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祭侄文稿
无意
佳乃佳
文稿
孔慧婷
50 2022 年第 11 期书学论坛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以祭侄文稿为例摘要: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颜氏为侄子季明撰写的祭文草稿。在这篇草稿中颜氏情绪受文字内容的指向和激发逐渐悲愤,多处的修改以及点画不计工拙,墨色由润至枯,渴笔居多,章法布局随情而变,都说明颜氏本无意于书,但在无意识地挥洒中,释放出内心的情感,达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境界。关键词:祭侄文稿,情感,无意于佳 祭侄文稿 写于公元758年,共23行,凡234字。祭文多次涂抹修改,书写中更是随着自己的心情纵笔疾书,点画狼藉,不计工拙。宋代陈深跋言:“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真乃“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出自论书,是宋代苏轼的书法观点。“意”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书家的内心情感;二是书家的学识修养。观之祭侄文稿,它是颜氏在自然状态下的书写,是得知侄子死无全尸后的复杂情绪的释放。但再复杂的心情找不到合适的形式,也是毫无意义的乱画,若没有“退笔成冢”“池水尽黑”的学养,断不可能成为佳作。王澎在论书剩语中论述:“古人稿书最佳,以其意不在书,天机自动,往多神解。”可见书法的最高境界出于书家深厚的功底与自然流露,出于“妙手偶得之”的灵感迸发。一、从涂改处看“颜氏起草时完全注重于文,根本无意于字的工拙与否。”1从祭侄文稿多处涂抹、修改处可以看出,这篇文稿并非是悲伤下连绵不绝、一气呵成的,孔慧婷李朝阳而是经过字斟句酌,是理智与情感并存的结晶,这也恰好说明颜真卿是无意于书。元代张宴跋曰:“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心手两忘,真妙见于此也。”祭侄文稿 第二行“从父叔”改为“第十三叔”。“从父”是指父亲的兄弟,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弟,其祖父颜昭甫。元孙生五子,惟贞生十子,真卿排行十三。这里把“从父”改为“第十三叔”,既明确指出主祭人颜真卿与被祭人颜季明之间的关系,又显得更加亲切。行文第七行“夙?幼德”改为“夙标幼德”,从墨迹和笔意可以看出“标”字是后期改的,涂改之前的字已不辨何字。“夙标”出自 晋书王敦恒温列传:“韫文武之奇才,见赏通人,夙标令誉。”可以看出真卿用词的考究以及对侄子高度的赞誉。行文第八行“方凭积善”涂去,此处是对侄子的褒奖,划去是因为前面将他比喻成“瑚琏”“兰玉”。“方凭积善”已不足以体现季明的优秀,于是改为更能表示尽善尽美的“戬谷”。此词出自诗经之小雅天保,有福禄、尽善之意,体现了颜真卿对侄子的珍爱。行文第十行“尔父?制”“?制”涂去,改为“被胁”又涂去,改为“竭诚”。这里反复推敲,涂改几乎不辨原字,应是真卿刻意为之。颜杲卿曾在范阳任户曹参军时受到安禄山的赏识和提携,基于这段经历,真卿在这里改成了忠于天子的“竭诚”二字。“竭诚”二字用得非常谨慎,也可见颜真卿当时斟酌文辞,不计书写工拙的态度;而且比起“被胁”,“竭诚”更能体现颜杲卿人格的伟大。512022 年第 11 期书学论坛行文十四行“贼臣拥众不救”“贼臣拥救”改为“贼臣不救”。新唐书:“贼急攻,常山兵少,求救于河东王承业,承业前已攘杲卿杀贼功,兵不出。”“贼臣拥众不救”不能更好地突出“不救”,对王承业的愤怒消解了许多。于是他把“拥众”划去,继而把“贼臣”划去,复又全部划掉,接着写“贼臣不(拥字划去,改为不)救”,突出“不救”。这里可以看出颜真卿的犹豫,对如何更有力地指出王承业拥兵不救的恶劣罪行,颜真卿是反复考量,字斟句酌的。行文十五行“父擒子死”改为“父陷子死”,“擒”有捕捉、逮捕之意,“陷”有落在不利的境地之意。用“擒”字有能力不足之嫌;而用“陷”既能体现当日被抓的无奈与绝望,也再一次强调王承业的无耻行为导致战争失败。行文十九行“移牧河东近”改为“移牧河关”。“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天宝元年,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复为蒲州。”2蒲州,属河东道,这里改成河关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祭侄文稿写于乾元元年(758),彼时唐肃宗已于至德二年(757)还都长安。