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全面
建成
小康社会
以来
共同富裕
研究
回顾
展望
吕文增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17 年,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 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 21 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1。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3在此背景下,持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在中国知网(CNKI)以“共同富裕”为主题检索发现,发表在 CSSCI 上的期刊论文共 5 018 篇,其中 2021 年 552 篇、2022年 1 801 篇,两年发文量达到总发文量的 4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实践基础、面临的挑战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共同富裕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探索也逐渐明晰。一、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第一,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共同富裕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其最终落脚点必然是全体人民,不让任何地区、任何民族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因此,“新时代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出发点和着力点”5。所以,“在实现范围上,强调全民覆盖,共同富裕的 共 与 同强调,共同富裕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不是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6。第二,共同富裕的全面性。共同富裕不仅指人们物质层面上的富足,也包括人们的精神丰盈。学者们普遍从多个维度解读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其中又以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着墨较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的共同富裕研究:回顾与展望吕文增杨知文(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摘要共同富裕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国内大量研究梳理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总结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为新阶段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借鉴。未来应注重对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研究、发掘共同富裕微观层面的实现路径、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以提高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实效性。关键词共同富裕;新时代;差距;分配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23)02-0092-05作者简介吕文增(1988),男,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杨知文(1996),男,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大变局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2023LSLQNKT-010)。专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92DOI:10.13945/ki.jlac.2023.02.014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有学者认为共同富裕的一般内涵应包括“物质文明更加丰富,精神文明更大发展”7,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适应,那么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不全面的。第三,共同富裕的差异性。差异性和积极性看似不同,但却有着紧密联系。差距过大会导致阶层固化和两极分化,阻碍阶层流动,削弱民众积极性;没有差距,就会导致平均主义,催生懒汉思想,同样会损害民众积极性。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8。因此,“共同富裕指的是贫富分化差距较小,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任何差距”9。学者们也普遍对平均主义持批判和否定态度。由此可见,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富裕,而是将差异性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第四,共同富裕的共享性。共享性强调的是要使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促使社会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在理解共享性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偏差。一方面,共享要防止滑入平均主义陷阱。有学者指出,共享需要在富裕基础上才能实现,它不是平均主义的简单分配,而是人人参与基础上的一种有差别的分享10。所以,实现共享需要兼顾自我所有权、起点过程结果公平、可行能力等问题11。另一方面,共享一定是建立在共建基础上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劳动、共同建设、共同创造及共同奋斗。”12第五,共同富裕的阶段性。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量变中寻求质变,试图一蹴而就只会走弯路甚至下坡路。因此,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3。也有学者将阶段性理解为渐进性,认为要坚持目标导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4。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先富带动后富”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 2035 年和 2050 年的远景目标规划,这些都体现出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二、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坚强的政治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实亦向世界揭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刻道理。”16在党的统筹规划下,我国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对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的部署。因此,有学者指出,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标,中国共产党要在国家层面凝聚发展共识,这是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证17。第二,坚实的物质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的减贫实践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由此,我国摘掉了低收入国家的帽子,现已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这也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给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8有学者从我国经济发展成果、创新突破以及民生保障不断强化的现状出发,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已具备更加有利的经济条件和更加充裕的物质前提19。第三,有力的制度保障。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相应的制度包括党领导一切的根本领导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20为基础,推进共同富裕。还有学者基于“成本”这一独特视角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通过制度建设来降低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试错成本,降低其机会成本。”21需要强调的是,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初步形成了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但仍有很大优化和完善的空间。专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93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三、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难题第一,三大差距的制约。三大差距是指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也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直接表现。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有学者认为虽然我国目前在总体上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但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22。在既有的城乡二元格局下,有学者基于社会结构角度认为,尽管农民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但他们的收入仍然不高,要达到中等收入还有不小的差距23。在收入差距问题方面,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的很大差距,对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与威胁,“伴随财富累积效应的凸显和财富代际传递的加强,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跨级流动会显得更加困难”24。可见,缩小三大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是必须解决的难题。第二,长效困境的阻碍。有学者将推进共同富裕的长效发展困境总结为相对贫困问题、生态问题和精神富裕缺失三个方面25。一是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相对就意味着问题更加多元、标准更加明确,而我国相对贫困群体分布及组成情况复杂,多维相对贫困标准还不明晰。因此,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相对贫困的标准很难在短期内明确26。二是共同富裕的生态底色并未凸显。挖掘生态红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释放生态价值方面依然阻力重重。有损生态的非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阻力很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度也很大27。三是精神富裕缺失。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然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并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存短板28。第三,制度不够完善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的相关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制度仍缺乏与时俱进的调整和完善。比如,建立健全慈善捐赠配套制度事关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必须完善的制度安排。在谈及第三次分配的慈善捐赠配套制度时,有学者指出:“中国在慈善捐赠方面的配套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遗产税、房产税等税种缺席,导致个人进行慈善捐赠的动力较弱。”29在民生保障制度方面,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网还没有织好织密。“中国社会保障的总体保障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城乡居民在养老等方面的标准不同,享受的养老待遇差别较为明显。”30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实现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共同富裕实践路径进行了多重探讨,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分配制度的关注。分配制度的完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分配制度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很大提升空间。一是三次分配的功能有待优化,协调性有待提升。有学者主张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收入再分配政策体系来遏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认为初次分配制度改革意在解决市场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平衡问题,在再分配领域,要发挥公共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要向低收入群体和相对贫困人口进行更大力度的转移支付31。三次分配应协同进行,初次分配是基础,再分配具有精准调节的功能,第三次分配具有富民的导向作用32。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三次分配协同推进,相互促进。依靠初次分配做大“蛋糕”,通过再分配做好“蛋糕”,发挥第三次分配做优“蛋糕”,要大力推进第三次分配的实施,开展第三次分配的实践创新33。二是在第三次分配方面,要充分发挥其收入调节功能,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有学者提出要统筹制度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包括:为慈善捐赠提供法律支撑,促进慈善事业良性发展;强化反垄断法治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深化直接税改革,对个人所得税率进行优化,逐步推进房地产税和遗产税的征收;发挥道德引领和教专题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94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化功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34。也有一些学者将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概括为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认为第三次分配有更强的动力和足够的资源去提供高质量文化艺术资源,摆脱精神贫困,达到精神富裕35。第二,对于顶层设计指导原则的重视。顶层设计对指引社会发展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庞大的艰巨事业,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有学者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关键点和原则四个方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其中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基础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关键点是提高相对贫困治理能力,原则是高质量发展36。也有学者认为要从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收入和财富分配、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配套制度改革等方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保障37。还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