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空间...特征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_高艳丽.pdf
下载文档

ID:2740266

大小:1.7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山西省 省级 以上 开发区 空间 特征 土地 集约 利用 状况 分析 艳丽
134135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资源型经济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开发区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阵地,日益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间的矛盾逐渐显1现,其空间分布也影响区域之间的产业集聚。为提升开发区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逐步向内涵式挖潜转变,提升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学术界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就现有研究而言,关于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呈现的空间聚集性研究较少,且研究区多集中于西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本文以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在参考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及空间集聚状态,以期对山西省开发区未来发展有所借鉴。1 研究区概况山西省山多川少,土地资源比较稀缺,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为把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打造成引领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载体,需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山西省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8个省级开发区,本文研究的是2020年前批准的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2个省级开发区,分为38个工业主导型和9个产城融合型。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21年度山西省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上报成果,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建筑情况等数据均由各开发区统一上报,数据年份为2020年12月31日。2.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ESDA方法及结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定量评价,参考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结合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的不同特点,从土地利摘要: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处在关键时期,开发区作为转型的主要阵地,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形成高水平集聚状态对于产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最临近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在构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法(ESDA方法)研究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建议。关键词:节约集约;空间分布;山西省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2-134-3高艳丽(山西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作者简介:高艳丽(1982),女,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工作。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采用全国统一下发的权重值,理想值结合实际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四分之一分位法确定,最后在指标标准化后计算各开发区的集约度分值。3 结果分析3.1 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多数分布于大运线两侧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县,全省各地市均分布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涉及48个区县(全省117个区县),全省各区域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山西省河谷地带,地形平缓,交通便利。通过最邻近指数法测算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总体分布特征,总体分布呈现比较均匀的分散状态,集聚状态不显著。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开发区的空间集聚状况,开发区数量整体呈现4个高核密度中心,即开发区数量相对集中分布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的太原、晋中、忻州集中区,晋南地区的临汾、运城集中区,晋东南地区的晋城、长治集中区,晋北地区的大同、朔州集中区。经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总体呈现“中部多周边少,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空间布设科学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中部有山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省会城市太原市的带动,加之太榆同城化,地处汾河谷地,交通体系发达,对外联系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工业发展基础整体优于北部,且中部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故中部地区开发区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且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分布区,地理位置决定其开发建设困难,土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交通条件不便利,故开发区数量较少。3.2 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通过定量评价测算山西省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度分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依据GEODA软件计算得出空间自相关指数,利用ArcGIS将空间自相关指数分为正负相关,然后以土地节约集约分值的平均值为界点分为高值区和低值区,最终综合得到4类分区,根据其性质高值正相关区为扩散型,高值负相关区为极化型,低值正2相关区为缓慢增长型,低值负相关区为过渡型。经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值区(扩散型和极化型)在山西省中部形成一定的集聚区,低值区在晋北地区形成一定的集聚区,山西南部地区高低值交叉分布。具体而言,山西省扩散型的开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小店区和榆次区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尖草坪区、忻府区、阳泉市郊区、孝义市、汾阳市等区县的省级开发区,这类开发区不仅自身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且周边县域开发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也较高,高水平集聚状态较显著,此类开发区整体发展质量较高;极化型开发区较少,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南部,包括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省级)等开发区,此类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周边县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扩散现象,对周边开发区的带动作用较弱;缓慢增长型的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北部和南部,并在山西省北部形成一定的集聚区,这类开发区自身和周边的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均较低,呈现出一定的低水平集聚状态;过渡型区域分布分散,无集聚状态,这类开发区分布于土地利用水平较高开发区的周边,自身的土地利用水平较低,但周边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水平较高。总体来看,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土地节约利用水平以扩散型和缓慢增长型区域为主,整体呈现“中高周低、南高北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山西省中部及南部普遍高于北部地区(特别是吕梁和忻州地区),周边经济发展水平、新型产业发展程度、对外联系度等因素都制约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3 开发区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水平空间匹配性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总体呈现“中部多周华北自然资源国土工程2023.2高艳丽: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总第113期022023年134135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资源型经济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开发区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阵地,日益增长的建设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间的矛盾逐渐显1现,其空间分布也影响区域之间的产业集聚。为提升开发区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逐步向内涵式挖潜转变,提升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学术界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及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就现有研究而言,关于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呈现的空间聚集性研究较少,且研究区多集中于西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本文以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在参考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及空间集聚状态,以期对山西省开发区未来发展有所借鉴。1 研究区概况山西省山多川少,土地资源比较稀缺,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艰巨,为把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打造成引领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载体,需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山西省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8个省级开发区,本文研究的是2020年前批准的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42个省级开发区,分为38个工业主导型和9个产城融合型。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21年度山西省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评价上报成果,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建筑情况等数据均由各开发区统一上报,数据年份为2020年12月31日。2.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ESDA方法及结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定量评价,参考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结合工业主导型和产城融合型开发区的不同特点,从土地利摘要: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处在关键时期,开发区作为转型的主要阵地,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形成高水平集聚状态对于产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最临近指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在构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法(ESDA方法)研究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的集聚状态。结合研究成果,提出开发区集约节约用地建议。关键词:节约集约;空间分布;山西省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519(2023)02-134-3高艳丽(山西省自然资源事业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作者简介:高艳丽(1982),女,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土地信息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工作。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采用全国统一下发的权重值,理想值结合实际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四分之一分位法确定,最后在指标标准化后计算各开发区的集约度分值。3 结果分析3.1 开发区空间分布特征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多数分布于大运线两侧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县,全省各地市均分布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涉及48个区县(全省117个区县),全省各区域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山西省河谷地带,地形平缓,交通便利。通过最邻近指数法测算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总体分布特征,总体分布呈现比较均匀的分散状态,集聚状态不显著。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开发区的空间集聚状况,开发区数量整体呈现4个高核密度中心,即开发区数量相对集中分布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的太原、晋中、忻州集中区,晋南地区的临汾、运城集中区,晋东南地区的晋城、长治集中区,晋北地区的大同、朔州集中区。经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总体呈现“中部多周边少,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空间布设科学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中部有山西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省会城市太原市的带动,加之太榆同城化,地处汾河谷地,交通体系发达,对外联系程度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工业发展基础整体优于北部,且中部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故中部地区开发区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且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多为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分布区,地理位置决定其开发建设困难,土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交通条件不便利,故开发区数量较少。3.2 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通过定量评价测算山西省各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度分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依据GEODA软件计算得出空间自相关指数,利用ArcGIS将空间自相关指数分为正负相关,然后以土地节约集约分值的平均值为界点分为高值区和低值区,最终综合得到4类分区,根据其性质高值正相关区为扩散型,高值负相关区为极化型,低值正2相关区为缓慢增长型,低值负相关区为过渡型。经分析,山西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值区(扩散型和极化型)在山西省中部形成一定的集聚区,低值区在晋北地区形成一定的集聚区,山西南部地区高低值交叉分布。具体而言,山西省扩散型的开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小店区和榆次区的4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尖草坪区、忻府区、阳泉市郊区、孝义市、汾阳市等区县的省级开发区,这类开发区不仅自身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且周边县域开发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也较高,高水平集聚状态较显著,此类开发区整体发展质量较高;极化型开发区较少,主要分布于山西省南部,包括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省级)等开发区,此类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高,但周边县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低,没有形成扩散现象,对周边开发区的带动作用较弱;缓慢增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