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宋代
将乐
青白
瓷婴戏纹碗
初探
林薇
29文 物 研 究将乐县南口镇下瑶窑址出土瓷器中极具特色的器型是青白瓷婴戏纹碗。婴戏纹是以孩童嬉戏场景为素材的纹饰。从目前发现的文物资料来看,婴戏纹最早出现在湖南长沙铜官窑出土的唐釉下彩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上。1宋代陶瓷发展迅速,婴戏纹受宋人青睐,在瓷器纹饰中较为常见,多与植物、动物、场景等相结合,具有趣味性、装饰性,同时也迎合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的热切盼望,成为众多窑场的重要装饰纹样。2磁州窑、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湖田窑、龙泉窑、吉州窑、浦城大口窑、建瓯郭际窑、建阳水吉窑及华家山窑、顺昌连坑及谢屯窑、建宁澜溪窑、将乐南口下瑶窑等多有烧制。本文拟对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的发现、特色、用途及与其他窑口对比等进行初步探究。一、发现(一)考古发现将乐窑,因地得名,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将乐县。由于县域范围内生产陶瓷的原材料比较丰富,水运发达,便于陶瓷生产和运输,将乐窑成为福建地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它始于新石器时代,唐代以来陶瓷生产从未间断。将乐窑生产瓷器种类繁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初探林薇(将乐县博物馆福建三明353300)摘 要:将乐县南口镇下瑶窑址出土瓷器中极具特色的器型是青白瓷婴戏纹碗。本文就此种器型的发现、特色、用途等进行初步探究,分析其独特的造型并与其他窑口同类器进行比较和研究。关 键 词:将乐窑;下瑶窑址;婴戏纹碗;外销瓷多,质地优良,宋代更是窑址林立,目前已公布确认县域内古窑址达 15 处,分布在南口、万全、余坊、古镛等多个乡镇的丘陵地带。3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的产地南口下瑶窑址(图一)属于当地较为出名的窑址之一,位于将乐县南口镇下瑶村,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宋元时烧造。该窑址分布面积约 1.1 万平方米,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1988 年 10月,将乐县工商局建设工地的窖藏出土了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等 7 件印花器,现收藏于将乐县图一将乐县南口镇下瑶窑址发掘区全景302022 年第 4 期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3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现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对南口下瑶窑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揭露 2处分室龙窑遗址和 1 处作坊遗迹。4出土物以青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青瓷、酱黑釉瓷,器型以碗、盘、碟为主。南口下瑶窑址处于金溪中游,设有蛟湖渡等古渡口,是宋元明时期建宁、泰宁等县与将乐商品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将乐县南口镇下瑶窑址出土物中极具特色的是青白瓷婴戏纹碗标本(图二),同时出土了众多垫圈组合式窑具,专门用于芒口碗覆烧。(二)沉船出水漳州海域半洋礁一号沉船5,遗址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现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暗礁海域,发现于 2010 年,遗物主要为黑釉盏、少量印花青白瓷碗片等6。沉船年代推断为南宋中晚期,从沉船位置及海外发现情况来看,可能销往东南亚。7研究人员将福建博物院馆藏半洋礁一号沉船出水青白瓷婴戏纹碗标本(图三)、龙海区博物馆馆藏半洋礁一号沉船出水青白瓷婴戏纹碗(图四)、将乐县南口下瑶窑出土宋代青白瓷婴戏纹碗标本、将乐县博物馆馆藏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进行对比得出:从胎釉、圈足施釉不匀等特征及其制作、烧造工艺来看8,漳州海域半洋礁一号沉船出水的青白瓷婴戏纹碗推断为将乐南口下瑶窑生产的宋代婴戏纹碗,并出现了另一种婴戏纹饰,模印婴孩为泳姿,内底模印莲花。与“南海一号”出水的宋代青白瓷婴戏纹器物对比,类似“南海一号”的景德镇窑青白瓷婴戏纹刻花碗9,可推测此类器型深受东南亚等地的欢迎。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作为景德镇外销瓷的补充,以东南亚等地中产阶级为主要市场,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有着历史意义和价值。二、特色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在器型、纹饰、胎釉和装烧工艺上独具特色。