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诗赋中“杞菊”饮食传统探赜_戴婵.pdf
下载文档

ID:2735283

大小:1.41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宋 诗赋 杞菊 饮食 传统 戴婵
:唐宋诗赋中“杞菊”饮食传统探赜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者简介:戴 婵,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雷 勇,男,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戴 婵,雷 勇(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贵州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贵州 贵阳;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摘 要:“杞菊”为传统中药材枸杞和菊花的合称。自唐代陆龟蒙肇始,其杞菊赋首开文人明确食用杞菊之先例。宋代以后文人食用杞菊臻于极致,苏轼、张耒师徒在“超然台”食用杞菊并为之作赋,契合苏轼“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的饮食理念。“一代学者尊师”张栻亦作后(续)杞菊赋,不仅记录了雅会禊集时烹制杞菊佳肴的轶事,还吟咏杞菊质性自然。唐宋杞菊辞赋背后呈现出复杂的士人心态,杞菊意象由此衍生出崇尚自然、睥睨名利和关心民瘼等深刻的文化内蕴,杞菊饮食成为迁客骚人明誓抒怀的绝佳载体。关键词:杞菊饮食;唐宋诗赋;文学意象;文人心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有“杞菊延年”的吉祥图,菊花被誉为“花之君子”,有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枸杞被誉为“东方神草”,象征着喜庆祥瑞和欢乐吉祥。根据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 记载:“鞠华,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鞠华即菊花,有去烦热、利五脏之奇效,为历代医者良方。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把枸杞称呼为“天门精”和“西王母杖”。神农本草经言枸杞:“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耐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杞忌,一名地辅。生平泽。”枸杞有十全之妙用,补虚益精,清热明目,被中医誉为“长生树”。中国古代文士多食杞之习,行餐菊之风,而于唐宋更是风靡一时。唐代诗人陆龟蒙在杞菊赋中将菊花、枸杞合称为“杞菊”,后来又经苏轼、张耒、张栻等文人的颂扬,“杞菊”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学意象,频繁出现于诗赋之中。本文拟对唐宋诗赋中的“杞菊”饮食传统进行钩沉、考述,揭示文人雅士食用杞菊的文化心理,以期对理解唐宋时期饮食与文学之关系有所禆益。古代文人的枸杞、菊花单食传统神农本草经中将菊花奉为“上药”,东汉蔡邕月令章句言“菊,草名也”,将菊花定义为“候时之草”,即节气和季节变迁的自然征兆。周礼秋官首次记录了菊花的药用功效,曰:“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蝈氏为古官名,掌管清除蛙类动物,其采用菊花焚烧后的灰烬可将“蛙黾”悉数清除。南宋胡少沦菊谱序详尽地分析了菊花备受推崇的内因,将菊之“七美”定义为:“一寿考,二芳考,三黄中,四后凋,五入药,六可酿,七以为枕,明目而益脑,功用甚博。”菊花淡雅高洁、姿态清秀,寄寓着高洁长寿的祈愿,深受中国文人雅士的偏爱,诗词中菊花有多种别致的雅称。曹植离友中的“临渌水兮登崇基,折秋华兮采灵芝”,陶渊明九日闲居中的“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李煜长相思中的“鞠花开,鞠花残帘风月闲”,辛弃疾临江仙中的“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美食研究,():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林卿韵中的“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元末明初高启送高二文学游钱塘中的“一饥小事何足道,故园尚有霜英黄”,其“秋华”“寒华”“鞠花”“寿客”“晚香”“霜英”等雅称皆指代菊花。