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代
安西
大都
拾遗
侯晓晨
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2023年1月第1期Jan.2023NO.1唐代是都护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建置有力地巩固了唐朝的西北边疆,促进了中西交流的开展。但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本身的模糊或讹误以及学者们的理解差异,致使关于安西、北庭都护府和大都护府的区别聚讼不已。近些年,随着新史料尤其是出土文献地发现,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论据。结合前贤的研究,本文欲对安西、北庭大都护府的若干问题再做探讨,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一、安西、北庭大都护府存在的真实性文献中明确记载都护府发生升降的有云中都护府。通典 记载:“麟德元年,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1 4736岑仲勉、樊文礼等学者对该记载也做了相关辨析,李大龙先生进一步指出,“大 都 护”出 现 的 时 间 不 早 于 麟 德 元年(664)。2 182与单于大都护府不同,文献中却缺乏明确记载安西都护府升降的记载。两 唐书 地理志 虽然有“安西大都护府”的条目,但却只是记述沿革,内容却没有涉及“安西大都护府”。如 旧唐书:安西大都护府 贞观十四年,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都护府,治在西州。显庆二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种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仍移安西都护府理所于高昌故地。三年五月,移安西府于龟兹国。旧安西府复为西州。咸亨元年四月,吐蕃陷安西都护府。至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依前于龟兹国置安西都护府。至德后,河西、陇右戍兵皆征集,收复两京。有旧将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府,德宗嘉之,以元忠为北庭都护,昕为安西都护。其后,吐蕃急攻沙陀、回鹘部落,北庭、安西无援,贞元三年,竟陷吐蕃。3 1647据引文,在安西都护府的建立、显庆年间的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侯晓晨(新疆大学历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唐代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真实存在。开元四年,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前,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已经发生过升降。现有的史料显示,麟德二年是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裴行俭为首任安西大都护。咸亨元年,唐廷罢四镇,安西大都护府或因此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调露元年,唐廷收复安西四镇,不久安西都护府再次晋级为大都护府,此后直至安史之乱未再发生降级。文献中“都护”的书写略为混乱,一些“大都护”“副大都护”等官衔被书写为“都护”,给史料释读带来负面影响,需要给予关注。关键词:安西大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大都护;裴行俭;阿史那献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23)-01-0078-09收稿日期:2022-07-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考古资料所见唐代西域交通建设与西北边疆治理研究”(21XZS020)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侯晓晨(1991-),男,河南辉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隋唐史、西域史。2023年第1期迁徙、咸亨年间的失陷、长寿年间的复置、安史之乱后的任命等史事叙述上,旧唐书 皆言“安西都护府”或简称“安西府”,而不言“安西大都护府”。通典 的“安西府”条、元和郡县图志 的“西州”条、唐会要 的“安西都护府”条,亦是同样表述为“安西都护府”和“安西都护”,或简称“安西”,不见“安西大都护府”。全唐文 中的一则任职履历的记载显得弥足珍贵。据 欧阳琟神道碑铭:开元十八年解褐安西大都护府参军,充阳(一作汤)嘉惠节度推勾官。