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合作
模式
下机
一体化
塔里木
职业技术学院
刘虎
职业技术148就业与保障2023.4校企合作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刘虎 李超 丁多斌 高倩摘要: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南疆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办高职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以达到双向互动、互惠互利的目的,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发现目前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校、行、企”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设置;设备共享;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制造强国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作为南疆人才集散中心,是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专业技能人才需求主要以工科专业为主。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工科的重要专业,积极有效地促进校企合作,本文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力求人才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一、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通过对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塔职院”)进行实地调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兵团第一师社会调研、行业走访及专家研讨,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校企共享、产学互融”模式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师、市及阿克苏等地区的企业紧密合作,聘请企业劳模担任兼职教师,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点输送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实现了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人力共享的互融模式。(一)实现设备共享塔职院作为新办院校,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25 间,并且已初步形成三个校内的实训基地,包括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电子电工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和机械制造实训基地。学校实训室为合作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试验和试制产品的性能检测评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完成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这对快速用工、节约成本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院校通过使用企业设备来减少教学支出,供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和学生生产性实训时使用,有利于降低学校在设备方面的投入,也可以在生产淡季、生产间隙及设备整备检修时带领学生观摩维修实况,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促成多看善问、勤学多识的教学氛围。(二)实现技术共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涉及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较多,院校可以通过职业鉴定培训中心为合作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提升企业中技能人才比例,充实企业专业人才建设,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切实感受到实际收益。此外,企业也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将在第一批次获得技能鉴定证书的人才补充到企业中。针对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院校名师可以利用校内技术设备协助企业完成设备维修、技术调整、工艺流程改进,同时通过文件输出,向低年级学生展示校企间合作制作机械操作规范 SOP、机械工艺改进标准 OPL、岗位作业标准及操作流程,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三)实现人力共享通过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选定“双师型”师资力量与企业导师、高技能人才、企业工匠结对,使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与校企融合实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专题讲座、技能培训、跟岗实践、观摩学习等方式做好课题调研和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实践,不仅可以了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相关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技能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而且能把握企业生产、用人标准、岗位职责的需求,从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并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用工实际、适应企业生149就业与保障 2023.4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实习期间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2,以此保证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经验丰富、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技术人员加入课题开发、教育教学工作,在展现校企合作平台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团队实践能力,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塔职院的实地调研,加上与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交流,基本了解了塔职院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相关影响因素。(一)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塔职院于 2020 年 4 月 10 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校,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属兵团新办院校。目前,在校生有 2000 余人,现仅有两届学生,大三年级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合作过程中,院校急于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希望通过校企合作来帮助学生就业,但院校对企业的甄别不准确,没有对企业品质、行业评价及发展方向进行充分了解,所以过度依赖企业,造成教育意识还停留在为学生毕业就业、增加就业率、吸引优等生源等方面3。当前,塔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2.5+0.5”学年制,将顶岗实习任务时间安排在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确保毕业生安全完成实习任务,高校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适当调整实习时间,保证正常的实习任务。有时甚至会因为院校实习任务影响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合作企业可能会单方面地取消或改变预先计划的实习活动,导致实习任务无法完成,造成其他企业无法第一时间接纳院校毕业生的问题,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双向互动、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最终转变为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第一要任。(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当前,塔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校企合作单位为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及南疆其他地区行业龙头企业,企业经营多以第二产业生产为主,实习用工需求多为生产一线操作工人,对维修、保养等专业技能要求不高。学生作为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知晓理论知识但对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实践能力较差,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对自身定位不清。因此,企业不愿意让学生承担高水平、高标准的技术性工作,这对学生操作技能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学生对专业知识运用及毕业就业单位选择更加迷茫,容易出现消极怠工、岗位满意度不高、专业实践性差等问题,对学生职业教育及职业道德建设产生不利的因素。站在企业的立场,对学校中的实际教学过程认知不准确,导致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针对专业课程做好岗位匹配,难以充分发挥毕业生优势。同时,合作企业作为当地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与多所高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多向选择高职院校。当合作院校因人才培养方案改变或者毕业生无法满足其用工需求时,企业会选择与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当院校能提供优质毕业生时,企业却没有用工需求。长此以往,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始终停留在“浅层次”“一次性”“短期性”合作模式上,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媒介,既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学生正常学习任务,还要将企业各类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岗位需求传达给实习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地开展工作,若教师团队服务意识淡薄,就无法有效提升校企合作深度。(三)校企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现在校企合作多属于一些自发性行为,在合作初期,都是相关负责人靠感情或人际关系维系的临时性合作,仅局限于签订合作协议,在课程开发、教学创新等方面表现为实践性不足、操作性不强。当更换教师或企业沟通人员时,就会导致校企合作无法顺利进行。当前,许多院校未组建专门机构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管理,交流平台不完善,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烈,院校负责人积极性欠缺,往往都是要进行实习分配及岗位确定时,相关人员才可能相互联系,商讨有关事项,推进下一步工作。校企合作之前没有专门部门定期组织校企间进行交流,没有资金上的支持,对一些不在本地的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工作产生了较大局限。(四)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塔职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有所偏差。以阿克苏地区企业为例,以第二产业生产为主,应用工厂制生产模式对技术维修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对基础操作人员要求较低。塔职院作为新办高职院校,生源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塔职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多在阿克苏地区或阿拉尔市当地就业,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工控设备程序设计、产品组装、调试、质检与售后服务、机电产品安装、维护、设计及售后技术支持及数控机床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工作岗位。因此,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岗位所需的机械维修及电气调试技能。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未能结合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偏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无法精准衔接,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差甚远,进而导致院校学生达不到企业用工要求。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策(一)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明确各方职责是促进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职业技术150就业与保障2023.4在培养过程中应主动了解企业用工框架、岗位职责,积极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技改需求、用工需求、产品开发需求,多角度、多层次开展校企协作,拓宽校企合作的思路。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名师也可以主动参加企业建设,以初学者的态度到企业跟岗实践,全身心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加深校企合作深度。企业作为被服务对象,应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念,重点关注有岗位需求的专业,发挥其在实践方面的优势,协助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应发挥树立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顶层建设,强化学生专业认识。例如:企业兼职教师开设职业生涯讲座,参加专业实践教学,分享工作经验,帮助学生进行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精准匹配,强化学习理念。此外,企业还可根据生产状况推荐技术骨干承担合作专业的部分教学任务,积极为合作院校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创造条件,使合作培养的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节奏,为后续顶岗实习及毕业就业奠定基础4。校企合作模式的参与主体除高职院校与企业外,还有政府这一重要角色,政府作为督导部门,应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针对校企合作内容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方权利及义务,全面协调资源,维护各方共同利益,满足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贴近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校企合作做好监督及指导工作。(二)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应以“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岗位需求”为主线,构建“三全育人”教学体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结合实训室建设,大力推进虚拟仿真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现代化职业教学模式,将行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岗位融入实际教学中,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引方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突出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实施“任务驱动、内容重构”教学内容,将岗位真实需求融入专业知识中。增加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及“过程性”评价环节,完善“以生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适应多样化的生源特点,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专业需求及擅长领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教学资源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精品课程资源库,推动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教学体系,打造标杆院校,树立院校品牌,提升院校自身竞争力。引入优质企业,双向选择实习单位,打破现有被动局面。(三)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应依据企业真实岗位需求及行业发展来设置专业课程。新办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立足当地、辐射全区,在合作过程中不要一头热地去找企业,应切实做好专业建设,将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将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