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背景
高校
体育
课程
教学
思考
葛爽
4942023年第 期田径百 家 争 鸣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平均分成若干竞赛小组,并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协商讨论,为自己小组起一个响亮的组名和口号。通过这种简单方式,快速增加小组的凝聚力,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求胜欲望。(3)通过“吸铁石”跑步方式开展竞赛活动,即小组成员以纵队形式站于起跑线上,教师发令后,首位组员快速跑至标志物位置并触摸标志物,然后跑回起点,拉起第二位组员的手,一同跑至标志物处,当第二组员触摸标志物后,二人松开手,由第二名组员独自跑回起点,拉上第三位组员,重复上述过程。以此类推,当小组最后一名组员返回起点后停止计时,用时最少的小组为优胜团队。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竞赛活动的刺激下,对田径训练的热情和求胜欲被充分点燃,为了自己团队能够获得胜利,每位学生不仅会发挥出最大的努力,还会更好地进行合作,从而实现体育锻炼和体育精神培养的教学目标,使田径训练更具实效性。摘 要: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现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将体育锻炼与医疗结合在一起,达成一种“体医融合”的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而对于那些没有患病的人也能够起到防病强体的作用。体医融合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促进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各高校也响应体医融合的政策,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体医融合 高校体育 新思考随着我国体医融合政策的出台,各高校逐渐开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融合医疗保健知识,指导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同时扩展学生的医疗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就体现在其运动技巧的掌握,并且能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与道德素养,补充自己的医疗健康知识,使其能够合理安排体育运动,增强体魄,促进自我超越与发展。要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就应该正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坚持体医融合发展的教育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体育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建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课堂,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其体育核心素养。一、体医融合相关概述(一)体医融合的概念在体医融合概念出现之前,人们经常提到的是体医结合,这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最早于王圣宝的“漫话华佗的体医结合”一文中提出,列举了其在行医过程中结合体育运动的行为。经过多年的医学发展与实践之后,人们提出了体医融合的新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体医融合与体医结合的概念相差不多,其分别处于医疗与体育结合发展的不同阶段。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体医融合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应用阶段,分别为体医配合、体医结合以及体医融合。其内涵都是将专业医疗知识与体育运动知识进行融合,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全民健康发展,促进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对于体医融合模式来说,我国的体育以及医疗卫生部门应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手段,达成多维度融合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手段、科学理念、系统构建等方面的融合,并将其综合成果服务于疾病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思考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和主体性为基本原则,进行分层教学、趣味游戏教学、分组竞赛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小学田径训练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是凸显小学体育教学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 曹忠.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J.中小学管理,2019(11):22-24.2 唐善计.挖掘体育游戏教学新的生长点J.教学与管理,2020,000(011):P.40-42.作者简介:付海(1975-02),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山东省青岛市金门路小学)付 海/文5042023年第 期田径百 家 争 鸣风险防控以及生命质量提升等环节中,实现我国人民健康发展的伟大目标。(二)体医融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1.补充医疗保健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加体医融合相关知识能够有效补充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提升学生的疾病预防理念,促进其健康成长。针对疾病来说,预防和控制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现代人应该改变传统的有病治病理念,应当在患病之前就能够具备一定的预防意识,并通过主动的健康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教育方面,教师更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增加有关医学保健、健康管理、运动营养等知识内容,扩展学生的医疗保健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实现健康知识的内化,鼓励学生将掌握的医疗保健知识运用在体育锻炼中,实现科学的锻炼,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关注自己生理、生化等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实现健康有效的运动。2.培养综合体育人才既然体医融合模式是体育与医疗两个系统的充分融合,那么其中的人才应该同时具备医疗和体育两个范畴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成为体医融合的执行者,促进体医融合模式的发展。因此,各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应该发挥自己教育资源的优势,重点关注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体育系统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定期进行医疗保健方面的知识培训。体育院系同时还应该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增加医疗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对于医疗系统工作人员来说,应该具备开运动处方与建议的能力,增加科学健身知识的培训,提升医疗人员的体育专业能力。对于那些专业性较高、条件较好的院校则可以通过试点运行的方式开设体医融合特色专业,专职培养复合型人才,真正落实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3.促进运动医学发展体医融合还能够促进我国运动学的发展,该学科主张通过运动维护公众的健康,并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也是研究体育运动与医学之间关系以及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具体来说,运动医学将使用医学的技术对运动参与者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站在医学的角度给予运动者合理的运动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运动的科学性,保障运动者的健康,促进体质增强,提升运动能力。体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互动关系,并在这样的互动中获取功能。当前我国的运动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其应用研究领域主要为竞技体育,很少涉及日常运动,逐渐导致医疗体育理念的淡化。