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留守”之心亭_王坐谋.pdf
下载文档

ID:2737934

大小:941.04K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守望 留守 王坐谋
58天 风 TIANFE NG 守心亭王坐谋文守望“留守”之心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社会结构逐步变迁,城镇化迅猛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换为市场经济;社会形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人口管理从静态管控到动态管理,现代化社会逐步形成。1978 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17.92%,及至 2021 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 64.72%。社会与经济结构的变迁,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情况。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一个庞大的群体不容忽视:2020 年中国农民工的总人数近 3 亿,这个群体背后,是滞家留守的 6430 万名儿童、4700 万妇女、5000 万老年人,俗称“三留守”人员。所谓“三留守”人员,即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3 个月以上,孩子不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并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的14周岁(含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妇女”指丈夫外出务工连续 6 个月以上,不能与丈夫共同生活,并只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的,60 周岁以下(不含60 周岁)的妇女;“留守老人”指子女外出务工连续3 个月以上,自己只能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的,60 周岁以上(含 60 周岁)老年人。2021 年 5 月 11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 2.62 人,比2010 年每户减少 0.48 人1。人口的流动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造成了家庭结构变化,同时关于“三留人员”的诸多社会及心理问题,也亟待关注解决。教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理当重视此类问题,并为之守望。1.守望“留守儿童”之心亭人口流动、少子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等多重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增加,很多家庭变成了隔代直系家庭。2018 年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在 6102.6万的留守儿童中,父母皆外出的占 46.7%,其中 32.7%的儿童与祖父母居住在一起。隔代抚育已然成了留守家庭主要的养育模式。亲子关系是家庭微环境中较为重要的关系之一,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留守儿童的隔代养育,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离,留守孩子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久而久之,彼此沟通渠道阻滞,最终形同陌路;同时,隔代教导的信息一般在代际上是滞后的,往往不利于孩子的认知、人格和社会化的发展。匈牙利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法卡斯(Farkas)认为,隔代抚育会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无助、被强迫、被控制等负面感受。亲子关系的疏远与亲密度,会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与依附感。亲子疏离使留守儿童或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很难处理好亲子关系,从而会产生离别焦虑,被恐惧情绪笼罩,睡眠紊乱,甚至衍生犯罪行为2。亲子关系疏离,会使其产生冷漠感、无价值感和拘束感,从而变得孤僻离群,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2021-05-11)2022-09-01.http:/ L.Parental Alienation:The Impact on Men s Mental Healt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olescent Medicine and Health.2017(3):12.SHER L.Parental Alienation and Suicide in Men.Psychiatr Danub.2015(3):288289.592023-03二二三年 第 三 期守心亭有碍其社会化能力的正常发展。2.守望“留守妇女”之心亭“留守妇女”多为 36 岁至 50 岁的中年女性,她们中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程度偏低,教育子女的能力较弱,处理与老人的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张力;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劳作,交际圈狭窄等因素,导致其各种机会减少,自身发展受限;长时间超负荷的劳作,常常使她们生理及心理健康受损。其中,有的留守妇女对人际关系特别敏感、极易焦虑抑郁,也会由于对丈夫的聚少离多产生不满,遂莫名生发报复心理3。同时,“留守妇女”的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单调,对孩子叛逆、逃学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从而生发强烈的挫败感。另外,在某些环境下,有的留守妇女个人情绪太过感性,容易躁狂,使其在遭遇一些日常纠纷时,极易选择极端的行为处理模式。留守妇女长期与丈夫异地分居,会导致各种问题,夫妻之间难免相互猜疑。丈夫在外交游甚广,甚至移情,导致与原配情感淡漠,影响了婚姻关系。因丈夫缺位,她们易遭异性骚扰,往往使其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因受传统思想影响,她们在受到侵犯时,不愿声张或付诸法律手段,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许多案例中,由于丈夫的缺席,留守妇女心理、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因着物理距离和彼此发展差距等多重因素的叠加,致使夫妻间沟通受限,感情渐趋冷淡,最终导致情感破裂、婚姻关系终止等。3.守望“留守老人”之心亭与“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相比,学者、媒体人的关注很少聚焦在“留守老人”身上。他们年纪老迈,却仍然要自食其力,还要帮子女照顾孩童,负担繁重。许多“留守老人”贫病交加,甚至更衣如厕都有障碍,但子女外出打工,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无法给予老人日常所需的照料。留守老人多为独居、散居,社会活动参与较少,喜欢安静,却又害怕孤独。他们对于物质生活无过高的奢求,只有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是他们身心健康、愉悦的主要源泉。子女不在身边时,大多数的留守老人只能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生活。年迈的留守老人生活需要照料,有的日常起居都是难题。若身体有恙,上医院治疗时,少有家人陪护,有的老人感到孤苦无靠,痛苦无望,沮丧失落,甚至产生自杀念头4。另外,老年人易突发疾病,若抢救不及时,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界、学界及媒体对“三留守”的关注、研究和报道都特别多,而教界(这里指中国教会)对“三留守”问题的探讨和应对相对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场域的转换,“三留守”叠加了新问题:如少子化带来的家庭小型化,家庭小型化带来留守儿童的隔代抚育难的问题;农村未婚男女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女性外出务工增多,导致“留守丈夫”现象出现这些新问题又将会引发怎样的社会效应呢?因此,教会对“三留守”及相应的问题,也应当积极关注、应对。“神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 68 5)教会当非功利性地适当组织一些社会关怀的服务。例如,利用好周末的时间窗口,关心在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思想行为动态,对于表现异常的留守儿童要及时与其家长和老师沟通,及时反映情况,必要时介入辅导,帮助他们回归正轨。对于“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要组建有针对性的团契,使他们闲暇有娱,老有所乐,释放生活中的压力,抒发心中的郁积,尽可能阻断负面情绪,充分利用信仰资源,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盼望喜乐的人生观!(作者系金陵协和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研究生)3.斋藤茂太.女性的心理骚动.北京:中国文艺出版公司,1987:8485.4.长谷川和夫,霜山德尔,主编.老年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3073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