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经济
工程造价
专业
创新
创业
研究
袁瑞鑫
工作研究2023 年112数字经济下的工程造价专业“三化”创新创业研究袁瑞鑫,梁川红,文 文,籍成科(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摘 要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立足于专业特点,对工程造价专业进行智能信息化方向改革,搭建了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全面而又适合信息智能化发展的多维立体化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新型智能建造教学平台为基础,依托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将数字化技术契合融入信息化建模、智能建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去。关键词 智能信息化;工程造价;智能建造;创新创业0 引言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目前,传统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还是以传统建筑行业岗位需求为主,对学生在建筑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培养非常少。如何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传统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开展工程造价专业智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育需要解决的,同时关乎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1 “三化”“双创”人才培养改革必要性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不断更迭的时代,“智能制造+物联网+数字经济”呈现革命式突破,建设形态被重构,新技术缔造出新产业,势必会给创业就业市场带来大变局。据人社部培训部门联合阿里巴巴在线培训调研数据统计并预测,到2025年,信息化新职业人才需求数量庞大,预计有近150万人的云计算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缺口,近500万人的物联网安装调试人员缺口,近500万人的智能制造人才缺口,近130万人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人员缺口,近125万人的工地智能机器人系统技术操作员和后台运维员缺口,逾200万人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的缺口,合计逾千万人的信息化人才缺口。BIM与物联网红外扫描技术、VR虚拟漫游技术、建筑施工机器人等智能制造开始被引入建筑领域,推动建筑业发展升到一个新阶段。传统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只能够适应传统建筑行业岗位需求,而我国已经进入建筑智能制造时代。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积极开展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智能制造方向上的“三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立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建筑智能制造与创新创业的融会贯通,开展人才培养目标与智能制造人才岗位能力的适应性评估,探究工程造价相关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来的课题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相应的智能制造与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智慧工地安全管理、建筑智能系统安装造价服务、工地机器人管理与控制等相关工作。搭建专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三化”与创新创业“双创”的人才培养体系。2 构建“三化”“双创”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挑战(1)人才培养方案未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目前,BIM技术+大数据和AIoT技术、BIM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BIM技术+GPS系统、BIM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近场通讯和3S技术、BIM+AR 技术等BIM+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涌入建筑市场,在给建筑业输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为建筑专业学生带来就业与创业的挑战。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并不能完全有效满足市场经济对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工程施工管理等理论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智能信息化+创业创新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机制不健全。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讲授占主导地位,专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2022CYB 301):数字经济下的工程造价专业“三化”创新创业研究。作者简介:袁瑞鑫(1993),女,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职业教育。工作研究113第1 期(总第261 期)业课居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但专业教材编写与选用所补充的课外拓展资源不全,智能信息化课程融入十分局限,且学校较难提供实施条件。教师与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主动性意识仅局限于大赛与证书层面,还未上升到创新创业角色意识层面。(3)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发挥实效性不足。政府与社会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学校与企业创新创业还未健全长效合作机制,“双师双能型”师资缺乏,学生专业课课业繁重,均对创新创业的实践形成阻碍。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资源库匮乏,BIM实习实训工作室建设还未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企业与学校项目对接不容易达成等困境制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3 构建“三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思路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培养目标、考核标准、实践要求、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理论论证。通过调研现阶段建筑企业对建筑智能方向人才培养需求,成立校内建筑智能专家小组,由校内专家代表、企业名师代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校内工程造价专业进行试点运行,论证建筑智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见图1。图1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3.1 “新创交融”人才培养目标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四方联动,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整合校内外专业需求资源,学校专业专家评议组联合企业专业专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共同商讨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项目合作加快校内BIM信息化工作室有序协调运行,形成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社会在资金上赞助、企业在项目上合作、学校在运行上科学有效的四方联动系统,达到专业上融入智能信息化而又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平台的“信创交融”人才培养效果。校内“双师双能型”专业教师负责、校外项目实践导师共同考核学生培养效果,并负责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学校、专业任课教师、BIM信息化工作室合力开展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及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3.2 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工程造价专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容性,需要与各专业、各建筑主体相互配合,工程造价在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项目施工及竣工结算各过程各阶段各专业均要突破壁垒,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工程造价信息智能化方向改革,以适应建筑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时代需求,是我国大力推进“新管科”建设,培养适合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支撑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应融入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综合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创新就业+创新创业”信息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3.3 实施过程性考核课程教学设计要兼顾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时分配,并融入BIM信息化、智能制造元素。