体医融合形式能够促进体育与医学的融合发展,两者形成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促进运动医学的发展,符合健康中国的建设原则。二、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一)体医融合思想缺失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情况来看,各高校逐渐重视文体学科的教学改革,从体育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方向。然而从整体情况上看,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体医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关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在实践教学中忽略了体育课程与医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体医融合工作以及高校体育改革工作难以推进。而在这样的改革发展环境中,高校体育课程始终没有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这样就会影响我国体医融合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我国健康战略的发展格局,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体医融合人才短缺。(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在日常教学评定方面存在不科学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果都通过期末成绩考评进行设定,教师会将成绩进行分层评定,形成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这样的成绩设定会打击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此局限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素养的培养,更多地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具有实践性的体育教学成为了死板的理论学习,长时间下来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教师综合素养不足知识的学习应该包括获取、巩固和应用三个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了前两个环节,对于知识应用和实践缺乏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于大学体育这样的课程,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体育理论知识,更多是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并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生发展的意义,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增加互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帮助,有针对性地实行教育。三、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策略(一)强化师生体育融合意识面对体医融合发展理念,高校应当强化师生的体医融合意识,引导师生学习健康中国战略,使其能够正5142023年第 期田径百 家 争 鸣确认知体医融合的概念,明确体医融合对于学校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积极意义,促进师生体育理念的转变。对于不同教学重点的高校,要承担起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在体医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对体医融合理念的认知,重视体医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课程建设与优化,增加相关资源的投入,整合体育与医学学科的优势资源,实现高校体医融合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二)优化体医融合课程设计为了促进体医融合综合人才的培养,高校还应该不断优化体医融合课程设计,构建交叉学科体系。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学科是比较独立的,在课程设计中并未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这并不利于体医融合的发展。在这样的现实情形中,高校难以实现体医融合理论的宣传与教学,一方面,专职体育教师很难获取专业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医学专业教师也没有渠道参与体育教学工作,这样就无法开展体医融合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对此,高校应当主动打破体育学科与医学学科之间的学科壁垒,促进二者的深度合作,在理论方面更是应该不断推进体医融合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实践方面则应该不断寻求医学知识支持体育运动的新途径,打造体医融合精品课程,切实推进学生的体医融合能力素养。(三)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针对高校体医融合项目来说,其改革主体为体育课程教师,因此,高校应当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升体医融合意识,实现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很多高校体育课程都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这样就很难推进体医融合教育模式。当前高校很多体育教师比较年轻,具备高学历以及较高的科研追求,能够很好地接受新知识,体现出体医融合教育教学潜力。对此,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强化年轻教师对于体医融合教学的学习,鼓励开展体医融合教学实践。四、结束语体医融合在高校中的推进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体质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当强化师生的体医融合意识,优化体医融合教育体系,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落实体医融合教育目标,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参考文献:1胡海洋,胡启良.高校体育“体医融合”教学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11):158-160.2林月,何茂,王越.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融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20(02):66-70.3刘强.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建设专创融合实效研究J.经济师,2019(12):197-198.(广东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葛 爽/文摘 要: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立身之本,体育教师专业内涵的特点是多元的层次,深邃的内容,立体的维度。因此高中教师需要提升和丰富专业素养,理解和掌握内涵,需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根本、以教学能力为关键、以价值实现为追求、以师德师风为准则。研究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目的就是要使教师对自己的成长方向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要制定科学的成长目标,在专业素养培养和提升过程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师 专业素养 内涵 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不论是在学识储备上,课堂教学上、还是个人品格上,都更容易被学生信服,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带领、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学校要从整体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抓起。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科目,与其他文化科目相比较而言,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层次更加多元,内容更加深邃,维度更加立体。高中体育教师执教对象是一群有着独立人格与思想,以及繁重学业负担的学生,不论是在教学智慧上还是在创新尝试上,难度更大,学校可以着力于从解析高中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