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经济背景下合肥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_李颖.pdf
下载文档

ID:2738942

大小:1.85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经济 背景 合肥市 传统产业 转型 升级 路径 研究 李颖
(总第73期)2023年第一期现有文献对数字经济的定义不尽相同,概念缺乏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而形成的相关经济业态1。21 世纪以来,特别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通过创新和重塑传统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造过程,该过程将数字技术深入应用于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这有助于实现生产效率的实质性提升,是实现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步入中后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相融合,这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合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一)合肥传统产业重点领域根据 合肥统计年鉴(2011-2021 年)的统计数据和 2003 年合肥市编制的 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的目标,合肥市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包括家用电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化工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等九大重点行业,这九大重点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 1652 家,资产总计 7085.65 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的 64.13%(见表 1)。数字经济背景下合肥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摘要李 颖陈迪琳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以合肥市传统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合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合肥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择,这对于推动合肥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表 1 合肥市传统产业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家)按生产工艺分类2020年资产总计(亿元)1家用电器制造业430离散型3688.032装备制造业323离散型1021.463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167离散型762.894化工制造业105流程型487.215非 金 属 矿 物 制 品 制造业217流程型385.216橡胶塑料制品制造业160离散型341.877农产品加工业144流程型255.868家具制造业35离散型76.819纺织服装制造业71离散型66.31合计1652708565作者简介:李颖(1971-),女,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陈迪琳(1996-),女,山东省青岛人,伦敦大学城市学院(贝叶斯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与经济。基金项目:合肥市社科规划2022年度课题“合肥市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研究”(项目编号:HFSKYY202234)产业发展49(二)合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合肥传统产业部门积极贯彻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江淮”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数字合肥”,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若干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1.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了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合肥市近年加快了产学研的结合,构建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检测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强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认定进行规范,进一步推动“万千百”创新工程。2018 年,合肥市发布了 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实施指南,明确了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体系架构设计,做到有标准可依,并逐步向正规化、体系化和标准化迈进4。2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合肥市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5。根据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 的数据,2018 年合肥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和全国排名均有所提升,合肥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 57.7,稳居全省首位,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居第 15 位。打造智能工厂是近年来合肥市“两化融合”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推动两化融合,2014 年,合肥在全国首创并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即到 2020 年打造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车间、百家智能工厂),基本实现骨干企业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截至目前,合肥市已累计建设 117 家智能工厂和 1107 个数字化车间。另有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正处在顶层设计辅导阶段。3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展迅速。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展迅速,目前,全市光缆纤芯长度达到 33 万公里以上,行政村的光纤覆盖率达 100%,同时实现全市物联网全覆盖。同时合肥市正努力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帮助企业的建设基础设施。目前,合肥市高新区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项目已经顺利通过工信部立项评审,项目正按照计划稳步推进。根据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 年),预计到 2025 年,合肥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将跻身全国第一梯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本与长三角主要城市水平相当,努力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6。4数字化改造支撑日趋完善。截至 2022 年,合肥市建设 5G 基站超过 13600 个,重点场所 5G 等无线网络质量居全国前列;培育工业互联网各类平台 30 余个,连接设备数量突破 200 万台套。合肥市除了重点工业云平台外,合肥市还打造了一批服务平台,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制造水平。同时,认定30 家企业信息化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政策法规咨询、技术开发等公共服务。此外,合肥市除积极建设安徽移动云、科大国祯城市云等数据中心外,长三角大数据中心、华云数据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电信(安徽)大数据园等项目也在筹划及建设中。相关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数据支撑能力7。二、合肥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一)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缓慢由于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时投入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8。据调查显示,合肥市的家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偏慢,企业数字化升级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成本较高,银行贷款比例较低,数字化转型升级所需资金基本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而自有资金数额有限,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需要的大量资金,挫伤了企业采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9。(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合肥市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 54 所高等院校,但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相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并未做系统的培养规划。尚未有单独设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院校,没有形成数字经济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长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产业发展50(总第73期)2023年第一期期的、稳定的培养机制10。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对产学研用的认识不够,创新能力和技术孵化能力仍然较弱,导致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与企业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设计没能得到及时的转化,没能很好地发挥桥梁的作用。另外,在目前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合肥市需要多大量专业化、全方位、复合型的数字技术人才,目前尚存在较大的数字技术人才缺口11。(三)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亟待建立目前,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时代,企业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自主收集的数据,也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数据12。2020 年,合肥市政务数据资源已经共享开放,但一些重点领域数据尚未共享开放,因此需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有序开放数据。企业共享数据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数据在共享过程中发生泄露,会给企业和客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3。(四)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随着数字经济浪潮的来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合肥市制造业的大多数行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仍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不少企业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足,仍持谨慎观望态度14。另外,由于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高成本,真正能接受数字技术理念并付诸实践的企业还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一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仍然要依赖于国外进口,这严重制约着合肥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15。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合肥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产业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常态,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当其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传统产业迫切要求数字化转型,也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的关键性作用,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2020 年合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占 GDP 的比重超过 40%,数字经济指数达 72.1,合肥位列“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百强榜”省会城市第 7 位,总排名第 14 名,与其他城市相比,合肥市具有显著的数字技术基础优势。在合肥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应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方面应发挥关键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和引导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合肥市应参照数字经济前沿城市做法,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扶持,推进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工作,结合合肥市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推动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政府应通过提供技术改造贷款和贴息、产业引导基金等多种手段支持传统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改造。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与服务平台合作,引导其提升数字化水平,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数字经济基础以及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数字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充分提高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效率。为此,必须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合肥应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加大物联网布局,推进窄带物联网(NB-IoT)/5G 移动物联网部署,构建全域覆盖的物联感知网络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市内基础好、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联合信息通信、互联网软件、制造等企业,搭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平台。支持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行业型和专业型平台,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支持信息化基础好的工业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支持工业企业运用网络新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部网。同时,加速建设“双千兆”宽带城市,实施“的光纤覆盖计划,全面提升城市网络带宽和光网接入覆盖率。大力推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未来网络测试设施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三)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建设产业发展51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要素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时代,企业要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企业自主收集的数据,也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数据。政府提供的数据资源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政府面向社会提供数据资源,能够降低全社会的数据资源利用成本,促进传统企业的产品产出。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对公共数据的开放程度,建立和完善对全社会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交易的制度,依次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数据标准体系的认证认可,促进相关标准的应用,确保数据的有序性和标准化应用。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全市重点领域数据开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