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塔西佗的罗马良史观及其体现...历史》序言为中心的文本解读_王忠孝.pdf
下载文档

ID:2735851

大小:1.86MB

页数:1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塔西佗 罗马 良史观 及其 体现 历史 序言 中心 文本 解读 忠孝
塔西佗的罗马良史观及其体现的政治理念 以历史序言为中心的文本解读王忠孝摘 要 在历史序言的开篇章中,塔西佗以极洗练的文笔勾勒出一幅罗马历史书写在长达 个世纪中的兴衰史。塔西佗指出,随着专制时代的到来,罗马历史学家曾经拥有的两个最杰出的品质 “文采飞扬”和“独立不羁”消散了。在批评了当代历史学家及读者不恰当的写史及读史取向后,塔西佗袒露了自己在历史一书中持有的撰史立场及其晚年的写作计划。对本段详细释读,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罗马帝国早期历史学家、历史写作和帝国政体之间复杂关系的认知。尤其重要的是,这段序言为我们观察塔西佗在历史写作之初所持有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关键词 塔西佗;历史;历史书写;罗马帝国;政治理念;元首制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王忠孝,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在塔西佗历史第一卷共 字的开篇章中,他不仅以极其浓缩的笔墨,概述了罗马历史书写在漫长的政治更替中所呈现出的兴衰转变,而且还透露了其所秉承的撰史原则及其将要开展的写作计划。笔者将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对这段拉丁原文进行汉译,并对塔西佗在撰写历史前后时期的政治思想进行解读。以该序言首章为中心,下文将分四个部分依次展开论述。在前两部分,笔者沿着史学家本人的思路,探讨罗马史学书写的衰变及其原因。后两部分将讨论塔西佗的撰史态度及其未来的写作计划。这四部分在内容上互相衔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折射出公元 年前为方便起见,下文将历史的第 卷第 章简称“序言”。实际上,这段序言包含了从第 章至第 章之间的所有内容。对它的研究,早期多见于欧陆学者发表的作品中,如 ,“,”,(),;,“:,”,(),;,“,”,:,;,“,”,(),;,“,”,(),海因斯沃斯的文章可能是 世纪 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研究历史序言开篇的英语论文:,“,”,(),。在这之后,英美学界对该序言的关注有所增加,如 ,“,”,(),;,:,;,“,”,(),;,:,。塔西佗的大部分著作虽早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但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塔西佗作品及其史学思想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文见褚新国:塔西佗史学初探,史学月刊 年第 期;论塔西佗的史学方法,史学史研究 年第 期等。本文的拉丁文原文主要采用“牛津古典丛书”()提供的版本,同时也参考了达蒙编辑的剑桥注疏本:,:,:,。在翻译过程中,本文参阅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以铸、崔妙因中译本。两位译者强调其主要根据洛布古典丛书()穆尔()的英译转译而来,见塔西佗:历史,王以铸、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 年版,前言第 页及正文第 页(以下简称“商务本”)。请读者留意拙译和商务本之间的不同之处。后,塔西佗撰写历史前后时期的政治理念。建立在以上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一部分将探讨范围进一步延伸,结合塔西佗晚年写作计划的更改及公元 世纪初的政治环境,更具整体性地对塔西佗的政治思想做出考察。一 罗马良史品质及良史之才的衰落我的这部著作将从谢尔维乌斯加尔巴第二次出任执政官时开始写起,他的执政官同僚是提图斯维尼乌斯。鉴于自罗马建城以来八百二十年间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作家写过了,关于罗马人民的历史,他们写得既文采飞扬又同样直率不羁,但在阿克提乌姆一役之后,当和平的利益要求把全部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的时候,具有上述才能的大师就消退了。同时,真相以多种方式受到了损害。最初,这是由于他们对国事的无知,好似其为外人事务一般;随后,是由于他们要么热衷于阿谀奉承,要么反过来对统治者心怀憎恨。