中国食菊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民俗含义中的食菊长寿,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开启了“香草美人”传统,将菊花第一次赋予了君子人格精神之内蕴。楚辞集注中用“言春饲以兰,秋饲以菊”作为屈原食用菊花的佐证。王逸注曰:“(屈原)言己旦饮香木之坠露,吸正阳之津液,暮食芳菊之落花,吞正阴之精蕊,动以香净,自润泽也。五臣云,取其香洁以合己之德。”魏文帝曹丕更是对食用菊花推崇备至,在给太傅钟繇的信柬中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彭祖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以长寿著称,钟繇辅佐曹丕安民生、保社稷,被誉为国家心脏。曹丕以一枝黄菊敬赠恩师,祈愿钟繇身体康健,寿命媲美彭祖。中国文人食用菊花的方法可谓纷繁复杂,最为常见的是酿造菊花酒,欧阳修等文人视其为“仙酒”。汉代西京杂记记载了菊花酒的复杂酿造工艺,云:“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 年 九 月 九 日 始 熟,就 饮 焉,故 谓 之 菊 花酒。”明代遵生八笺记载的菊花酒的酿造更为讲究,曰:“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择 净 入 醅 内 搅 匀。次 早 榨,则 味 香 清冽。”其酿造过程中还需用稻草或棉花保温发酵。菊花煮成茶饮是最为普遍的饮食法。唐代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中的“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即是用清泉煮成菊花茶款待宾客。菊花作为食材,可生嚼,可凉拌,可煮粥,可炒食,可作馅,可制作糕饼。宋代有一种广为流传的“金饭”,是“采紫茎黄色正菊英,以甘草汤和盐少许焯过,候饭少熟,投之同煮”,即用菊花与米煮成饭,因色泽金黄而称为“金饭”,长期食用有利于平肝明目、缓解燥气。另外,“菊苗煎”被誉为“有楚畹之风”,其烹饪方法为:“采菊苗,汤瀹,用甘草水调山药粉,煎之以油。”此馔入口松脆爽惬,食之清香齿颊萦绕。中国枸杞有很多民间叫法,如甜菜子、狗奶子、枸蹄子、地骨子、红耳坠、红珠仔刺、血杞子、茨等,由枸杞衍生出茨乡戏、茨乡歌谣等。本草纲目记载:“春采叶称天精草,夏采花名长寿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在不同季节食用不同部位,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和果实。枸杞果实“性平,味甘;归肝、肾、肺经,根皮(中药称地骨皮),有解热止咳之效用”。明代朱橚普济方中有“西河女子”食用枸杞容颜永驻,与天地同寿的传奇故事。文献资料中有关枸杞的记载多为诗经以及古医书典籍。尔雅释木解释:“杞,枸檵。孙注:即今枸杞。本草一名枸忌。郭注:今枸杞也。杞当做檵,檵当做杞。说文檵在杞前,云枸杞也。”“杞”最早见于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殷商帝王素有杞树崇拜,甲骨卜辞中关于枸杞的占卜记载,就是为了祈祷、预测自然灾害和农作物之丰歉。诗经中关于枸杞的记载与商周甲骨卜辞的内容能够互证。诗经 中小雅和国风记载枸杞的篇目多达七篇,如:国风将仲子中“无折我树杞”,小雅杕杜中“言采其杞”,小雅湛露中“在彼杞棘”,小雅四牡中“集于苞杞”,小雅南山有台中“南山有杞”,小雅四月中“隰有杞桋”,皆以枸杞暗喻君子之嘉行懿德,歌颂其高贵的身份、敦厚的美德和英武潇洒的气质。枸杞通过蒸、煲、泡、焖、烩、酿等烹饪方法,可以制成枸杞酒、枸杞粥、枸杞汤、枸杞茶和枸杞菜肴。唐代包佶答窦拾遗卧病见寄中的“瓶开枸杞悬泉水,鼎炼芙蓉伏火砂”,记录了用山泉水泡枸杞的食用之法。南宋洪咨夔老圃赋中的“茗蘼芜以涤烦,醪枸杞而补羸”,即食用醪糟煮沸的枸杞来滋补肝肾。陆游保持着“晨斋枸杞一杯 羹”的 养 生 习 惯,“甑 中 枸 杞 香 动人”则说明陆游除了制作枸杞羹之外还食用蒸枸杞。唐宋时期最为流行的枸杞食用方式是清炒枸杞叶,即唐代王绩游北山赋记载的“杞叶煎羹”,清晨带露水采摘,清洗、晾干、焯水,加入油、盐、葱、姜等佐料,急火烹炒,出锅前略滤入少许米醋,撒入少许蒜末,清香微苦,青绿鲜亮,食之爽口生津。南宋有一道“山家三脆”的家常 小菜,制作方法为:“嫩笋、小蕈、枸杞头入盐汤焯熟,同香熟油、胡椒、盐各少许,酱油、滴醋拌食。”明代周履靖茹草编有菜肴“拌枸杞芽儿”,即“春夏采嫩头,汤焯,盐醢拌食”,与今人凉拌时蔬之法无异。枸杞芽尖亦可以制作枸杞茶。采摘新鲜枸杞的芽尖,文火炒制,并不时揉捻使之均匀受热,待到色泽青黄干爽,清香四溢即出锅,晾晒片刻即可。枸杞芽茶初泡微涩,再泡甘醇,三泡香甜,细品若舌底鸣泉。唐宋文人的枸杞、菊花同食新型方式菊花偏于清,枸杞偏于补,二者搭配则相得益彰,提升了食用价值。唐宋时期,食用杞菊成了隐居山林高士和钟鸣鼎食之家都可践行的方式。晚唐诗人陆龟蒙杞菊赋首次引杞菊意象入文,体现出尚精神、轻物质的倾向。