在开展专业课程过程中,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以专业课程为核心,横向延伸智能信息化专业技能,纵向拓展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实施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工作素养的过程性考核,将“专业课程+信息智能化+创新创业”课程交融教育模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3.4 打造纵横向三全课程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信息智能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划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创新创业应用课和智能信息延伸课4个体系。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课内创新创业理论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指导课、校企合作项目实习课。在大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中设置专业基础课、创新创业应用课,教学中渗入智能信息化概念元素。此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可设置建筑行业、专业的入门介绍及学习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创新创业应用课、大国工匠课程思政课程。大二阶段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并配套课内实训训练及期末安排校内专业课实训。因此,在大二阶段的课程设置中配有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训课程。同时,学校应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支持力度,并为参赛工作研究2023 年114学生创造条件,“双师双能型”指导教师配备齐全,并联系企业将项目设计方案落到实地,打造实体项目。在大三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信息化建模、信息化应用等软件类课程,并形成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应用技能课程及项目教学的引入,并通过校企合作在实习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2。4 BIM+智能制造在工程造价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BIM+AR教学技术可实现将专业理论知识点具象化,即通过布置AR场景(增强实地场景),将抽象概念性知识实现建筑直观具象化的转化,直观模拟施工场景+BIM漫游场景。该教学技术可增强学生的专业角色意识,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空间想象力和精准绘制工程造价算量所需的建筑模型,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与探索。BIM信息化+VR技术可实现多维交互性学习,即通过提供VR(虚拟现实技术)所需的电脑硬件、计算机软件、客户终端及课程设计方案,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兴趣3。BIM+虚拟仿真技术通过BIM场地布置及仿真技术应用实现仿真施工现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探索从细层次每道施工工序、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直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全部项目造价管理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预算概算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过学习BIM5D建模与施工管理平台的应用,利用BIM技术可视化、数字化等功能,辅助过程项目设计,精准计算并导出工程造价需要的工程量数据。在课程设计中,锻炼学生对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安全、质量等方面的事前控制和事中调整的管理能力,实现建筑施工项目组织与管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性、动态化,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更精准,并大大提升工作效率。5 工程造价专业“三化”“双创”人才预期培养成效 在数字信息化与智能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建筑行业“十四五”规划要求,必须深化推广信息化数字化协同设计、推动BIM技术集成化应用、达成建筑产业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任务需求,以BIM信息化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能力为主线,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并联系智能信息化时代下人才培养新目标,确定以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筹建到运维阶段全寿命周期为导向的全方位全过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能力目标。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不仅仅需要掌握专业基础岗位知识、专业核心技术技能及数字智能信息化应用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素养,才能真正意义上转变为社会企业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工程造价专业原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与能力基础上,拓展智能信息化与创新创业实践要求。如在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制图识图”课程中,融入BIM技术+大数据与AIoT技术,使学生获得识读与查看建筑构件设计施工图数据信息,根据设计文件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的能力。在预制构件施工安装阶段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融入BIM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近场通讯和3S 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全程溯源,让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工程计量与合同审核、变更、索赔,以及根据项目进展进行动态造价管理与编制安装预算的能力。在项目运维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融入BIM+AR技术,学生可通过扫描工法图片,在屏幕生成立体动态模型,模型与人可进行智能互动,简单直观展示施工工艺,实现技术交底动态可视化,进行可视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创业能力构建要求学生具备实践素养、工匠精神、敬业奉献、责任强化、知法守法、合作意识与沟通协调能力。6 结论工程造价专业智能信息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工程项目管理中融入BIM信息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信息应用技术等元素,结合智能信息化时代背景和建筑业就业大环境,改进建筑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按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让教育教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就业市场环境实时更新,为我国建筑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类智能信息化的工程造价与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参考文献1 常晓青.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路径创新:基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6):87-91.2 姚艳,张增欢.浅议“专创融合”背景下新商科专业群智能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外企业文化,2022(5):106-107.3 王琼.人工智能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构建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10):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