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经济
巩固
拓展
脱贫
攻坚
基于
非线性
空间
效应
研究
唐红涛
2023 年 2 月Feb.2023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 40 卷第 1 期Vol.40No.1doi:10.3969/jissn.1672-0598.2023.01.008*收稿日期:2022-03-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JY176)“数字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成果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221148)“数字经济视角下城市商圈空间结构布局与演化研究”作者简介:唐红涛(1977),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商贸流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研究。陈欣如(1998),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经济、商贸流通研究。本文引用格式:唐红涛,陈欣如数字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基于非线性空间效应研究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88105数字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非线性空间效应研究唐红涛,陈欣如(湖南工商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205)摘要:基于 20112018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助推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层面以及地区层面看,在地理距离权重与空间邻接权重下,数字经济对临近地区均具有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扩散效应。(2)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增趋势,在落后的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红利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3)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空间非线性,即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双门槛,随着数字经济逐步跨越门槛值,对本地区的直接效应呈现倒“U”趋势,溢出效应呈现“U”形。关键词:数字经济;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中图分类号:F49;F3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98(2023)01-0088-18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提出的两个重要战略部署,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支撑,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但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最终的胜利,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力转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2020 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巩固脱贫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88贫现象,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把乡村振兴战略思路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依靠要素、主体和市场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建立持续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1。2020 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好工作重心的转移,首要任务是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 指出,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内学者已有了丰富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二者的逻辑关系、衔接难点、实现路径等。首先,学术界普遍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内容互融、主体一致的关系24。除此之外,张永丽和高蔚鹏5 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空间耦合的关系。其次,相关研究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主要包括二者目标群体数量与区间的差异、脱贫地区前后发展政策与治理机制转换的不平衡、不同群体需求的不同6 7,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内生动力难以激发3,摘帽地区内生发展优势尚未彰显、乡村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等8。最后,国内学者从机制维度提出对策,王俊和范建刚8 认为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能够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过渡,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继续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更要发挥市场机制“无形之手”的作用9。庄天慧等2 则从战略思维和体制机制两层面设计二者有机衔接路径,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同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思想,借鉴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以扶贫政策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宏微观、内在与外在、农户与村庄不同层面构建巩固与拓展机制10,从统筹落实体制机制、鼓励多元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主体意识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3。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推动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巨大的赋能空间11,数字技术将通过与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服务深度融合,成为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引擎和持续动力。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融入农业领域,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而且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12。沈费伟13 认为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能够通过设计层级结构、激活活动主体、优化资源要素、维护村民权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必须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9。2020 年和 2021 年的“一号文件”相继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也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和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等专项政策,初步形成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框架。根据农业农村部 2021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 统计,2020 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达 379%,较上年提升了 19 个百分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信息化稳步推进,数字技术的扩散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能有效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核心动力。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竞争力都在逐步增强,但空间不均衡问题显著14,贫困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机理,贫困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孤岛效应”15 16。并且根据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发现,地理环境也是乡村地域系统分异的主要因子,从南方到北方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各98区域间城乡空间格局的差异能够反映乡村发展的复杂多样性17 18。章军杰19 指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空间上是高度重叠的,并从空间再生产角度出发对二者的衔接与跨越进行了空间维度的补充。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学术界多是从理论角度分析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对于数字经济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实证研究更少。但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数字经济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具有巨大的赋能空间,这是不能忽视的,国内学者也已充分认可。也有学者分别从空间维度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及两者之间的衔接,并理论证明了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未能从实证角度去验证。因此本文试图从空间视角出发,验证数字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龙花楼和陈坤秋20 指出,有必要强化扶贫开发与乡村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科学揭示并诊断不同区域、不同地域贫困演变与乡村发展的规律与关键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执行方案。二、数字经济的空间非线性分析贫困具有长期性、动态性、空间性和关联性,竞争环境中社会空间蕴藏的不公正结构会导致贫困21,地理资本缺失造成的空间型贫困是贫困的成因之一5。资源环境、交通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耦合协调度普遍高于落后地区,主要受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差异影响,使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形成空间差异,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性2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改变着传统社会经济形态和空间生产。章军杰19 利用茶卡村空间再生产案例证明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不仅在时序上具有交叉性,在空间上也是高度重叠的。周国华等23 认为地理分异理论是识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空间格局与类型差异的重要理论支撑,稳定脱贫需要贫困人口生计空间与区域发展空间的协同耦合,打破传统空间限制,强化区域自然、社会与经济空间协同发展,注重区域联合和资源整合21。数字经济能够打破传统限制,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各产业间实现相互融合汲取发展新动能,形成资源共享、跨行业融合发展,促进要素流动和效率提升,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新模式24。数字经济弱化了企业的边界限制,加快了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具有较强的扩散效益。杨慧梅和江璐25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不仅能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数字化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的边际成本仍然是空间距离的递增函数,因此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仍具有地理集聚倾向26。陈堂和陈光24 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各投入要素对于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正空间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具有空间联动和空间外溢效应。生延超和李辉27认为技术效率和信息网络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可能成为扩散效应或回流效应。而桂黄宝28 认为高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效应,不存在回流效应。(一)扩散效应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会随着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情况的改善而促进本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沿海省份较内陆省份享受更多数字红利29。Kel-ler30 证实了通信技术进步能够降低知识溢出的地域性,但 D 溢出的有效性会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虽然经济发展水平高、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依旧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受益者,但信息化有助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获得市场机会,并能通过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1。刘家树09等32 研究发现技术扩散在西部地区影响效果最大,而东部地区会形成回波效应。张俊英和唐红涛33 认为电商扶贫的空间扩散效应体现在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使电商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服务业的快速集聚,并不断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农民依靠电商等网络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充分发挥电商扶贫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村利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充分融合,将相关产业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扩散效应和带动效应,空间上产业链和市场链接更加紧密,信息技术更容易形成扩散效应。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缺乏,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农民增收效果有限。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占比越来越高,农民增收的效果也将呈现几何式增长34。虽然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促进了生产方式、主导技术、组织结构的变革,带动产业进入更高的发展层次。然而,新技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数字经济的扩散效应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因为新技术从诞生到逐步推广其本身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而传统产业从被动应变到主动求变,也在连续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其间还伴随着两者相互匹配及协同发展。(二)回波效应经济活动扩张会从其他地区吸引人口、资本等流入本地区,使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刘家树等35 认为由于经济发展和创新资源的不平等会导致区域间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存有差距;区域技术创新回波效应大于扩散效应36 37。在数字经济进入市场初期,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但技术冲击效应会使传统经济在还未完成转型之前就被数字经济挤出市场,数字经济获得市场垄断地位,造成数字经济的负面效应大幅超过技术溢出正面效应。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数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