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探析
戏剧
电影
人格
贫化
悲剧性
创作
取向
赵宇
1052023年第3期在今天科技高度发达,人类上天入地也不再是幻想,电影传统表达方法的价值也许会被消耗殆尽,大制作、追逐着各种科学技术、AI技术等等的方式也许正在回归到对人本身的思考,电影创作正在剥离开所有外在的炫技,专注于它的本质。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电影”更强调外部矛盾冲突强烈、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在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中有其完整的行动线,人物通过一连串事件奔向最高任务;对戏剧假定性手法的运用。从现代创作方法来看,这种对戏剧要素的理解与运用是存在的,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编剧、导演、表演等创作体系。但回溯戏剧创作的源头,从最初的古希腊戏剧开始,悲剧人物的性格并不强调统一与完整,而是强调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法国戏剧家让-皮埃尔 韦尔南认为古希腊戏剧在悲剧的视角下,行动包含着双重性,一方面是自我判断,另一方面是在不可理解和未知的情形下的赌注。他强调“人的魔性与习惯性格之间隔着一段距离,而悲剧人物就是在这段距离中形成的”。(1)也就是人物的性格在不同情形下,面对不同的状况会探析“后戏剧电影”中人格贫化的悲剧性创作取向文 赵宇/Text/Zhao Yu提要:“后戏剧电影”的创作取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某种趋势,是电影艺术对戏剧艺术的重新思考与运用。2022年,有三部电影不约而同地选择相似性的表现手法,分别是马丁 麦克唐纳编剧导演的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托德 菲尔德编剧导演的 塔尔、鲁本 t 奥斯特伦德编剧导演的 悲情三角。它们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人物关系单一,更没有复杂的戏剧结构、悬念,而是将所有的篇幅都集中于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冲突,人物性格模糊多元,由此展开的情节集中于更加固定的空间。本文将从对人格贫化下人物内心冲突的表达、对经典戏剧中人物性格不一致性的再思考、对固定空间的利用三个层面进行有关于“后戏剧电影”的创作取向进行探讨。关键词:后戏剧电影 人物性格 人格贫化赵宇,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变化、会不稳定,人们性格的统一、行动的明确并非戏剧中唯一的存在,这是后人将创作方法逐步提炼的结果。创作中对剧中人物本身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也为人物贴上的固定的标签。戏剧流派的发展中,不断有剧作家对此进行反叛,比如皮兰 德娄贯穿一生的创作就是对“真我”的探究,而不是外在性格的统一;再比如契诃夫的作品温和、含蓄、拟真,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表达,作品中模糊了人物性格,人物更加复杂和内在化,削弱了情节性。如果将强调戏剧外在冲突,情节与矛盾相对集中,人物行动统一,运用戏剧假定性表现方法的电影作品称为“戏剧电影”,本文将在集中空间里,强调人物内心冲突、人物性格的不一致性而展开情节的影片创作方法称为“后戏剧电影”。“后戏剧电影”更加深入自如、不着痕迹地运用科技手段,并与戏剧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交融,来追问人类生存的真相,追问人类改造自我精神的可能性。特别在对自我深入认知的部分,人格贫化成为“后戏剧电影”对人物塑造、人物行动表达的支撑,且在此基础之上,对人格贫化所带来的人Exploring the Tragic Creative Orientation of Depersonalization in“Post-Dramatic Cinema”106创作研究CREATION STUDY物生存空间的设计也凸显出了作品的悲剧性。英国科技专家、作家、视觉艺术家詹姆斯 布莱德尔将这个被科技与网络完全控制的世界称为新黑暗时代。他说:“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这样一些盘根错节的系统中,在也许永远无法缓解的疑虑和不安的状态中,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2)科技增强了人的力量,拥有多元的观点,也让人失去了方向。他又说:“承认黑暗的存在,我们才能循着另一道光束寻找新的出路。”(3)这也正是这三部电影的创作体现的思考并传递出来的趋势。