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博物馆+元宇宙”的展...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_周明.pdf
下载文档

ID:2735359

大小:1.64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探索 博物馆 宇宙 上海 自然 周明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探索“博物馆+元宇宙”的展教新生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周明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1博物馆+元宇宙孕育新前景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加快建设、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实施,5G、VR、AR、MR、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与日趋成熟,以及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等政策的发布,给文博场馆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也为“博物馆+元宇宙”的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所说,要通过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传媒、设计等领域跨界融合,将博物馆打造成为赋能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1。1.1“博物馆+元宇宙”发展新模式“元宇宙需要博物馆,博物馆也应该欢迎元宇宙。”2022 年 3 月,来自全国 50 家博物馆、高校的 60位馆长、学者联合发布 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2,呼吁博物馆与时俱进,积极与元宇宙相融合,“让自己和藏品在元宇宙里活起来”。当年7 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首个虚拟数智人“艾雯雯”,同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 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3明确指出:鼓励发展虚实交互新文旅,围绕博物馆等地标性建筑和景点,开发元旅上海新模式。元宇宙在虚拟现实、游戏代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加持下,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打造一个“数字宇宙”。对于文博资源而言,这可以成为撬动文化传播的“新钥匙”,为思考如何借助元宇宙媒介掀开博物馆的屋顶、延展博物馆的共享资源、打造科普场馆的新生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目前,以数字科技呈现博物馆馆藏已经历多年探索,元宇宙元年已至,博物馆应该畅想的是,如何用科技诠释科普,让观众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入数字孪生世界,并在其中交流、娱乐,构建新的社交关系。1.2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现状“国际博物馆协会认为,21 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数字化与可及性创新的力量、通过教育进行社区建设的力量三个视角,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4。这既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愿景,也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自 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 关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和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角色的建议书摘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探索基于元宇宙模式下,博物馆以社区交互游戏体验等形式与科普展教相结合呈现出新场景、新模式、新生态。由此得出结论,通过元宇宙这一媒介可对博物馆的各类展教资源加以整合,并将博物馆展区服务、科普教育、艺术沉浸、互动娱乐、社群活动融于一体,为博物馆实现文化数字化转型应用提供新思路。关键词博物馆元宇宙虚拟场馆互动游戏沉浸体验科普展示教育doi:10.16703/ki.31-2111/n.2023.02.005周明.探索“博物馆+元宇宙”的展教新生态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2):21-27.2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关注议题“博物馆如何获取并充分利用新技术”5,到 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充分利用博物馆等文化教育设施,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6。在世界范围内,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浪潮持续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变革,目前,“博物馆已成为数字技术的试验田,更是主要的应用场景,形成在地(物理空间)、在线(网络空间)、在场(虚实融合空间)三重维度的数字化创新环境。”7当代博物馆正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把陈列、图文和声、光、电、多媒体演示、数字表现等形式相结合,作为新技术的试验场,动捕、声控、光控、触摸、体感、LED、投影、灯光等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和提升。如获得 2020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的“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见图 1),“除了文字、实物、影像等展现形式,设计团队还加入了场景还原、三维动画、AR 感应、趣味小游戏、气味感知等互动体验,借助 86 块电子互动装置,给观众提供可看、可听、可闻、可触摸的展览”8。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数字化基调,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战略,在顶层设计中奠定成型。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博物馆不仅是存续、展演和教育,也可以给游客带来更新鲜的数字体验,反过来促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通过全息呈现、数字孪生、超高清、多传感器融合、AR、VR 等新体验技术,连结虚拟/现实、在地/在线,营造一种在场式的数字文化体验,这是博物馆数字化的范式转变,也为迈向元宇宙提供一种文化坐标9。2元宇宙入场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资源分析元宇宙时代,数字生态变革给博物馆运营注入新的活力。2021 年 4 月,法国卢浮宫宣布完成了对其 48 万件藏品资源的“全面数字化”10;同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趁着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 的热度,推出约 40 万件虚拟展品。自 2015 年开馆以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馆不断“破墙”“破圈”,加快推进数字场馆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做好网上科普与线上教育,推动科普服务形态多元化。2021 年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 SMG 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科普新媒体产品“指尖博物馆”,同步开启“云逛博物馆”。