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
推进
课程
协同
育人
探析
韦明耀
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析韦明耀1,刘晓红2,梁菲菲11.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 3 0 0 1 2;2.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5 3 0 0 2 2 摘 要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办学的时代要求。体育院校要充分认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思政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担当体育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关键词 体育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 0 2 0 S Z 0 6 4);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个案研究”(2 0 2 1 J G Y 0 9);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受众本位论视角下高职院校汉语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 0 2 1 Y Z K C S Z B 0 6)作者简介 韦明耀(1 9 8 1),广西马山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通信作者简介 刘晓红(1 9 7 9),湖南永州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梁菲菲(1 9 8 6),广西崇左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政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D O I:1 0.1 6 7 4 3/j.c n k i.c n 4 5-1 3 5 7/d.2 0 2 3.0 1.0 1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如何办好高校思政课和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出明确要求。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文件,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特别是就如何解决好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问题,提供了思想引领、制度支撑和机制保障。新时代,体育院校要充分认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二者之间关系,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丰富的体育资源优势,坚决“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着力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体育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担当体育强国建设大任的时代新人2。27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教育研究一、体育院校要充分认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体育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3。这一重要论断指出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赋予中国体育院校新使命,当前我国体育院校肩负着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历史重任,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政治方向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而“课程思政”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充分发掘其他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使这些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必然也要坚持“四为服务”的内在要求。(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体育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3 7 6-3 7 7。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在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并将继续“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挖掘这些体育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每个人的育人作用,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3 7 6。(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体育院校站稳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仅关系到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还关系到能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关系到能否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此外,广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阶段,而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互联网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错误思想、有害信息的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蔓延等,容易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而部分体育院校大学生由于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性格比较敏感等特点,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院校更加要注重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大力气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准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关系(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第一,“思政课程”的内涵。“思政课程”是指为大学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在高校课程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本科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大专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5。第二,“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旨在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打破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开的现实情372 0 2 3年第1期(总第2 4 1期)形,其本质就是将“立德树人”作为一项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强调,高校各门课程都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充分挖掘蕴含在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及未来取向6,从而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本质联系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功能。因此,高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也都负有育人职责,这些属性决定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二者的最终目标应高度一致。进入新时代,不管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要服务于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7。“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把握政治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旗帜鲜明地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三、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特点(一)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资源优势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十分丰富。实践也充分证明,体育在培育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体育本身所蕴含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中华体育精神,对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体育息息相关,他们对体育行业、体育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体育院校的这些特有属性有助于推动体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二)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掌握成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专业技能,还要符合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中对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如思政课教师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思政课教师应当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等8。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熟悉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了解体育专业类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动态等,并善于结合时代特点和体育专业类大学生的实际,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上好思政课”。(三)体育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对象具有独特性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对象大多数是体育专业类大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相比,他们会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特点。体育院校大学生由于长期从事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逐渐养成了活泼好动的性格;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比较强,47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教育研究重感情、讲义气、有个性、有激情,但是又比较感性,容易情绪不稳定,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冲动。同时,他们平时用于体育训练的时间比较长,运动强度比较大,体力消耗比较多,他们平时能够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也比较有限,部分大学生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文化类课程上的功夫比较少,在学习方法上钻研得也不够,以至于他们在这些课程上的成绩往往不够理想。尽管如此,由于体育院校大学生长期接受艰苦的体育训练,他们大多数人都具备吃苦耐劳、不怕挫折、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等品质。体育院校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有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四、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析(一)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是体育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保证体育院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中心工作范畴,将之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动。要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并定期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要制订出台学校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等制度文件,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要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 5 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坚决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8。体育院校党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要率先垂范,坚决带头参与学校理论中心组宣讲团、带头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以实际行动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体育院校党委也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研究制订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谋划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整合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资源,构建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和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各个院系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确保“课程思政”工作高质量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学校党委、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