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音乐叙事_李顺春.pdf
下载文档

ID:2737211

大小:1.67M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莫里森 小说 音乐 叙事 李顺春
第29卷第1期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29,No.1Feb.,20232023年2月文学与音乐本有天然之关联,吾国从 诗经楚辞 到唐诗、宋词、元曲等,西洋从古希腊缪斯(Muses)到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天体音乐(Music of the Spheres)、荷马史诗(Homers Ep-ics)再到中世纪颂诗(Odes)、伊丽莎白时代之抒情诗(Lyric Poetry),直至21世纪文学,概莫能外也。柏拉图认为诗歌与音乐紧密联系,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甚至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 联 系”1。具 体 言 之,西 方 如 莎 士 比 亚(W.Shakespeare,15641616)、康 拉 德(J.Conrad,18571924)、昆德拉(M.Kundera,19292020)、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等作家之作品皆与音乐暗通款曲。如果说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文学叙事早已为历代所关注,那么,音乐叙事则是近数十年的后起之秀。2016 年,音乐家鲍勃迪伦(Bob Dylan,1941)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学界之于文学与音乐更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音乐是一种符号资源或媒介,亦是一种模态。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多模态之一的音乐叙事,不仅参与小说文本建构,而且与语言一起构建小说文本的意义。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1940)所言甚是,他认为“小说一旦同音乐结合将赋予小说无穷变化的韵味”2。音乐向来为美国黑人口头传统之要素。作为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2019)将黑人音乐融入其小说创作,以至于音乐乃成其小说的结构、主题或叙述策略。她曾指出,音乐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形式。黑人音乐曾疗救黑人的灵魂,现在则有更多的功能3。我国学者龙迪勇将西方小说的音乐叙事分三类,其第三类即在结构上模仿或借鉴音乐艺术。他认为小说乃“出位之思”的产物,其叙事结构是对音乐结构的模仿或变奏4。目前,我国学界之于托尼莫里森小说的音乐叙事研究多局限于单部作品,如王烺烺5之于托尼 莫里森小说的音乐叙事李顺春1,李 寒2(1.江苏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常州 江苏 213001;2.常州开放大学 文经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摘要:音乐是一种符号资源或曰媒介,亦是一种模态。托尼 莫里森将其融入小说创作,乃成其小说的结构或主题,更成为其小说人物生存境遇之隐喻。她以布鲁斯构架其小说文本,既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亦揭示小说人物的命运;既体现黑人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她也以爵士乐为小说谋篇布局,挖掘并重构黑人的文化与历史,生成、发挥和实现其文学潜能。她还引入交响乐构建其小说结构,奏响小说人物的人生交响曲,亦寄托其对黑人民族的深切同情与美好希望。音乐与文字这两种模态的结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也为文学批评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作为多模态之一的音乐叙事,不仅参与小说文本建构,而且还与语言共同构建小说文本的意义。