2022 年上海科技馆举办“科幻教育漫谈科普场馆的使命和作为”主题沙龙,首次尝试将元宇宙虚拟空间和视频会议实时画面相结合,实现了虚实联动。时任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场馆未来发展要与大数据、共享和高质量三个关键词紧密结合,在跨界融合中,用数字技术重构场馆的知识体系。未来,在博物馆内,要依托 AI、数字化等技术努力让 历史重现藏品重生,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和精巧的布局中获取新知,在博物馆外,则需要 掀开博物馆的屋顶,重构固有的教育体系,实现资源共享。”11一直以来,每次科技进步和突破,文化产业都会迎来一次繁荣契机。如今,随着元宇宙相关支撑技术的日趋成熟,上海自然博物馆布局“博物馆+元宇宙”已刻不容缓。2.1展教资源优势在 2023 年第一季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上,上海自然博物馆位列综合榜第 17,同时荣登全国十大热搜自然类博物馆 TOP10 榜首,这已是上海自然博物馆连续多次位列自然类博物馆 TOP10 榜首。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展示教育总面积(对公众开放区域)32 200 m2,常设展区 10 个,共计展品展项约 4 400 多项、标本约 1 万多件。展区以演化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通过 演化的乐章 生命的画卷 文明的史诗 三大板块,诠释“自然、人、和谐”的主题。其馆藏藏品包含哺乳类、鸟类、古生物、两栖爬图 1吴中博物馆 霍格沃兹墙2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行类、昆虫等 10 类,阐述自然界中纵横交错、相辅相成的关系。上海自然博物馆馆藏资源丰富,是构建数字生活空间的一大优势。如标本展示中的“白鱀豚”“布氏鲸”实物标本以及“演化之道”展厅的“三叶虫”“禄丰龙”等化石标本,又如景箱展示中的“热带雨林、澳洲草原、荒漠、针叶林、红树林等 7 种生态系统”,都是非常宝贵的展教资源。根据不同主题展区、不同生态系统以及丰富标本等展教资源设置的不同虚拟环境,无疑会为互动式沉浸体验馆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与趣味性,而有针对性地对馆内藏品进行解读,让更多的互动环节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做到让展品“活”起来。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线上线下展教资源多样。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以及蝴蝶房中的部分动植物。幼龄儿童、亲子家庭可以通过模拟的发掘场景,营造“我就是专家”的角色氛围,激发对于化石的兴趣,让幼儿在挖掘过程中产生探究的满足感。可以通过探究课程、酷玩学习单、表演秀、互动展览、主题参观路线、户外体验等展教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之乐,创造难忘自然体验,发展自然智能。可以通过“手造”特色创意主题活动,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原创的、融合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造的个性化作品。可以借助提示,与其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关卡,获得最后胜利,赢取达人奖章。可以通过自然探索移动课堂,了解关于昆虫、生态、植物、天文、地质、人文、进化、古生物、鸟类等各类主题的科普知识。在平台输出方面,自博馆线上教育资源通过官网展示了 32 000 多篇科普文章、6 730 条藏品信息、1 700余个教育活动、70 多套学习单、1 000 余条公民科学研究图文记录资料以及 120 幅科学绘画、216 段视频/音频资料,目前游客点击量逾 1 321 万次,覆盖了 80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科普文章及服务信息,目前推文点击量超 3 600 万次,粉丝数超 173 万人。通过 B 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科普视频资源近 400 个,总观看量达 497.6 万次。2.2受众优势观众是博物馆的重要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00 后”“10 后”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群体,自然博物馆作为我国大中小学、各类职业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校外阵地,吸引了越来越多课外素质教育培育机构的目光,“我国大多数博物馆 的 学 生 观 众 一 般 占 25%40%,有 的 高 达54.2%。”“青少年学生是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12近年来,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拓展教育、线上教育 3 个板块积极探索青少年特色教育活动的新模式。据统计,在“自然百宝箱”“聊聊吧”“小小博物家”等品牌活动中,青少年占比已达 90%。此外,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有专门针对 8 岁以上青少年儿童开设的品牌公益科普讲座“绿螺讲堂”,针对 9岁以上青少年儿童开设的“青少年自然诠释者”品牌课程等。由上可见,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受众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当代青少年生活在高速发展的数智化时代,伴随触摸屏和移动设备,用交互的方式学习,其认知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满足于参观博物馆“只是走近一件展品、看一看、读一读标签便离开了”,“目前,各家博物馆都在寻求不同的方式与年轻群体对话,思考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探索如何向他们传递博物馆文化的途径”13,让展览设置以及呈现方式更贴近他们的兴趣爱好。从传播方式来看,针对青少年极强的探索性心理、偏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博物馆+元宇宙所构建的 3D虚拟博物馆场景,更能获得年轻人的关注,特别是个性化的知识获取方式与游戏化体验,更能让青少年进一步感受到博物馆科普展示的魅力。3元宇宙空间下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创新性探索“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的过程,需要对现有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等进行大量改造。”14所以元宇宙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当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逐渐形成。现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探索基于元宇宙模式下,以平台资源融合、社区交互游戏等形式与科普展教相结合所能呈现出的新场景、新模式、新生态。3.1新场景映射与整合博物馆庞大的数据信息仿佛一个科普“宇宙”。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数字展教资源虽然数量繁多,2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但也犹如星辰般散在各处,无法提供用户系统性的全面了解,而元宇宙+博物馆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元宇宙+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孪生加无线创意的数字博物馆。首先,采用沉浸式交互、3D建模与云渲染等方式,对整个自博馆的建筑以及馆内生命长河、走进非洲等重点区域 200 多种(300 多件)明星生物标本进行数字复刻与深化设计,实现馆内标本时空场景接近真实生物的全感官再现,以期实现观众在元宇宙博物馆中的自由切换与跳转,形成沉浸式的新场景互动体验(见图 2)。基于数字空间和数字物品,进一步整合场馆现有资源,为后续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打造资源底座,为系统性地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数字藏品、文创推广等做好基础建设。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