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学如何观察社会——四十年田野调查自白_周大鸣.pdf
下载文档

ID:2740249

大小:1.38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类学 如何 观察 社会 十年 田野 调查 自白 周大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 年第 1 期 Journal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 No.1,2023人类学如何观察社会四十年田野调查自白周大鸣(云南师范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核心研究方法。人类学是一个将人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结合起来研究人类的学科,田野调查是通过在实地参与当地人的生活过程中,对观察与体认获得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调查过程。田野调查既可以进行定性研究,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与感知具体的社区是进行田野调查的主要路径。通过田野调查的一些案例与片段可以使学者更好地理解田野调查的方法。关键词:田野调查;人类学方法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764(2023)01-0033-08收稿日期:2023-01-05作者简介:周大鸣,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引言田野调查与研究者的人生经历是高度关联的,所以写田野调查的文章,开头最好提一提个人的经历。每个人的经历可能不一样,但怎样使经历能够融入到学习与研究之中却是很重要的。笔者这一代人基本是在“文革”这段时期读书,受到的正规教育相对比较少,但好在那个时候我们在乡村里也能碰到一些好的老师,虽说当时碰到高水平的老师并不容易。那个年代满了 16 岁,我们就作为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了。我们在人民公社干过农机厂也干过生产队,与现在的学生相比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对农业和工业大致都了解一些。虽然以前的生产比较落后,但基本类型和现在还是差不多的,我们当时也是要开铣床和车床的。具体工作的劳动实践经历比较多,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相较之后在学校中准备高考的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别,我们进行田野调查时比较得心应手与这可能有很大关系。1977 年恢复高考,笔者很幸运进入中山大学历史系的考古专业。幸运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能够顺利入学;二是中山大学处于广州,入学后不久广东就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是难以预料的。当时毕业包分配,笔者选择留校当老师,从 1982 年 1 月到现在已经 40 年教龄了。刚留校的时候不同专业的四个老师住在一个宿舍,条件很差,但这也形成了另一种机会,笔者请他们每个人推荐一本各自专业的基础性专著。那段时间我们对临近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做了大致的了解,这是一个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以今天的话来说这是跨学科交流的起点。人类学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其实大部分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共性,只是从人类学看,它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把生物意义上的人与人文社科意义上的人结合起来研究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或者叫生物人类学,它研究人的自然方面,试图把自然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观察。埃里克沃尔夫(Eric R.DOI:10.13408/ki.gjsxb.2023.01.011周大鸣:人类学如何观察社会第 1 期34Wolf)曾认为,人类学是所有的科学学科中最富有人文特征的学科,也是所有人文科学中最富有科学特征的学科。沃尔夫以对乡村社会和农民社会的研究而闻名于世,他认为人类学最重要的核心是兼有一个这样的特征。笔者比较认可他的观点,扩展人类学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层次上,一面是人文主义的,一面是实证主义的。这种整体性天然要求我们广泛地涉猎相关的学科,这对于在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与阐释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人文主义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人类学很强 调 同 情 弱 者、关 怀 弱 势 群 体,这 是 对 人 的 关怀。虽然在人类学中对于人跟野兽的区分有非常多的观点,但从人文的角度看,似乎都可以回归到对于人的关心与爱护上。在一个人群中,人类会让残疾人或者弱势的人,能够共存下去,这是人类社会的特征。在欧洲一个旧石器遗址里,发 现 了“一 段 愈 合 的 股 骨”,人 类 学 者 把 它看作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最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这个发现重现了一个故事,在一个人群中的断肢者,可以跟大家一起共同活下去,人们愿意照料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很多场合认为这是人类产生文明的标志。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人类是反丛林法则的。另外人类学的知识体系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多元,因为人类学一开始就关注到人类的差异,而试图从差异中去寻找统一性,甚至可以说从一开始人类学就是通过差异进行比较来做研究的。这两点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学的世界观。实证主义的体现便是人类学强调到实地调查,强调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来说话。实地调查,或者叫田野调查,跟我们一般所讲的定性研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我们田野调查就相当于定性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田野调查本身可以做定性研究,也可以做定量研究。但是它跟一般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不同的。我们强调亲身感受。我们到实地去感受这个氛围,通过一种具身性的感知来理解社会与文化,能将这种具身性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描写出来,就是格尔茨所说的“深描”。我们中国人讲的“百闻不如一见”,其实便是这个道理。把一般的田野调查看成是定性研究是不合适的,因为单纯的定性研究缺乏一种现场感,人类学强调的现场感。笔者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已经在过去的文章中谈过了1,这篇文章就主要谈谈具体的田野调查。二、田野调查如何开始与绝大部分近代学科相似,人类学也产生于西方,来源于西方的近代学科大致都会被联系到古希腊的传统上。古希腊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归纳与演绎,所有的科学都来自于归纳与演绎,这是所有研究的基础。人类学也是一样。我们收集了一大堆的资料,这些资料要进行分析首先就需要归类。找到分类的原则,怎样分类,用哪一条原则继续分类,然后通过这些分类后的材料再进行分析。这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笔者第一次田野调查的地点是湘西。当时选择湘西的目的很单纯,因为笔者是沈从文边城一书的忠实读者,所以希望去书中谈到的酉水流域看看。为此,申请了 8000 元的调查经费,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是很大的一笔钱。