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_霍学喜.pdf
下载文档

ID:2733726

大小:1.37M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西部地区 乡村 振兴 实施 理论 逻辑 发展 路径 霍学喜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霍学喜 刘天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摘 要:不同地区具备的乡村振兴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不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逻辑与路径。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乡村各方面的条件总体落后、基础薄弱,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政府与市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长期与短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通过构建有效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激活乡村振兴各要素,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西部地区高质量落地实施。关键词: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发展路径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字方针”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且相互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继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中共中央着眼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叶兴庆,)。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基数大、在贫时间长、贫困程度深、脱贫边际成本高,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主要发力点(汪三贵,)。年,西部地区如期实现了全面脱贫目标,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农业农村发展迈入新时代,但西部地区仍然生活着大量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此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依托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和补贴政策,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较大改善,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既存在较大差距又面临不可持续风险,因而是西部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主阵地。但西部地区面临的现实状况和制约因素,决定了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与路径要区别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必须因地制宜,采取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和更加系统的策略,才能探索西部乡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与新路径,确保西部地区如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二、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西部地区既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后备区和畜产品的重要产区,也是贫困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多民族居住区和传统农耕文明发源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等系列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逐步提速,农业经济发展 霍学喜等: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市场培育与开放”(编号:),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苹果等陕西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实现农民全产链增收研究”(编号:)。刘天军为本文通讯作者DOI:10.13246/ki.iae.2023.01.003及农村社会转型加快,区域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然而,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版图”和“四化同步”战略进程中依然处于落后位置,面临整体发展水平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等问题,构成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一)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低当前,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一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从各省份 总量来看,年,贵州、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的 均不足 万亿,不及广东、江苏等地区同期 的(两地区 均超过 万亿元),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国家经济走势仍起决定性作用。从居民收入来看,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且来源单一。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元,而人均财产性收入为.元,仅占东部地区的.,且主要为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从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年东、中、西地区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约为 元、元、元,西部地区距离全国人均消费支出 元仍存在较大差距。人均消费支出最低的 个省份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占据 个。另一方面,与东中部相比,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滞后。国内不同学者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出发,构建了乡村振兴水平指标体系(陈秧分等,;张挺等,;程明等,;闫周府等,;毛锦凰,;徐雪等,;张旺等,;芦风英等,;王青等,),对中国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从发展现状来看,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型分布状态(芦风英等,)。从综合指数来看,乡村振兴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徐雪等,)。从其动态演进来看,全国及东中部振兴区域差距逐渐变小,但西部地区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王青等,)。从乡村振兴水平发展速度来看,整体呈现出递增态势,东部异常突出,中部、东北部和西部仍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尤其是西部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最大(张旺等,)。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低且不充分,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二)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滞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部署,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显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指数稳步上升,然而除了四川、重庆,其他西部省份的市场化指数一直位于全国平均水平线之下。年,市场化总指数全国平均水平线为.,西藏和青海的市场化指数分别仅为.、.,而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均超过。西部地区的省份在政府和市场关系得分、非国有经济发展得分、产品市场发育得分、要素市场发育得分、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得分等各项指标中均排名靠后,例如在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得分靠后的 个省份中,有 个位于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只有加快西部地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才能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加快产业链和供应链高效对接与整合,助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三)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业转型升级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关键性地位。然而,我国西部地区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难度大的问题。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体现,比值越高则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具有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等特点,吸收就业能力更强,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的重要方向。以 年为例,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占 比重仅为.,而西部地区高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展仍然对农业产业农业经济问题(月刊)年第 期 数据综合取自各省统计局及政府官方发布的 年度相关数据。其中,收入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年);消费数据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个省份 年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是一个用指数形式衡量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化相对进程的指数体系。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数据库,:.市场化指数是市场化相对进程的指数体系,而不是市场化的绝对程度,可供我们对各省份和各年份的市场化进程做对比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进一步地,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分别为.和.,而该数值在东部地区分别为.和.。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经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进程相对较慢,仍然保留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较强的单一产业结构,严重限制了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导致农业收益提升面临诸多困难,进而给产业兴旺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不利于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动能,难以发挥创新驱动、服务引领、制造升级的产业发展规律对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四)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力不足西部地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创新引领必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动力。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根据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年)显示,年西部地区平均城市创新指数为.,远低于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值(.),且东、西部绝对差距依然较大。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研发经费达到.亿元,而西部地区研发经费不及东部地区的,仅为.亿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相比国家新时期的战略需求而言,其创新实力和效能都还有待加强。创新驱动力不足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落地实施产生较大影响。西部地区应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型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为发展赋能,开展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面向国家新发展阶段要求,推动中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建设,对于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五)西部地区高素质人才短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需要优质且多元的人才队伍,例如农业产业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黄祖辉等,)。人才为资金配置、技术传播、产业运转等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提供支撑,是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人才匮乏,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无法满足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人才吸引力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且缺少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年,西部地区研究生招生人数平均为.万人,不足东部地区招生人数的一半(.万人)。西部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进一步造成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导致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设计无法高效完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困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民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根据 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高素质农民发展呈现区域性差异,西部地区的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远低于中、东部地区。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专门指导与相关技术培训,接受新事物、学习和应用新技能的能力比较欠缺,对参与乡村建设热情不足,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缓慢,进一步制约了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计划的落地。因此,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三、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面临整体发展水平低、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创新发展驱动力不足、高素质人才队伍缺乏等现实困境,与东部相比,其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本是受制于资源禀赋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等外部发展约束和主动意识缺失、要素流动受阻、体制机制壁垒等方面造成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正确处理好五方面关系,制定科学系统的发展路径,消除外部发展约束和提 霍学喜等: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年中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差距在哪儿数据来源: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来源:数据库升内部发展动力,构建起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施的理论逻辑。(一)以城乡融合优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我国西部地区总面积约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在外部发展条件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是乡村振兴建设的短板。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接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桥梁”(许庆等,),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田祥宇等,),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最低,始终位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许庆等,),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须解决(赵伟等,)。从公共服务水平看,在教育方面,西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占全国的.,教育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在医疗服务方面,西部地区医院占全国医院的.,执业医师仅占全国执业医师人数。在文化方面,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完善,缺少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普及。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强化以上短板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需要乡村地区的充分发展作为支持,特别是需要源自乡村的要素支持,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却需要发挥城镇化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邱泽奇,)。因此,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内置于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的框架中加以推进,通过“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城乡互促”的策略优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加快缩小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姜长云,),统筹谋划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