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说新语
审美
范畴
深度
翻译
新语
顾毅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认知科学视阈下翻译技能的构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顾毅(),女,天津人,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审美范畴的深度翻译 以 世说新语 中“远”的翻译为例顾毅,薛惠芳(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摘要:“远”是中国美学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世说新语 中含有许多诸如“玄远”“清远”等审美表达。基于“远”范畴的研究成果,梳理其审美内涵,分析评价汉学家马瑞志 世说新语 英译本中对“远”字词语的翻译。分析表明,译者所采用的逐字译有助于保留“远”字词语的审美术语地位,从而促进其概念化。基于穆哈维提出的多层次深度翻译模式,对马译“远”的审美范畴进行评价并提供翻译参照,以增加审美范畴文化阐释的厚度。关键词:世说新语;“远”;审美范畴;深度翻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 世说新语 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鲁迅评价:“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就 世说新语 英译的难度,梁实秋说:“谈玄论道之语固常不易解,文字游戏之作更难移译,我选了二三十段之后即知难而退,以为 世说 全部英译殆不可能。”然而,美国汉学家马瑞志()倾力二十载,于 年推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整的 世说新语英 译 本 ,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康达维()评价:“马氏在以英语捕捉原文的韵味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它的译文既忠实于原文本身,又十分可读并引人入胜。”世说新语 中的“不易解”之语还包括诸如“玄”“远”“神”等审美范畴。“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品藻人物的空气,已盛行于汉末。到 世说新语时代 则登峰造极了。”世说新语 中使用“玄远”“清远”“高远”“旷远”“弘远”等来展现魏晋士人风度,学界对此亦多有研究,但目前鲜见对“远”这一审美范畴的英译研究。马译 世说新语属于文学典籍翻译,译文整体呈现学术型翻译所普遍采用的深度翻译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如果采用顾毅、马月单纯以某一个英语词来翻译“飘逸”“秀逸”等“逸”的二字格的方法来翻译“玄远”等审美二字格,以求译文通俗易懂,似乎并不能十分符合学术翻译所期待的深度,也会使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淹没在英语词汇中而不能产生应有的区分度。二、深度翻译基于文化人类学中的“深度描写”(),阿皮亚()于 年首次提出了“深度翻译”()这一概念,即“通过在译文中添加注释及注解等方法,将文本置于源语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并将其视为一种学术翻译。阿皮亚提出了深度翻译的概念,但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中外学者将其具体化为脚注、尾注、夹注、双行小注、文内隐注以及序、跋、献词、后记、附录、术语表、致谢等。实际上,只要译文信息比原文提供的信息厚重就属于“厚”的范畴。由此,我们可以将深度翻译更宽泛地理解为译者作为文化阐释者通过翻译对源语文化进行的深度阐释。赫曼斯()在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DOI:10.19371/ki.issn1008-6021.2023.01.007“”一文中引用了阿皮亚的“深度翻译”概念,认为“可以借用这个概念来指导实践,对抗文化侵略意识强烈、试图把他者同化的翻译手法”。“深度翻译作为跨文化翻译研究的工具,可以避免翻译研究中术语的枯燥乏味性及格式表现上的缩减性,并可促使产生更加 丰 富 多 彩 的 多 元 化 的 词 汇。”穆 哈 维()认为“深度翻译”要包括若干个层面,即原作中的原文本(或文字)、罗马字母音译、语素形态上的翻译(字面上)以及意译。穆哈维对深度翻译的理解基于他对民间故事翻译的研究,以及口头文学翻译对书面文学翻译的启示。以注释、评注、后记等副文本形式呈现的深度翻译多从文本整体或某个局部出发,对文本进行横向拓展或者说增厚,而穆哈维基于民间故事翻译的、包括语音转写的多层面深度翻译相对来说是对文本的纵向增厚。