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医融合_概念、融合路径及保障机制_马国栋.pdf
下载文档

ID:2736025

大小:1.06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融合 概念 路径 保障机制 马国栋
成都 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体医融合:概念、融合 路径及保障机制马国栋,刘艳环,高博,王占涛摘要:体医融合是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体医融合首先要准确界定其内涵;实现体医融合的具体路径上要厘清体医融合的需求,提升体医融合的精准化供给,解决体医融合的认知障碍,扫除体医融合的体制机制的绊脚石,建立实现体医融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实现话语权、技术和资源的深度融合,发挥全民健身先发优势,带动体医融合发展,创建实现体医融合的系列工程。实现体医融合路径需构建体医融合的体制、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和拓展融资 渠道的保障机制。关键词:体医融合;概念;路径;保障机制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年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 国”规划 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明确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 动。目前,已有学者对“体医融合”的发展思路及实践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也有学者对体医融合的概念、实现的具体路径、体医融合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 步研究,郭建军等从健康储备推动体医融合发展角度进行了探讨。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体医融合的概念、实现路径以及路径实现的保障机制尚需进一步理清、完善与补充,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体医融合的发展。体医融合概念体医融合中的“体”,一般理解为“体育”。“体育”词汇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法国出版的论儿童的体育中,之后传入日本,后由康有为和 陈懋治 等将其引人中 国。目前,对于“体育”的概念还存在巨大的争议,有学者从历史、国内外比较、辩证思维、发展和批判 等视角对体育进行了界定,还有学者从哲学的 角度进行厘定。笔者基 金项目:山东省社 会 科学 规划研究项目“健康中 国 引领下山东省体医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一作者简 介:马国栋,博士,教授,硕士 生导师,研究 方向:运动与健康促进;:,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淄博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认为,李力研“人的自然 化”理论界定的“体育”概念可能更贴近“体”的内涵和外延。结 合主流观点,笔者将体医融合中的“体”简单概括为:以预防、治疗、康复等促进健康为目的 的身体活 动,也是人们活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从形式上应该包括现代体育与 我国传 统体育的运动技 术、体育 资源、政策法规和制度等,从管理主体上应包含从上而下的体育主管部门,还包含与之衍生的体育健康产业等。体医融合中“医”的概念通俗来 说是指医疗。近代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西方医学。中医 的形成相较于现代西方医学要早 得多,并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上医治未病”的养生治疗理念与现代体医融合理念密切 相关。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体医融合中的“医”应包含中医和西医两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体系,具体包括医疗 技 术、资源、话语权、政策法规、制度和医疗相关 部门 以及由医疗衍生而来的 医疗健康 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等。“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元素,通过内在的相互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产生“”的效果()。结合“体”“医”和“融合”的概念,笔者认为体医融合是指:以预防、治疗、康复等促进健康为目的 的身体活 动 与中医和西医进行全方位、更深层次的相互渗透,实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一体化过程,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交叉渗透,达到“”远 远大于“”的促进健康的效果,从而解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决全民健康问题,进而实现健康中 国的伟 大目标;同时有效推动 我国健康 产业的大发展。体医融合既是一个体育与医学融合的过程,也是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体现,是健康 关口如移、重心下沉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健康中 国”伟 大目标的强力助推器。体医融合的路径健康革命,厘清体医融合的需求体医融合的发展,需要供给侧和需求 侧两端发力,形成推动健康的强大合力。要实现体医融合的发展,不仅需要供给侧进行改革,也需要需求 侧进行革命。体医融合需求 侧简单来 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需求。()个人健康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美好生活的前提基础是人民健康水平,健康也是美好生活的根本需求。体医融合是实现个人心身健康 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减少个人医疗负担的需求。糖尿病、心脑血管 疾病、慢性疼痛等各种慢性疾病在我国呈现出高发和年轻化趋势,并且慢性病已占到中 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导致的疾病负担已经占总疾病负担的,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体医融合是预防和治疗 慢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对降低 个人的 医疗支出,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国家与社会需求。()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亟须寻 找新的经济 增 长点。大健康 产业将成为提升国家经济的另一个发动机。“健康中 国”规划 纲要提出,到年,我国健康 产业突破万亿。()就业需求。年,每 年毕业生均超过 万,给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体医融合催生的大健康 产业,将极大地带动就业,吸引更多学生进入健康产业和服务领域。()减缓国家医疗投入的压力。我国财政在医疗投入巨大,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以上,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体医融合 将健康 关口前移,转变为“治未病”为 主的健康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群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减少医疗财政支出,缓解国家医疗财政投入的压力。理念融合,解决体医融合的认知 障碍虽然我国传 统医学中很早就将健身 与医疗 结合起来,如传统的五禽戏、健身气功等,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体育和医疗成为了两条平 行线,导致各级政府各自为政,并且政府和大众 更加重视医疗的作用而严重弱化了体育健身的作用。