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现代性
视域
人类
命运
共同体
话语
分析
孔娜
第 卷第 期年月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作者简介:孔娜(),女,山东滕州人,博士,讲师:现代性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分析孔娜(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开启了多元现代性的话语可能,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话语超越。这一理念突破了西方时间一元线性叙事模式,超越了西方传统价值理念,告别了“国强必霸”思维逻辑,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引领多元现代性、实现全球善治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实践,不仅凸显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有力推动了多元世界格局的生成。关键词:现代性;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开启并主导的西方现代性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景观,但内含于其中的各种矛盾也成为世界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人类必须回答的重要且紧迫的时代课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重构,给出了科学的现代性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科学现代性方案的当代实践,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担当,是谋求世界和平与持久繁荣的中国方案。一、现代性反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缘起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成为众多学者讨论的主题。这种反思不仅来自全球化时代引发的理论困境,更来自西方现代性对人类社会所带来的现实冲击。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西方现代性在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生存危机。反思现代性、寻求化解全球化生存危机,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缘起。(一)“现代性”释义现代性是现代化这一历史现象的内在规定,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总体性社会状况和实际的现代生活进程。从广义上来看,现代性包含精神性和制度性两个维度。在精神性维度上,现代性意味着个体的主体意识觉醒,表现为个体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在制度性维度上,现代性表现为社会制度的法制化日趋成熟,通过一系列完备的制度保障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有序运行。现代性话语纷繁复杂,哈贝马斯、吉登斯、罗尔斯、沃尔夫等分别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美学等层面来论述现代性。这些西方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沿着理性传统探讨现代性,当现代性出现了诸多病症的时候,他们往往从理性自身寻找原因,致力于在精神的意识形态层面寻找历史困境的根源,其结果往往是用新的理性来代替传统理性,难以真正解决现代性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在众多现代性言说中,马克思独树一帜。马克思反对用理性观念来解决实践问题。他认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马克思致力于从生产方式对现代性进行界定。他认为现代社会来源于现代生产方式,它以新型工业的出现为龙头,以地理大发现为契机,以科技革命为动力,实现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比以往任何生产方式都有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就现代性生成的事实而言,现代性的世界性展开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性结果,资本所到之处,势必“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资本的驱迫下,全球化是现代性的重要内容。(二)现代性带来了人类生存共同体化趋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由原始封闭的民族历史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限制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人类的生存状态主要表现为部落共同体、城邦共同体和封建共同体,这三种共同体都属于“自然共同体”。共同体内部自给自足、封闭孤立、相对静止,共同体之间相互隔离。马克思曾用“马铃薯”的比喻来形容法国小农社会成员之间相互隔绝、缺乏普遍交往的状态。他指出,法国小农人数众多,但是彼此间却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村庄、省是农民、家庭的简单机械相加,“就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汇集而成的那样”,这种相互隔离的状态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交往的时代到来,“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来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物质交往的同时,民族之间的文化与精神交往也得以普遍开展,“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总之,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各民族之间的物质、精神交往不断加强,人类共同体逐渐形成。人类共同体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一个驱动力,人类社会不可能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始终关注现实社会,力图从现实中寻求推动人类共同体(“世界历史”)生成和发展的驱动力。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现代性进程促进了人类共同体的形成。为何现代性有如此魔力?马克思进一步寻求现代性背后的奥秘,最终发现了资本逻辑这一原始驱动力。所谓资本逻辑,就是“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逻辑由资本的本性及内在规定决定,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这就导致它必须到处落户,以寻求利润。因此,资本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普遍交往的进步性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资本主义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使各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资本主义带来的世界普遍交往是社会的进步,它除了带来生产力的解放之外,还促进了人的解放。在世界普遍交往过程中,人类的需求不断丰富并获得满足,人的主体性得到确认,人的价值得到彰显。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形式只是为人的解放准备了前提条件,而不会使人获得真正的、彻底的解放。(三)西方现代性之抵牾西方现代性在资本逻辑的运行之下以波澜壮阔之势在全球弥散、拓展,带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也蕴含着自身难以根治的问题。从个人层面来看,在西方现代性的规定中,现代理性高扬人性旗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性却被异化为“物性”,人的解放通过利己主义实现,利己主义又受到“物”的深度控制。从全球层面来看,资本增殖的目的与民族国家维护其文明的现实之间出现了难以协调的对抗,导致作为个体的主权国家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人类的普遍交往最终演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全世界的掠夺和剥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恶化、贫富分化等问题加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治理体系问题不断凸显,导致全球治理赤字。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恶化。