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提升
高校教师
课程
能力
研究
张晓羽
: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研究张晓羽,陈选华(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是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以及部分教师对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力不足。高校应通过强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能力以及健全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关键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教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具备能够驾驭课程思政的能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关键。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意义(一)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思政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党的十九大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以“立德树人”为基本轴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此,就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使其他各门课程承担起“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教师是课程思政根本任务的执行者,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教师要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深刻认识和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以课程为育人载体,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育人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到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而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治学态度,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时刻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位,在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中做好价值引导,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需要课程思政是对大学课程教育的深入思考。自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兴起后,西方社会热衷于研究课程编制的方法与技术,过度强调“科学管理”和“目标控制”,“突出量化的手段和技术角度,使得学习过程的处理过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安徽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张晓羽(),女,江苏高邮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陈选华(),男,广东兴宁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第 卷第期 年 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分强调经验客观、价值中立而简单化”,导致课程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而忽略了课程知识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使得课程无法全面发挥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学生的思想教化、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的职责不再仅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担任,而是由所有的课程共同承担。这就对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能力,还要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出发,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课程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价值理念,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学习和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完整的人格。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三全育人”大格局的形成,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成功实现。(三)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为应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获取的信息资源也更加繁杂。学生在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增长见识、开拓眼界的同时也面临着更高难度的信息处理和分辨。对教师来说,其职责不再仅限于传递知识,而是应该包括培养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和知识时的发现能力、鉴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思想工具和创新方法,这与课程思政的理念不谋而合。二、当前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存在的问题当前,不少高校都在积极推广课程思政工作,并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广大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高校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自觉意识不足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内涵和价值意义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自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从而造成行为上的拖沓敷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讲形式、走过场,无法用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度思考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只是以被动的心态应付课程思政,将其当作阶段性的任务。这种问题的出现,首先是因为部分教师惯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任务和责任,与专业课程相关不大,对于在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价值引导采取了消极的态度,缺乏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热情。其次,由于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和教师而言都属于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大部分教师既缺乏宏观的指导,也没有充足的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又担心自己无法设计出与课程思政要求相符的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了退缩畏惧的心态。这种情况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阻碍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因此,如何增强高校教师对于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调动其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必须重视的问题。(二)部分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增强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是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基础。目前,少数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意蕴缺乏深度认识和理解,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而很难准确找到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很难挖掘出与专业课程具有关联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只能生搬硬套一些与教学并不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方式方法较为刻板单一,使课程思政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到位:首先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训练,思政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因此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思政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其次是专业课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和科研,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最后是因为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既没有有关课程思政的考核标准做参照,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培训等措施。(三)部分高校教师对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力不足课程思政特别强调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要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为此,就要求每门课程都要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既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发挥,也受制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这需要教师不仅具备在课前备案中高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也要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受到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和道德教育,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功能。但就高校的现实情况而言,教师虽然在专业知识传授上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在课程思政方面,思想上有积极投入的热情,但却因受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制约,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实践中尚未探索到正确可行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三、高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一)完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为其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提供有效支撑。建立由上而下的领导机制,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正确把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规律。建立教师课程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思政能力建设专项工作指导委员会,充分调动各学院各部门积极性,使其相互合作,明确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建设任务、保障措施,从而整体推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各学院要积极组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具体建设标准提出细化要求。同时,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过程中需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各层级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落实到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的每一环节之中。另一方面,建立与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教师在能力建设过程出现的困恼和问题。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热情。学院要通过举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专题培训会、示范课、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等方式,及时总结教师在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的成效得失,发现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改进方向。要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价工作制度,深入了解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对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工作查缺补漏,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工作质量。(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但教师的工作具有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几个基本素养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深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意蕴的理解和认同对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格局,使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类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实现 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就是促使教师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高校教学和科研全过程。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理论竞赛、听专题讲座以及研修培训等,营造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教师自身要利用好闲暇时间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科学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各门课程的指导意义,进而更加明确课程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其次,要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教师只有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才会有强大的动力深入思考课程的价值和意蕴。一方面,传道者要先得道,教师要坚持“德”字为先,恪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感染与教化相统一,在真理讲授中灌输价值立场,在问题处理中讲明道德理念,在行为活动中进行道德示范,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之间的密切关系,找准自身角色定位,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提高育人能力。(三)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能力课程思政的执行能力是教师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必备的工作能力。教师课程思政执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