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日本
学生
汉语
第一人称
代词
表达
特点
徐勤
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日本学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特点72日本学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特点日本学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特点徐勤1朱宇2(1京都大学 文学研究科,京都 6068501;2厦门大学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厦门 361102)摘要文章以第一人称代词可表达的六种作者身份(行为发起者、行为承受者、范围界定者、情感表达者、观点持有者、等价判断者),考察日本汉语学习者和中国汉语母语者在记叙文语料中第一人称代词及其作者身份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日本汉语学习者过度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具体表现为:在“我(们)”作为行为发起者、“我”作为范围界定者/观点持有者/情感表达者的作者身份上,存在显著的使用过度;而在“我”作为行为承受者的作者身份上存在显著的使用不足。文章最后进一步探讨这一现象的具体成因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关键词日本汉语学习者;汉语记叙文;第一人称代词;作者身份中图分类号 H19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365(2023)02-0072-11零、引言在汉语二语写作中,记叙文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一类写作体裁,也是“教学与测试大纲对学习者写作能力分级要求中常见的”体裁之一(师文、陈静 2019)。考察“高级汉语写作课”日本学生的记叙文作文发现,汉语书面表达存在滥用第一人称代词的问题。例如:我我的家人也担心我我,常常打了电话。我我的家人现在在福冈,我我烦恼我我该不该回老家。但是,要是我我有细菌的话,我我让周围的人身临危险,所以我我决定留下在大阪一个人。我我有两个妹妹,她们很热闹。打电话的时候,我我的精神也感到温暖。我我的母亲和父亲是很和善和愉快的人。(JP_006)考不上我我希望去的高中是很遗憾的事情,可是我我觉得通过和 N 子一起过的高中生活,我们我们成为非常好朋友了。离我们我们家最近的车站是一样,我们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为我们我们同班同学下课的时间也同,所以一起回家了。我们我们的高中非常严格,每天有几个小考试,上下学的路上我们我们要一起学习。(JP_031)通过例可发现,虽然“记叙文重在叙述,可能需要更多地使用代词来指称人或物”(亓海峰、廖建玲 2019),且记叙类的文章需要作者通过自我提及(self-mention)的方式来为读者呈现一幅幅图片(潘鸣威、邹申 2010),但明显过度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据此,本研究将通过与汉语母语者的对比,考察日本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及其作者身份的表达特点。基金项目本文为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中文学位论文语言差异研究”(项目编号:21YJA740058)资助。为保持语料真实性,语料中的错别字均未进行任何改动,下同。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73一、研究回顾1.1 外语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过度使用大量研究表明,非英语母语者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存在第一人称代词的过度使用问题(Petch-Tyson 1998,卢海燕 2007,赵小东、尚晓华 2012)。日本学生的英语写作过度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Ishikawa 2008,McCrostie 2008,Natsukari 2012)。在汉语二语写作领域,高宁慧(1996)认为,留学生的汉语书面表达中也存在过多使用代词“我”的问题。马明艳(2017)发现,汉语学习者的 HSK 作文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母语者的书面语。徐勤(2021)指出,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度显著高于汉语母语者。第一人称代词的过度使用,“不仅影响语篇的连贯性,也减弱了书面语体的正式程度”(马明艳 2017)。1.2 第一人称代词的指代对象单数第一人称代词一般指作者自己,但复数代词的使用情况较为复杂(吴格奇 2013)。Kuo(1999)指出,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具有包容性或排他性,为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作者可有策略地使用排他性的“我们”(exclusive we)来指代作者自己,或使用包容性的“我们”(inclusive we)将读者也包括在内、以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徐勤(2021)基于实际语料,总结了汉语记叙文写作中“我”“我们”的指代对象:“我”可指代作者自己或在直接引语中指代他人,“我们”可指代“包含作者在内的确指群体、不包含作者的第三方群体、包含读者在内的虚指群体”(语料例句详见表 1)。表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指代对象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我”指代对象例句(日本学生)例句(汉语母语者)作者自己老实说,到了的时候我我很累。(JP_068)轮到我了,我我长长地吸一口气,做好准备。(汉语母语者:特别的运动会)他人她奶奶说:“没有,我我刚刚回家了。”(JP_057)父亲说:“这是我我儿子最爱吃的,我我带回去给我我儿子吃。”(汉语母语者:等儿回家)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我们”指代对象例句(日本学生)例句(汉语母语者)作者及其群体(排他性)第二天,我们我们去了宫岛。(JP_074)第二天上午,接力赛开始了,我们我们以一步之差得了第二名。(汉语母语者:秋季运动会)第三方群体无相关例句小何每次都会感叹:“我们我们平时吃的一点都不美味,我总是想念你做的红烧肉味道。”(汉语母语者:无言的母爱)含读者的群体(包容性)我们我们应该戴口罩,不去人很多的地方。(JP_102)看来,大自然赋予我们我们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汉语母语者:堆雪人)1.3 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的作者身份吴格奇(2013)指出,文章中的自我提及(self-mention)是作者构建身份的重要策略。Ivani(1998)提出了思考作者身份的三个维度,即“自传性自我(autobiographical self)”“语篇性自我(discoursal self)”和“作者性自我(authorial self)”。