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
团体
辅导
高职
孤独
干预
研究
李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收稿日期:20220519基金项目: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以2019-nCoV事件为例(项目编号:JAS20546)作者简介:李想(1982),女,山东东营人,副教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孤独感是当个体感知到社会关系在数量或质量上达不到自己预期水平时,产生情绪上的难过、失落、痛苦等负性体验。孤独感滋生于对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同时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长期的孤独心境严重影响心理及身体健康,如加重抑郁症状和社交焦虑、降低睡眠质量、加速认知老化等。已有研究发现,孤独感的维持和增强可能会由突发生活事件诱发,因为这些事件导致社交状态发生变化,并带来一段社会适应期。如当前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职院校封闭式校园管理有长期性的趋势,校园内有限的物理和人际空间成为大学生孤独感催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寻找降低孤独感的途径,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十分紧迫。团体辅导是特殊的心理干预形式,在同质性的群体中,成员相互表达、传递信息,获得情感共鸣和支持,通过协商、训练、引导,达到解决共同心理问题的目标。相对于个案咨询,团体辅导有着额外的朋辈感染效应,效率也更高。本研究通过对高孤独感的高职生进行为期四周的主题团辅活动,探索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团辅干预作用是否有效及影响是否持久,为高职院校预防和治疗学生孤独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主题团辅方案。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对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在校学生进行公开招募,学生报名需同时完成 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线上测评。收到报名表及问卷121份,筛选出高孤独感(44分)学生共32名,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16人)。(二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借助心理干预手段中的团体辅导,采用实验法,比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后测及延迟后测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量表测评和面对面访谈,考察团辅的干预效果;在辅导结束一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观察和延迟测评,考察团辅干预效果是否有持续性。实验组:定期进行线下团体辅导,连续4周,每周1次,每次1.5小时。控制组:未参与团体辅导,未增加额外心理咨询。(三三)团辅设计方案团辅设计方案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组建成长型团体,设计以“孤独情绪”为干预主题的团体辅导,制定单元目标与内容(见表1),由2名教师担任团体辅导的带领者(均具有心理学专业学历、心理咨询师资质及超过200小时团辅带领经验),与实验组成员签订心理辅导合约书,在团体辅导活动室定期开展活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团体辅导对高职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李想(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州350007)摘要:以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为测度,筛选出高孤独感的高职生,将其中自愿加入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进行为期四周的团体辅导,控制组不作任何干预。测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前测无显著差异;后测中,干预后的实验组较控制组孤独感水平有显著降低,较自身干预前也有显著降低,且维持一个月;控制组前测后测无显著差异。可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团体辅导;高职生;孤独感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1-0062-04DOI:10.3969/j.issn.1674-5078.2023.01.016心 理 健 康62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表1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周次一二三四单元主题你来自哪颗星?心有千千结与孤独和解踏上更美的旅程内容与目标促进成员彼此相识建立成员间的信任感宣泄孤独情绪成员间达到共情、支持正视孤独感的由来和影响客观评价、接纳自己掌握积极面对孤独的方法自我反思与规划(四四)测量变量与工具测量变量与工具1.孤独感问卷。选用 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王登峰(1995)修订版,共20个题项,四级打分,得分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强。问卷以单一维度测量个体一般孤独感,划分出五个等级。(见表2)本次研究系数为0.87。选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表 2UCLA孤独感水平等级划分等级得分低2027中低2833中3439中高4044高45802.团体辅导效果问卷。自编调查问卷,共10个题项,包括5个有关“满意度”的评估题项,涉及对团辅氛围、内容、形式、领导者、成员等的主观评价;5个有关“有效性”的评估题项,涉及对了解自我、改善人际关系、改善情绪、团队认可、再参加意愿等的主观评价。所有题项采用五级评分,-2很差,-1=不太好,0=一般,1=很好,2非常好。分数越高,满意度和有效性越高。二、研究结果(一一)团辅干预对孤独感的影响团辅干预对孤独感的影响1.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组间对比表3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对比组别实验组控制组n1616MSD57.787.0956.377.62T1.61表4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对比组别实验组控制组n1616MSD40.206.8154.665.37T14.47*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表3、表4显示:在团辅干预之前,两组被试“孤独感”分值均处于高水平;独立样本的T检验中,两组的前测差异不显著,后测差异显著,说明实验组受到团辅干预的影响,孤独感水平低于未参加团辅的控制组被试。2.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组内对比表5实验组的前测与后测对比实验组前测后测n1616MSD57.787.0940.206.81T-13.61*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表6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对比控制组前测后测n1616MSD56.377.6254.665.37T-1.70表5、表6显示:实验组被试的孤独感水平,经过团辅干预后比之前有明显降低,而控制组的孤独感水平在一个月之后没有显著变化。3.