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平民化视角探析_金天星.pdf
下载文档

ID:2740531

大小:2.15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文 社会 纪录片 平民化 视角 探析 金天星
68 2023年第4期(总第420期)当代电视国产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平民化视角的显现,是对人文关怀与情感良知的感召,近年来涌现的许多以平民故事、百姓命运起落为题材的纪录片,在鲜活的日常空间里叙述着一首首平民史诗。似曾相识却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了观众在他者命运中投射自我、在异同的寻求与比较中汲取精神力量的意愿。人生第一次 人生第二次 生活万岁柴米油盐之上 四个春天等纪录片作品,正是立意于此践行着对平民生活力量的讴歌。另有一类纪录片则具有明确的类型标签,如医疗主题的人间世、美食主题的人生一串、城市主题的三日为期、阅读主题的但是,还有书籍等,它们借由平民化视角下的人物故事来演绎题材内容,以个体跌宕起伏的戏剧命运完成破题,从而激活题材新意。一、平民化的共语:纪实特性与类型融合约翰格里尔逊称“纪录片就是从日常生活中拍出一部戏剧来,从一个问题中写出一首诗来”。可以说,在纪录片的初创尝试阶段,格里尔逊等人就将纪实作为其拍摄目的与美学指导思想。纪录片既不是天马行空、荒诞不经的,也不会因时空桎梏而被局限于影棚中,它本就是为现实生活而生。纪录片的平民化视角带领观众深度探索一饮一啄、一屋一舍中的微观纪实,用个体的命运起落再现发展进程中的真实中国。纪录片的平民化视角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叙事,使其对某一特定题材的呈现更加具象化,鲜活人物生命体验的代入令纪录片的叙事落于实处,也为其提供了许多在探讨宏观主题时无法聚焦的细节内容。但是,还有书籍采用了“读书+纪录片”的基础立意,却不荐书、不做详解、不访名家,而将重心放在二手书店主、装帧设计师、藏书人、图书编辑等与书相关的人物故事上。他们对文字知识的守望以年为期、一生一涯,观众从片中品读出的是他们被书籍点染的人生墨香:古籍审校者俞国林以十三年心血换得 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珍贵史料的出版;供职于国家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顾晓军嗜书如命,在畅游书海时自学习得十几门语言;蜗牛夫妇打着“开一辆书车行走中国”的招牌,为偏远之地的人们带去了实用书籍与精神慰藉。在跟随书香游历普通人的理想世界时,纪录片笔锋一转,将最后一集的叙述主体交还给读者,朱立伟拍摄地铁上的读书人相册,记录下在繁忙都市喧嚣中安享阅读宁静的一众肖像,读者是书籍这一知识产品的最终归宿,纪录片在尾声处将所指群体推向观众自身,点明了书籍不是单纯的消费买卖行为,而是拥抱一个人、一个时代全部精神家园的凭证。金天星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平民化视角探析摘要:人文社会纪录片从大众的坐卧起居中寻唤国民生活美学,由大众真实的生活境遇说开去,用平视视角、平白格调完成了平凡而不平庸的情感表达。关键词:纪录片 人文 平民化视角DOI:10.16531/ki.1000-8977.2023.04.01469人间世 中的平民故事绕不过病房医院内外的悲欢离合,三日为期 花费大量笔墨描绘了城市中忙碌的各类人群。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导演团队,早在拍摄开始就定下了“美食七分,人物与故事三分”的严格比例,不再详细展开店主与食客的人生旅途,尝试着用别样的手笔再现烧烤摊上的人间烟火。该片首次尝试用“咱家特色”“不够再点”“吃不吃辣”等餐饮用语作为单集题目,真实地记录了烧烤摊上烟熏火燎、觥筹交错的市井场面。在拍摄地和记录对象的选择上,人生一串倾向于最接近百姓生活的地方,许多拍摄对象还是主创团队到当地后按照当地人口碑和推荐临时选定的。这无疑为纪录片平民化视角的展开另辟蹊径,用合理的纪实搭建普通百姓的生活空间,以满足观众身临其境的情怀诉求。除去已被观众所熟稔的百姓故事讲述外,场景与艺术格调上的平民化也被愈发广泛地运用于类型纪录片之中,兼具个体抒情与社会映射的功能。二、平民化的显影:历史需要与情感诉求回望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轰动一时的 话说长江 望长城等作品,其意在用宏大磅礴的历史叙事感召起民族血脉情怀,鲜明的意识形态贯穿于纪录片叙事之中。