外忧去职,服阕,补北庭大都护府户曹参军。节度使盖嘉运奏授金满令,仍充营田判官。4 3485据碑铭,欧阳琟在开元中后期连续任职西域,分别充任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僚佐,足证该时期存在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的建置。相较而言,文献中更多的是“安西大都护”的记载。如裴行俭、阎温古、郭元振、郭虔瓘等皆任职过安西大都护。旧唐书 和 新唐书 中也详细地记述了“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的僚佐构成和官品,显示出两者在职官体系上的差异。如 新唐书 百官志 的“大都护府”条有“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5 1316,此为 旧唐书职官志 所无。又 唐六典 记载:“副大都护一人”6 754。若从开元四年(716)的授官制书来看,制书中郯王嗣直、陕王嗣升分别新任安北大都护和安西大都护,而前任的张知运和郭虔瓘分别新任安北副大都护和安西副大都护。7 151-152如是而言,似应以 唐六典为准。简言之,唐代文献中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记载的匮乏,并不足以否定其建置的存在。二、开元四年以前的“安西大都护”考察唐代安西大都护的人员构成,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开元四年(716)以后,亲王遥领安西大都护,实际掌权者为安西副大都护,但这是否意味着安西大都护府是开元四年才建置的呢?针对 唐六典 记载的“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护”6 754,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刘松柏先生认为记载可信,并指出永徽年间麴智湛曾任职安西大都护。8 440薛宗正和李大龙先生认为不可凭信,前者认为显庆三年(658)随着唐高宗平定阿史那贺鲁,唐朝疆域的扩大,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9后者在对薛氏观点提出质疑的同时,认为安西大都护的晋级与开元四年(716)的亲王遥领相关。2 183-184如果安西都护府并没有在永徽年间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那么又是在何时呢?如上文所言,文献中又缺乏“安西大都护”的记载,如是“安西大都护”的任职者成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目前文献中最早记载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官员是裴行俭。旧唐书 言:“麟德二年,累拜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征拜司文少卿。”3 2802但是 新唐书 裴行俭传 此处却言“擢累安西都护”5 4086。又张说所撰的 裴行俭神道碑 言:出为西州长史,又改金山副都护,又拜安西大都护,西域从政,七年间,穷荒举落,重译向化,我之独贤,边之多幸。乾封岁徵为同(司)文少卿10 144三者相较,碑文的记载最为原始,虽然没有像两 唐书 一样是记载“麟德二年”(665)任职“安西(大)都护”,但引文末“乾封岁”改官“司文少卿”,则与两 唐书 较为一致。两 唐书“麟德二年”的记载或另有史源。传世文献中,开元四年(716)前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官员还有王果。旧唐书 记载:(王)果“垂拱初官至广州都督、安西大都护。”3 2272新唐书作“王世果”5 3803,其余同。王(世)果任职安西大都护的具体时间,薛宗正先生认为在垂拱二年至三年,11 525郁贤皓先生也认为在垂拱三年(687)阎温古任职之前。12 517新出土的石刻文献的相关记载同样不容忽视。王庆昱先生结合 李道师墓志 记载的“永隆侯晓晨唐代安西、北庭大都护府拾遗792023年昌吉学院学报元年至二年,诏曰:葱河西拒,作捍尤难。燕山北临,出镇斯重。除中散大夫,守安西大都护”,认为李道师任职安西大都护的时间下限是垂拱元年(685)。13简言之,薛宗正先生显庆三年(658)安西都护府晋级安西大都护府的观点由于缺乏实据,现有的史料难以证明。而裴行俭、王果、李道师任职“安西大都护”的记载,足证开元四年(716)亲王遥领大都护之前,安西都护府已经有过晋级安西大都护府的变化。三、“安西(大)都护府”的首次升降薛宗正先生较早地注意到文献中“安西都护”和“安西大都护”记载差异的背后,隐含着安西都护府的级别升降问题。笔者认同薛氏的观点,但升降的时间节点和原因与薛氏不完全相同。安西都护府的升降与西域形势和唐朝中央的西域政策密切相关。前揭述及刘松柏和薛宗正先生认为安西都护府的晋升分别在永徽和显庆年间,李大龙先生主要从亲王遥领的角度给予否认。以下结合吐鲁番出土文书对刘氏和薛氏的观点进行讨论。从出土的文书来看,永徽年间安西都护府并未晋升。