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供给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_王小毅.pdf
下载文档

ID:2739402

大小:2.42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人才 供给 招生 培养 就业 联动机制 研究 王小毅
2023年第4期一、新时代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现实意义人才是企业最活跃的资源,能否拥有合适的优秀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企业难以招聘到合格专门人才的现象同时存在。2018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突破800万人,然后逐年递增,2021年突破900万人,2022年达到1076万人。当然,就业问题不是只在就业季才考虑的一个问题,从大学招生、学生入学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都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问题。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职业教育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就业导向的原则,并就此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关教学实践。从2018年开始,西安培华学院与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打造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平台,校企合作内容贯穿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目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及驱动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结构性供求矛盾:一方面,能够适应智能化、大数据环境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非常稀缺,企业急需管理赋能的优质人才;另一方面,每年毕业生数量不断创新高,叠加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造成大量基础性人才难以匹配满意的工作岗位,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适应经济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链接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1.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应以企业需求端为逻辑起点,这就要求校企深入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共建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深度合作,要求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特点的企业从招生到整个人才培养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知识、技能结构的具体内容及能力习得的方式都需要协调院校和企业的资源,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行业需求。2.改造传统专业课程,适应数字时代要求。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作为知识和技能载体的课程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就没有质量保证之基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从传统课程的改造升级开始。根据行业发展和数字化趋势,补充教材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内容,采用智慧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3.以订单班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进入良性循环。理念先行,制度保障,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订单班是校企深度融合、联合人才培养的平台。通过人才市场的调研,确定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准确与否,该方向的订单班规模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而订单班的类别和学生规模又倒逼我们调整专业方向、开发特色课程,通过落实订单班方式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效果。(二)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措施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中,“招生”体现在专业方向设置方面;“培养”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开发;人才供给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王小毅摘要: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对于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探讨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化解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和毕业生就业双重困难问题。通过调研校企合作共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情况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变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措施: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专业教育,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多方协同,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关键词:招生-培养-就业;校企合作;订单班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1年度西安培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PHJG2134。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力资源 135DOI:10.19885/ki.hbqy.2023.04.0212023年第4期一定规模的订单班则是“就业”的有力保障。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方向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探讨专业方向设置问题,实现指向清晰、特色明显、支撑有力、市场欢迎、有利于定制培养和对口输送的专业方向设置。以西安培华学院和北京睿投集团的合作为例,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致力于各类社会组织财务咨询服务,熟悉社会组织业务特点和财务工作内容与流程,与各省民政部门和行业组织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社会组织会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到国内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于是,西安培华学院与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校内云财务实验实训中心,以社会组织会计方向为试点,在本科和高职两个层次开设社会组织方向订单班,满足社会组织会计人才需求。2.强化专业认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意愿。大学生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学校加强学生专业认知教育,企业积极引导学生选择社会急需专业方向。在给予学生充分专业认知的基础上,订单班、方向班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意愿设立。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在第五学期、会计专科在第四学期组建社会组织会计方向班。学生在学习了公共课和主要专业基础课后,通过对学生宣讲,加强专业方向认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组建社会组织会计方向班,方向班特色鲜明,针对性强。3.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作开发特色课程。西安培华学院与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共同制定社会组织会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开设内容及教学大纲。主要专业方向课包括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非营利组织项目财务管理、慈善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实操等,由企业导师和学院专职教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企业导师授课数量达50%以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4.校内带薪实习,培养-就业无缝对接。社会组织方向班同学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年通过西安培华慈善基金发放奖学金,金额达10万元。同时开展真账实训,根据学生业务能力发放补贴或实习薪酬。校内实习期薪酬不低于1380元/月,在就业单位实习期薪酬不低于3800元/月。正式入职后,就业单位在省会城市的,月薪不低于4200元/月,就业单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的,月薪不低于5800元/月,实现人才从培养到就业的无缝对接。(三)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助推教育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满足企业紧缺人才需求,这一联动机制的运行需要行业标杆企业积极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在社会组织领域深耕多年,熟悉行业动态与人才需求,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大纲。在特色课程和实训教学方面,企业主导作用愈加凸显,使整个课程体系围绕社会需求不断优化。2.强化社会服务,实训以实战代替仿真。主流的商业人才培养在实践环节主要依托虚拟仿真环境。实践证明,仿真很难做到与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变化同步,导致学生培养效果、培养规格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一致。西安培华学院与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校企合作项目以教学实践、企业实战、社会实情三者并轨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使学生在求学期间真正接触到实际工作中才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解决“仿真不真”痼疾顽症。3.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将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升级为“学-工-实践-就业”一体化育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设置专业方向(“学”)、建立在校生产性实习实践机制(“工”)、打造实习基地群(“实践”)和学生对口就业(“就业”)等手段,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其中“学”体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中“招生”环节特色,“工”和“实践”体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中“培养”环节特色。据统计,校企合作共建社会组织会计订单班,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生产性教学实践活动,直接服务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河北省、河南省、浙江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客户,并从真实环境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提高素养,毕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有效促进了培养-就业两个环节的无缝对接。三、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项目实施及推广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一)市场调研不充分,经验推广不及预期高等院校传统专业方向设置落后、人才培养口径过于泛化、专业方向特色不明显,专业建设流于形式,缺乏产业侧支撑和参与。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来说,基于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教师没有时间、没有动力开展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尽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但是没有高校教师充分参与,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推广不及预期。(二)学生对专业认知不深入,人才供需不匹配通过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向学生介绍行业动态。然而学生更关注与自己学历、学位关联性强的学院和老师的要求,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人力资源1362023年第4期与现实还有差距。从2018年开始校企合作共建社会组织会计方向班,人才培养方式灵活,有正常班、暑假班可供学生选择,每位学生每学年发放1200元补贴,一、二、三等奖学金分别为20000元、10000元、6000元,但是学生自愿加入学习的数量逐年减少:2019年3个班,2020年2个班,2021年1个班。一边是社会急需,一边是专业方向遇冷,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专业发展变化,也没有认识到就业的严峻形势。(三)校企联合培训缺乏长效机制校企合作形成联合人才培养共同体,是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显然这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实用新型课程,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开发方面,其精髓在于校企双方的积极参与。方向班、订单班的专业特色课程主要由企业(北京睿投管理咨询集团公司)讲授,院系专职教师参与较少;不只是课程讲授,从课程内容设置到授课方式、实训组织主要由企业完成。院系专业教师参与不够,使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不确定性,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然而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中,专职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特别是对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形成的新专业方向,大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欠缺,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所以了解行业变化、掌握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五)订单班多方协调机制不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顺畅运行、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只靠院校,也不能完全依赖企业,需要校企双方充分沟通协商。这还不够,由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可能与教育的公共属性冲突,校企双方也可能无法达成一致,这就要建立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协调机制,在没有多方沟通协调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会影响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正常运行,目前这一多方协调机制还不尽完善。四、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措施在已有产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旨在解决以上问题,形成规范、高效的招生-培养-就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