一、人物性格与人格贫化美国心理学家卡伦 霍妮在 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提到,每一个微观世界的核心都是一种神经症倾向,神经症倾向不仅相互强化,而且制造冲突,许多人对自己身上这种内心的冲突完全视而不见,甚至逃避反感,他们害怕这种冲突的力量会将自己撕裂。所谓人格贫化,就是一个人人格的每一部分发生着冲突,而自己却不能为每个部分负责,他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说法承担后果。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人是不会面对他的问题与痛苦源自他内心的冲突。卡伦 霍妮说:“带着未解决的冲突过日子,主要会造成毁灭性的人类精力浪费,这不仅是由冲突本身造成的,而且也是患者为了消除冲突而做出的所有处心积虑的努力造成的。”(4)电影 塔尔(TAR)中展现了艺术家与艺术、个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全剧几乎没有展开塔尔与外界冲突,而只是表现一个自负的人如何自我吞噬。无论是塔尔的伴侣对她背叛的不满;还是塔尔利用自己的权力把首席大提琴的位置给了心仪的人,遭遇整个乐队的侧目,气氛是暧昧而尴尬的;还是教训欺侮养女的小女孩儿;即便是塔尔最后被解聘,在台上对新指挥拳打脚踢,新指挥的反应也是克制的,仅仅回应了一句“塔尔,你现在脑子不太清醒”这种将外部矛盾淡化,直指人物自身内心的矛盾的创作方法,让所有的戏都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人物人格间的矛盾冲突愈发的深入。塔尔才华横溢,获得过众多天花板级别的音乐界大奖,担任过全球顶尖乐团的指挥,还用音乐为女性公益工作,她娇傲自大,目空一切,认为可以控制一切,对别人不公平。这令塔尔陷入更深的自我矛盾之中。人格贫化导致塔尔并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使她将自己置于绝境之中,造成了她的绝望。她来到泰国,看似换了环境,但内心的绝望越来越深,她在低矮昏暗的小屋播放着敬仰的指挥家的音乐会,绝望只能深埋在她的内心深处。塔尔撕裂了自己,打败她的是她自己。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中人物形象的人格贫化以另一种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帕特里克将快乐寄托在与科尔姆的关系中,当科尔姆决定不再跟他说话后,他感到痛苦与绝望,整日陷入自我人格的冲突中,但他又觉得有希望,他为科尔姆想到了不跟他说话的许多理由。只要还有希望,帕特里克就能忍受痛苦。他纠缠在其中,纠缠越严重,绝望越深,他的绝望埋在心底。离开小岛的妹妹西沃恩希望帕特里克也能离开伊尼舍林岛,让他远离凄凉、怨恨、孤独和恶意。帕特里克却执意认为自己生活在伊尼舍林,他的朋友,他的动物都在这里(见图 1)。图 1.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剧照对于人格中充满着冲突的人而言,总觉得生活本质上是悲观的,他们愿意逆来顺受,忍受煎熬。帕特里克只要更多的关注自己,不要停留在绝望的处境中,也许,他也不会让自己的行动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帕特里克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没有责任感。他所要实现的目标与真正人生的目标是不相容的,他正是在积极努力地挫败自己。科尔姆仿佛是一个仪式性的人物,在影片中被转变为一种现代的主人公。他在悲剧中既是拯救者也是受害者。他被社会所毁灭,但也拯救社会。科尔姆以俄狄浦斯的方式彻底追问自己是谁时,1072023年第3期他发现,人自己就是一个谜,他没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和确定性,没有固定的归属,也没有明确的意义。他的内心困惑与冲突是他悲剧行动的整体,他内心涌现出来的危机感与奔赴毁灭的执著是以追问生命为目的,而这也是人类真正的伟大之处,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这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矛盾性与神秘性。理论家苏珊 朗格对悲剧的定义:“悲剧是这样构思的:主人公在他自己引发的行动的要求之下,获得了心理的、情感的或道德的成长,从而完全穷尽他的力量,达至他可能的发展界限。他在戏剧行动的过程中消耗了自身。”(5)科尔姆的行为是源自他自身的某种觉醒,他要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在由他自己引发的行动下,他选择自认为更有意义的行动,作曲、创作。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他获得了思想的滋养、情感的满足、心灵的升华。悲剧人物形象的建立,是人物人格的成长,当他的成长达到顶点时,危机就会出现。