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提高
人民生活
品质
国家
治理
现代化
价值
取向
书书书 ,甘 肃 理 论 学 刊 年月 第期总第 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本文系 年 江 苏 省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重大项目“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 张建(),男,安徽滁州人,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张建(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设“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部分,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上,紧紧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面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毅担当。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为民造福的本质要求,充分认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意义,聚焦影响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现实问题,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化保障人民生活品质的制度建设,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行动路径。关键词 生活品质;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列成章,明确“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昭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幸福、满足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出场的“生活品质”,其语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获得的物质财富之多寡,享受到的各类服务水平的主观感受与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准,也是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回应,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民造福的执政理念,表征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目标。面向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认识新判断新部署,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评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指标,深刻把握国家治理以让人民拥有更高品质生活为价值判断,找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创新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年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 “人民生活品质”这一概念,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致力于全面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提出“生活品质”问题,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进中国特色民生建设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也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可以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必然结果。(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造福人民、实现人民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关注民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指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是人的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就深刻标示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立场与鲜亮底色,生动彰显了以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政党必然要为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整体塑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价值取向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自己的奋斗主旨。从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革命战争年代不忘发展经济,到新时代紧紧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从“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拼搏、不懈奋斗,交出一份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合格答卷。特别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社会价值准则的重视,着力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民生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生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结果以“人”为中心,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和鲜明中国特色。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赋能。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推进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不断以现代化发展成果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充分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立场,是满足 亿多人口、覆盖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高品质生活需求的现代化。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关注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精神文明等多方面高品质生活的期盼,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相互发力、相融相通,让全体人民在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领悟高品质生活的美好目标。(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甚嚣尘上,全球治理赤字不断加大。波涛汹涌的国际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新变化,直接影响到各项民生事业的改善和保障,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对未来我国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需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有效化解风险挑战、凝聚团结奋斗力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系,在团结奋斗中开展伟大斗争,在应对挑战中提升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新时代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外部环境的动荡变革、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只有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重要位置,才能为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奠定坚实基础。二、深刻把握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坚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永葆为民造福情怀,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新时代新阶段,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聚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适时调整民生建设的发展战略,“把民生建设寓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在理论上不断丰富、持续提高、日益完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内涵,实现了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认识飞跃;在实践上促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团结带领人民朝着更加美好的高品质生活不断前进。(一)新时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出是一个动态跃升过程人民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评价就是所谓的生活品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理念,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深化对“人民生活品质”的认识,呈现出梯次演进、动态发展的三个跃升阶段。一是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了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美好生活”的全新命题。年 月 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一次提出了“美好生活”这一超越“物质文化生活”的更高层面的全新命题。年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新的目标要求,标志着我们党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二是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对社会价值准则层面的追求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年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阐释了“美好生活”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人民群众既有着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也在民主政治、社会环境、生态文明等方面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这是“生活品质”一词较早见诸报端。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高品质生活”的概念。年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年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发展阶段,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社会建设水平”,这既是党的全会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生活品质”的概念,也为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三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强调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内涵更加丰富的民生事业奋斗目标。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我国民生建设基本经验基础上,年 月,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现了质量型民生成为今后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对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民生建设既给予了原则方向性的指引,又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总之,民生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在此基础上,满 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将成为新的发展阶段民生建设的聚焦点和发力点。(二)新时代“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现现实性与层次性的统一人民生活品质包括人民的客观生活品质和主观生活感受,二者缺一不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过程中,强调现实性与层次性相统一,既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做到尽力而为;也要着眼于不同群体在动态中呈现不同需求感受,做到量力而行。一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立足现实基础。人的需要总是与满足需要的社会生产一同发展的,提高生活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让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如收入的增加、就业的改善、教育的优质、就医的便利、精神的愉悦、社会的公正等,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百姓享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生活品质”。二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把握需求层次。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生活品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发展状态密切相关”,也有层次性。要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在享受发展成果中不同群体有不同生活风格、不同的消费需求,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然有差异,不可能是同步提升、同一水平的。三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将现实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能否充分把握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现实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直接决定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成效。脱离现实,容易将生活品质的目标调得过高;忽视层次,容易诱发品质体验的虚幻感受。两者都是不可取的。(三)新时代党从总体出发考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一论断总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