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_郭守亭.pdf
下载文档

ID:2736910

大小:1.54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金融 区域 产业结构 升级 空间 溢出 效应 研究 郭守亭
第 卷 第 期经济经纬 年 月 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郭守亭,金志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服务经济双循环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摘 要: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排斥效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机制。结果显示:在影响效应方面,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 形的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当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才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倒 形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当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大于临界值以后会对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需求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和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辐射作用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产业结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配置;需求效应作者简介:郭守亭(),男,河南新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流通经济研究;金志博(),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流通经济研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一、引言与文献综述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已经进入到加速推进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长期以来,金融资源错配一直制约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而随着数字经济红利的大规模释放,由此催生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群体更广、服务成本更低、金融渗透程度更高的优势,为更多企业提供公平均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融资门槛,并在较大程度上缓解金融排斥,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考虑到数字普惠金融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促进信息实现跨区域的共享,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在区域内部,还有可能是跨区域的,所以很有必要将空间关联性纳入分析框架中,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否产生影响,为什么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将为进一步制定相关金融普惠政策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学术界就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促进论和抑制论。持促进论观点的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了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认为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包括资金形成与导向机制以及信用机制(张旭 等,),进一步地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降低了融资门槛,节约了融资成本,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黎平海 等,;肖远飞等,)。而抑制论的观点则着重关注金融发展是否适度的问题,认为金融发展如果过于超前于产业发展,则可能会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面的影响,当金融规模超过一定阈值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DOI:10.15931/ki.1006-1096.20221206.001(,)。尽管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学术界属于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但是现有文献缺乏从数字普惠金融视角研究其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由联合国于 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的金融体系(郭峰等,)。在我国,普惠金融最开始是从公益性小额信贷起步的,现在已经涵盖了包括支付、信贷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金融创新”,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算法等多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工具,所能触达的服务受众更广,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更为丰富,具有低成本和广范围的特点,为普惠金融服务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并强化了金融的普惠性,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效率和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邱晗 等,;傅秋子 等,;惠献波,)、对创新创业的影响(谢绚丽 等,)、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张勋 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易行健 等,)和对碳排放的影响(,)等。目前,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产业结构的少量研究中,已有文献从理论层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认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收入分配优化、资本积累、消费需求扩张以及技术创新等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杜金岷 等,),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满足长尾群体的融资需求,进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外,也有学者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效应,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杜金岷 等,),还有文献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由较显著到非常显著,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唐文进 等,)。虽然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但是值得重视的是,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可能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不够。事实上,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技术的大力加持下,摆脱了传统金融发展受制于实体网点的束缚,实现了资金全天候的跨地域流动(郭峰 等,),这种金融创新模式打破空间限制,金融服务跨区域的展开可能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董玉峰 等,)。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信息实现跨区域的共享并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的门槛,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不仅仅对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还可能通过虹吸效应或者扩散效应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负向或正向的影响。鉴于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还多从空间独立的视角进行(唐文进 等,;杜金岷 等,),忽视了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尽管有少数学者(李优树 等,)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的影响,但是只验证了该影响是正向的,并没有考虑到这种影响可能存在非线性的情况。因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包括:第一,将空间关联性纳入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分析框架中;第二,基于理论分析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可能存在非一致性的结论,并对之进行检验;第三,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省级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验证这一空间溢出效应是非线性的。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与普惠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易获得、更低成本、更广泛覆盖的特点,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和精准的融资服务与信息服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金融普惠性更强。鉴于数字普惠金融的以上特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包括:第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普惠金融”的产物,依托信息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据、场景、服务等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对“长尾”客户群体覆盖面不足的问题,缓解了金融市场上长期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等金融排斥现象。而且,由于得益于算法的迭代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迅速精准地匹配产业链的各个需求端,减少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资金成本,减少交易成本,在提高融资效率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需求效应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所包含的普惠属性决定了其肩负着金融减贫的使命,大量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即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加弱势群体收入来源和收入规模,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张子豪 等,;张勋 等,)。收入的增长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而消费升级通过“消费升级厂商生产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这一导向拉动机制(,;丁琪 等,)和“消费升级需求收入弹性提高产业升级”这一需求收入弹性机制影响产业升级(杨天宇 等,)。第三,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主要是由创新推动的,一直以来金融支持都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的创新为投资主体提供更为广泛的投资组合帮助其控制投资风险,引导投资者通过证券投资的方式参与盈利前景较好的创新性项目,并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为持续创新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徐子尧 等,;郑雅心,)。总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需求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如图 所示。图 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一步来说,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不需要以实体网点作为依托,打破了空间限制,因此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区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还可能通过虹吸效应或者扩散效应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负向或正向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假设: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产业结构影响的非一致性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影响方面,有学者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并且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唐文进 等,)。事实上,当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时,更多体现在引导需求方面,此时尽管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但是这一效应可能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而只有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跨过门槛以后,其对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才可能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的态势。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受制于金融素养欠缺,并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应有的数字金融服务,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数字金融服务的深度以及数字化支持程度不断提高,其所提供的更加精细化、便利化的数字金融业务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方面的效应逐渐显现,此时将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区域内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就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言,一方面可能产生虹吸效应,即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本地市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优化本地资源配置强化经济活动在本地的聚集,从而形成“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对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形成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发达地区向相对落后地区扩散,从而促使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对周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取决于以上两种效应的对比,这可能是由本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因此,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周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本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三、研究设计(一)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空间计量模型一般包括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在实证过程中基于检验结果选用具体模型。本文首先列出未考虑空间相关性的 模型作为对照,然后建立、和 三种空间计量模型,种模型形式如下:模型:()模型:()模型:()模型:()其中,;,是区域总数、是时间总期数。表示第 个区域第 期产业结构升级变量,是空间权重矩阵 的第 行,是空间权重矩阵 的第 行 列元素,是空间自回归项的系数,表示第 个区域第 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标变量,表示第 个区域第 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标变量的平方项,、是相应自变量的系数。、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变量及其平方项的空间影响项,、是相应空间影响项的系数。、分别表示第 个区域第 期的政府行为、对外开放、城乡收入差距、固定资产投资、受教育程度等 个控制变量,(,)是控制变量的系数。是区域 的个体效应,是时间效应,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