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提升
正气
御病邪
周梅
欢迎赐稿御病邪御病邪御病邪提升正气提升正气提升正气日常生活若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情志不畅、过度劳累等,则身体卫外功能减弱,易感外邪而发病。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人们直面病毒的概率相应增加。中医认为,在做好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等必要的外在防护措施外,从内在提升体内正气同样重要。中医古典 黄帝内经 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正气充沛,则人体有抗病能力,疾病就会减少或不发生;若正气不足,疾病就会发生和发展。因此,扶正祛邪是中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基本原则。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明确表示:“人类感染病原体以后,是不是会发病,以及发病的严重程度,是由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以及人体的免疫力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都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好坏密切相关。机体要真正地将新冠病毒清除干净,依靠的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韦业兰介绍,免疫力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称为正气。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正气具有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作用。它包括了营、卫、气、血、精、神、津、液和腑脏、经络等功能活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机体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对邪气(致病因素)有防御作用,包含3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机体的正气充足,就可以抵御致病邪气的入侵,保持健康;二是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若正气抗邪有力,正盛邪弱,疾病向好发展;三是正气抗邪的作用还表现为促进疾病的自愈能力和过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潘宇政指出,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而致病,必然是由于正气先虚。当今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病理表现。人体正气虚衰,卫外不固,抗邪无力,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人体感受风寒之邪,容易引起感冒、肺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因此,在防治疾病方面,既要祛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人们不仅要注重治疗疾病,而且要注重预防疾病。1.调理脾胃,饮食有节。韦业兰认为,正气要充足,首先要饮食有节,营养均衡,既要避免饥饿,也不能暴饮暴食。饮食要以进食五谷杂粮、荤素搭配、五味适宜为原则,吃得科学合理,有助于提升正气。韦业兰建议保持健康的一日三餐,每天保证 4 大类食物摄入。4 大类食物包括谷薯类(主食类)、蔬菜水果类、蛋白质类(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以及油脂类(包含烹调用油和坚果)。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这个根本强大了,正气才能长存于内。在冬天,可以吃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来养脾胃。健脾益气的中药有山药、茯苓、苡仁、大枣等,也可多吃一点羊肉、小米、南瓜等食物来养脾胃。2.动则生阳,切莫大汗。中医学认为“动则生阳”。正气不足的人平时要坚持运动,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周周梅梅2828欢迎赐稿力,对于缓解正气不足的症状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保持经常性适度体育运动可扶助人体正气,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等,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咨询医生后进行合理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若出汗过多,则容易造成阳气损耗。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运动,以保证阴精的内敛。锻炼时如果出汗较多,应适当补充淡盐水,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这样更能有针对性地补充运动时丢失的营养,还能加速消除疲劳。3.睡眠充足,四时微调。“不论哪个季节,都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和睡眠的质量。”潘宇政建议,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第二天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可提升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子午之时,阴阳交接,盛极而衰,体内阴阳气血失衡,此时睡觉,以待气血恢复,阴阳平衡。每天子时(晚11时至凌晨1时)和午时(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关于入睡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需睡57个小时),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需睡78个小时),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需睡89个小时)。4.静心乐观,常笑宣肺。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的变化与内脏功能密切相关。大怒则伤肝,大喜则伤心,忧思则伤脾,悲伤则伤肺,惊恐则伤肾。事实上,情绪的异常变化都会伤及内脏,主要影响内脏的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亚健康乃至疾病。而“七情”调和则能促进脏腑活动旺盛,扶助正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建议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分散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学着合理有序地安排生活和工作,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情绪。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以现代医学角度看,人在笑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可吸入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的运行输送到身体的每个细胞,同时可以清理呼吸道,让呼吸保持通畅。5.热水泡脚,驱寒防病。韦业兰解释,热水泡脚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提升正气、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古人曾言:“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但水温不可太高,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可用掌心上下揉搓足底部的涌泉穴,驱除体内的寒气。尤其出现头痛、畏寒、周身疼痛等轻度不适症状时,热水泡脚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热水泡脚虽好,却非人人适宜。如患有糖尿病、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血管闭塞、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严重出血病以及足部皮肤问题(如疱疹)等人群,不宜泡脚。3岁以内小儿也不宜泡脚。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不需要用热水泡脚。特别是婴幼儿,对温度的感觉和大人不一样,大人觉得水温稍热,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烫了。但他们又不太会表达,所以很容易烫伤柔嫩的皮肤。家长只需每天用温水给孩子洗脚,洗完后适当按摩脚部,可达到舒活筋骨的目的。6.适当艾灸,通经活络。艾灸能通行十二经,起到通经活络、扶阳固脱、祛湿排毒等作用,适宜虚证和寒证,如虚弱怕冷、久病、受凉腹泻、关节冷痛、风寒感冒等。对于手脚冰凉的人,每日艾灸关元、气冲、足三里、涌泉等穴位1520分钟,可起到滋补肝肾、温中健脾的作用。气血不足、阳虚有寒的失眠者,常表现为畏寒、舌苔白、腰膝酸软、易感冒等症状,可采取艾灸助眠。建议选取肾俞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4穴,每穴艾灸 45分钟,在睡觉前艾灸,助眠效果最佳。韦业兰提醒,根据不同人的症状、体质和2929皮肤耐受力,艾灸对穴位、温度、时间的把握都有讲究。因此,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艾灸。此外,艾草药性温热,有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上火表现的人,不宜艾灸。极度疲劳、运动出汗、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用艾灸、泡脚、熏蒸等方法。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艾灸。女性和儿童宜减量、少灸,妊娠期妇女不宜大量艾灸,要避免灸治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春归大地,暖风轻拂,草木萌发,万物苏醒,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表现为春令之气升发的特点。古人云,“天人相应”。中医认为,春属木,是肝旺之时,对与大自然密不可分的人来讲,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因此,春季养生应重在养肝,以养肝为先。在此季节,养脏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在运动方面,可利用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以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特别介绍一种常见的食药皆优、养肝护肝保健植物茵陈蒿。茵陈蒿,又名茵陈、绵茵陈、婆婆莴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喜生于山坡、河岸、矿砾地,对气候适应能力较强。我国的陕西、山西、安徽,山东、江苏、河南、湖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多个省份均为茵陈蒿产地。茵陈蒿是当今世界各国新兴的野菜热中的一种,它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茵陈,昔人多莳为蔬。”在我国民间素有“二月茵陈,三月蒿,四月茵陈当柴烧”的说法。由此可见,茵陈蒿的采集时间为春季,农历二月,人们经常去采挖茵陈蒿嫩苗作野菜食用,那时幼苗高约10厘米,正是采收茵陈蒿的最佳时节。不少人将其制作成凉拌茵陈、茵陈粥、茵陈干姜饮等,其干品可常年入药,皆为家庭保健佳品。茵陈蒿营养丰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还含有嵩属香豆精、绿原酸等物质。关于茵陈蒿入药,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有一个黄痨病人(黄疸),其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他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说:“先生,请你给我治治病吧。”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便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大夫们还没有找到治疗 黄 痨 病 的 办 法,我 对 这 病 也 是 无 能 为力呀!”半年后的一天,一抹斜阳映照着傍晚的泗水河,笔直的河岸上几株绿柳秀枝低垂;清澈的河水里,几尾鱼儿悠游华佗一手拎着药囊,一手捏住摇铃,匆匆向沛城赶路。王梓薇王梓薇春令养肝话春令养肝话茵陈蒿茵陈蒿欢迎赐稿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