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_吴焜.pdf
下载文档

ID:2733735

大小:1.5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乡村 居民 数字 素养 弥合 城乡 鸿沟 重要途径 吴焜
乡村振兴-15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目标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但由于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差距悬殊,城乡数字鸿沟突出,乡村居民中存有相当大比例的典型数字贫困人口,成为制约国家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我国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这一概念,并提出“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乡村居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的明确目标。因而,聚焦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研究,成为当前极具重要现实意义的选题。1 数字素养是数字化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1.1 数字素养的概念素养通常指人的素质与修养。什么是数字素养?文献研究表明,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概念最初由以色列学者Yoram Eshet-Alkalai于1994年提出,随后Gilster1进一步将数字素养界定为“一种理解和使用来自各种数字资源的信息的能力”。与数字素养类似或相近的还有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媒介素养、数字能力、互联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概念。欧美国家多用数字素养取代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欧盟(EU)2011年实施的数字素养项目中,对数字素养进行如下界定:指人们在工作、娱乐、交流过程中批判性地利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则用数字能力(Digital competence)囊括上述各种素养,提出数字能力“指能够通过数字设备和网络技术,安全、适当地访问、管理、理解、集成、交流、评估和创建信息,以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它包括各种素养,即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1.2 数字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素养既是社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的一项的基本权利,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是公民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Annan 2指出数字素养已经成为进入数字文明后每个人的必备素养。随着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向及发展,数字素养日益受到重视,各国不断加大技术、设施和服务上的投入与支持,积极维护公民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基本权利。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使各国公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自2014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在地平线报告中持续强调数字素养对于职场员工的重要性,认为能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工作之中是未来劳动者的基本技能;2017年国际图联发布的“数字素养宣言”指出:数字素养能够让人们享有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改善生活的权利,对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及社会整体进步意义重大。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数字素养不但是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更是21世纪人们的基础技能 3。欧盟强调数字素养是公民“核心素养”,先后制定了适用于全体欧洲公民的数字素养框架 4。有国际组织指出“要提升数字素养战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进步”,将“公众数字素养教育不足,影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列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之一 5。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吴焜1,王静熙2,李旺3(1.汉口学院,湖北武汉430212;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3.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素养已成为各国公民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权利。数字中国、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要求下,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成为我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数字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实践中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要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为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硬件保障;要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加强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建设,有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关键词 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数字乡村;乡村居民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2-07-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模式研究”(18YJA760061)、“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 BXLBX0960)。作者简介 吴 焜(1968),男,北京人,教授,研究方向:生活方式设计与乡村振兴;王静熙(2001),女,彝族,云南普洱人,本科在读;李 旺(1994),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文化与文化产业。乡村振兴-153-2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构成2.1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内涵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国家建设驱动下,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新特征。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问题,正是在国家数字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下应运而生,其内涵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数字化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不同行业从业者的数字素养提出相应要求。我国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是以数字化为引领,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村现代化转型,形成乡村振兴新动能。建设数字乡村,要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培育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从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并实施的数字扫盲框架和战略计划来看,这类数字素养的“模型”或“框架”都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而制订,常常体现为一组相互交织的能力结构,体现了对不同群体数字素养目标设置的差异性。随着我国数字乡村以及网络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纵深发展和推进,对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既是数字化时代公民基本素养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字时代对我国传统乡土社会和传统乡村居民现代化转型的新要求、新素养。2.2 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构成借鉴国内外数字素养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乡村居民群体特征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可将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理解为:乡村居民通过运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应用与农业生产、乡村居民生活、农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数字信息,并运用数字信息进行交流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具体看,我国农民的数字素养包括以下三类能力,呈递进式关系(图1):一是获取基于数字技术表达的多模态信息的能力,如通过包括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内的信与通信技术(ICT)等数字基础设施获取信息;二是经“实时思维”处理和评估后,理解数字化信息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包括读取和认知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各种模态提供的信息;三是将获取并理解的数字化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态度与价值体系,并应用到实践层面,利用数字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指导农村生态建设实践,不断增加收入,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丰富文化生活,塑造更美丽的乡村。3 我国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现状3.1 对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重视不够数字中国战略驱动下,我国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能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以及数字惠民等建设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IPv6活跃用户数达6.08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我国现有建制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贫困地区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城乡上网差距、互联网普及率地区差异持续缩小。近年来,数字技术不断为农村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但建设多集中于新型基础设施、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等数字化服务供给层面。作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我国规模庞大的乡村居民群体的数字素养是明显“短板”。即便国家战略中明确要求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但该问题尚未引起各界足够重视,不少农村地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工作几乎缺失。3.2 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中存在的问题乡村居民使用数字技术获取、理解、甄别、利用、交流信息的能力相对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截至2021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3.82亿,较2020年12月减少3 420万人,从区域结构来看,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54.9%,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19.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龄因素、消费水平和设备不足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由于不懂网络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高达51.5%,较低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成为制约乡村居民接触数字技术的物质限制条件,较低的受教育水平成为乡村居民学习与运用数字技术的内部制约因素,闫慧等6、方志等7等对农村数字化贫困现象进行的归因分析也验证了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农村经济水平、乡村居民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学者调查发现,年龄较大的村民对自己数字设备的学习能力持更加否定态度,多数农村家长抵触数字设备进入家庭。针对雄安新吴焜,等: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图 1农民数字素养乡村振兴-154-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 年第 33 卷第 23 期(总第 547 期)区农村居民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较低,但网络普及率较高,更高科技数字设备使用率不高;当地农村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网络成瘾现象;大多数人即便上网,也主要是使用网络基本功能,如即时通信软件、短视频APP等,对涉及到一定数字技术使用与操作技能的项目,很少利用网络政务、公共服务功能办理医疗、各类证明、查询学习农业技术等服务;老年人较中青年群体的数字素养相对低 8。4 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鸿沟4.1 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战略目标,对培养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顶层设计,但实践中相关工作却极为滞后。政府和各级组织在实践中要重视乡村居民数字素养问题,应当以国家相关战略目标为引领,制定相应数字素养框架和行动计划。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建设框架下,针对我国乡村居民群体特征,科学制定“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构建“乡村居民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指标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为客观评价我国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现状,细化和量化“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战略目标提供准确依据。应以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相衔接为原则,遵循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适用性等理念,制定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的行动计划,并对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同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如专门制定保护乡村居民数字权益与利益的法律法规和细则,并通过举办宣讲活动等形式积极进行普法宣传,引导乡村居民正确掌握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能,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实践中,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制度保障。4.2 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为培养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硬件保障城乡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差异是我国数字鸿沟的主要表现之一。实践中应加快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数字新基建的完善,促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和使用,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为培养和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提供物质基础。如可通过国家着力推动的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探索新基建与相关设施的资源整合及共享机制,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探索政府与高校、研究机构或科技企业之间共建数字信息服务与数据共享模式,通过道路创新、模式创新促进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生产生活状态的乡村地区之间的数字技术接入与使用情况也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的数字技术接入水平普遍高于西部偏远地区;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较大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平原地区的近郊型村落与山区传统型村落相比,前者的数字技术接入水平普遍较高。实践中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发展落后地区乡村的数字建设,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数字技术的接入与使用,提高乡村现有的数字设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