关键词:托尼 莫里森;音乐叙事;布鲁斯音乐;爵士乐;交响乐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3)01-0012-05收稿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美国小说的多模态叙事研究”(20BWW036)作者简介:李顺春,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李寒,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DOI:10.19831/ki.2095-7394.2023.01.006第1期李顺春,等:托尼 莫里森小说的音乐叙事13宠儿,翁乐虹6、王维倩7之于 爵士乐 等的学术研究皆如此。如今观之,几无从宏观层面深入研究托尼莫里森小说音乐叙事之篇什或论著。因此,本文拟从多模态视角整体研究托尼 莫里森小说的音乐叙事,然而,鉴于其小说音乐叙述之广泛性与多元性,故本文仅探讨其小说结构之与布鲁斯音乐、爵士乐和交响乐结构之关系,揭示音乐与文字这两种模态的结合,既为文学创作开启了一扇别样的窗户,亦为文学批评打开了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托尼莫里森小说结构与布鲁斯结构布鲁斯(Blues)乃美国黑人的民间音乐,其音调忧郁,节奏缓慢,时常重复,故亦称蓝调。布鲁斯源于黑人灵歌,最早可溯至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方腹地,因此,布鲁斯可谓“一种非洲的音乐胚胎在美洲大陆音乐土地上嫁接出的果实”8。20世纪初,黑人歌手威廉汉迪(W.C.Handy,18731958)发表音乐专辑 孟菲斯布鲁斯(The Mem-phis Blues,1912)、圣路易斯布鲁斯)(St.LouisBlues,1914),从而引发全美的布鲁斯热潮。汉迪亦 因 此 被 称 为“布 鲁 斯 之 父”(Father of theBlues)。布鲁斯乐段被切分为3行一段,每段4节,故每乐段12节。前二句结构与旋律相同,相互呼应,第3句即兴发挥,乃成AAB曲调格式。首句旋律下行、哀婉;次句重复以增添张力;三句转折,出人意料或引向深入或哲理作答。其他乐段则按此曲式进行和声或重复。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69)、所罗门之歌(Song ofSolomon,1977)和 慈悲(A Mercy,2008)等小说结构与布鲁斯音乐结构相似,故而托尼莫里森有“吟唱布鲁斯的莎士比亚”之雅称。其实,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的诗集 疲惫的布鲁斯(The Weary Blues,1926)就模仿布鲁斯结构及其伤感情调。他还改变布鲁斯韵脚的格式并转移重复行的位置,创新其独特的句法格式。托尼 莫里森小说 最蓝的眼睛 即以布鲁斯乐曲为架构。小说分前言、正文与结尾,似布鲁斯乐曲之三个乐段。正文由“秋”“冬”“春”“夏”四章构成。除“秋”外,其余各章均有一段文字作引文,引文与正文间皆有留白。如果说文字是布鲁斯不同音调之合唱,那么,留白则似布鲁斯的配乐。布鲁斯音乐架构使 最蓝的眼睛 在形式上极具布鲁斯的韵味,更是丰富和拓展了小说文本的意义。同时,小说每章第一节的排版亦匠心独运:每页左排列如常,而右则参差错落,颇像布鲁斯书面格式。这正是作为歌者的克劳迪娅亮相歌唱之处。布鲁斯是黑人的灵魂音乐亦是其语言,更是其文化发展之推动力。小说布鲁斯般的文本结构,既展现出佩克拉的悲惨人生,更揭示出黑人民族的生活境遇。与 最蓝的眼睛 相比,所罗门之歌 凡15章,第 19章讲述奶娃 32岁前的生活;第 1015章叙述奶娃南下寻根之旅。小说的文本结构虽与布鲁斯略异,但其叙事结构却遵循布鲁斯音乐模式:从失去到行动。“所罗门之歌”本是一首古老的布鲁斯歌曲,在小说文本中共现三次,起到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并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首次出现在第一章,彼拉多以女低音唱之而为罗伯特史密斯送行:“啊 甜大哥飞去了/甜大哥走掉了/甜大哥掠过天空/甜大哥回家了。”99第二次以祖孙三代人重唱形式回荡在彼拉多家中。第三次则在小说结尾,在奶娃南方寻金之旅的小镇沙理玛。与此类似,黑人女作家赫斯顿(Zora N.Hurston,18911960)亦将布鲁斯融入其文学创作。在其小说 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God,1937)中,珍妮三次婚姻与布鲁斯音乐 AAB曲调一致。第一次不平等的婚姻与第二次被束缚的婚姻,似悲伤而忧郁的布鲁斯音乐,诉说其悲惨命运,为其曲折的婚姻奏出一曲挽歌;而第三次婚姻却跳跃出愉悦的音符,这给珍妮以力量,使其回归故里,也为其生命谱写了一个圆满的音符。