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展和创新:建构党报党刊研...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_高晓晨.pdf
下载文档

ID:2735894

大小:1.75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拓展 创新 建构 党报 党刊 研究 学术研讨会 综述 高晓晨
89传媒观察2023 年第 4 期 总第 472 期【作者简介】高晓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20&ZD325)的阶段性成果。拓展和创新:建构党报党刊研究基本话语体系首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高晓晨(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摘 要】党报党刊研究是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但却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重复性强、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在去年于北京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报党刊党媒重要论述,不同时期党报党刊专题研究与个案分析,党报党刊管理发行、编纂群体及报刊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新时代党报党刊研究的议题拓展和路径创新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思考,有助于推动党报党刊研究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党报党刊;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图分类号】G206;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06(2023)04-0089-8为推动党报党刊研究高质量发展,汇聚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展开多学科的交流和对话,加强学界、业界的沟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共党报党刊史(多卷本)”课题组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于去年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 30 余家科研单位、高校、党校及重要党报党刊和学术期刊的 50 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报党刊党媒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报党刊的专题研究与个案分析,党报党刊管理发行、编纂群体及报刊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取得丰硕成果。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报党刊党媒重要论述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报党刊党媒、网络强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党报党刊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报党刊史研究阐江东论坛DOI:10.19480/ki.cmgc.2023.04.00890传 媒 观 察释的重点内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认为,党报党刊记录和见证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组成部分。研究党报党刊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总结其经验和规律,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新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党报党刊除了技术、载体、方式要适应变化,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内容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柳建辉教授认为,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和上海工作时期即高度重视新闻和报刊的作用,提出新闻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报纸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报纸内容和新闻战线的同志要接地气,新闻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要有国际视野和全国眼光等重要论述,对新时代推进党报党刊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并从坚持党媒姓党、践行群众路线、遵循传播规律、推动媒体融合等方面,指明了 5G 时代党报党刊信息传播有效性的提升路径。还有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进行研究,将其内涵概括为“五个明确”,即明确了网信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明确了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明确了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政策导向与着力点。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研究建党早期,以新青年 共产党 向导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党在艰苦条件下继续领导革命斗争,创办革命报刊,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一)党报党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报纸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往学界多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或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发行网络为中心考察党报“集体的组织者”作用如何发挥,或以个案研究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以报刊为中心而建立,对“办报建党”模式进行了充分、深入的剖析,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对地方党报如何参与其中少有涉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梁兴印以广东群报为例,认为该报作为“平台”、“桥梁”和“批判的武器”,对于广东党组织创立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共产国际影响下的“办报建党”普遍模式的体现。但陈炯明兵变后,广东党组织没有看到该报作为党报所具有的政治属性,加之该报在经济和政治上对陈的依赖,在对陈的政治态度方面与中共中央产生分歧,并进一步影响到广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的关系。因而,“集体的组织者”在中国革命语境下具有普遍意义与价值,其内涵也具有一定的限度与张力,其作用的发挥尤其是地方党报对于地方党组织的作用,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政治原则之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党刊,共产党月刊与党的创建关系密切,学界从建构组织认同、意识形态构建、群众宣传动员等多方面展开了探讨,但对“共产党”从文献编译到组织实践的转化关注不多。有学者考察其中“共产党”文献主要来源于英美国家,刊登欧美化的“布尔什维克”的宣言和纲领,经过苏俄共产党组织示范,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建立共产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思想上完成了从“主义”选择到“信仰”的最终确立,行动上完成了“共产党”从“文献”到“组织”的实践。