。徐庭瑶的建言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从1934年11月开始,国民政府即向英国购买“维克斯”轻型坦克16辆、水陆两用坦克16辆以及英国重型哈雷二轮、三轮摩托车若干,以此为基础结合原有坦克部队和汽车驾驶训练班毕业的学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坦克营。1935年5月,从欧美诸国考察归来的徐庭瑶被国府任命为交通、辎重、通信兵监,到1937年初,中国又向德国购买17辆I号坦克和12辆Sd.Kfz.221型装甲车。当时德国已于1935年建立了世界最早的装甲师,德国顾问建议中国效仿德国组建了以师为单位的装甲部队,但当时中国因条件有限,暂无法组建装甲师,于是在1936年底决定先将坦克营扩编为陆44 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2023年第1期X档案TANK凇沪会战中我装甲部队伤亡惨重,坦克第1连连长郑绍俞牺牲,指挥车也被日军缴获(以上二图)军装甲兵团以作过渡,由杜聿明担任团长,负责统筹编成和装备采购工作。经过一番努力,装甲兵团于1937年5月16日在南京方山定林寺正式成立。此时的装甲兵团尽管无法与德国装甲师相比,但这支部队毕竟已具备了以坦克为核心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相比过去以步兵为主的单一兵种冲锋作战的方式可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中国装甲兵团在南京成立时,远在英国的阿奇博尔德蒙哥马利也意识到装甲机械化装备将成为未来战争主角,在他的提议下,英国陆军的常设建制性大规模装甲部队单位于1937年11月创立,初期命名为机动旅。尽管当时英国高层具有远见的人不多,机动旅成立时也是作为皇家骑兵师的配属使用,但后来在蒙哥马利的一再坚持下,英国政府才以机动旅为基础部队扩编成立第1装甲师,该师下辖3个装甲旅,共有坦克装甲车辆共计620辆,是世界上第4个装甲师(此时苏联的机械化军正在编成中)。与此同时,面对日寇的中国军人也在考虑组建“装甲师”的问题,虽说亚洲当时的工业化水平有限,但在战争中也不乏堑壕战、肉搏战的影子,其惨烈程度也已非20世纪20年代那种低烈度战争可比。以淞沪会战为例,日军拥有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战机空中支援,有大口径远程重型火炮、军舰、装甲坦克从陆、海、空全方位立体作战。而中国军队长期以单一步兵作战为主,虽有几个调整师(即德械师,但装备缺斤少两)具备较好的装备,但也仅局限于部分步兵轻武器能与日军抗衡,至于其他更多的还装备着“汉阳造”老式步枪,甚至是鸟枪的地方部队更是连轻武器抗衡都做不到。子弹打不穿、手榴弹炸不坏,防步兵地雷炸不了,铁丝网拦不了,日军坦克上的直射火炮、高射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