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媒体
视域
山东
黄河
文化
传播
纪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 2 期3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悠久绵长、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推进黄河事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做支撑。黄河山东段从菏泽东明县入境,流经济宁、泰安、聊城、济南等 9 市,在东营垦利区注入渤海,长 628 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 11.5%。山东在传承黄河文化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积极开展黄河文化传播,讲好黄河故事,在保护传承中彰显其时代价值,对山东省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的有效途径。在全媒体环境下,需要不断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用新颖的形式讲好“黄河故事”,用优秀黄河文化凝聚人、鼓舞人。一、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作了精辟阐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2021 年 6 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以期实现内涵式发展。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第十二章即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明确指出要“着力保护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并从“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四个层面分别进行了阐释,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022 年 2 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并从“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挖掘整理黄河文化资源”“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优化文化旅游布局”“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全媒体视域下的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纪 楠(聊城大学 文学院;聊城大学 黄河学研究院,山东 聊城 252059)摘 要: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万年来,黄河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山东黄河文化的意义与困境,可从丰富黄河文化的输出形态、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探讨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关键词:全媒体;山东;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23)02-0036-06收稿日期:2023-01-29作者简介:纪楠(1984-),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聊城大学黄河学研究院研究人员。DOI:10.16284/37-1401/c.2023.02.01337具体要求。基于上述重要文件和精神,对于山东省而言,就如何在全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助推黄河文化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省份,山东省黄河段孕育了 5400 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山东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等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发展对黄河的依赖性很强,在新的环境下有效保护传承、引导运用、融合发展黄河文化,能够使其化成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演变为山东发展的支撑根基。二、全媒体视域下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困境(一)传播形式亟待丰富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文化的传播方式,丰富、多样的传播形态直接影响着黄河文化的传播效果。当前在山东省黄河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观念和传播形式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升级。传播黄河文化,传统媒体重任在肩,但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媒介形式,不利于公众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当前,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受众逐渐流失,且难以全面、立体地展示黄河文化宏伟壮观的魅力,年轻人则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但这些平台整体上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和机制,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因此黄河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受众之前存在错位。此外,传播力量趋于分散,未能实现整体效应,也影响了山东黄河文化品牌的塑造。(二)公众对黄河文化的认识需要加强黄河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容易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一方面,一些新媒体平台过于追求流量和经济利益而忽略文化内涵的挖掘,传播内容主要为一些网红美食和商业、娱乐景点,对于本地区黄河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非遗资源、文学资源等关注不足,同时存在“黄河故事”媒介表达同质化现象,未能展现本地区黄河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则是对于黄河文化的表达偏重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感,时代感上有所不足,事实上,一些文创产品和国潮文化的频频“出圈”也证明了传统感和现代感不是一对矛盾体,黄河文化元素的信息提炼和转化方式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此外,新媒体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容易使受众对黄河文化的解读片面化,长时间通过微博、短视频等形式接收相关信息容易破坏黄河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使得大众对黄河文化处于浅层次理解状态,影响公众对山东黄河文化的全面认识,对区域文化开掘产生不利影响。(三)黄河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度有待提升随着国家对“互联网+”行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科技+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休闲习惯,也必将为黄河文化的传播带来发展机遇。