曾经与科尔姆形影不离的帕特里克不能接受科尔姆的变化,他追逐科尔姆、追问他原因,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科尔姆用自残的行动来强化自己的心理与情感的成长,最终悲剧发生了,两人都从挫败到绝望。卡伦霍妮谈道:“绝望的人也狂热追求某种东西但是他期望找到的不是更大的自由或更多的自我实现:构成其绝望的一切因素仍然没变,他也并不指望改变这些因素。他所追求的都是替代物。”(6)悲剧人物是有过错的英雄,英雄的精神体现在他向着自己力量的界限勇往直前,悲剧性的过失是他生命至高点的标记,当生命从至高点降落这时,悲剧行动得以完成。讨论人格贫化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冲突,“只有改变其内心的某些东西,他才能获得自由”。(7)创作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以强调人物间的外部冲突、或者以强调人物的行动完整性为创作的唯一方法,而是更深入到人物自身人格间的纠结与冲突,人格贫化成为影片的核心。也因为以人格贫化为核心的创作方法,在现代创作方法中的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也正在经历着改变。二、人物性格的不一致性人格贫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状况,就是“当一个人从本质上分裂了,他绝不可能集中精力做事,而会总想着要实现两个或更多互不相容的目标。这意味着他要么会分散精力,要么会积极地挫败自己的努力”。(8)体现在电影人物形象的创作中,人物性格的不一致性。现代悲剧的人物塑造在心理上、行动上要求统一。然而,自古希腊戏剧开始,人物的性格常常是模糊的,充满着复杂性。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中提到,悲剧的情节和逻辑不是依照人物性格展开,而是人物性格要根据悲剧情节展开,又因为悲剧是对神话的模仿,所以,人物性格要符合神话的情节。让-皮埃尔 韦尔南说:“悲剧信息之所以能得以传达,并被人理解,具体是因为:在人与人的对话中,存在着一种隐晦的、无法交流的灰色地带当悲剧信息从传统的确切性和限定性中脱离出来的时候,它所呈现出的是词语、道德标准和人类世界的双重性和模糊性,此时,观众就可以完全领会到这一悲剧信息的意义。”(9)在之后的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性格并非完全按照一致性的标准来达到悲剧效果。比如莎士比亚的 麦克白中的麦克白从战场上的勇士到充满暴力的罪恶之人、易卜生的 培尔金特中的主人公培尔在不断被诱惑的过程中性格多重性与模糊性,并在其中不断冲突与改变。这样性格不一致的人物形象在经典戏剧作品中比比皆是。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妖的镜头中经常出现带有象征性的十字架符号,集市上、帕特里克家里、科尔姆向神父忏悔时他背后十字的亮光;路当中的圣母玛丽亚的塑像等。这个符号带有很强的戏剧假定性的表现手法,传递着伊尼舍林小岛上的恩怨情仇在偌大的世界中的渺小,小岛之外是炮声不断战争人类如同科尔姆与帕特里克一样,纷争与矛盾。除了这些环绕在小岛周围,几乎无处不在的十字架和圣母玛丽亚的塑像外,还有一个女巫形象的麦考密太太,她仿佛随时都在俯视小岛上人们的生活:她坐在帕特里克家里评判帕特里克与科尔姆的关系;在路中突然出现在帕特里克面前,告诉他“一个月内伊尼舍林会有人死亡,甚至可能是有两个人死亡希望不是西沃恩”;在帕特里克准备放火烧了科尔姆家时,她告诫帕特里克不要伤害科尔姆的狗。果然,从火中逃生的科尔姆对帕特里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他照看了他的狗。这似乎让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进入108创作研究CREATION STUDY绝境。死亡的既不是帕特里克,也不是科尔姆,而是人畜无害的年轻的多米尼克,向多米尼克报丧的还是麦考密太太。离开小岛的只有西旺恩,而爱着西旺恩的多米尼克却溺死在岛上的河流中。也许在伊尼舍林岛上的人看来,离开这里并不会躲过命运带来的哀伤、孤独与恶意,只有更多的凄凉与怨恨。麦考密太太不仅仅是外形上带着女巫的特质,她的行动带着女巫的痕迹。她来去无踪,却进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以最彻底的方式预言着人们的命运。人们并不喜欢看到麦考密太太,总是躲避她,却处处遇到她。这个女巫的形象没有通常装饰性的处理,而是无处不在的以现实主义的方法融入故事中。女巫的形象在西方戏剧创作中一直存在,在这部作品中女巫是帕特里克恶的部分。他有爱,可分辨不清楚如何爱,女巫是他精神上的一种,妹妹、多米尼克是他精神层面上爱的那部分,帕特里克性格中的冲突在影片中用现实中的人物将一切协调起来。海岛上,所有人都是帕特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