这从各级政府卫生系统和体育系统在投入和人员规模上就可见一斑。对体育健身的多元价值认识不够,并且也未 发 挥到其应有的水平,甚至一线的 医务工作者对此价值的了解也 不足;在一些医务工作者中,存在着先天对体育人的偏见(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等),进而发展到对体育的偏见,也就更加难以将体育健身的珍贵价值应用到日常的 医学诊疗中。因此,作为体医融合的先导,理念的融合是实施体医真正融合的基础,其融合的真正障碍是医疗系统和体育系统对实现共同提升国民身体健康这一目标的过程未形成共识,依然是各说各话,过多地强调自身的重 要性,而忽视了其相辅相成的真正价值;但作为最直接需求的大众却对此并无太多专业知识,只能被动地接 受体育和医疗工作者的各自建议和指导,其体医融合的认知是相对被动的,只要体育和医疗系统认知达成共识,大众的认知则迎刃而解。一是 提升大众体医融合的认知。从需求的 角度,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是推动体医融合发展的原动力。运动健身的本 质是实现运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要实现上述要求,需体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锻炼 方法与手段,提高大众科学健身的素养;医疗工作者提供运动安全的 医务监督,保证其安全性。更为重 要的是,大众应进一步认识到体育与健康关系 的深刻内涵:从宏观层面来说,运动是 对心身健康的整体提升,是对全生命周 期健康的提升;从中观来说,则是 对某一系统健康 水 平的提升;从微观来 说,则是 对某一器官甚至某一组织健康水平的提升。“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冠军”,这意味着 每一个体只要采取科学的健身方法,都能达到自身健康的最高水 平。二是根据“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的要求,树立“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将预防与治疗的理念统领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 过程,实现体医融合 部门间的协同认知。从大健康角度出发,维护全民健康水平涉及个马国栋,刘艳环,高博,等:体医融合:概念、融合路径及保障机制人、医疗、体育、营养、环境等方方面 面,缺少其中任何的一环,都 难以实现全民大健康。因此,要实现体医融合的深度 融合,实现人民大健康的目标,无论是在供给侧还是需求 侧,体医融合 都应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的主流手段。三是树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 期观,实现体医融合全覆盖与全 过程的整体认知。实现惠及每一个人群和全生命周 期每一个阶段的“高质量、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绝非医疗或体育一个 部门能单独完成的,需要社会其 他相关 部门高度协调,调 动社会各种资源,形成推动体医融合全面发展的合力。推进改革,搬掉体医融合体制机制的绊脚石在健康中 国 中,虽然体育和医疗部门联动提出了体医融合的概念,但目前的现状却是体育和医疗之间的部门界限明显,行业壁垒 高筑。要实现体医 的深度融合,除了体育和卫生两个直接部门外,还涉及教育、民政、财政、人社、审计、妇联、残联等部门及各 行业和各社会组织,这就要求打破壁垒,形成跨部门、跨主体、跨行业的协同推进的体医融合模式。目前体育和医疗在体医融合体制机制建设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建立机制,严重制 约了体医融合体制机制的建设,成为了体医融合改革的绊脚石。这要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二是平衡各方利益,改革资金筹措机制。三是深化大部制改革,推动体医融合全新发展。年月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 案,方案中将卫生部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为了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年月,国务院进一步进行机构改革,将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改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强合作,提升体医融合的精准化供给实现体医融合的精准化供给,首先要厘清各供给 主体供给的不同产品。一是体育 相关机构。体育相关机构应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方法与手段,制定 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评估运动的有效性等。二是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则提供大众的身体基本状况,对运动技术与方法实施过程中运动风险进行监控、评估,决定运动方法、手段对大 众的适配性等。三是体育、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及政府和社会组织。体医融合的精准供给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的作用,由政府购买社会资本提供的体医融合所需公共产品,形成社会和政府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体医融合相关服务产品的领域。体医融合的供给还需要与养老、养生、休闲等大健康 产业形成深度融合,形成体医融合 综合发展的格局,使之成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大健康 产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 推动体医融合的供给。体医融合的供给还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如各级体育学协会、社会公益团体、行业协会等,鼓励 其积极参与体医融合发展,提高供给的广 度,发挥其在社会上的影响 力。体医融合供给还应考虑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经济发达地区,应更多考虑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介入,而在经济 相对落后地区,政府应该发挥更 大的作用,提供更多服务,形成体医融合全地域同步发展的局面。政府推动,建立实现体医融合切实可行的政策体医融合的深度发展需要打破部门与 主体间的职责、利益、权利、工作模式、相关制度 等原有格局,重新界定职责权限、调整利益与权力分配、改变工作模式、制定新的相关制度。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 国建设”,这说明体医融合的发展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理念,从法治的 角度建立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强制性、权 威 性和稳定性,实现体医融合的法治化与程序化。目前涉及体医融合的政策法规相对较少,中 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 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 案 年等文件中有较为明确的体现,年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年)中,将体医融合改为了体卫融合,对体医融合的推进更进一步,尽 管 如此,但离真正实现体医融合制度化依然任重道远,这就迫切要求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单独的体医融合政策法规,以实现体医融合的法治化与 制度化。借鉴 全民健身领域制度建设的先 行经验,国家可 制定适合中 国 国情的“体医融合条例”“体医融合实施纲要”“体医融合计划”等,制定五年规划,成立类似全民健身日的“体医融合日”等;同时,以行政的方式,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的五年规划。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卷)第期打破壁垒,实现话语权、技术和资源的深度融合体医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