文章中第一人称代词2023 年 04 月Apr.,2023第 2 期No.2日本学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特点74的使用,“往往可以揭示作者如何看待自己、与读者的关系,以及与所属的话语群体的关系”(Kuo 1999)。因而,作者的身份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文本生产进行表达。Tang&John(1999)总结了英语学术语篇中第一人称代词可体现的作者身份:代表者、向导、论文构建者、叙述者、观点持有者、创始者。这为后来的学术写作中作者身份构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杨欣然(2015),李民、肖雁(2018),娄宝翠、王莉(2020)等采用 Tang&John(1999)的作者身份类别考察了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术论文中作者身份的表达情况。鞠玉梅(2016)还聚焦于英语学术写作中的引述句,探讨了引述句的主语反映出的学术身份。另外,在学术汉语研究领域,吴格奇(2013)将作者身份归纳为“研究者(researcher)、话语构建者(discourse constructor)、观点持有者(arguer)和评价者(evaluator)”四类,对比分析了作者身份建构情况在汉语学术论文和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对跨文化背景下的学术写作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除了学术语篇以外,近年来,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的作者身份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Wang 2019,洪春珠 2016,欧阳护华、唐适宜 2006)。欧阳护华、唐适宜(2006)指出,个人观点的表征存在中西差异,与西方强调的“个性化声音”不同的是,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议论文表现出强烈的“集体化声音”。洪春珠(2016)发现,中国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侧重于通过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来叙述个人经历和寻求读者认同,并且倾向于扮演“叙述者”的身份。Wang(2019)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英语议论文语料的特点将第一人称代词体现的作者身份调整为五个类别:报告者(reporter)、构建者(architect)、个人经历的叙述者(narrator of personal experiences)、让步者(conceder)和观点持有者(opinion holder),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议论文再现了一种叙述性语调,比英语母语者更频繁地使用了自我提及,语料库中约 50%的“I”是作为“个人经历的叙述者”在发挥作用、另有约 26%的“I”体现了“观点持有者”的作者身份。Lee(2016)指出,叙事写作中的身份建构在二语写作研究中还很少被提及,并对比分析了三位韩国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作,发现与议论文写作相比,学习者在叙事写作中成功展示了自己的声音、表现出了更为自信的作家身份。据此,Lee(2016)指出,叙事性写作更有助于学习者发展其在书面表达中的主人翁意识、是通向学术写作的基石。在汉语记叙文写作研究中,徐勤(2021)基于归纳的第一人称代词可表达的六种作者身份,发现泰国留学生的汉语记叙文存在写作过度使用了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具体表现为,过度使用了“我(们)”作为行为发起者、“我”作为范围界定者/观点持有者的作者身份。据此,本研究将聚焦于日语母语者的记叙文语料,借鉴上述研究视角考察日本学生汉语记叙文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及作者身份的表达情况。上文表 1 归纳的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指代对象中,由于指代他人的“我”、指代第三方群体以及包容性用法的“我们”并不能表达作者的立场,因此本研究仅对指代对象为作者的“我”以及排他性用法的“我们”所表达的作者身份进行考察。下文表 2 中展示了语料中指代作者的“我”和排他性的“我们”所体现的作者身份的相关例句。2023 年 04 月汉语学习Apr.,2023第 2 期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No.275表 2 第一人称代词表达的作者身份示例身份类释义例句(日本学生)例句(汉语母语者)行为发起者动作或事件的发起者,行为的主体。我我取得了汽车驾驶执照。我们我们去了北野异人馆,南京街。我我抱着一大沓书走出校门。我们我们来到云谷索道,坐上缆车。行为承受者动作或结果的承受者,行为的客体。他常常耐心地教我我数学。林老师教我们我们中文。奶奶没办法,只好带我我去山里。实在生气了就让我们我们拖地。范围界定者表示人、事、物、范围的领属关系。这是发生在我我姐姐身上的故事。现在我们我们大学的课都是上网课。谢谢有你,我我曾经的同桌。我们我们班的梁 xx 得了第二名。情感表达者叙述作者的情绪、感受、感觉。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也在日本很流行,我我很害怕。自来水恢复的时候我们我们很高兴。看着对方得意的眼神,我我难受极了。我们我们高兴得像发了狂似的。观点持有者呈现作者的视角、意见、看法。我我觉得便利性是很重要的要素。我们我们应该断念这次旅行。在我我看来,他就是个笨蛋。我们我们以为他知道困难了,离开了。等价判定者事实判断我我是兵库人。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我们是同班同学。我我也是 1997 年的。那一年我们我们十岁。二、研究设计2.1 研究问题本文主要考察以下两个问题:(1)日本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是否与汉语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2)日本学生记叙文写作中作者身份的表达是否与汉语母语者存在显著差异?2.2 语料来源本研究的语料来自日本某国立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专业的大三日本学生在高级汉语写作课上产出的记叙类作文(102 篇)。另外,从“99 作文网”收集了同等篇数的中国高三学生的记叙文范文作为对比语料。表 3 语料详情及第一人称代词的总频次国籍篇数总字数“我”“我们”日本102780552192524中国10210182819544382.3 研究步骤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利用NLPIR分词软件对文本进行分词;(2)通过Python统计出每篇分词文本中“我”“我们”的频次,并转换为每千字中的归一化频数;(3)使用SPSS对归一化频数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考察日本学生的记叙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度是否与汉语母语者存在差异;(4)基于文本的上下文语境,考察语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