以都城的角度看蒲州,它属于前线,是关口。其次,“河东近(关)”表示撤退到黄河东岸,有失地之嫌。这里的修改可以看出颜真卿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行文十九与二十行之间加了一行小字“泉明比者,再陷常山”。加入这八个字一是为了说明季明首榇是泉明找回的;二是泉明作为颜家后人,在并未完全安全的常山很危险,泉明以身涉险,辛苦可想而知。行文二十行“提尔首榇”改为“携尔首榇”,“亦在常山”改为“及兹同还”。这里原本是“尔之首榇,亦在常山”,而后划去并修改。从“及兹同还”的位置看应该是“尔之首榇,亦在常山”八字写完之后,发现太过生硬,遂加了一行,并把“提”改为“携”。“提”的本意是悬持、悬空拎着物品;而“携”有协同、牵挽之意,更显对亡灵的尊重。行文二十一行与二十二行“方俟?尔宅相”改为“方俟远日,卜尔幽宅”。“远日”之前的两字,不辨何字,改为“远日”,应该是想到战争未结束,为季明选择墓地的时间无法预料,因而改成在适当的时候为你占卜和选择墓地。祭文的行文格式,字里行间用词的考究都可以看出颜氏在书写时是经过推敲考量的。但悲痛的情绪使得颜氏不顾结体工整与否,章法合法与否,墨色更是渴笔居多,故而虽无意于书却成佳作。二、从形式上看“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3这表明情感只有通过形式才能被知觉。祭侄文稿“一字已见其心”,正是由于颜真卿将自己悲愤的情感通过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他虽无意于书但并非无心,颜真卿本意是为侄子写祭文,但书写过程中书家的情绪受到文辞的影响,随着情绪的波动,作品形式也随之变化。颜真卿开始书写时心情是比较平和的,楷书意味浓厚,情绪随着文辞起伏,书写也随着情绪变化,渐渐呈现出险绝顿挫、极尽动态之美。1.线条从线条所表达的情感特点看,祭侄文稿开头线条流畅,虽有修改,但都是出于文辞的考虑,心情并无起伏故看不出凝滞犹豫之处。“赠”“标”二字直接改在原字的位置上,从笔意看,应是写完文稿复查时的修改。从“何图”开始,字形变大,情绪已然被带动。“尔父”两字加重,情感张力增大。“贼臣不救”点画急促,愤怒之情跃于纸上。“父陷子死”字势开阔,重墨挥出,线条张力强大。“天不悔祸呜呼哀哉”这几行的线条涩笔书写,外观凝练,浑厚圆实,线条遒劲,情感张力与线条张力相得益彰。“携尔首榇卜尔幽宅”这几行线条所蕴含的情感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书写时顾不上整齐。从文字上,这几行也正是内心情感郁怒的主要内容,因此文辞也不如前文顺畅,反复修改。最后两行由于书写速度过快,以致线条偏离中轴线,视觉张力增大,郁怒之情在枯涩的线条中流转。从时间特性看,祭侄文稿前十二行主要叙述时间、主祭者与被祭者之间的关系、祭者生平及事件背景。从用笔上看,沉稳凝练,遒劲浑朴,行笔平缓遒婉,情绪尚且平稳。但当叙述到季明父子英勇抵抗与敌人殊死拼搏,贼臣拥兵不救,导致父陷子死时,用笔开始奔放恣肆,笔势凝滞,笔力顿挫,情感明显受到文辞的影响愤恨不已。最后七行情绪激昂,线条牵丝映带一派自然,书写速度加快,抒情意味强烈。“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因为是祭文的固定形式,不用构想文辞,因此连绵不绝,全凭情感自然流露。从空间特性看,通篇线条粗细、欹正、虚实相互交融。如“年”“岁”“郡”“父”等字线条厚实凝重,无论线条还是形体看起来都圆润丰满;“称兵”“震”“人心”等字线条较细,是情绪激昂,速度加快时的书写,52 2022 年第 11 期书学论坛因此线条遒劲有力;“方期”“孤”“摧”等字线条险绝中有平正,流畅中有节奏,正能含奇,奇不失正,赋予观赏者美感享受;“季明”“荼毒”“呜呼哀哉”等字笔画牵丝映带,有意连和实连,造成线条之间的虚实,产生动态美感。在视觉空间上,线条粗细、欹正、虚实等艺术特点形成了作品多样的形式美感。2.墨色董其昌在 画禅室随笔 中曰:“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4在用墨尚黑浓光亮的晋唐,颜真卿却能突破这种桎梏,墨色由浓至淡,由润至枯,过渡自然,毫无牵强做作之态。行文七次蘸墨,每一次蘸墨都书写数行而不止,因此枯笔居多,表现苍劲的同时又无火燥之气。行文可以看出,颜氏情绪变化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从“维乾”到“阶庭兰玉”蘸墨两次,墨色由浓至淡,笔画由粗到细,牵丝映带逐渐增多,情绪逐渐激动。从“每慰人心”到“抚念”蘸墨三次,每次都疾书数行,情绪逐渐不可遏制,导致思绪不如前面顺畅;因此渴笔、修改居多,悲愤之情不可言状。从“摧切”到“尚飨”蘸墨两次,流畅自如,情绪逐渐松懈,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放下毛笔的那一刻就要掩面叹息。