(二)党报党刊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江中孝研究员较多地采用了日本外务省档案中保存的日本汕头领事馆给日本外务省的报告中有关汕头平报的史料,尤其是平报副刊思潮。透过这江东论坛91些史料,他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潮汕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微观研究,并提出了新的看法。平报创刊后,发挥了唤起民众改造社会、提高觉悟的作用。出于岭东社会介绍新思潮的需要,该报创办副刊思潮。透过当时的工人实践可以看到,潮汕地区的工人运动,特别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明显受到广州市的影响;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对当时发生的工人运动持支持态度;潮汕地区舆论关注劳资关系,工人运动发展很快但行为平和;岭东地区的社会主义思潮在大革命时期波涛汹涌等。这些现象与思潮等报刊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重要关联。有学者以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视角,分析认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把握了社会发展、理论创新、革命力量、革命领导的主动,实现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转向,体现了鲜明的历史主动精神。还有学者探讨了向导周报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贡献,认为该报宣传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批判破坏中国革命进程的错误思潮,凝聚各阶级力量参加革命运动,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在中共报刊史上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地位。(三)党报党刊与中国革命党报党刊是记录中国革命进程的重要载体。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长征时期实质上扮演了中共中央机关报的角色。但其在军报发展史和红军长征史中的史料价值和军事价值,未能引起学界足够重视。有学者认为,该报作为早期军报的杰出代表,在近四年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重点关注和翔实报道重大军事斗争、灵活多样传播军事知识、全面进行军事卫生宣传、持续跟进“扩红”动员的宣传动员策略,积淀了重视从思想政治上建军、服务红军军事文化生活和强化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相比于中央党报革命动员及革命话语研究的繁荣局面,地方党报研究还处在相对薄弱的阶段。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张蓝天对河北省委机关报火线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其办报历程根本上折射出苏维埃革命时期“布尔什维克化”目标指向在地方党的报章实践、组织转型和政策调适上与整体中共革命史的关联。该报编纂发行工作逐步走向机制化、党中央力量的介入与“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报定位和分析方法的确立,以及“布尔什维克化”文体轨范的形成,深刻体现了外来规范与地方办报实践接榫并弥散的过程,不少元素延续并作用于此后的党报书写。三、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党报党刊研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党报党刊随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以党报党刊为主要阵地,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民众动员,声援和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全面报道根据地政权建设成就,继续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广泛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党报党刊与抗日战争抗战时期,党报党刊充分发挥情感传递、舆论引导、抗战动员的作用,拓展了自身发展的群众基础,得到学界较多关注。但在一些领域仍留有探讨的空间,如对中国共产党的反细菌战研究尚不全面,较少述及报刊中的募捐号召活动。有学者对 1938 年新华日报报道的反日细菌毒气战募捐动员活动及朱彭通电后中外读者反响进行了考察,认为其成功牵制了日军对晋冀豫等游击区军民实施细菌战、毒气战的军事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齐心抗战的努力与中国共产党宣传活动的成效,体现了党报强大舆论影响力。有学者对群众周刊激发青年投身抗战进行了研究,指出其从意识形态层面激发青年爱国情怀,从社会舆论层面激发青年民族气节,从个人精神层面激发青年英雄气概,从实践斗争层面激发青年必胜信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许天赋认为,解放日报在苏德战争初期提出“苏必胜,德必败”并进行论证,抵消苏联败退的负面影响,并跟踪报道战争局势,完成了“三条阵线”到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拓展和创新:建构党报党刊研究基本话语体系江东论坛92传 媒 观 察过渡和理论重构,是一次成功的外事宣传实践。有学者考证了美洲华侨日报刊登的关于朱毛的片断一文,认为其是海外媒体介绍毛泽东、朱德延安时期的生活及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该报是与我党关系密切、党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注的海外宣传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梁腾剖析了抗战时期建党纪念从报刊文本到形成受众集体记忆的作用机理,指出建党纪念作为历史情境的展演、情感召唤的空间、目标任务的发布而出场,借由“总结-展望”“说理-认同”“宣传-动员”的叙事结构,实现在意义共享中延续记忆、在符号秩序中沉淀记忆、在阅读互动中巩固记忆,形成受众记忆的链条。(二)党报党刊与根据地政权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及各根据地政权建设稳步推进。有学者详细考察了新中华报 解放日报对延安时期全党参与学习竞赛的全程报道,认为其不仅全方位地呈现了学习竞赛的具体内容,而且能够从中观察参与者前后思想的转变,以及冬学与延安整风赋予学习竞赛的新动力。有学者考察了 解放日报与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工作,认为该报贯彻“全党办报”思想,从明确报道重心、选题和搜集材料、语言组织等多个方面,对知识分子和工农干部分别提供新闻通讯写作的具体指导,同时搭建通讯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对边区新闻通讯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党报动员和组织作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熊成帅采用了土改整党文献和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未刊档案等史料,将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置于晋绥解放区土改整党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见解。他认为,这篇文献反映了晋绥解放区土改工作的受阻、整党与纠偏三个阶段。其中关键环节在于整党,其本质是干部教育。这一阶段晋绥日报对各地问题干部审查情况的报道,推动了晋绥地区土改工作,缺点在于未能及时转变工作重心和坚持鲜明的办刊风格。这既反映了党报党刊工作的复杂性,也说明办党报党刊需要具有政治家的全局意识与决断意识。(三)党报党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对于党报党刊这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以往研究者多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视角,探讨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研究视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