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域性创伤中心对危重症患者救治质量的影响效果_龚艳.pdf
下载文档

ID:2740420

大小:1.11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区域性 创伤 中心 危重 患者 救治 质量 影响 效果 龚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28卷第1期作者单位:1.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人民医院(555199)2.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急诊科近年来我国应意外事故导致的创伤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继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1。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救治必须争分夺秒以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然而,传统的救治模式不仅暴露出了救治环节衔接不畅的问题,还存在着转运距离过长、转运时间长的不足,由此导致患者面临着较高的致残与致死风险2。区域性创伤中心是以多学科联合诊治为内涵,以学科中心化运行为机制、以危急重症救治为目标,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所形成的区域性急诊急救中心,能够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改善其预后3。本研究对此展开分析,内容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439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区域性创伤中心实施时间(2022 年 1 月)将其分为对照组 220 例、观察组219例。对照组中男136例、女84例;年龄:28岁-73岁,平均年龄(45.6910.20)岁;创伤类型:闭合伤 55 例、开放伤16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9例、其他41例。观察组中男 135 例、女 84 例;年龄:25 岁-71 岁,平均年龄(45.7410.27)岁;创伤类型:闭合伤 57 例、开放伤 162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82例、其他37例。纳入标准:(1)符合创伤诊断标准者;(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II)评估结果15 分者;(3)临床资料完整,无影响本研究顺利进行的缺失项者。排除标准:(1)脑死亡者;(2)转运期间死亡者;(3)救治过程中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者。两组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性好且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机构的审批(LL2021016)。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模式,急救中心在接到求救电话后根据患者所处区域指派120赶赴现场,由随着的医护人员现场予以简单的处理,包括创伤部位的止血与包扎、生命体征以及心电监护、吸氧等。简单处理后随同120转运至最近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在接收到急救中心传回的信息后迅速做好迎接伤员的准备,按照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骨盆-肢体-动脉-神经的顺序逐一检查伤情,妥善处理伤口,并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救治。观察组启用区域性创伤中心进行救治,由创伤外科、急诊科成员及乡镇 120 出诊医护医人员组成联合救治团队。所有患者均加入到统一的微信群之中作为患者信息的共享交流渠道。在上岗前接受专业性的创伤救治培训,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120赶赴现场后将患者受伤机制、生命体征、大致病情共享至微信群之中,由联合救治团队做出合理性的处置指导。在患者转运过程中积极与院内救治团队密切交流,详细告知患者的具体信息,做好准备工作。患者转运入院时由联合救治团队做全面的评估,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按照“CRASH PLAN”方案完成快速评估工作以及一系列检查,需要实施手术者安排至手术室接受救治,无需手术的患者则送至指定区域接受专项治疗。1.3观察指标(1)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2)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各项目满分均为 10 分,越接近最高分急救意识与快速反应能力越高、配合度越好。(3)并发症总发生率:于转入专科病房前统计,为心力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之和。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域性创伤中心对危重症患者救治质量的影响效果龚艳1谢伟山2摘要目的:分析区域性创伤中心对危重症患者救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8例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区域性创伤中心实施时间(2022年1月)将其分为对照组220例、观察组21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启用区域性创伤中心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区域性创伤中心有助于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区域性创伤中心;救治质量;并发症DOI:10.3969/j.issn.1671301X.2023.01.01851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28卷第1期2结果2.1两组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比较见表1。2.2两组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比较见表2。2.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3讨论创伤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病症类型,国外研究显示,在 44 岁以下年龄组中创伤是排名首位的死亡原因4。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坠落、机械伤等导致的创伤大约6200万人次,其中死亡人数达70万到 80 万,在 45 岁以下人口死因中排名第一5。尽管我国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所覆盖的病种并不包括急危重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因缺乏创伤救治能力而不得不转院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大中型医疗机构,使得整个救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此点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016年“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后制定了严重创伤救治规范,优化创伤急救流程,构建以县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给创伤的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区域性创伤中心正是基于该体系而形成的救治机构,在创伤发生后紧急拨打120 急救,现场医护人员得到患者信息和伤情评估后,会及时反馈给救治的目的医院,医院各科专家会在患者转运入院前制订治疗方案,可大大缩短就诊时间,极大地降低严重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结果提示,区域性创伤中心的应用既可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质量,又能够进一步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促进患者转归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和价值。创伤的救治专业性较强且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并非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均具备救治创伤患者的能力,即便是收入院后也需要再次转诊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无形之中削弱了整体的救治效率。区域性创伤中心则彻底打破了此种壁垒,在创伤发生后现场医护人员可通过便捷渠道获得联合救治团队的专业指导,且患者转运过程中各项信息可以即时共享,无缝衔接之下避免了重复沟通行为的发生8。在转运入医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实施相应的救治方案,由以前的“病人等医生”转向“医生等病人”模式,充分践行了“急救白金十分钟”和黄金救治一小时的理念,大大提高了患者救治效率9。本研究亦对区域性创伤中心的应用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当前组建的联合救治团队成员较少,仅仅涵盖了创伤外科、急诊科成员及乡镇 120出诊医护医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以上人员并不能够完全胜任院前救治以及院内工作所需,所以进一步扩大联合救治团队范围,将骨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等专科纳入其中,打造“院前联动院内急救多学科联合诊治”诊疗模式就成为当务之急。综上所述,区域性创伤中心有助于缩短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救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参考文献1 Boyd LC,Chang J,Ajmera S,et al.Pediatric DogBites:A Review of 1422 Cases Treated at a Level OneRegional Pediatric Trauma CenterJ.J CraniofacSurg,2022,33(4):1118.2 高振华,王军宏,赵信科,等.甘肃白银地区创伤中心建设经验与思考 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2,08(3):185.3 周靖,王天兵,姜保国.中国创伤救治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2):1045.4 Krichten AE,Gondell D,Over A.Virtual Trauma Center Surveys,Are They Virtually the Same?J.J Trauma Nurs,2022,29(2):86.5 霍红月,降建新.从颅脑外伤救治中存在的问题谈区域创伤中心建设的重点 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2,10(3):143.表1两组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比较(x s,mi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219220急救应诊反应时间4.001.02*9.252.35抢救时间33.215.64*52.348.57护送检查和转运时间15.563.34*28.987.10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两组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配合度评分比较(x s,分)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219220急救意识评分9.450.30*7.590.24快速反应能力评分9.620.20*7.550.13配合度评分9.590.25*7.320.12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3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219220心力衰竭2(0.91)5(2.27)呼吸衰竭2(0.91)4(1.82)急性心源性肺水肿1(0.46)5(2.27)总发生率5(2.28)*14(6.36)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52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2月第28卷第1期6 陈利群,陈国锋,李子龙,等.中国县级区域创伤三级救治网络体系建设模式探讨 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12):1067.7 曾元临,陈海鸣,罗礼生,等.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要点分析 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12):1126.8 刘畅,肖镭,荆琳,等.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中郑州市“1小时创伤急救圈”模式初步探索 J.中华创伤杂志,2022,38(4):354.(修回日期:2023年02月01日)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2022A011026)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人民医院(510430)通督调神针在急性脑梗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疗效魏翠颖马宇标李新华摘要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符合静脉溶栓的且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病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患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给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接受“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90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和9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给予“通督调神”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关键词脑梗死;“通督调神”针法;溶栓治疗;阿替普酶;神经功能DOI:10.3969/j.issn.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