“所罗门之歌”唱响小说文本始终,这歌声跨时越空,亦呼应小说题词,“父亲们可以翱翔/而孩子们可以知道他们的姓名”。因此,“所罗门之歌”既是彼拉多、奶娃及其先辈的故事,亦是所有黑人世代相传的故事。这歌声亦抒发了黑人对自由的憧憬与向往9291。托尼 莫里森曾说:“我在争取表14第29卷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达的东西可能只有音乐才能完全表达出来。”10所罗门之歌 可谓是一部流动的布鲁斯歌曲,贯穿小说始终的布鲁斯音乐既是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揭示出托尼莫里森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同样,慈悲 的小说结构也与布鲁斯12小节相似。小说凡12章,章节间无数字序号,而以一空白页隔出,恰似布鲁斯演奏之缓冲与停顿;章与章间的文字衔接又使故事浑然一体,最后组成一个优美乐章,酷似布鲁斯音乐的回旋曲式。奇数章(第1、3、5、7、9、11章)构成叙事直线,均由弗洛伦斯以第一人称叙述,但其叙述与其他故事多有并置或交错之处。偶数章(第2、4、6、8、10、12章)分别从雅各布、莉娜、丽贝卡、“悲哀”索罗、帮工斯卡利和威拉德以第三人称叙述,小说中的故事纵横交错如布鲁斯之曲调。弗洛伦斯自我寻找之旅在第11章已结束,这又对应布鲁斯11小节的歌曲。第12章乃弗洛伦斯母亲之告白,最终揭开弗洛伦斯故事之谜。因此,慈悲 的布鲁斯音乐架构既体现出黑人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引发读者之于黑人生存现状的情感共鸣。二、托尼莫里森小说结构与爵士乐结构爵士乐(Jazz)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New Orleans),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Ragtime)音乐为基石,再结合非洲黑人音乐、美国主流文化精华和欧洲古典音乐,而形成一种跨越国界与种族、文化和语言的音乐11。爵士乐极富黑人音乐的节奏感与非洲和声,具有自由奔放和即兴演奏的特点。托尼莫里森以爵士乐为小说谋篇布局,旨在书写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及其生存的现实状态。她视写作为一种思考和揭露方式,运用爵士乐重构黑人的文化与历史。爵士乐是社会现实的延伸,更具有一种文学潜能深入挖掘黑人的文化与历史,生成、发挥和实现其文学可能性12。早在1927年,德国作家汉斯 杰诺维兹(HanzJanowitz,18901954)便出版同名小说 爵士乐(Jazz)。他虽未直接描写爵士乐,但其叙述、结构与风格却都有意模仿爵士乐13。受20世纪四五十年代波普爵士乐(Bop)影响,杰克 凯鲁亚克(JackKerouac,19221969)14的创作主题亦与爵士乐精神吻合对真实与永恒之追求。亨利盖茨(Henry Gates,1950)15曾说,诸多黑人作家将音乐家或音乐作为写作主题与隐喻,但尚无人以爵士乐作为整部小说的结构原则。显然,他做出如此评价时尚未读过托尼莫里森的 爵士乐。以此论之,托尼 莫里森则应是将爵士乐作为整部小说结构的第一人了。托尼 莫里森165在 爵士乐 序 中写道:“我写过的几部小说,其结构是为了增强意义而设计的;而这回,结构就是意义。这个挑战就是埋葬技巧,超越规则。”爵士乐(Jazz,1992)的篇章结构就以爵士乐为框架。小说按爵士乐乐章“演奏”出一个爵士时代的故事;亦似拉格泰姆切分音法(Syncopation),小说被切成无标题与序号的 10章。各章长短不一,章与章间仅以一空白页隔出,每章又以空行隔为长短不一的小节,似爵士乐般的随意与即兴演奏。若以爵士乐框架衡量之,整部小说则是一部爵士乐作品:章节为乐章,空白页是停顿。各章间似随意由空行分隔为若干小节,如第一章三节,而末章七节似爵士乐演奏中的缓冲与停顿。爵士乐 各章前后呼应,相互衔接,浑然一体,有如一部完美的爵士乐作品,正是爵士乐即兴创作才使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得以完美呈现。每章似独立却又相互衔接,前一章结尾乃下一章之始。首章结尾是他娶了与鸟说话的女人,一鸟答曰:“我爱你。”1624第二章则以“起码以前如此”1627开始。第二章以“从冰冷到酷热再到凉爽”1652结尾,第三章则以“那时候美丽的男人们是冰冷的”1655呼应。第三章以“她同那个一大早坐在她的熨衣板旁边、戴着帽子的女人听得一样真切”1691作结,第四章则以“那顶从额头上往后推去的帽子”1693承之。第七章结尾:“但是她在哪儿?”16195第八章回应:“她在那儿。”16197第九章以“这能让痛苦减轻些”16230收尾,第十章答曰“痛苦。我好像对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