但当前山东一些区域存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程度较低,“互联网+黄河文化”的创新性成果较少,新型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有待进一步激发活力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 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推荐、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释放山东黄河文化资源的能量和潜力,并借助科技实现黄河文化在内容、业态、模式、应用层面的创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山东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侯全亮:家国黄河,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年,第 315 页。李孟舜:“讲好黄河故事”与文旅品牌的传播路径探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 年第 11 期,第 80 页。38三、全媒体视域下山东黄河文化的传播路径(一)基于全媒体平台丰富黄河文化输出形态山东黄河文化的传播需要新闻媒体、影视剧、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充分发挥作用,通过选题和传播内容的精心策划,把握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合力促进黄河文化品牌整体实力的提升。1.新闻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任务是真实、及时地向公众描述其生存环境发生、发现的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变动状况,从而为公众的行为提供信息参考。作为山东的新闻媒体,应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解读规划纲要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全局高度审视黄河水利发展,传播黄河文化:或以小见大、鲜活生动地深入挖掘基层治黄兴黄典型经验;或围绕黄河水利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深入剖析,寻求对策;或用朴素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发现的眼光,宣传黄河水利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弘扬行业精神采写出一大批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富有时代气息的涉及黄河文化的优秀新闻作品,生动再现盛世黄河的恢宏画卷,为黄河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作为新闻记者,应努力践行“四力”要求,走近黄河,加强调查研究,用生动的文字、影像和图片报道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历史传说及建设成果;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全媒体报道的本领,建立全媒体宣传矩阵,实现新闻报道跨平台、跨媒介传播,着力讲好黄河故事。2.影视剧。影视剧以其故事性、沉浸性和共鸣性强的特点,成为传播黄河文化的优质媒介,“黄河”这一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一种元素已融入到很多的影视作品中,为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如电影大河奔流太行山上黄河女人黄河大侠百鸟朝凤分别从历史、抗战、环保、武侠、民间文化等角度展现了黄河元素,电视剧则有大河儿女黄河东流去黄河英雄天下长河等。黄河山东段也不乏轰轰烈烈的人物和故事,如“泺口九烈士”“平阴黄河抗凌九烈士”“五庄决口堵复”“清朝马氏父子治黄”“战国马陵之战”“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等,山东的相关影视剧制作公司也应深入挖掘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将忠厚仁义、家国情怀等价值观融入其中,强化山东百姓“黄河儿女”的身份认同,弥补新时代黄河题材文艺作品的缺失,构建黄河文化核心品牌。3.短视频和直播。根据第 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2 年 6 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已达 9.62 亿,占网民整体的 91.5%。短视频已成为当下内容传播的风口,运用短视频有主题、成系列地讲述黄河故事、非遗文化、风土人情,能够给受众带来即时感、参与感和互动感。2021 年 12 月,山东广播电视局策划立项、济南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短视频我的黄河故事上线,其以平凡人物的感人故事为切入点,从“黄河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显著成就,凸显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山东声音。系列短视频上线以来,全网点击量突破 5000 万,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集聚效应,将黄河文化和精神深植在了网友心间。直播是新媒体领域的一股新生力量,直播平台最大的优势是能即时反映现场状况,“直播+”的跨领域应用将成为黄河文化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山东高青县主打“北纬 37 度与黄河流域完美重合”的营销点,采用“原生态种植+私人定制”的营销模式,之前贫瘠的土地因黄河灌溉和泥沙沉淀而产生了独特优势,“直播+电商+黄河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一件件国家地标农产品“走出去”,在黄河沿岸群众致富的同时也传播了黄河文化。4.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微信公众号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信息呈现多媒体化等传播优势,是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媒介形式,众多官方和自媒体账号是广泛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平台。山东传播黄河文化的主要微信公众号是山东黄河河务局主办的“齐鲁黄河”,以及各地市黄河河务局的公众号,如“济南黄河”“聊城黄河”“滨州黄河”等。在运用公众号传播黄河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通过鲜明的人设和生动朱欣英:讲好黄河故事的媒体传播实践以洛阳广播电视台黄河宣传为例,中国广播2022年第1期,第92页。39活泼的内容让受众产生共情共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微博方面,搜索“黄河”话题,拥有 6600 多万的阅读量以及超过 3 万的讨论,内容涉及文化旅游、自然景观、艺术创作等多个方面,参与讨论的年轻群体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运用微博传播黄河文化,也要注意线上宣传与线下文旅活动的结合,通过组织系列趣味活动,让文化传播更接地气。(二)依托全媒体环境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1.确定内容定位,打开情感入口。全媒体环境下传播黄河文化,要确定黄河文化传播的内容定位,形成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等核心文化区域,并对其核心价值、品牌文化进行提炼与挖掘。公众对黄河文化的关注会基于不同的情感诉求,如舒缓压力、了解历史、关注生存环境、感受自然风光、寻觅乡土情怀等。在黄河文化传播中,媒体平台应打开公众情感入口,传其常情,从大势大事中发现新闻爆点,从社会关注中发现公众痛点,从受众泪点中发现故事内核,从受众参与中发现情绪燃点,在关注流量的同时,更要运用议程设置和故事化叙事的策略将优质黄河文化传播内容进行有效提炼,通过受众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使其对黄河文化快速认知。2.进行 IP 化打造,提炼符号化体系。对黄河文化的传播应摆脱传统媒体的窠臼,注重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