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振兴
战略
农村
人居
环境
涉县
偏店村
塔坡村
牛海芳
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3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以涉县偏店村和塔坡村为例以涉县偏店村和塔坡村为例 牛海芳 卜金超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城乡融合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现实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山区农村涉县偏店村和塔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了解了当地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认知情况及意见建议,分析了两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居环境的治理现状、经验做法、突出问题及问题成因,对两村及涉县提出了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五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 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基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涉县偏店村和塔坡村环境治理成效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偏店村位于涉县偏店乡政府所在地,234 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 992 户,3246 人,常住人口 2200 人。村域面积共 5000 余亩,以低山为主,其中村庄面积660 余亩,耕地面积 2666.7 亩。塔坡村位于涉县西北方向20公里处,隶属于辽城乡,备战备荒时期军工六厂所在地,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辖 2 个村民小组,97户,330 口人,常住人口 130 余人,属于典型的山区小村庄。村域面积3100余亩,总体位于比较平缓的半山腰,其中村庄面积350余亩,耕地面积1400余亩。(一)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两 村积 极完 善基 础设 施建设,方便群众生活,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以2022年为例,偏店村共修建村民休闲广场3 个,占地 1860 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 10 件;打造完成 234 国道旁景观点 3 处,1500 平方米;村内修建小花园 5 个,占地 900 平方米;公路旁砌长城墙 6200 米,绿化 8800 平方米;建造停车场 6处;村内街道硬化面积 14000 余平方米;田间路硬化4000余平方米;安装污水下水道18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 25 盏;修建公厕 1个;村 民 厕 所 蹲 便 改 造 完 成99%。塔坡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打机井 1 眼,实现村内 24小时供水;修建广场 2 个,占地1200 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 25件;村内修建小花园 3 个,占地600 平方米;道旁绿化 2200 平方米;建造停车场 3 处;村内街道硬化面积7000余平方米;重新安装饮水管道2000米;安装太阳能*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39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3期路灯20盏;村民厕所蹲便改造完成98%。(二)垃圾处理明显改善开展环境治理后,两村实现了在主要道路两旁,居民区附近,村委会、广场、花园、超市、卫生所等公共场所门外都设有垃圾点或垃圾箱,并且每天街道都有专人打扫,每天都有环卫人员将垃圾点、垃圾箱垃圾运送至处理站进行处理。(三)村庄环境明显好转一是大力开展道路两侧绿化提升。偏店村,234 国道、平涉线穿村而过,道路两侧科学规划,积极建设花带、片林,加大绿化面积;塔坡村近年来利用村旁山坡适合连翘生长的优势,规模化种植连翘,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阻挡了风沙、净化了空气。二是清理、整修了沟渠,重新浇筑了渠岸,并加强了日常巡查和定期清理,使得排水更顺畅、环境更优美。三是组织农户清理了房前屋后随意摆放的杂物,并禁止乱堆乱放、营造了优美、整洁的村庄环境。四是在村内整合大块闲余空地,建造了村民休闲广场、街心花园、加强了道路两旁闲余小块空地的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五是墙体改造和文化建设,将街道旁墙体因村制宜进行改造,墙头盖帽,墙面粉白,墙角造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增强文化宣传等。六是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各村依据实际情况在村内安装太阳能路灯。二、涉县偏店村和塔坡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一)环境治理不彻底,管理维护不到位村内很多土坯房长期年久失修之后形成了残垣断壁。二是改厕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塔坡村附近养殖场较多,污染空气及水源。四是村庄街道两侧存在私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的现象。五是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较差。多数村民不关心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严重。治理成效不持久、常反弹。绿化植物枯死后补栽维护不及时,硬化路面出现小问题后不能及时维护,健身器材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修理,街道墙面乱贴广告乱涂乱画后不能及时清理,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损害越来越大。(二)监管保障不到位,公共设施不完善忽视治理工作监管,存在注重表象、偷工减料现象,居民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公厕数量少,不能满足需要。污水管网不健全,生活污水横流,休闲娱乐设施数量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治理规划和实施步骤。三、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策建议(一)创 新 宣 传,改 变 习惯,提高素质,提升参与意识1.创 新 形 式,加 大 宣 传 力度,提升参与意识。宣传是统一思想、增强认知的重要手段,只有让所有治理主体了解政策、转变观念、加强重视、投入行动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人居环境治理力量,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人居环境治理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对环保农业部门、乡政府工作人员及村两委人员,坚持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培养不怕吃苦、勇于担当、领导能力强、业务能力精的干部,从而促进基层组织治理决策能力和纽带作用。二是基层政府要与时俱进更新宣传手段。除了通过广播、标语、宣传单、公告栏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现代化电子手段加强宣传。三是因文化水平选择宣传方式。因为村内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妇孺,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应采取村民能接受、愿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四是丰富宣传内容。在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人居环境治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又要让村民了解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规划、治理项目、实施步骤以及让村民弄清如何参与人居环境治理,如何爱护治理成果。五是加强沟通,鼓励村民参与。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长久以来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内容有哪些,根据人民群众的想法和实际的可操作性灵活地制定方案措施。2.提高村民素质,改变落后生活习惯。