这不仅代表祭侄文稿是无意识的书写状态,更展示书家高超的书写技巧,“书法中的表现上若没有纯熟高超的技巧,你的感情是无法渗透进去的”5。祭侄文稿是悲愤情绪的外化,但书写却能逸而有度,得益于书家精到纯熟的技法。祭侄文稿涂抹修改处,以书法的角度来看是无意识的,但却营造出通篇的立体感。浓、涨、湿、枯、燥、淡层次过渡自然,避免了墨色的呆板,增加了作品的跳跃性。颜真卿书写时的复杂情绪与墨色变化更是不谋而合,如“父陷子死”重墨挥出,强烈的情感倾注于此,胸腔中积压的爱与恨、痛与憎迸发出来,痛心疾首的形象跃然纸上。正如周星莲在 临池管见 所谓:“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6周星莲讲究书写以心为主,由心主气,气主腕,腕主笔,心正则笔正,无意而有意,无法而得法。3.章法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古人论书,以章法为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也。”7在书法作品中章法极为重要,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总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作品的章法。章法考虑的是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是否有气息相连,作品整体是否和谐统一。在书法作品以手卷为主的宋以前,对章法的认识大都着眼于点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欣赏作品时,以时间意识为主,即按照线条运动的时间顺序展开。但当已经具有空间意识的今人观赏祭侄文稿时,仍然被它的章法所震撼。它的章法布局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以情感的变化进行的。前几行情绪尚稳,章法宽舒均衡。从“方期戬谷”到“百身何赎”,章法开始脱离中轴线,左右摇摆,总体节奏趋于奔放,章法安排时疏时密。“呜呼哀哉”至文稿结束,章法从行草过渡到大草。颜真卿陷入压抑的情绪中,文中涂涂改改,更是开拓虚实块面的先河。王澎评说:“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情感基于形式,形式表达情感。当颜氏将激情流露笔端的时候,线条律动的节奏、用笔的干枯、章法的安排定会变异,这是情感形式的表现。结语明代王世贞 州山人四部稿云:“颜鲁公祭侄文有天真烂漫之趣,行狎妙,一至于此!噫,此稿草耳,所谓无待而工者。忠义真至之痛,郁 波磔间,千古不泯。”8祭侄文稿一派自然之态,得益于颜真卿的文辞、情感、形式、学养,文字内容的指向致情感的爆发,情感的波动控制整幅作品的形式,加之精到纯熟的技法,使之虽无意于书,却成为具有极大艺术价值的佳作。注释:1 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第三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64.2 朱关田.颜真卿年谱 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127-128.3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4.4 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41.5楚默.书法形式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69.6 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 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717.7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上海书画出版社.载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543.8 王世贞.艺苑卮言 M 弇州四部稿卷 133.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22.(作者单位:孔慧婷,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李朝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