这样,摇摆在奴气和敌意之间,便置后世子孙于不顾了。开篇的第一句话虽然仅包含十个拉丁语单词,却透露出两点重要信息。首先,动词“将要”()的时态提示读者这是序言部分(),还未进入正文叙事。其次,两位年度执政官的名字并列出现在句首,意味着这是一部严格遵循罗马编年体书写传统创作的史学著作。在向读者交代了作品的起始时间和体例后,塔西佗对罗马历史著作史作了极为精练的回顾。其中,他给出了 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分别是:罗马建城(前)、共和国建立(前)、阿克提乌姆海战(前)以及加尔巴和维尼乌斯执政官年()。第一个时间是罗马历史的起始年,最后一个时间点是历史叙事开始的年份。从罗马建城后的次年(前)至尼禄之死、罗马内战爆发(),共历经 年。塔西佗将这段漫长的历史区分为两个不同时段,分别是“罗马人民的历史”()和“个人专制史”()。“罗马人民的历史”指的是“罗马共和国史”,而“个人专制史”则指“元首制时代的历史”,后者涵盖了从公元前 年至公元 年的历史。塔西佗说,就罗马共和国史而言,他的史学前辈们写得既文采飞扬()又独立不羁()。但以公元前 年的阿克提乌姆海战为分割线,随着个人专权时代的到来,史学写作从此由盛转衰 “具有上述才能的大师就消退了”。在这里,“上述才能的大师”()指的是兼具以上两类品质的良史之才:其辞章华美激扬,其谈吐率直而坦诚。从词源上说,来自动词,它由前缀(“出、出来”)和动词(“说”)结合而成,本意为直抒胸臆。该词常用来形容某人出众的言辞表达能力。尤其是当演说术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盛行后,甚至成了“演说”这一术业的代名词。不过,除指演讲者的卓越的口头表达能力外,它还指作家出色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在论演说家中,西塞罗借书中人物安东尼之口,在提到演说和历史写作之间的关系时说:“在希腊人那里,最富文采的人()并非从史林 ,:,;,:在商务本中,第一句话译为“我的这部著作是从谢尔维乌斯伽(加)尔巴第二次出任执政官的时候开始的”。该译文没有将 的将来时精确译出来,读者自然也就无法在第一时间意会到作品未进入正文叙事。整个序言实际上一直延伸到了 章末尾:“当第二次当选执政官的谢尔维乌斯加尔巴与其同僚提图斯维尼乌斯进入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同时又是国家几近毁灭的一年的时候,罗马的情况就是这样。”这段话包含的一个较明显的矛盾长期以来对研究者造成困扰。塔西佗首先给出了一个时间节点,即以公元 年为历史书写衰落的起点。随后他又画了一条线,将时间前移至公元前 年。本文对此不作详细考究,相关讨论参阅,“,”,(),;,:,:,事法庭辩护演说,而是在其他事业中显露才能,特别是从事历史书写()”。是否拥有驾驭文字的卓越能力以赢得读者喝彩,长期以来无疑是评价历史学家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独立不羁”(,)是和“文采飞扬”并列的另一个良史品质。的核心内涵是“自由”“独立”和“不受约束”。作为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术语,该词和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传统有着深远的关联性。单就历史书写而言,它指的是作家率直坦诚、不受拘束的自由言论()。不过,在共和国时代,通常不被视作一个醒目的史学品质。元首制时代公民的言论自由遭到很大的削弱,因而共和国作家“独立不羁”的史学精神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在这里,“独立不羁”被给予了和“文采飞扬”相提并论的地位()。塔西佗对“独立不羁”的良史品质如此高扬,也是为了同下文重点提到的两种世风 阿谀奉承和愤世嫉俗形成鲜明对照。将历史书写品质的衰退和政治变迁紧密联系起来是这段序言的突出主题。在阿克提乌姆海战后,屋大维成了内战中唯一的胜利者。在和平遍及罗马的同时,专制时代到来了。良史品质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政治气候变化造成的。这让人想起记载在塔西佗另一部作品演说家对话录()中的一段著名谈话。在该书的最后一部分,演说家马特努斯()对演说术在共和国晚期凋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说,演说术的勃兴与共和国时代混乱无序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曾几何时,广场上宽敞的空间、嘈杂而拥挤的围观者以及辩论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可以激发出演说者的激情和能量。然而自进入帝制时代以后,类似的场面见不到了。