贞观时期,安西都护并未晋升,从贞观十九年(645)安西都护府下军府牒为速报应请赐物见行兵姓名事、贞观二十三年(649)安西都护府户曹关为车脚价练事 文书中的“安西都护府之印”14 5、36可作出判断。永徽元年(650)的文书 安西都护府承敕下交河县符 第十一行中有“都护府”14 310字样。永徽五年(654)的文书 授董隆母令狐氏为达安乡君诏版 第三行有“安西都护府”15字样。又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收录的 唐永徽五年至六年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 文书亦有“安西都护府之印”16。以上永徽年间的文书,可证该时期安西都护府并未晋升,刘松柏先生关于麴智湛为安西大都护的论点有误。薛宗正先生认为安西都护府晋级的具体时间是显庆三年(658)五月,然而显庆三年(658)十二月的文书 安西都护府士曹参军张善和墓志记载志主:释褐从官,补任安西都护府参军事。乘传赴任,旦夕恪勤,未经夕年,转迁士曹参军。以显庆三年十二月六日,奄然正寝。17 596据志文,张善和由安西都护府参军事迁转至士曹参军事在叙述上一气呵成,不存在期间安西都护府晋级的可能,其显庆三年(658)十二月终于士曹参军事的任上,同样表明该年安西都护府没有晋升。如是而言,薛氏的论点有误。麴智湛为安西都护府的第五任都护,卸任时间为显庆三年(658)五月,18 109-111此时安西都护治所也由西州迁往龟兹。就现有史料而言,麴智湛的继任者可能为高贤,而关于其的记载尤少。龙朔三年(663)十二月,唐高宗命“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以伐弓月。”5 63资治通鉴 增加了营救于阗的信息。19 6453以上记载直接表明高贤任职期间,安西都护府未有晋级。一年多以后的麟德二年(665),文献中便出现了裴行俭出任安西大都护的记载。由于缺乏高贤卸任安西都护和裴行俭任职前任的记载,因而不排除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过安西都护的迁转和都护府的晋级情况。麟德二年(665)大约是安西都护府晋级为安西大都护府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裴行俭任职安西大都护不久,乾封年间改任司文少卿,此后至仪凤三年(678)安西大都护的继任情况不详。薛宗正、王永兴先生认为期间有陶大有、董宝亮、萧嗣业等任职安西都护。此外,仪凤四年(679)裴行俭请往西域册送波斯王子并处理西突厥叛乱,奏王方翼为“检校安西都护”3 4802,时任的“安西都护”杜怀宝则改官为庭州刺史。10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王方翼和杜怀宝的的官名已是“安西都护”,不再是“安西大都护”,这意味着期间安西大都护府曾降级为安西都护府。薛宗正先生结合西域形势和文献记载,认为802023年第1期乾封二年(667)发生降级,但如果仔细辨析薛氏的论据,实令人难以信服。其一,薛氏据 江苏金石志 卷四 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 记载的陶大有曾任职廓州刺史、安西都护以及纪史任职廓州刺史在高宗前期,便武断地推论陶大有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在乾封二年(667)至总章二年(669)之间。反不如郁贤皓先生谨慎,将时间定在“约高宗前期”12 516。由于裴行俭前后都有任职的空档时间,因此难以判断陶大有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是在裴行俭之前还是之后,也就难以作为安西都护府升降的论据。其二,薛氏据 元和姓纂 卷六“陇西董氏”记载的董宝亮任职安西都护、陇州刺史以及 戎州刺史董宝亮碑 记载的咸亨四年(673)任职戎州刺史,便武断地推论董宝亮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在总章二年(669)至咸亨二年(671)。郁氏则谨慎地将时间定在约“总章中”12 516。董宝亮的任职履历为:安西都护陇州刺史戎州刺史(咸亨四年在位),由于其任职陇州、戎州刺史的时间模糊,也就难以判断其任职安西都护的时间。薛氏和郁氏的论点只能备为一说。就现有史料而言,很难对安西大都护府的降级时间做出具体的判断,只能尝试做出合理的推论。结合龙朔二年(662)以后的西域形势,唐蕃首次在西域军事交锋;麟德二年(665),弓月、疏勒引吐蕃攻于阗,裴行俭或因此临危受命,官拜安西大都护,前往西域稳定局面;咸亨元年(670),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廷罢安西四镇。因而笔者倾向于以咸亨元年(670)唐朝在西域的受挫作为安西大都护府降级的时间节点。四、安西都护府的第二次晋升随着裴行俭调露元年(679)平定西突厥叛乱,唐廷收复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的级别再次发生变化。前揭 李道师墓志 记载李道师永隆二年(681)任职“安西大都护”,表明至少此时安西都护府已经晋升为安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