本文以穆哈维的深度翻译模式为参照来探讨 世说新语 中审美范畴“远”的英译。三、“远”的美学意义 说文解字:“远,辽也。”“远”的繁体字为“遠”。字源:“从辵,袁声,本义为遥远,距离长。引申为时间的久远,意义的深远,关系的疏远,志向的高远,地理的边远。还可指多,距离大。”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远”于先秦进入萌芽时期。空间之遥远如 诗经小雅:“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念中,远 被用来表达那些可视而又无法限定的无限宇宙时空”,如 老子:“大曰逝,逝曰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在魏晋玄学思想的熏陶下发展。世说新语 中的“远”多用于品藻人物,如阮籍之言的“玄远”,谢安面对“鸿门宴”时的淡定“旷远”等。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即“心远地自远”,以心役物,通过“心”的超脱化解空间上的束缚及当下的困境。“到了唐代,远 开始明确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远”与“意”相联,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宋代是审美范畴“远”发展的兴盛时期,山水画中尤以郭熙提出的“三远”而著名。明清时期主要完成了对先前“远”范畴的继承与完善。总之,“远”经历了从空间向时间、人物品藻、纯粹艺术审美的映射()过程,内涵不断丰富,其核心仍是超越当下,表达言有尽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四、马瑞志 世说新语 英译本中“远”字词语的翻译评价(一)“远”字词语的英译“远”在 世说新语 原文及刘孝标注中出现了 次,使用词语频数如表所示。表“远”字翻译及频数“远”字翻译频数(合计)未译 世说新语 中的“远”大多表示时空距离(共 个),马瑞志多以 ,等词翻译空间之“远”,如“不 足 雄 远 国”译 为“”,以 ,以及含有 的复合词翻译时间之“远”,如“以存 远 计”译 为“”。马瑞志并没有逐个翻译 世说新语 原文及刘孝标注中表示人物品藻的“远”字词语,已翻译的该类词语如表所示。顾毅,等:审美范畴的深度翻译 以 世说新语中“远”的翻译为例表人物品藻的“远”字词语出处及其中英译文玄远清远高远旷远弘远所在原文言皆玄远荀粲谈尚玄远粲能言玄远粲尚玄远王夷甫雅尚玄远遁神心警悟,清识玄远理中清远体识清远清远雅正卿欲希心高远桓惮其旷远涛雅素恢达,度量弘远朱碧莲今译言论都很玄妙深远荀粲的言论崇尚玄奥深远之理无无王衍向来崇尚深奥精妙的玄理无他所说的道理无不恰到好处,清雅而又深远体态清雅,见识高远志向高远,本性正直你有仰慕高洁旷远的情操桓温惧怕他开阔超脱的胸襟无马瑞志英译 ()()()()“远”与其他字构成二字格时,其含义便超出了时空所指,用来形容魏晋士人闲适自在、旷达洒脱、平淡冲和的人生境界,如“远志”“远操”“玄远”“清远”等。译者以两个英语词搭配对译审美二字格,核心词“远”多选用 一词。(二)“远”字词语的英译评价 选词由表可知,“玄远”等二字格中的“远”均译为 。柯林斯 高阶英语学习词典 对 的释义为“偏僻的”“遥远的”“久远的”“(可能性或机会)渺茫的”“关系不紧密的”“与人疏远的、清高的”等,其中用以修饰人的该词的英文释文为:“,”,”朱 碧莲 今译“酒正使人人自远”为“酒确实能使人达到超凡脱俗、志怀高远的境界”,英译文为“”。(横线为笔者加)由此可见,的语义与“远”在空间域与时间域中的意义基本对应,而用以说明人的“与人疏远的、清高的”之意为中性或略带贬义,与“远”的审美内涵有出入。其实也就是“略当”于“远”的一个词。钱钟书先生以 来翻译中文的“力”,但就这种译法的缺陷,他指出:“西洋文评里的 一字,略当我们所谓力;不过,是带赞美性的笼统字,既非中立,并且把我们所谓气力神骨种种属性都混沌地包括在内。”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定程度上来说,“不误导也是一种翻译标准”。“就文本为翻译之本而言,语言是能指,文化是所指;没有不改变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翻译,换言之,在翻译过程中译本信息的缺失、替代、添加、扭曲等是不可避免的。”“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搭配笔者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简称 语料库)中 分 别 检 索 与 ,的搭配,检索结果归纳为:第一,英语本族语者几乎不使用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年第期 这种搭配来说明人物的特点;第二,在 出现 次,其中 次与 ,等“地点”名词搭配,说明某地的神秘偏远,仅有次用以说明人物的特点,剩余次则用以修饰说明 ,等抽象名词;第三,在 中出现次,都用来说明事物的特点。