资本在利润的驱使下,永无止境地生产、消费、废弃,一切向“剩余价值”看齐,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丧失,疯狂且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永无止境的贪欲导致生态危机日益加重,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经济秩序失衡。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行的弱肉强食的发展逻辑之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垄断工业霸权,扰乱世界经济秩序;通过跨国公司布局全球产业链,将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高污染、高耗能的实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套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凭借其先发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并逐渐垄断金融资本,通过榨取全球剩余价值,导致全球市场萎缩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严重阻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和平赤字严重。由于全球治理秩序的混乱和治理能力的不足,政治上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冲突频发,经济上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贫富差距拉大,导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冲突不断,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四是国际合作受阻。全球治理本来应是全球各国平等采取“国际集体行动”的领域,各国家之间通过国际合作,在公正合理的规则运行之下,共同抵御全球性风险和危机。但是,由于现存治理秩序存在不合理现象,国家之间信任缺失,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开始盛行,合作难以展开,即使存在有限的合作,“也只是国家在理性的成本收益计算基础上的权宜之计,而非为了解决国际社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而作出的长远规划”。全球治理赤字迫使人们在反思西方现代性的基础上寻求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的现实路径。二、破解西方现代性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超越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及其呈现的现代性理解为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一种历史形态和历史环节,并把扬弃现代资本、批判西方现代性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解剖现代性的历史阶段性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目的正是深化和重建现代性事业,为现代社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西方现代性的抵牾呼吁世界各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本国国情、促进世界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面对这一现实,中国将“未来世界走向何方”作为推动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键问题来思考,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了西方时间一元线性叙事模式,为现代性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大工业组织的形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随之确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它生产的是商品”;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两种特征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从化解。基于此,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步性的同时也揭露了它的剥削性质和矛盾性。那么现代化之路是否一定要经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路呢?晚年马克思在思考俄国发展道路的时候已经给出了答案。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五形态”说,认为人类社会总体上会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呈现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都要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以俄国为例,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里奇的复信中指出,俄国可以借用已经存在的农村公社为基础,吸取资本主义生产的积极成果,以暴力革命的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晚年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发展,将这一理论扩展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将其从俄国扩展到所有非资本主义落后国家,认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缩短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阵痛,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然而,在西方现代性的话语叙事中,现代性被规束于时间一元线性维度中,西方的现代化之路似乎构成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其他与西方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的模式都被认为是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而且在时间一元线性维度中,其他相对落后国家的发展都被描述为“迎头赶上西方现代性的时间叙事”。现实来看,这种时间一元线性的现代性规划不仅没有实现西方国家对人的民主、自由的承诺,反而激起了尖锐的地区冲突和国家矛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破了西方时间一元线性的现代性叙述话语,认为“现代性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真正的现代性”“现代性不等同西化”,倡导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之路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为摆脱西方资本统治,探寻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能,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孔娜:现代性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分析(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西方传统价值理念,重归马克思“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现代性目标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抵牾并不意味着现代性已经全然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而是表明人们实现现代性的方式和途径出了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宣扬的个体主义、现实主义等价值理念变成了现代性潜力得以实现的最根本障碍。西方主流价值观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服务,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资产阶级高举“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统治,但随后建立的确是属于资产阶级特权的“自由、平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相互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没有人类关照的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在现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