而今的人文社会纪录片却少见作为文化价值符码的“庞然大物”,普通百姓的情感与命运波折也不再隐匿于历史之中,平民的显影更说明了时代变迁下大众的精神诉求。观众想在纪录片中看到最“接地气”的生活本身,感受世界对于每个人意义的差异性,从而推己及人,用联想代入对自身命运进行深思。因此,平民化视角在当下人文社会纪录片中的崛起,是历史和大众情绪的双向诉求。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学有两张面孔:一张科学的,一张艺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创作同样要遵循此道,它们的存在不只是为了守护人类灵魂深处的美好,为了揭露人类命运中的苦难,还在于完成其艺术化的表达。换言之,在遵循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这类纪录片也要迎合市场与观众的需要。观众想象中的百姓生活,除了柴米油盐外,必然也包含着琴棋诗酒的雅致情味,或是看似寻常实则奇崛的一次次自我跨越。纪录片要让观众看到生命在平民身份表层下的热烈盛放,品味其甘于平凡却仍旧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平民的生活影像在片中是粗粝的、未经打磨,却也诙谐风趣、意味深长,好比四个春天 里母亲好友随口哼来的民歌:“人无艺术身不贵,不会娱乐是蠢材。”带着泥土气息的音调却能在无意间传达返璞归真的意识,导演用了很大篇幅记录其父亲自制洞箫、笛子,以及演奏多种乐器的场面,这场百姓自发的音乐狂欢,不如专业舞台之上的歌声优雅,但饱含着无可替代的乡土情谊。人生第二次还专门为每集题名中的关键字配上了含义深长的诗词古语,用高雅精神的语言为主人公的故事增色。纪录片生活万岁瞄准中国的“角落”,片中出现了十四组平凡、普通的人物影像。例如上海弄堂和荆州街头的两对老夫妇,他们或卖油墩子为儿子还债,或卖唱以维持生计,都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相濡以沫。还有罹患癌症的青年医生和刚完成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他们在生死线上挣扎时仍不忘保持生命的乐观底色,扮小丑逗乐身边的孩子。这些在不同时空保持着生活热爱的普通人形象,在辛酸苦难的打击下愈发迸发出生命的纯真。纪录片带领观众所接触到的只是人物生命的一个片段,而艺术的化学反应恰好发生在将诸多碎片串联之时。平民化视角的开辟让大众得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对比中触发对生命历程的深思与猜想。三、平民化的塑造: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人文社会纪录片的纪实绝不是“流水账”式的拼贴,而是“具有技巧的写实”,擅于抓取属于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过滤百姓生活中零散琐屑的片段,撷取其中具有艺术审美诗意与哲学启迪价值的内容,并依照清晰的叙述逻辑组成始终呼应主题的有机段落。纪录片忠于纪实的特性给予了平凡生活被雕刻成为艺术光影的可能。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便纪录片研究70 2023年第4期(总第420期)当代电视是一部经过时间沉淀的平民史诗。作为“人生三部曲”的中坚之作,该片承续了第一部细腻温馨的底色,但探讨的内容更具深度,透过“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破”与“立”四组对立命题,帮助普通百姓发声。人生第二次中的许多镜头都与时间垒砌有关,卫书银、占绪莲夫妇守候被拐的儿子归家长达十八年,何华杰在高位截瘫后千万次进行康复训练,柏老师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地凌晨起床长跑人物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天生契合平民化视角下的故事叙述,揭示出正是习惯辛苦、习惯思念、习惯经受磨难的精神气魄,构筑了中国百姓生活图景中源源不绝的力量。在纪录片的镜头下,平淡而不平庸的人物纪实让观众仿佛在打量自我的人生,从而自然而然地与片中人物产生共情。该片选择的八位主人公均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典型人物”,他们的命运比常人更为波折,其中蕴含的戏剧性与对圆满人生的精神求索,与该片想要揭示的历经山海后重启人生的哲理相对应,造就了具有诗性的典型故事。许多人文社会纪录片对故事典型性的塑造,通过文本、镜头语汇或辅以适当的口述与访谈,以增进人物故事一波三折、跌宕回环的情节感。