由此可见,这些用来翻译“玄远”等的搭配在英语中大多不属于常规搭配,这一方面反映出翻译文本中搭配的共性之一,即相对于原生文本中的搭配模式,翻译文本中除了搭配的常规化,还存在着搭配的异常化,或者说搭配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远”的二字格英译文搭配的异常化也似乎佐证了译者的想法。马瑞志在 附志 中说:“尽可能做到接近原来的形式,尽管这将导致对于英语惯用法的某种 破格,但我觉得这样逐字逐句地保留原文的意象和观念较之从英文中寻找虽然接近作者 用意,却改变了原来意象的相应词句要好。”如果找一组类似于 ,等审美意义相对明显的英语词及习惯搭配来翻译含有“超脱”这一基本意思的“远”及其二字格的话,意思确乎直白一些,但原文之形与意却淹没在英语所固有的词汇中从而失去了辨识度。马瑞志对审美二字格的处理方式其实普遍存在于汉学著作中,如方闻 将郭熙提 出 的“高 远”“深 远”“平 远”分 别 译 为 ,这种搭配对于一般的英语读者而言可能有些费解,但可能随着这个领域对该译文的反复使用,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最终实现由概念到术语的转化。深度翻译分析“玄”字在 世说新语 原文及刘孝标注中共出现 次,马瑞志次将“玄”与其他字构成的二字格逐字译为首字母大写的两个英文词,并括注汉语拼音,如“玄虚”译为 ()。由表 可知,“玄远”在文中共出现 次,次译为 (),仅“言皆玄远”中的“玄远”译为 ,而此“玄远”尤与文中“粲能言玄远”中“玄远”的意思相近,故应与他处译文形式统一。不同于“玄远”的处理,“清远”“高远”“旷远”“弘远”的翻译没有首字母大写,也无汉语拼音,可见译者有意显化“玄远”的地位,似在凸显 世说新语 的魏晋玄学思想根基。冯友兰 对“玄学”的解释:“,”从 与 的使用看,马瑞志对“玄”的理解与冯友兰的一致,然而,对比冯友兰对“玄学”的逐层解释,再参考穆哈维“原文本(或文字)、罗马字母音译、语素形态上的翻译(字面上)以及意译”的深度翻译模式,马瑞志对“玄远”的解释层面似乎还不够“厚”,具体来说就是缺乏语素形态上的翻译及汉语原文两个层面。为了增加“玄远”的阐释厚度,可以考虑“玄远”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译为 (玄远,“”),再次出现则采用 ()或 。世说新语 共 门,每门包含数篇不同人物的逸闻轶事,“玄远”出现的语篇间隔较远,因此,马瑞志所采取的一贯带拼音的 ()是合理的。如果“玄远”的语篇间隔较近,则不必每次都附带汉语拼音。五、结语马瑞志 世说新语 英译本是中华典籍外译的范本之一,在反映魏晋人物精神风貌的“玄远”“清远”等审美范畴的处理上,该译本未将其视为一个双音节词,以意思相近的某个英语词来对译,而是将其视为两个单音节词,并采取逐字翻译的方法,保留了原文形式及特有表达方式,不致使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术语淹没在英语词汇中而失去辨识度,能够促进审美概念的术语化。将穆哈维提出的多层次深度翻译模式应用在这些审美范畴的翻译中,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这些审美术语的异质性,并增加其阐释厚度。参考文献: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顾毅,等:审美范畴的深度翻译 以 世说新语中“远”的翻译为例梁实秋读马译 世说新语 世界文学,():,:,():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顾毅,马月中国书法审美评述中“逸”字词语的翻译:以 中国书法艺术 英译本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张佩瑶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译学研究新途径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李学勤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郭守运古典美学“远”范畴考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柯林斯 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朱碧莲世说新语详解: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钱钟书 钱钟书散文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王宏印 从“异语写作”到“无本回译”:关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