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_左咏梅.pdf
下载文档

ID:2738286

大小:1.4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时代 财会 人才培养 模式 研究 实践 左咏梅
58 互联网周刊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文/左咏梅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摘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影响着各行各业,新经济形式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校作为对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最直接的途径,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经济形式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本文从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智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改革思路、改革实践的路径、人才培养改革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对促进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参考意义。关键词:数智时代;数字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财政部2021年颁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纲要,提出推进“以变革融合”为特征的会计改革,推动会计工作与经济业务深度融合、会计智能化发展。加快转变我国财会类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既精通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既具备战略思维又富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会计工作须向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改革发展目标。对于高校财会专业而言,如何顺应时代的需要,真正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新时代高校财会类专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1。如何加快缩小高校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改变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根据近些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需求,高校财会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高校数智化财会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高校数智化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1.1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人才需求通过广泛调研,高校现有财会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新较慢,定位不够准确,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追求全面和综合,精准培养或模块化的培养较少,重理论轻实践的较多。同时人才培养模式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力度还不够。主要制约点在于财会类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进行理论提升和强化实践能力。现有高校教师的双师型能力也需要大幅度提升。社会经济改革的步伐远快于高校数智化人才培养,以至于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财会类人才的需求。1.2 缺乏数智化人才能力培养的框架体系在信息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变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带来了产业价值链和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是数智化人才,如何培养和拥有数智化人才队伍是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为此,高校与时俱进,建立数智化人才能力框架体系,精准对接社会人才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关键。目前,大多数高校滞后于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仍处于尝试、摸索阶段。1.3 缺乏数智化人才培养的配套设施数智化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战略思维、财务类专业核心知识的理论水平,还需要借助实训、实验教学平台等教学基础设施以增强实践技能。因此,高校需要配备数字化师资队伍,注重相应课程的开发,数字化财务相关的教材、还需要依托智能财务、财务共享等专业类的实训教学平台2。目前,高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方面二者兼顾得较少。通过对国内几所在结合大数据、信息化及财务共享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较有代表性的本科高校进行调研,调研后的成果可作为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参考依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017年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云实验室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研究中心。作为财务共享服务的智库研究平台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同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也通过企业人才培训的方式,促进企业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科的发展,一直致力于信息化技术的引领,其亮点与特色也是以云会计、财务共享、大数据审计为主线。“互联网+会计”行动的实践探索,尤其是在MPAcc教育的改革创新上,使得重庆理工大学领衔中国高校P-流水-教学改革与实践2023.1.5互联网周刊 59会计信息化创新教育3。目前该校程平教授带队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通过师资培训、校校合作方式推动国家会计信息化创新教育的发展。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以会计信息化为主体,于2018年10月邀请全国20余位专家对智能会计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论证,并于2019年建成了智能会计实验室,这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财务共享、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平台。智能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上注重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数据分析实践相衔接,利用学科优势和智能会计实验平台,培养学生会计领域下的数据分析能力,突出“智能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培养特色4。2.数智时代财会人才需求状况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财会类专业目录发生了变更,由原来的财务管理、会计、审计变更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这一调整是针对“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决定性作用。基于高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5,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目前,财会类专业培养人才通常应培养以下能力:2.1 业务类能力业务流程掌握能力及账务处理能力、税务处理及税务筹划能力、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行业业务处理能力、信息处理及职业判断能力。2.2 技术类能力信息化技术能力掌握数字化转型在业务全价值链和技术多领域的知识,如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掌握更高的信息分析能力、更精准的职业判断能力。2.3 组织类综合能力(管理能力与方法)战略思维与创新能力善于面对复杂的问题,精准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思维敏捷,能够利用数字信息自如地解决突发事件。有全局的眼光和胸怀,不断拓展知识领域,敢于突破,大胆引入新观点、新方法,寻求突破。高校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精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理论课程,增加各个课程的实训环节,融入“互联网+会计”技术、智能化财务课程、财务共享实训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使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能力,拓展专业核心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等技术能力。3.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1 建立数智化人才培养的能力框架体系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化经营管理新问题,迫切需要数字化人才队伍。高校需要明确数字化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调研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同程度的企业,了解到企业人才的需求点和应具备的素质,同时结合相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数字化人才应具备两类综合能力,即专业能力和数据能力。首先,在专业能力方面,体现为财会类的专业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财会类专业业务能力包括专业学习能力、财务处理能力、业财融合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等硬核能力,同时兼有岗位胜任能力、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业务素质能力体现为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抗压能力,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6。其次,在数据能力方面,包括数据技术能力和数据素养能力。数字技术能力体现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对信息技术有较好的应用能力。数字素养体现为数据的高度敏感、有较高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意识。素质化综合素质体现为数据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执行、数字化创新为一体的能力体系。数字化战略是具备大局观念、统筹规划的能力,数字化思维是系统思考能力、对数据敏感的素质,数字化执行是处于复杂环境中的灵活应变、在线协作的能力,数字化创新是具备另辟蹊径的魄力和能力,这也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体现。根据高校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状况,高校在教学体系的顶层教学设计上,可以通过独具特色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实习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人才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在保证学科基础平台课的基础上,在模块化教学体系积极开发特色课程,从而培养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如可视化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RPA财务机器人原理应用与开发 大数据财务分析等信息化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字化时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应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在实习实践教学平台上,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实践教学、实训教学,应对企业挑战、实现转型对人才要求,建设新生态财经实践教学平台,完善财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练、赛、训、考”的理实一体化多场景实训平台,训练学生全面关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内控设计、企业运营、数据的处理应用分析及税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和实务技能,打造具备业财税一体化技能的新型综合财会人才7。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操能力等,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2 打造特色化师资队伍(“双师型+差异化培育”)延伸“走出去+引进来”校企合作师资培养的模式。“走出去”主要是通过60 互联网周刊青年教师去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历练(顶岗进修),尤其是业务比较综合、机制比较灵活的单位。通过“走出去”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拓展专业思维,提升科研能力;“引进来”,财会类专业人才既要懂业务也要善于沟通,尤其是未来对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智商和情商双高型人才。高校在培养形式上应更灵活,培养专业学生既要懂业务和实务,也要懂企业经营管理等综合能力。高校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企业导师或特聘教授的方式(第二课堂),邀请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的日常教学与实践环节,让学生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的经营问题及如何用管理思维解决经营问题。学生了解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助于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真正开阔眼界,提升创新意识。针对数智时代专业发展的方向,高校还应在现有师资队伍差异化的培育方面下功夫,将现有课程进行归集分类。教师应在不同专业领域跟上学科发展需要,既有精通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也要有实践教学能力过硬的。同时高校还应以金课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一流的教学团队,打造教学名师。3.3 拓展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给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高校人才培养的落地需要与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深度合作。近年来,教育部及省级各部门均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不断引导和开辟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如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省级本科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品牌项目、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省级特色行业学院建设等有利于促进高校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高校应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的资源优势,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育、学生实习就业、科研发展上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凝练专业发展特色,培育学科优势强化自身优势,坚持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在校企之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人才培育上的共享、共建。结语适应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培养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理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财会类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财会类高校更应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上多下功夫,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强化应用型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李爱民.“互联网+”形势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3):24-25.2郭文,姚文韵.财务共享服务趋势下的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9,(5):106-108.3程平,王爽.基于SECI的“互联网+MPAcc”大数据智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月刊,2018,(19):34-38.4徐经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会计学科发展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9,(9):39-44.5胡俊南,杜思远,王振涛,等.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财会通讯,2022,(7):7.6温素彬,董必荣,张兴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