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桡骨
远端
骨折
不同
效果
研究
章学超
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作者单位:313300安吉,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桡骨远端骨折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损伤,约占骨折的17.5%1。桡骨远端骨折在人群中具有双峰年龄分布,18岁以下患者发病率最高,50岁或以上患者发病率第二高峰。尽管手术治疗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残存畸形的患者经常抱怨手腕疼痛、握力下降和活动范围受限,因此固定方式的选择成为关键。通过手法复位后行石膏外固定无法复原骨折处,以石膏固定静待骨折处自行愈合,以至于患者很容易出现桡骨缩短,远端方向的掌倾角度减小,患者腕关节活动主动性受到限制2。切开复位固定是一种创伤性干预方案,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给予切开处理,暴露骨折端,复位处理后再次进行固定处理,虽然效果理想,但创伤大,恢复慢3。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对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特作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入住本院治疗的60例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时间范围从2018年6月到2020年8月。纳入标准4:根据X线、CT和MRI以及症状和体征诊断,并确定骨折的位置。所有入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能配合整个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年龄小于18岁;术后随访不到6个月;不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创口合并严重污染或者合并严重性的感染。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30例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1.2方法1.2.1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的手术基于旋前方肌在其桡侧缘切开,露出骨折复位。对于撞击平面处的横向骨折线,引入骨膜提升器,提升碎片。对于纵向骨折线,骨折碎片受到纵向撞击并与月骨小关节分离,引入骨膜提升,使骨折碎片脱离撞击,然后沿舟状骨小关节放射状推动它们。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以稳定复位的碎片。充分复位后,使用T形锁定钢板并放置螺钉(江苏华森公司),远端螺钉正好位于软骨下骨下方,以提供最大能力支撑骨折碎片。然后冲洗并闭合伤口。1.2.2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对于有轻微撞击碎片的骨折,在透视引导下进行持续牵引,以实现并保持复位。然后,分别使用3.0 mm钉和4 mm螺钉将外固定器(厦门大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直接固定在第二或第三掌骨和桡骨上。在透视引导下将两枚螺钉放置在桡骨骨干上,然后将两枚螺钉放置在第二掌骨上。在放置螺钉期间,手腕保持在掌屈位置,以防止因螺钉阻塞肌腱而挛缩。骨折复位,系统固定。对于关节面较大的骨折或骨折复位不满意,有明显移位和塌陷的,需要在桡骨掌侧做一个小切口,塌陷的碎片用骨膜提升器提升。1.3观察指标分别比较疼痛评分(VAS)和关节活动改善状况分析经治疗后受损桡骨远端骨折的恢复情况。1.4统计学方法SPSS 22.0统计软件(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IBM公司)用于统计分析。测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术式的效果研究章学超【摘要】目的确定桡骨远端骨折通过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对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入住本院治疗的共计60例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分别比较疼痛评分(VAS)和关节活动改善状况分析经治疗后受损桡骨远端骨折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差异,而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研究组患者关节活动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通过外固定方式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佳,减少痛苦,且预后好,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疼痛【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7147.2023.04.026 诊治分析 696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不同时间点的组内比较。试验水平为0.05。2结果2.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分析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背伸角度、掌曲角度、尺偏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从而确定患者的关键恢复情况,结果证实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更好(P0.05),见表2。2.2对比VAS评分干预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6.431.34 vs.6.521.56),干预后研究组VAS评分(2.650.87)低于对照组(2.650.87),(P0.05),见表3。3讨论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十年来,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外固定、石膏固定、背侧或掌侧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已被尝试用于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迄今为止,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尚无共识。外固定技术已经发展多年,多项研究表明,外固定器对于功能评分效果优于闭合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优点包括关节软骨下固定的稳定碎片和术后早期活跃的腕关节运动。众多研究得出结论,更好的正常关节解剖修复对于获得最佳功能效果和预防创伤后关节炎(尤其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至关重要4。但内固定和外固定联合闭合复位的结果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恢复月骨小关节的一致性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创伤性骨关节炎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腕部关节的三柱理论认为月骨关节面是中间柱,是承重的中心运动区。外固定架的主要优点是相对容易使用和微创切口,但由于韧带固定的复位质量相对较差,其结果可能部分受到影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尽可能靠近骨骼放置螺钉在支撑小碎片和防止桡骨缩短和关节移位方面非常有用5。