(一)器型方唇,敞口,芒口,斜弧腹,矮圈足,高度3.9 8、口径 16 18、足径 4.2 5.3 厘米,重量 254 290 克之间(图五)。(二)纹饰器内壁口沿下方模印一周连珠纹,双婴戏缠枝莲,莲纹中饰有两颗对称结构变体多籽石榴,石榴下有小荷叶,内底为凹弦纹(图六)。图二将乐南口下瑶窑址出土宋代青白瓷婴戏纹碗标本(引自陈丽君:福建省宋元瓷器装饰工艺概况,福建文博2019年第 2 期,第 57页)(福建博物院藏)(龙海区博物馆藏)图四半洋礁一号沉船出水青白瓷婴戏纹碗图三半洋礁一号沉船出水青白瓷婴戏纹碗31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初探文 物 研 究用此法装烧,大大提高了产量。三、对比与宋代生产婴戏纹碗的其他窑口对比,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总体受耀州窑、定窑、景德镇窑、湖田窑、龙泉窑的器型、纹饰、装饰工艺、装烧方式的影响较大。上述窑址较早生产婴戏纹瓷器,因此工艺更成熟、纹饰更丰富,如耀州窑有多婴戏纹、母子蹴鞠纹、婴戏梅竹纹、葡萄纹、犬纹、鹿纹、骑鱼纹、海螺纹等10;在装饰手法上,耀州窑、湖田窑的婴戏纹刻划花工艺更为高超,如湖田窑的刻花采用“半刀泥”法等11;另外,湖田窑的胎釉更胜一筹,胎薄如纸,釉色清亮,玻化程度极高。12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纹饰和器型较单一。现将其与相似度较高的同时期的景德镇窑及福建省内窑址生产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婴戏纹碗进行对比:1.与景德镇窑对比:景德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东北与东南的南河、小南河及东河流域和今市区范围。堆积达 136 处,宋元以青白瓷为主,烧制日用瓷碗、盘、碟、杯、执壶、罐、瓶等,装饰工艺有刻划花、印花、剔花、镂空、贴塑、点彩等。13宋代景德镇窑的婴戏纹碗早期装饰手法以刻划花为主,中晚期多以印花为主14,纹饰有婴戏石榴纹、婴戏牡丹纹、婴戏双鱼纹、婴戏莲纹等,为南宋盛行的纹饰。其中,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最为相似的器型为以银包镶碗口沿的扣边器,均采用支圈覆烧、印花工艺。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印花婴戏莲纹碗的婴孩五官更为立(三)胎釉胎细白,有糯莹感,质薄半透明;釉影青透明,开有大小稀疏纹片,釉面光亮,玻璃感强,内满釉,外釉至圈足底,芒口露胎处呈浅红色窑红。(四)装烧宋代为了提高产量,芒口碗多为支圈组合式窑具叠烧、覆烧(图七)。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采图五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图七将乐南口下瑶窑址出土支圈图六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纹饰(将乐县博物馆藏)322022 年第 4 期脉,烧造年代为宋,以烧制青白釉为主,还有少量纯白釉和浅青釉,品种以碗类居多,碟、盒、杯、洗次之,胎骨呈白色。建阳华家山窑青白瓷印花婴戏莲纹碗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采用的印花、组合式支圈覆烧、芒口工艺相同。建阳华家山窑婴戏纹碗芒口较窄,圈足釉不及底,婴孩的五官更为小巧,衣服褶皱细节更明显;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芒口较宽,施釉至底部,婴孩面部及衣服细节较为简单16(图十)。3.与建瓯小松郭际窑对比:建瓯小松郭际窑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小松乡郭际村,烧造年代为宋,釉色有青白釉、灰白釉、黑釉等,品种以碗、碟为主,胎骨灰白坚硬、胎釉较薄、支圈组合覆烧。建瓯小松郭际窑青白瓷婴戏莲纹印花碗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均采用芒口、支圈覆烧、印花工艺。建瓯小松郭际窑青白瓷婴戏莲纹印花碗为灰白胎,纹饰为婴戏莲花、荷叶纹,婴孩赤身,侧身坐姿;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为细白胎,纹饰为婴戏莲花、变体石榴及小荷叶纹,婴孩着右祍衫,跪坐姿17(图十一)。体,单手攀折莲花;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为芒口碗、婴孩五官更为简单,双手攀折莲花,增加了荷叶的纹饰15(图八)。2.与建阳窑对比:建阳生产类似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器型的宋代窑址为水吉窑和华家山窑。建阳水吉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境东部水吉镇,烧造年代为宋,产品以黑釉器为主,少量青白釉器均为碗类。青白釉器堆积地点在社长埂,器均芒口,手法为模印或刻划,浅灰胎、器壁薄。宋代建阳水吉窑青白瓷印花婴儿攀花碗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都采用了印花、支圈覆烧、芒口工艺。宋代建阳水吉窑青白瓷印花婴儿攀花碗为浅灰胎,芒口较窄,婴孩身着肚兜,体态呈攀花状,口沿处下方无连珠纹;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为细白胎,芒口较宽,婴孩着右祍衫,体态呈执莲状,口沿处下方有连珠纹(图九)。