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公里新突破三十四年志...访重庆轨道集团总工程师林莉_余超婧.pdf
下载文档

ID:2733585

大小:1.28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五百 公里 突破 三十四 重庆 轨道 集团 总工程师 余超婧
19城市轨道交通,2023 年第 3 期文:余超婧丨本刊编辑部五百公里新突破,三十四年志弥坚专访重庆轨道集团总工程师林莉林莉是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自集团成立时便伴随集团成长,她是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位重要贡献者,而今 34年心血倾注的家乡城轨建设已硕果累累。一念执着投身城轨建设林莉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跨江索道和大扶梯是重庆儿女独有的记忆,为了应对山城独特的地貌,重庆人民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做出了许多创新,此时,建设家乡的接力棒悄无声息地传递到了林莉手上。林莉的父亲是位老交通人,父亲的职业生涯潜移默化影响了她 的 职 业 选 择。1989 年,当 年只有 21 岁的林莉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便进入重庆市公用事业设计研究所从事土建结构设计工作,从此专注于家乡的城轨建设。林莉的专注还体现在对事业和岗位的坚守。在重庆轨道集团成立之初林莉便在其中任职,她伴随集团一起成长,相互成就。作为重庆轨道建设全程的参与者,林莉对其中的细节如数家珍。“其实,重庆最早规划和建设的并不是单轨 2 号线,而是地铁 1 号线,后因审批及资金等原因搁浅。2000 年,2 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动工建设,并于2004 年开通观光运行,成为重庆首条开通运营的线路。”林莉回忆,在 2 号线正式动工前,创业团队历经了 10 年艰苦而漫长的筹备工作。也有很多专家认为重庆地形特殊,建轨道交通非常困难,但重庆轨道建设者们从不言弃。林莉还记得那时候,团队边做设计还得“兼职”晒图纸,每天都是一身晒图纸的药水和汗水味儿。2023 年,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 500 公里,在实现从 0 到500 的突破过程中全程都有林莉的身影。她参与完成了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重庆单轨 2 号线的前期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工作;组织设计了世界最长、运量最大、交路最多、编组最长、行车间隔最小的单轨交通线路重庆单轨 3 号线;主持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环线、1 号线等 9 条线路的规划及勘察设计工作,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完成重庆轨道交通前四期建设规划工作。34 年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家乡的城轨建设,执着和专注让她成为了集团名副其实的总工程师。林莉是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同时兼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单轨分会副会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工程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5 岁的她在城轨交通行业奋斗 34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杰出最美女院长”“重庆市第四届劳动模范”“第三批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编者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作岗位上,有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她们柔中带刚,用坚韧与执着扛起责任与担当。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城市轨道交通邀请城轨行业两名优秀的女性工作者请她们讲述自己的精彩故事。Exclusive致敬她力量|独家策划DOI:10.14052/ki.china.metros.2023.03.01220城市轨道交通,2023 年第 3 期一份坚守扎根技术沃土站在全国视角来看重庆对城轨行业的贡献不仅在里程,更在于技术创新,单轨技术国产化和三线互联互通便是其中的两例,这两个项目也有林莉的身影。“2 号线建设时,引进的是国外的技术,但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要将单轨技术国产化。”林莉介绍,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轨道集团已经掌握跨座式单轨车辆、轨道梁、道岔三大关键技术。比如,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的轨道梁系统,项目团队就通过多年努力,经过数以百万次的试验,最终实现 PC 轨道梁系统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该项技术可使轨道梁振动、噪音更小,乘客舒适度显著提高,其整体技术已输出国外,先后承接了韩国、印尼等单轨项目。2012 年,重庆轨道交通第一轮建设规划基本完成。为了解决运营中运能不均衡、换乘压力大、资源共享效率低等问题,在第二轮建设规划启动时,林莉就带领设计团队开始开展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线网规划设计,为实现互联互通的 CBTC示范项目奠定了基础。最终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重庆轨道交通实现了从“人换乘”到“车换线”。与此同时,林莉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硕硕成果展现巾帼力量悉数往昔,重庆轨道交通获奖无数,10 号线一期工程摘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中国工程建设鲁班奖,二者皆是建筑行业内两项最高奖项;自主创新 15 项成果,其中具有国内、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的创新技术 6 项。林莉表示有如此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上级部门和众多技术专家的支持。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重庆市决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他就是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顾问组主要成员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作为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致力于推动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还有轨道集团原董事长沈晓阳,即使退休了也继续作为资深专家,指导着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近两年,林莉带领团队致力于运营线路的技术服务升级和新线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技术团队不断总结运营线路的运维经验,正探索在人脸识别、智能运维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另外,随着“绿色”和“智慧”成为城轨未来发展的共识,林莉也带领团队在新建线路绿智融合方面做进一步的升级。正在建设的地铁 24 号线,就会打造成为生态智慧融合的全自动运行的轨道交通线路。林莉是一个在专业技术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人,凡事都希望能做到更好。作为一名女总工程师,很多人好奇林莉是如何做到的,她说:“我们集团的企业精神是螺丝钉精神。螺丝钉一旦咬定了目标、站稳了脚跟,就会坚持不懈。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工作狂,但我认为自己对待工作是绝对的认真和专注,我也是这样要求团队的每一个人。”从单轨走向地铁,从城轨交通的互联互通走向四网融合的互联互通,志高行远的重庆轨道交通凝聚了大批人才,这其中有很多像林莉一样女性工作者,她们敢想敢为不让须眉,她们勇挑重担,散发着夺目的光彩!致敬巾帼,致敬她力量!Exclusive独家策划|致敬她力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