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上孤独感水平比较为探索团辅干预是否有持续性影响,对实验组进行三个时间节点的追踪测评,分别在报名时(前测)、第四次团辅结束(后测)和团辅结束一个月后(延迟后测)对三次测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7)表7实验组三次测评结果比较变量孤独感F6.531*Post Hoc前测后测;前测延迟后测注:*代表p0.05,*代表p0.01,*代表p0.001可见,实验组被试的孤独感水平在三次测评中时间的主效应是显著的,团辅干预后,孤独水平感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在干预一个月后仍显著低于干预前,表明团辅对降低孤独感有正向干预效果,且至少有一个月的持续影响。结合以上数据,形成两组被试前、后测、延迟后测的孤独感水平对比线性图。(见图1)图1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后测、延迟后测孤独感对比线性图心 理 健 康李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团体辅导对高职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63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一期总第八十七期(二二)实验组对团体辅导的评价实验组对团体辅导的评价表8团辅的满意度及有效性评价满意度有效性MSD6.520.575.910.48Min21Max1010由表8可知,实验组对团体辅导的满意度和有效性均高于理论平均值,呈现正向评价。三、研究分析(一一)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的效果分析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的效果分析首先,从干预手段上看,团体辅导的形式有助于降低孤独感。孤独感的产生与人际隔离有关,在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高职生的人际互动发生了明显改变,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减少,人际疏离感增强。“团体”本质上是一个动力性的有机群体,这使得团体辅导具备了天生的人际情境特性,成长型团体辅导构建了可靠的人际环境。在志愿性与封闭性的前提下,成员与成员、带领者与成员在短时间内形成持续性、经常性的交互作用,滋养了饱含沟通、支持、互助的良性人际环境。正如实验组被试反馈,每次来到团辅现场,明显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对团体的评价总体上是喜欢和肯定的。其次,从内容设计上看,四阶段主题建构有助于降低孤独感。本次团体辅导方案以缓解、降低“孤独感”情绪为目标,根据团体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建立期、探讨期、工作期与结束期(黄月霞,1991;吕胜瑛,1991),设计四个主题单元营造氛围、传达情绪、剖析情绪、管理情绪,引导学生关注情绪健康、建立良性人际关系、降低孤独感水平。第一阶段凝聚了成员的向心力,第二阶段催化了团体支持氛围,第三阶段激发了成员开放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第四阶段促成了成员建设性的认知与行为调整,从测评结果及访谈反馈中看出,团体辅导每个单元目标都有效达成。(二二)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的应用建议团体辅导对降低高职生孤独感的应用建议首先,团辅干预效果达成的前提条件是构建起有向心力和信任感的团队,被试本身必须具备积极的求助意愿,这需要广大学生对孤独情绪和团体辅导都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学校应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日常宣传、教育、普查工作,通过课程教学、线上宣传、校园活动等传递科学的心理健康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认识不同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参与团辅做好心理建设,避免学生对心理测评与咨询治疗产生恐惧和排斥。其次,团辅干预对于降低孤独感的效果虽然十分显著,但因采用的是小团体建构模式,每期只能容纳20人以内,受众在全校高孤独感的学生中仅是极少数。且本次研究只能证明团辅干预效果能持续一个月左右,一个月之后是否需要重复干预尚不可知。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为及时、充分发挥团辅的干预效果,应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四/五级网络”模式,依托院、系、班级、宿舍,启动各级心理辅导站咨询师和朋辈学生心理辅导员,广泛且深入地开展常态化的团体辅导活动。四、结语孤独情绪问题是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职生的常见心理问题之一,综合分析本次实验中的测评结果和被试反馈可以得出,在疫情后时代,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高职生的孤独感水平,其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次团辅方案具有实践应用和推广价值。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程度不同,团体辅导的实施条件也有所不同。为避免人群聚集,当线下团辅无法开展时,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团辅成为必然。线上团辅可以使人们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参加,但缺失了面对面的人际信息流动,其团体动力是否仍存在,以及对孤独感的干预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陈瑜,桑志芹,奚佩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网络减压团体有效因素的质性研究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1):231-235,230.2 郭凌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心理社团活动方案探究以北京某民办高校为例 J.现代商贸工业,2022(5):50-52.3 任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J.商洛学院学报,2022(1):77-83.4 徐鑫鹏,邢雨杰,王紫烟,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等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J.心理月刊,2021(20):34-38,76.5 周思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职生孤独感及其与希望的关系研究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6):169-172.6 彭旺,李五祥,赵守盈.线上积极反馈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32-37.7 彭婷,张晓州,刘春先,等.高职大学新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1):69-73,119.8 孔博鉴,胡维芳.疫情期间高职生负性情绪现状及应对策略 J.江苏教育,2021(16):30-34.9 李美玲,程东,郭志芳.团体辅导研究对留守初中生社会性管理能力的影响 J.心理月刊,2021(20):79-80,138.10 蒙杰.孤独感的个体差异及其神经和遗传基础 D.重庆:西南大学,2020.11 栗倩倩.团体辅导对中专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 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李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团体辅导对高职生孤独感的干预研究心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