杞菊赋(并序)云:“天随子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杞菊。”陆龟蒙在杞菊赋中描绘了自己对杞菊饮食的痴迷,在简陋破旧的书斋前后种植杞菊:“春苗恣肥,日得而采撷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拾掇不已。”他要吃到杞菊完全过季不能吃为止。陆龟蒙钟爱枸杞头,把枸杞头与古松下生长的药食珍品茯苓相媲美,还将枸杞头作为案头清供朝夕赏玩。陆龟蒙常以枸杞叶煮白米粥作为羹汤。宋代圣济总录食治门“食治伤寒后诸病篇”收录了枸杞叶粥的制作方法:“用水三升,先煎枸杞、葱、薤、豉等,取一升半,去滓下米煮作粥,空心食之。”其功效为强肾补气,用于“治五劳七伤”。陆龟蒙生卒年月不详,但相传龟鹤遐寿,其九世孙陆德源被誉为“杞菊先生”,虽为吴中之巨富,却乐善好施、超然脱俗,继承和发扬了陆龟蒙的高风远识。北宋前期,士绅阶层所倡导的一种新型饮食文化为“粗茶淡饭”,由此衍生出“无故不食珍”“人间有味是清欢”等饮食理念,文人诗赋中鲜见着笔于甘脆肥醲,杞菊饮食则完美契合了宋代文人精神审美追求。根据唐宋辞赋中的饮食抒写,可见杞菊食用方法和烹饪工艺可谓匠心独运。宋代崔敦礼闲居赋云“撷杞菊而将瓜芋兮”,杞菊料理辅以芋头和果蔬作为食物搭档。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紫英菊”一条目,记载了菊花和枸杞搭配的家常吃法:“春天釆苗叶洗焯,用油略炒煮熟,下姜盐羹之,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杞菊苦略回甘的口感激发了文人徜徉的情思。受陆龟蒙思想之浸润,苏轼诗赋中有大量描写杞菊饮食的作品,以庄子齐物思想舒解内心与时不谐、壮志难酬的郁闷,如唐陆鲁望砚铭中的“噫先生,隐唐余,甘杞菊,老樵渔”,过云龙山人张天骥 中的“饥寒天随子,杞菊自撷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中的“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笔意爽健,格调流畅,饱含情趣,将诗人知足常乐、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苏轼在后杞菊赋中明言:“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除了杞菊嫩叶之外,亦因时因地食用花朵、根茎和果实,把杞菊当成了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身处“敝邦”又逢饥荒、蝗虫、盗寇等,苏轼只能用杞菊煮食菜羹来充饥,“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铡锜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实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超越。苏轼还将菊花和枸杞分别制成佳酿,寄寓觅知音、解忧愁、思友人、畅欢颜等多层文化意蕴。后杞菊赋中隐约露出的生活的苦难和无奈似已荡然无存,留给后人的只有那种无与伦比的旷达和超脱。“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亦作杞菊赋,可视为一篇拜谒之作。张耒因事到海州,读毕苏轼后杞菊赋不觉心地洞然澄澈,遂作杞菊赋以明其 志。赋 言“聊 逍 遥 于 枯 槁,庶 自 远 于 人患”,食用杞菊的目的为仿效圣贤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简朴生活方式。杞菊赋云:“平生故人予致其馈客以飧,撷露菊之清英,剪霜杞之芳根,芬敷满前,无有馨膻”,用带露水的杞菊根茎制成餐食招待宾客,张耒食用杞菊的方法与苏轼如出一辙。另外,苏轼和张耒师徒常食“枸杞子粥”,遵生八笺记载了其做法:“用生者研如泥,干者为末。每粥一瓯,加入半盏,并白蜜一二匙,和匀。”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感染了弟子张耒,于是在宋代文学长廊中又增加了吟诵杞菊的新诗篇,成为一个让人惊叹的文学奇观。后杞菊赋(亦作续杞菊赋)为张栻效仿陆龟蒙、苏轼、张耒的同题之作。张栻将前贤同题作品以抒情为中心转向以说理为中心,全赋“尚 年 第 期美食研究第 卷 总第 期于理”而不专于理,理学思想的融入使张栻的杞菊之思独具一格。张栻在草木繁荣的中春时节经过郡县园圃,道明了目的“非花柳之是问,眷杞菊之青青”。仆婢采掇后摒弃馥郁的佐料,“汲清泉以细烹,屏五味而不亲”,使用石铫瓦椀等朴素的器皿装盛,清晨露未晞之时采摘杞菊鲜叶,煮汤时仅加入食盐少许调味,连带汤汁一啜而尽,此法与清代名医费伯雄食鉴本草记载的方法大同小异。张栻还说杞菊茎叶可以细切之后用盐、酱浸渍食用,风味更加独特,而且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