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吴珍珍.pdf
下载文档

ID:2737688

大小:1.0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推动 时代 高校 教育 理论 实践 研究 吴珍珍
推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吴珍珍,孔 金(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滁州)摘 要:“四史”教育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四史”教育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又存在现实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出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三全育人”为载体,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创新为重点,切实提高“四史”教育成效,筑牢高校学生信仰根基,培育时代新人。关键词:“四史”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四史”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饱含着优秀的革命传统和道德理念,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集中体现。推动“四史”教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加强“四史”教育的时代价值当今中国正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加强“四史”教育,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培养一批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根基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信仰从哪里来,又该回归于何处?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如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这些精神是近现代以来中国脊梁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国精神的高度凝练。当今时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于中国青年一代来说,他们并未经历过辉煌苦难的革命年代,他们对于“四史”的了解和认知并非来源于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或仅停留于表面,并不能达到感同身受、真诚信服、真心敬仰的程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四史”教育,能够深化大学生对“四史”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吴珍珍,等:推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作者简介:吴珍珍(),女,安徽枞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孔金(),男,安徽定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成就。”“四史”虽然在时间切点、内容安排上侧重不同,但整体上客观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认清国情、选择正确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富强的艰难历程,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舍身忘我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不断传承,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帮助大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逐步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担当,增强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党成立之初,大批中国青年,如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澎湃、夏明翰等,为了中国之明天中国之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不计个人生死,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无数青年投身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之中,如邓稼先、钱学森、于敏、黄旭华等,隐姓埋名几十载,孜孜不倦,攻坚克难,填补了国家多项科学空白,终成今日中国之繁华盛世。世纪 年代末,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敢为天下先,率先施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中国农村改革之先例,随后,中国大步走上全民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征程,而改革开放也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又一伟大创举。历史一再证明,每当事关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性时刻,总有一批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对历史事实、历史脉络、历史规律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以历史人物事件感召青年,以历史经验智慧感染青年,帮助他们形成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知认同,进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实现个人成长成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推动“四史”教育的现实挑战目前,全国各高校正将“四史”教育的内容全面融入现有的思政课体系之中,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育时代新人。但是,受现实条件制约,在推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现实挑战,其中包括国内外各类思潮涌动、“四史”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高校学生的特殊性等,高校推动“四史”教育具有现实挑战。国内外各类思潮涌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一些反华势力不断加强政治操作,颠覆历史事实,国内外各类思潮涌动。首先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空间的高速发展,中国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历史虚无主义的声音在网络空间里此消彼长、沉渣泛起。他们将完整的历史事件切割成片段,再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自身的诉求揉进碎片进行再加工,肆意解说历史,形成有利于自身的信息输出,并借助于实时性强、受众面广、交流便捷的网络媒介,散播“重评历史”、诋毁英雄等错误言论,从而诱导、腐蚀受众者的思想价值观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其次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西方国家依靠其发达的网络技术和经济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分化”“西化”活动,他们通过娱乐化、大众化、网络化的平台和渠道传播自身的价值观念,推崇个人主义,美化英雄主义,分散大学生的思想焦点和注意力,模糊他们的政治信仰,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再次,民族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冲击着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弱化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致使当代大学生对“四史”学习主动性不强,“四史”学习浮于表面,并未正真入脑、入心。“四史”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当前,尽管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四史”教育,但其教学体系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吴珍珍,等:推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史”教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目前,“四史”教育并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到全国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之中,而是以知识点或部分教学内容的形式涵盖于高校思政课程之中。()“四史”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虽然各门思政课程都包含了“四史”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均是从各门课程自身考虑的,各课程所承担的“四史”教育的具体任务并不明确,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出现断层,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四史”的逻辑关系及内涵要义。()“四史”教育教学方法不够创新。“四史”教育是对过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具体内容展开教学,这导致了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存在以文本讲解、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现象,缺乏将学习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各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受限于自身的专业能力难以胜任承担“四史”教学的任务,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影响“四史”教育成效。高校学生具有特殊性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正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没有真正达到成熟的水平,他们缺乏对社会的深层次认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高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对社会的认知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有片面或错误的认知。其次是多元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剧,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追求自我,加之自身的不成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对各类思潮的辨别能力低,极易形成错误的思想。再次是网络空间的极大影响。现阶段的大学生活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如抖音、站、快手等,他们享受着网络空间所带来的便捷与自我满足,但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辨别能力不足等,又极易受网络空间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所具有的特殊性也是推动“四史”教育的现实挑战之一。深化“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高校学生如何学好“四史”,关键在于高校如何推动“四史”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促使“四史”的价值传导入理、入脑、入情、入心,成为学生内化于心的价值信仰和外化于行的行为自觉。高校学生只有对“四史”的价值内涵高度认同,才能做到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多维协同 以“三全育人”为载体新时代高校精准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各要素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找到“四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衔接匹配的方法结合点。()全员参与。所谓全员参与指的是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校、思政课教师的参与,更需要家庭、社会等方面协同发力,凝聚多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推动“四史”教育不断提升。()全程渗透。所谓全程渗透指的是“四史”教育不仅仅是在思政课堂上,而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应科学规划学生在校四年(或三年)的思政教育内容,做好顶层设计,将“四史”教育纳入学生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循序渐进、全程开展。如,大一、大二期间可利用思政课堂开展系统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思政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三、大四期间可开展“四史”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主题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知史、懂史,进而形成价值认同。()全方位推进。所谓全方位推进指的是“四史”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其中包含了各门课程及高校教育各个环节中的“四史”要素的渗透。如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可以结合对应的历史环境、特定人物事件渗透“四史”内容,也可在校园环境中呈现与“四史”相关的标语、展报等,亦或是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四史”相关内容,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微课堂、微故事讲说等栏目,在点滴中渗透“四史”价值。吴珍珍,等:推动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纵深推进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担负着学生成长成才引路人的重要角色。推动“四史”教育向纵深推进,要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其中包括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丰富非思政课教师的高校其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两方面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在“四史”知识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统筹等方面的能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教学方法,积极探寻契合当代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新模式,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非思政课教师的高校其他工作人员,在协同推进“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类人员同样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对史实的认知、解读方面,同时还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成长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突出成效 以实践创新为重点基于高校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四史”教育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动高校学生“四史”学习入脑、入心,突出学习教育成效,要以实践创新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一是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所学专业之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二是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史实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三是注重启发引导,将“四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校园的点滴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搭建“四史”教育新平台,将“四史”教育阵地搬到网络上,开启线上线下联动,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四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二是把握好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四史”教育成效。三是要以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四史”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既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读史、讲史,又要以生动幽默的方式吸引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