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经济
背景
财经
人才
江西
财经大学
案例
邓辉
2023 年第 1 期 总第 5 期新文科理论与实践No.1,2023Serial No.5Journal of N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江西财经大学为案例邓辉万建香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协同办学社会化,“三化”叠加为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带来了新机遇,但也提出了新要求。传统财经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过专过窄、学生能力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运而生。“新财经”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肩负培养经世济民、守正创新的经济学管理人才的使命。因此,“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内容维度上,宜遵循专业内在逻辑,从人才规格上拓展延伸,培养文理兼修、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时间维度上,宜对接数字化转型、社会化协同办学的时代背景,践行数财融合、内外循环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数字经济人才。江西财经大学历经大类招生培养、交叉融合转型、现代产业学院创建三期迭代,逐渐形成了“文理兼修、数财融合、内外循环”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高等教育;数字经济;新财经;人才培养DOI:10.20066/ki.37-1535/G4.2023.01.082018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我国现阶段高校的三项基础性工作之一。2018年 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些重要观点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建设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多层次的人才培作者简介:邓辉,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 330013);万建香(通讯作者),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 33001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数字时代数据法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211400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社会的法律治理体系与立法变革研究”(20&ZD178)、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财经高校 产教融合 的路径选择与探索”(JXJG-22-9)的论文成果。石国亮: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重点的分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 6期。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 10月 16日,http:/ 1月 14日。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养能力,以及拓展人才培养空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战略部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鉴此,江西财经大学牢牢把握三大原则: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全方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时代先机,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新发展,推动学校建成高校教育一流人才培养方阵,推动学校建设成为“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推动学校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新兴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而至,无论是财经人才需求还是财经问题的解决,都对传统财经专业人才模式提出严峻挑战。传统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弱项和对新产业、新技术的不适应也逐渐显现。(一)滞后于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步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新业态,重塑了经济系统,变革了生产关系,加速了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是,既通晓财经系统运行规则,更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挖掘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但是,受制于学科专业的界限,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效果,依旧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速度。主要表现为:(1)专业设置滞后于前沿技术。专业设置理念与目标定位未能充分对接社会前沿、反映社会前沿需要,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产业技术革命的快速发展,适应不了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的要求。(2)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需求。前沿技术及其对产业的影响不能及时进教材、进课程、进课堂,新工科、新文科对人才培养的新导向没有充分吸纳到培养方案、教材教案中,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快速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二)产教融合脱节,产业牵引乏力,协同育人效果不良为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研实践、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已然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五大平台。但是,由于专业改革不大、产教融合不深,尚未形成“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1)校内校外循环不够畅通。合作形式上,基本上还处在访谈、参观、体验的层面,未能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办学局面;实习实践还只是走进了企业,企业生产场景未能搬入课堂,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合作不能高度默契。(2)产业牵引乏力。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隔离墙依旧存在,专业建设没有紧紧结合产业发展难点痛点,产业发展需求对专业建设的牵刘兵、刘培琪:基于新文科视角的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探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1年第 3期。张凤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新时代高端财经人才培养质量,中国会计报 2022年 11月 11日,第 2版。赵丁慧:以“学科交叉、文化融合、校企合作”三维一体促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于上海暑期学校之“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夏令营”项目的研究和探索,高教学刊 2020年第 31期。周珂、赵志毅、李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年第 3期。88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江西财经大学为案例引作用难以发挥。(3)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没有形成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协同育人”机制,最新产业需求、最新产业技术和最新行业标准不能及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三)人才竞争激烈,综合素质要求高,就业压力大幅增加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带来了持续的“财经热”,2022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其中有超过 10%的财经类毕业生,但与之匹配的岗位却十分不足。财经领域行业门槛不断提高,毕业人数越来越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为:(1)财会类资格证书报考限制较少。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年龄都可以考取,加剧了财经专业学生与其他人才之间的竞争。(2)校内课程教学培养的“学术人才”与社会企业用人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综合素质不高、胜任力不强等问题。(3)财经行业有重经验的传统,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许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甚至超出对专业的要求,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不足。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逻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学理逻辑,也要遵循时代变迁的历史逻辑。重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完善,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应有之义。(一)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秉持一定教育理念、遵循一定教育规律,为实现特定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包括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体系平台、方法手段、体制管理等。教学目标定位、内容框架、师资水平及评价导向关乎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满足如下特性:(1)自洽性。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力求专业课程科学合理、制度体系严格规范,组织管理简明有效。(2)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必须是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互动过程中构建,且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3)丰富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尊重大学生个性需求的多样化,又要突出高校办学目标特色性,还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统一性。需求多样性、办学目标特色性以及教育规律内在统一性,内在地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丰富多样。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动态调整的内在要求,相应改革贯穿人才培养全部过程、覆盖人才培养方方面面。(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和价值。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涉李飞、李拓宇、陆国栋:以科教融合、学科交叉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工程院岑可法院士访谈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年第 4期。中国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 3月 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022年 3月 12日,http:/ 1月 14日。龚怡祖:农科本科培养目标的改革方向及创新思路,江苏高教 2000年第 1期。朱晓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 12期。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成才之路 2012年第 3期。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规律“三分法”探析,江苏高教 2008年第 2期。89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 年第 1 期及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手段、培养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等内容。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基本职能,一直备受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探索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教育功能社会化、办学层次多样化、教育对象大众化、学习体系终身化、教育平台信息化、国际合作广泛化、创业教育热点化的特点。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适应社会需求,回应社会期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三)传统学科专业设置模式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院系专业设置,基于学科分类设置学院,依据学院设置专业,文理分科泾渭分明。因此,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天然存在学科壁垒、专业藩篱。(1)培养方案相互独立。各个学科专业自成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对独立,学科专业界限清楚,人才培养无形中刻上了“工种”“岗位”式烙印,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2)通识课程模块修读不足。在专业培养模式下,课程规划与学分设置尤其强调专业的核心基础地位,而承载人文素质、科技素养的通识课程开设不足,导致经管文科类学生工程实践训练不足,理工科类学生人文修养不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维度“新文科”建设是国家“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财经”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财经”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和中国特色财经属性,同时具有技术与信息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明显的实践应用等时代特征。“新财经”是对传统财经科学的创新发展,既与传统财经科学一脉相承,又面临诸多“新”挑战:(1)时代不同。新兴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而至,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双重叠加,传统财经边界的模糊性和挑战的严峻性,呼唤着新财经加速形成,肩负新型财经关系的研究使命。(2)使命不同。“新财经”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生动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从中汲取丰富的财经养分,涵养研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