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育类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_刘洋波.pdf
下载文档

ID:2735386

大小:1.0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运动生理学 体育类 专业 运动 生理学 课程 教学改革 研究 刘洋波
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160体育类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体育类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刘洋波(遵义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48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 of Sports Physiology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LIU Yangbo(Zunyi Normal University,Zunyi 563000,Guizhou,China)摘要:摘要:对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理学学生成绩和日常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贵州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运动生理学教学主要存在教学中理论与运动实践脱离;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质量不高,影响和制约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为此,提出了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关键词:关键词: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基金项目:2021 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体教融合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274)。作者简介:刘洋波(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户外运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其主要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或运动训练影响下的结构和机能变化规律。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后续理论与运动技术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然而,因其较强的理论特性和体育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影响和制约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基于此,本文对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和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20162020级19个班级学生运动生理学考试试卷 819 份及对应的成绩单、试卷分析等。1.2 研究方法1.2.1 调查法随机调阅了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考试试卷、成绩单、试卷分析等,得出运动生理学教学效果资料。1.2.2 访谈法与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生理学任课教师就课程教学心得与体会进行访谈;对 2017 级、2019 级部分学生进行座谈,重点探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1.2.3 数理统计法利用 SPSS17.0 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成绩分布百分比、平均成绩(XSD)、试卷难度系数等统计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整体分布通过对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在优秀比例、不及格比例、平均成绩等指标统计得知:所抽查的学校中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整体得分不高,尤其是卷面成绩偏低,优秀比例低,不及格率高;因试卷难度适中,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不高,导致整体成绩集中向低分数段偏移,高分段和低分段有较大差距,说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差异化较大;综合成绩普遍高于卷面成绩。表 1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专业成绩优秀(人)优秀()不及格(人)不及格率()XSD最高分最低分试卷难度系数社会体育卷面分数002816.367.29.185350.64综合成绩0095.173.48.28741体育教育卷面分数81.216625.866.69.597320.63综合成绩162.5578.872.98.39744总体卷面分数80.919423.766.888.79732综合成绩161.966873.138.497412.2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不同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分析2.2.1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表 1 可见,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卷面成绩和综合成绩优秀率均为 0,卷面不及格率 16.3%,综合成绩不及格率 5.1%,平均成绩 67.29.1,说明该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整体得分不高,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从卷面得失分率可见,主观题失分率高于客观题,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仍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更好与运动实践相结合。运动生理学本身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就是要为后续理论课程学习和运动实践打下基础,所以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应是今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表 2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 20162020 级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失分率卷面失分率(%)专业客观题主观题社会体育36.346.6体育教育38.145.22.2.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相比较于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成绩分布相较合理,但同样存在优秀率低(卷面 1.2%,综合 2.5%),不及格率高(卷面 25.8%,综合 8.8%),卷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DOI:10.14038/ki.tykj.2022.06.035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161面平均成绩不高(66.69.5);综合平均成绩(72.98.3)分布呈现整体向低分段偏移的态势。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生理学知识掌握度不高,虽然平均成绩略低于社会体育专业,但成绩优秀率较社会体育专业要好,整体成绩分布更为合理。不过在卷面成绩上同样存在主观题部分失分率高于客观题,可见其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2.3 贵州省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理学教学现状2.3.1课程主体被分割,学习内驱力不足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是面向体育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理论+实践性课程。目前多由人体生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师资承担教学,其大部分教师缺乏相关专业运动实践经历,教学中主要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着手,往往忽略了以运动训练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性质,变相将运动生理学剥离甚至切割掉运动而只剩下了生理学,这种使课程主体分割的做法,让理论基础相对较薄的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枯涩难懂,甚至感觉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内驱力不足。2.3.2 学科知识不断充实,教学时数一再压缩运动生理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牵涉面广,基础理论性较强,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现实,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然而对于学科的基础理论,又都是必要掌握的内容;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运动生理学教学时数被一再压缩,由原来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的 144 学时到 108 学时,再到取消人体生理学后的 72 学时,甚至有的学校只剩 54 学时。一边是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充实的学科内容,一边是不断压缩的教学时数,如何在知识信息量陡增和教学时数减少的现实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值得探究。2.3.3 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抽象运动生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实验基础上的应用学科,主要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运动实验和实践。学习运动生理学的目的便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相关理论知识去解释和解决运动实践中的问题,将所学的运动生理学知识用于指导运动实践。所以,教学中加强理论与运动实践的结合,将理论教学融入到运动实践的具体案例中,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运动实践中存在的某些现象,使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然而,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教师是医学院校毕业,没有专业的运动实践经历,教学中自然不能将理论与运动实践很好地结合,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感觉抽象、枯燥、乏味难懂。2.3.4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运动生理学这样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且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单靠传统的讲授教学效果难免欠佳。所调查的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绝大部分任课教师仍是以讲授为主,辅以 PPT 进行图片展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畏学情绪,甚至对理论学习失去信心。针对以研究运动对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影响的一门学科,其理论学习与运动实践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如能通过运动案例或学生自身运动实践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或通过任务式、探究式等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效果要好。3 结论与建议3 结论与建议3.1 修订完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基本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教学大纲的制定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不管是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体育专业,其都是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或群众体育指导员为主,运动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学习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用以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健身锻炼,所以其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都必须服从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免课程教学目标发生偏移。3.2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专题模块教学对于运动生理学这一交叉学科而言,内容繁多是其主要特征,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之间交叉渗透不断深化,各种前沿学科知识不断更新,学科知识量陡然增长,相反课程教学时数却一再压缩,暴涨的学科知识量和骤减的教学时数之间形成了矛盾。然而,各专业对学科知识的需求是有一定侧重的,教学中应根据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专题式教学模块,成为本专业更为精准高效的学科教学内容。3.3联合理论与术科教学师资,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通过联合理论与术科教师集体备课的方式,整合形成“1+12”的优势师资资源,解决理论教师运动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技术运用,同时也将运动生理学课程延伸到了术科教学,反向同样实现了“1+12”的师资优势,保障了运动训练类技术课程学习的生理学理论支撑,促进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与实践创新能力。3.4 探索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路径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相脱节是目前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路径即将理论教学和运动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运动实践中身体机能变化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去理解和领会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运用基础理论去指导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健身指导,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丰富和完善基本理论的能力。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满足具有更高要求学生的发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3.5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知识更新和交叉融合学科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暴涨时代,如何解决庞大知识量和有限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资源提前预习,课中将知识内化吸收,课后通过线上资源随时温习,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将主要依靠教师讲解的被动接受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郭朋朋.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生理学的设计与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20.(下转第 164 页)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3,NO.6.2022体育科技2022 年(第 43 卷)第 6 期164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高校体育学科的德育建构和内涵式发展。3.1 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