在本研究中,比较了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结果证实通过外固定方式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腕关节屈曲和旋前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内固定,且VAS评分显著低于内固定治疗患者。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不稳定、复杂、高能量的损伤,其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内固定相比,外固定方式并结合有限内固定表1两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组别例数性别年龄AO分型男女交通意外跌倒意外B2B3C1C2C3对照组30161445.333.21121446965研究组30151546.324.121113558662/t值1.6540.9431.0520.952P值0.6230.7830.9890.623致伤原因其他原因46表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恢复情况(角度,xs)组别例数背伸()掌曲()尺偏()旋前()旋后()对照组3040.211.9839.650.8716.860.9862.171.2145.761.13研究组3068.431.2147.971.1322.870.7969.652.1274.541.23t值66.61131.95426.15116.73494.377P值0.0010.0010.0010.0010.001表3对比VAS评分(xs)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306.431.344.871.26研究组306.521.562.650.87t值1.52110.677P值0.8920.001697浙江创伤外科2023年4月第28卷第4期Zhejiang J Trauma Surg,April 2023,Vol.28,No.4可提供更快的功能恢复和更好的功能结果,减少痛苦及并发症。因此笔者得出结论,通过外固定方式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佳,减少痛苦,且预后好,推荐在临床中应用。参考文献1喻伟,沈小辉,刘志刚.钢板内固定和人工韧带修复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损伤效果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16(3):173-176.2张杰荣,熊时喜,田晓林,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和防旋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下长段粉碎性骨折: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16(8):19-20.3雷玉凯,曲志军,许硕贵.三维记忆固定器修复髋臼后壁骨折伴关节后脱位的疗效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3):215-218.4倪博文,肖红强,陈康.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19,21(5):370-373.5刘守正,江红艳,李业成,等.两种入路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2):131-134.收稿日期:2022-10-31(本文编辑:徐锦芳)作者单位:323000丽水,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肺癌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增病例的13%左右,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咳嗽等。肺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难以被察觉,常于健康体检时被发现,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1。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不足20%,主要与其确诊时间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有紧密联系,故寻求高效的检测技术早期诊断肺癌十分重要2。病理学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包括支气管镜活检、超声内镜下支气管针吸活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TNA),其中TTNA因微创、敏感度高、价格低廉、定位精准等优势在临床应用较多,且无需将胸肺腔打开,可降低开腔所致的感染风险,利于大幅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使患者获益3。基于此,本研究将TTNA用于本院收治的136例疑似肺癌患者中,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6例疑似肺癌患者,男性89例,女性47例,年龄4179岁,(60.171.95)岁,病灶直径0.63.1 cm,CT 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疑似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诸葛滉李璐【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疑似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36例疑似肺癌患者,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TTNA)对疑似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136例疑似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阳性54例、阴性82例,TTNA诊断阳性55例、阴性8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阳性52例、阴性59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阳性54例、阴性8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阳性43例、阴性71例。CT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6.32%、96.34%、96.30%,明显较超声组83.82%、86.59%、79.63%高(P0.05);CT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85%,较超声组84.56%高(P0.05),CT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8%,较超声组10.29%低(P0.05);在经TTNA确诊的131例肺癌患者中,病灶直径2 cm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0.57%,较2 cm者100.00%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患者、不同进针深度、不同年龄间诊断准确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TNA在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效能,尤其在病灶直径2 cm患者中准确率可达到100.00%,且并发症较少,不受年龄、进针深度等因素影响,值得应用。【关键词】CT扫描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疑似肺癌;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7147.2023.04.027 诊治分析 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