建阳华家山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莒口镇华家山图八景德镇窑青白瓷印花婴戏莲纹碗图九建阳水吉窑青白瓷印花婴儿攀花碗标本图十建阳华家山窑青白瓷印花婴戏莲纹碗标本(引自熊寥、池广法:宋元青白瓷鉴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 15、38页。)(引自林忠干、王治平:建阳古瓷窑考察,景德镇陶瓷1983年增刊,第 69页)(引自林忠干、王治平:建阳古瓷窑考察,景德镇陶瓷1983年增刊,第 69页)图十一建瓯小松郭际窑青白瓷婴戏莲纹印花碗(引自建瓯县文化馆:福建建瓯小松宋代窑址调查简报,福建文博1983年第 1期,第 73页)33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初探文 物 研 究茅店窑青白瓷婴戏纹印花碗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采用支圈组合图覆烧、芒口、印花工艺,均有开片纹。茅店窑青白瓷婴戏纹印花碗外壁釉不及底,施釉厚薄不均,釉色偏灰,底足露胎,胎较厚,呈灰白,印花纹饰较模糊,连珠纹离碗口较远21;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为外壁施釉至底部,施釉较均匀,釉色莹润,胎较薄,呈白色,印花纹饰较清晰,连珠纹离碗口较近(图十四)。经对比,福建省内宋代有烧制类似婴戏纹碗的古窑址主要集中在离景德镇窑较近的闽北及闽西北地区(图十五),如将乐窑婴戏纹碗是模仿景德镇窑婴戏纹碗最近似的窑址之一。景德镇芒口印花器出现在北宋晚期,盛行于南宋,而将乐窑婴戏纹碗的年代推断为南宋,极有可能是窑工交流,体现了4.与浦城大口窑对比:浦城大口窑位于福建省浦城县水北乡大口村,烧造年代为宋代至元代早期,釉色为青白釉、青灰釉,胎骨呈现白色,以印花为主、刻划次之。青白釉器多采用支圈组合图覆烧法,器多芒口,品类丰富,有碗、盘、碟、洗、罐、执壶、水注、炉、瓶等。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印花婴戏纹碗和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共同采用了支圈组合式覆烧、芒口、印花工艺,均有开片纹。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印花婴戏纹碗变体石榴较小,婴孩身着肚兜,体态呈水中游荡状,单手执莲(图十二);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变体石榴较大,婴孩着右祍衫,体态呈跪坐状,双手执莲,制作更为规整18。5.与建宁澜溪窑对比:建宁澜溪窑位于福建省建宁县伊家乡澜溪村,烧造年代为宋元年间,产品以青白瓷为主、兼烧少量酱黑釉瓷,器型丰富,有碗、盘、盏、碟、器盖、研磨器、执壶等,胎质白、胎体轻薄。建宁澜溪窑青白瓷婴戏莲纹碗与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胎均细白,胎体较薄,施釉均匀。建宁澜溪窑青白瓷婴戏莲纹碗采用刻划工艺,婴戏纹饰位于碗内底,为单婴戏,婴孩单手执莲,身着肚兜,双脚交叉;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采用印花工艺,婴戏纹饰位于碗内壁,双婴戏,婴孩双手执莲,身着右祍衫,双脚跪坐19(图十三)。6.与光泽茅店窑对比:光泽茅店窑位于福建省光泽县华桥乡大禾山村茅店自然村北侧,烧造年代为宋元年间,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兼烧青釉、黑釉,胎呈白色,器型有碗、盘、盆、碟、洗、炉等。20图十三建宁澜溪窑青白瓷婴戏莲纹碗底标本图十四茅店窑青白瓷婴戏纹印花碗图十二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印花婴戏纹碗标本(光泽县博物馆藏)(引自林忠干、赵洪章:福建浦城宋元瓷窑考察,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二辑,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第 67页)342022 年第 4 期的一种风俗。可推测,此类器型的出现与宋人饮茶习惯有关。五、结语宋代将乐窑青白瓷婴戏纹碗图案一般为模印对称结构双婴戏缠枝莲,婴孩造型憨态可掬,光头,身着右衽衫。由于宋代汉族服饰上衣为右衽,所以这两个娃娃应当是汉族人家的小儿。27双婴跪坐于莲花之上,双手打开,左右手各攀折一枝莲花,对称结构的变体石榴硕大,石榴籽满满,纹饰细节因窑工和印范的不同有细微差别。婴孩与莲花组合的造型在宋代使用较为广泛,与宋人赋予莲花“莲德”和“纯洁”品质有关。模印纹饰中包含变体石榴,民间以“榴开百子”比喻多子之意28,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婴戏纹有“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的寓意29。该类器的釉面光亮,玻璃感强,釉色影青透明,呈湖水绿色,属青白瓷系。受儒家“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影响,青白瓷因釉质温润如玉受到宋人的喜爱,被称为“假白玉”30。同时婴戏纹也是仿玉器中的童子形象,符合宋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31该类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