按照马特努斯的看法,政治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演说术()的衰退,因为演说不再是像古时那样的自由之业。由此可见,和 这两个品质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联性。再联系上文提到的西塞罗论演说家中的例子,马特努斯在这里所说的“其他一切事务”()自然将历史书写包括在内。由于兼具“文采飞扬”和“独立不羁”这两大品质的史学大师的凋零()是政治原因造成的,这样,“真相以多种方式受到损害()”。对“真相”(真实,)的探求和坚持历来都是希腊罗马史家所遵循的最重要的宗旨之一。早在希罗多德以前,米利都人赫卡泰乌斯就已经把“真实”二字写在其著作的序言中。而塔西佗的罗马良史观及其体现的政治理念 伍德曼在古典历史书写中的修辞术这部经典著作中,详细阐述了历史书写和法庭演说之间的关联性,见 ,。牛津拉丁文辞典的释义是“用文字自如表达的能力”。商务本将之译为“雄辩”并不准确。不仅是罗马政治术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还是了解塔西佗政治思想的一个极为关键的词汇,见 ,:,;,“,”,:,;,:,:,;,“,”,即便在文学领域,该词也是一个多义词,马林科拉和斯特伦克将其译为“言论自由”(),见 ,:,;,:,:,。塞勒将之译为“坦诚”,见,。法国学者奥布里翁强调词义中的“独立性”,见 ,:,。这些译法不尽相同,但词义具有密切的关联性。西塞罗总结的历史书写的三大原则,按次序先后是:不可撒谎;不可有任何不真实;不可偏袒及不可怀怨。见西塞罗:论演说家,王以铸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关于演说和历史写作之间的关系,参阅收录在最近出版的一部论文集中的三篇文章:,:,:,希罗多德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向读者传递真实。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该词终于和“历史学家”()联系起来。波利比乌斯在谈到历史写作和悲剧作家之间的区别时说,历史学家应该只记载那些真正发生过和真正听说过的事情,而不应记录不确凿的可能之事。西塞罗强调“历史的真实”()和道听途说的故事()是不同的,后者往往是演说家们喜欢的素材。尽管以今人眼光视之,古代历史作品大多披着一层浓厚的修辞外衣,但恪守“真实”始终是历史书写和其他文体相区分的一个原则性要素。在序言文本中,自由独立的撰史态度是“真实”得到保障的先决条件。然而,随着这一良史品质的凋零,“真实”无从得到保障,这是导致历史写作由盛至衰的一个直接原因。接着,塔西佗将公元前 年之后的历史学家分成三大类别,为读者呈现历史的“真实”是从哪些方面一一受到损害的。第一类人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对书写历史失去热情。他们对国家或国事缺乏了解(),因其将之视同外人事务()。“国家”即“国事”()“罗马人民之事”(),而当人民被剥除了参与政治的权利,元老院沦为皇帝意志的吹鼓手,“公共事务”逐渐转变为“私人之事”()的时候,历史写作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历史学家也就丧失了写作的动力。由此不难理解,传统上以记录职官选举和海外征伐为主题的编年体史学,正朝着以皇帝及其家庭为中心的传记史学的方向发生演变。这一过程无疑是伴随着如阿西尼乌斯波利奥、李维等逐渐淡出史坛而完成过渡的。奥古斯都统治之后,越来越多的历史作家“要么热衷于阿谀奉承,要么反过来对统治者心怀憎恨”。从语法上说,此处出现的 是动词 的现在分词复数,实际上指的就是帝国时代的统治者们。该词和(主人)是同源词。后者本是缺乏自由的奴隶对支配其人身、财产的家长的称呼,但到 世纪末被大量用在帝国官员和知识分子对皇帝的敬语中。和 并列出现,暗示了自阿克提乌姆海战后,曾作为国家主宰的元老自由的丧失和日益增强的奴性。自奥古斯都统治以来,各类荣誉和资源被掌握在皇帝手中加以重新分配。因此,能够赢得皇帝的友谊和青睐成为凸显元老个人地位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元首也将个人权力介入文学艺术创作。历史阐释的话语权被收归到统治者手中,故历史写作这一把持在元老手中数百年的“职业”被剥除史林张巍:希罗多德的“探究”历史序言的思想史释读,世界历史 年第 期。,:,:,“,”,(),商务本译为:“首先这是因为人们认为政治与自己毫无关系,从而也就对政治一无所知”此译和原文实意相差很大。最重要的问题是因果顺序被搞反了。正确的理解是:因为他们将其视作外人事务,故对国事缺乏了解。见 ,“,”,(),:,关于历史书写从编年体到传记史学的转变,见 ,“?,”,:,:,“,”,:,:,奥古斯都当政以后,常是罗马自由民向元首表达恭维的敬称,但帝国早期的元首对该称呼多表示避讳。到 世纪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