纪录片四个春天 以导演陆庆屹本人的家庭生活为拍摄对象,叙事节奏轻盈、画面格调清新,采用长镜头温情客观地记录其父母爬山、种地的一幕幕,从最普通的生活中提笔抒写人生真谛。四个春天讲求以人带事,着力塑造父亲、母亲两个平凡的人物,他们甘于平凡的生活,却懂得人生的情趣,精通消磨时光与排解苦难,将日子过得朴素温和,在历尽沧桑后仍保有对生活最淳朴的热忱。基于对典型人物平民特征的呈现,该片很好地突显了事件的典型性与诗性,父亲在烧焦的废屋中拉响小提琴,母亲邀约父亲在姐姐坟前唱着青年友谊圆舞曲 翩翩起舞,用艺术宽慰孤独,用自嘲自解冲淡颓丧。这些真实存在的诗意符号,寄寓着代表生命归属的乡愁意味,也烘托出平民化视角下对生命本质的审思。总之,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纪录片叙事,可以借鉴影视作品的线性结构,用冲突与波折构建推动情节发展的强烈动力,以此突显人物与故事的典型性。也可以另辟蹊径,用散点叙事捕捉普通百姓生活的零星碎片,用分散的情节配以一以贯之的情感,“其近乎平淡的事件和松散的结构似乎缺少叙事凝聚力,却能以简约的叙事传达出某种人生感悟和动人的感情力量”,这同样是营造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的一种思路。平民化视角在人文社会纪录片中的显现,让创作者不再执迷于用苦难激发共情,而是回归于生活美学的探讨本身,以十分平和从容的姿态回溯人生最本源的质朴情绪。四、平民化的绽放:多元话语与个体询唤许多人文社会纪录片的创新突破口放在了多元化与个体意识的展现上。历数现今的平民化视角纪录片作品,快递员、留守儿童、基层干部、司机、流水线工人,这些人物群像历历在目,但从一个群体的时代肖像中挖掘出兼具审美意味与文化价值的故事,这一点亟待我国纪录片创作者的进一步探索。除此之外,纪录片对百姓生活的理解还应持续放宽,实现平民话语的多元表达,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生活琐事的种种标签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上推动平民化视角为作品开拓思想纵深服务。因而,许多人文社会纪录片都是以一个人的故事起笔,最终落脚到一个群体的悲欢喜乐之上。柴米油盐之上每一集都以主人公的姓名为题,将观众目光下意识地引向这些容易被时代洪流湮没的小人物身上。开勇、琳宝、怀甫、子胥,以人为镜,折射小康社会的种种侧面,强烈的个体话语意识首先打破了过去一些纪录片“见事不见人”的困局。四位身处不同地域、素昧平生的人物,由点及面,在个体命运轨迹的谱写中汇聚至沧海洪流之中,而他们身后更站着千千万万同呼吸共命运的身影。女卡车司机琳宝一集,讲述了1996年出生的她与原生家庭、不幸婚姻的抗争,更将情节冲突聚焦于货运行业女性的生存困境,被认为“事多、不能吃苦”的她们,与男性一样驾驶着卡车从山东穿越至新疆,吃住在车上、用辣椒面蘸辣椒提神、在休息站洗冷水澡,只为给女性卡车司机换来更加宽阔的发展之71道。纪录片用琳宝的个体故事,带出了她身后的两任丈夫、王姐等其他女卡车司机以及“卡嫂”们的集体经验与精神记忆。对主人公生活环境的氛围还原,也是激活纪录片个体叙事力量的一大策略。在平民化理念的指导下,纪录片主创愈发注重对人物生活场域的考察,大到其居住的城市节奏,小到其人际关系脉络中的各个节点,再将收集到的素材转化为精炼简约的视听符码。例如,人生第二次 和蒋能杰导演的 龙老 村小的孩子 矮婆等作品,都采用了长达一年以上的实地跟拍,全景式深入了解拍摄主体的精神世界,使得这批作品的思想深度远非流水线文化产品可比。主人公在其中展现出的是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摄像机仅作为代替观众审视另一处生命体验的窗口,并没有打破人物自身和谐、自然的状态。“我们置身于一个共时性的年代,我们身在一个并置的年代,一个远与近的年代,一个相聚与分散的年代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比较不像是一条透过时间而发展出来的长直线,而比较像是纠结连接各点与交叉线的空间网络。”当代普通百姓的成长早已不是孤立的线性轨迹,城市的高速流通构建了属于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与人际网络,纪录片同样也有责任将其还原。人生第二次中第一集开篇便洋溢着浓浓乡情的湖北方言自述:“卫卓,你应该记得家里是开餐馆的,餐馆门口就是蕲春大道,你经常往满江红旅社跑,到那里去看电视”镜头随着乡音慢慢转向破旧的招牌和小店逼仄的空间,一个普通家庭的离合就此拉开帷幕。平民化的叙事视角,赋予了我国人文社会纪录片更为真实生动的面容,使作品成为映照我国社会进程发展的有力证据,百姓生活涌动的市井气息化为影像镜头自成体系的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