笔者利用这 8000 块钱跑了全国的 16 个省市,读万卷 书 行 万 里 路,当 时 很 年 轻,一 路 上 交 一 些 朋友,也到别人家做客,走多了就会对社会有一些感觉。但是说实话,笔者的第一次做调查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呢?没有主题,写不出文章。没有主题不是说没有调查,而是因为当时刚学了一些国际音标和考察技术,就把那些语言、亲属制度以及基本的调查信息都问了一遍。问完以后却写不出成果,因为调查时间不够长,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期调查,而且事先没有做好一个设计,即在调查的过程中需做什么事情,没有目的。最后看起来什么都做了,其实既无广度也无深度。这个教训告诉我们,田野调查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目的。如果没有目的,做事情是做不成的。因此,田野调查在开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方向。这个研究方向与你预计要投入多少研究时间是直接相关的。马林诺夫斯基式的全面民族志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便是这个原因。如果研究人员希望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一个地方,那非得长时间不可,而如果时间有限制,那便需要一个方向。田野调查这种方法,一般都认为是自周大鸣:人类学如何观察社会第 1 期35马林诺夫斯基开始的,所以他对田野调查方法的介绍也是最重要的,人类学的学生基本都会被要求去读他的代表作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2。马林诺夫斯基一生写了很多书,但关于特罗布里恩群岛的这本书,特别是这本书的序言,做田野调查一定是必读的。从国内来看,毛泽东的农民运动调查以及他对根据地的农村调查,其实是非常成功的田野调查范本。毛泽东思想里面很多基本的东西,都得自于他的调查。这也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的由来。如果理解了田野调查与决策的关系,以及田野调查主题的重要性,那么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会发动那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去做调查。因此,学会做实地调查应该是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必备课,这也是认识社会的基础。其次是田野调查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一是准备经费、设备。有时候设备没检查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比如电脑与相机,过去是要检查胶卷,现在最容易出现的是电脑坏了、没带充电器、带了相机却没带电池或内存卡。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至少调研的心情会受到巨大影响。二是准备调查提纲、文献资料。调查提纲很重要,如何安排时间,哪些需要重点观察,选择哪些人报道,怎么样开调查会,或者找哪些类别的人做访谈。也可以计划收集一些实物,因为有时候描述始终不如实物来得直观。经过多年田野调查过程中的实物收集,如今我们的办公室也算一个小型博物馆了。以现今的科技条件,在网上检索要去田野调查的地方是很容易的。检索的目的是熟悉地理地貌,了解当地历史的概况、人口的状况及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气候变化。比如即使夏天到云南,一旦下雨,就像冬天一样,非常寒冷。又比如去西藏和青海,夏天下大雪一点都不奇怪,必须备足防寒衣物。学习人类学与进行田野调查 很 重 要 的 一 点 是 不 能 将 自 己 习 以 为 常 的 东西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此外,田野调查出发前了解一下当地的名人也很重要。因为与当地人聊天与谈话,他们会觉得当地很出名的人是理所当然应该被知道和了解的。所以田野调查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课,这样就可以和当地人有聊的东西,不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再次是田野工作的具体方式。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这条田野道路,有点像过去毛泽东做工人运动和农村调查所说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即跟调查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让研究者能够看到一个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特意做的表演。就要求被观察的人们不将观察者看成是一个外人,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日常进行生活与工作。我们研究人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主观性。我们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受到自身文化的塑造,受到自身价值观判断的影响。而研究对象也同样存在主观能动性,他也会琢磨这个研究者想了解我什么?需要我做什么?讲什么?举个例子,我们经常面对各种检查,检查前都会交待相关事宜,比如要穿得整齐,要有礼貌等。但这种临检状态不是常态。人类学是希望通过田野调查观察到常态,探索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人和事。笔者几乎每个学期暑假都带学生做田野调查,强调起码要做一个月。为什么要做一个月?很多同学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理解了。他们发现第二个星期调查所得的一些东西,跟第一个星期调查所得的不一样。比如说同一个人讲到同一件事情,前后的回答完全不一样。这时就是田野调查开始入门了,这也是田野调查的魅力。当人们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他不会完全讲真话。如果刚认识,大家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把自己最辉煌的历史讲给你听,如生意如何发展、家庭怎样和谐,人们会把所有符合道德规范的东西都展现出来。但是过了一个星期以后,他发现你们还不走,也没办法天天装,那样很难受,所以就开始要把一些很自然的东西表现出来,把事情原来是什么样的都讲出来。我们过去做了很多走马观花式的研究,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有的学科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第一天把问卷发了,过两天把问卷收回来,这个调查就做完了。这样的调查有多少价值,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一方面没有面对面进行对话,另一方面不周大鸣:人类学如何观察社会第 1 期36少被调查对象不会按照他的事实来填表。比如对于财产,由于中国人喜爱财不露白,谁都不愿意真实讲出自己有多少财产。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社会最基本的东西,哪怕自然科学的研究者也一样。比如一位做基因分析的农学教授,如果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连基本的植物都不认识,村民就会怀疑他不是农学教授,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将来他不会成为一流的学者。因此,无论做什么学科的研究甚至做一位公职人员,最基本的素养应该是对我们生活周边的东西要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就会犯常识错误,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当然也不是说常识一定就是正确的。田野调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纠正常识的谬误。很多东西看起来是常识,通过实地的了解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状况。只看数据统计,看不到真实的人,看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底层社会,有时候是会出很大问题的。比如说,现代中国人文化水平已经很高了是一个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