村民落后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促进村民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一是加强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县、乡、村多层次组织农村居民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方面营造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居环境治理参与40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3期意识,另一方面切实学习关于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科学知识,提升素养。二是改变生产生活习惯。通过组织培训班、微信群宣传、先进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以及新型的、健康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三是实现村民素质的转变。改良以往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生活习惯,逐渐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让村民的参与意识逐步变成人居环境治理的自觉行动。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村规民约的规范作用。一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威信高的村民代表到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好的示范村去参观,让他们通过看、听以及与示范村的村民交谈,亲身体验治理效果和治理之后带来的舒适的环境,再通过这些外出参观的村民代表向其他村民介绍,以达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其规范作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村庄都应该建立或完善村规民约,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具体要求体现到村规民约中,既要包括应该怎么做,又要包括不应该怎么做,既要有奖励的条件、标准,又要有惩罚的尺度,让村规民约发挥规范约束作用。(二)科学谋划设计,慎重决策,统筹推进1.加强规划的合理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规划要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人居环境基础条件等,制定详细的人居环境治理项目清单,明确治理重点、治理顺序、治理标准实施方案、监管机制等。在规划过程中,既要对利用专业人员的实地调研和指导,根据村庄布局进行合理分析、合理规划,制定出具体方案,又要注重保护村落的原生态和文化传统。在治理过程中也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规划进行不定期监督和动态评估,根据突发情况,及时调整,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健全决策参与制度,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农户的利益紧密相连,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有关事项的决策,有利于保证和促进治理的实效性和普惠性。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一是要保证参与者的代表性,要结合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农户代表,保证代表意见反映民声民意。二是保证农户在决策前参与。要从问题的提出阶段引入农户参与,通过听证会、访谈、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搜集农户意见,保留具有可行性的意见。三是保障农户参与质量。要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的沟通职能,通过交互性协商与讨论,对专家专业话语要进行大众化解读,让村民代表充分理解决策过程中的各项意见和决议,实现政府、专家和其他农户间有效交流,提升农户对具体决策的理解认同。(三)健全完善人居环境治理机制1.建立多元主体共谋共享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村居民、社会力量的共同合作。第一,政府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引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制定详细的规划,防止偏差,为治理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持。第二,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发挥村民主体地位,就要明确权利和义务,村民有权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方式进行讨论,有义务对村内人居环境要管理维护,有义务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尽力保护人居环境,第三,社会力量的加入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市场等在有关的承包合同中要将程序、内容、范围和权利义务等进行明确规定,对治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监督评价。2.健全责任管理考核机制。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坚持建、管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及时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要细化职权和责任,确保建设有保障,问题有人管,完善督导机制,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并制定考核办法,定期督导检查。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通过个别谈话、村民大会、会议讲评等方式传达到具体的人,指出个人的不足,要求限期整改并指定监督人。强化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的联系,将各项考核联系起来,综合分析考核结果,并与农户的利益直接挂钩,考核结果要作为评模范、评先进、集体经济分红等的重要依据,加强考核结果的激励性。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一是发挥大学生、党员带头模范作用,鼓励大学生、党员带头,深入基层,充分运用当代大学生灵41问题探讨当代农村财经2023年第3期活创新的工作理念,用于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给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二是鼓励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制定吸引人才回流的计划,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农村的吸引力。三是组织技术、管理类等各类培训班,对现有的农村干部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基层治理水平,更好地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四)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约束与监管1.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是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一方面立法部门要在原来关于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治理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细化,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于要求、规划、建设、监管、保护一系列的东西以法律形式制定出来,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拥有法律依靠;另一方面要对加强对所有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人员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用法律法规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和责任等进行管理制约。2.加强执法部门力量,确保法律约束成效。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的制定是基础,有了法律法规还要具备相当力量的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确保法律约束成效。一方面是要加强县一级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