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蜜蜂(7)——中华蜜蜂的保护与利用_王凤贺.pdf
下载文档

ID:2733407

大小:262.40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蜜蜂 中华 保护 利用 王凤贺
蜜蜂杂志(月刊)JOURNAL OF BEE(Monthly)NO.22023Feb.收稿日期:2022-03-25养蜂人生我与蜜蜂(7)中华蜜蜂的保护与利用王凤贺(北京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 5 号院 1 1 楼 4 门 5 0 3,北京1 0 0 0 9 7)(续上期)因空气污染、乱砍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华蜜蜂数量减少了 7 5%,分布区缩小7 5%以上,现存中蜂种群多数呈零星分散状态,而密度较大的连续分布区不足 1 0%,中蜂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我国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势在必行,保护中华蜜蜂时不我待。1 中华蜜蜂保护之我见1.1 中华蜜蜂繁育技术2 0 0 5 年我到北京密云县石城镇及周边地区调研,发现黄峪口村居然有用蜂桶饲养的中华蜜蜂近 1 6 群(其实延庆山区均有少量中蜂存在),鉴于当时中蜂消失危机,我感到很惊喜。黄峪口村位于密云水库上游,村域面积 12 0 0h m2,其中山地、林地面积 8 6 7 h m2,是典型的山区型村庄,也是发展养蜂业的绝佳之地,为此,我决定为中华蜜蜂的保护与繁衍做些事情。2 0 0 6 年,我申请并主持 中华蜜蜂资源开发与利用 项目。赴甘肃考察学习中蜂饲养技术,回来后,就以密云县黄峪口村为示范点,成立北京黄峪口村养蜂专业合作社,鼓励更多的农民饲养中蜂。蜂农由原来的 1 户发展到 6 户,蜂群由原来的 2 0 群发展到 2 个乡镇多个村庄饲养上万群中蜂(成立 2 个企业)。项目全面实施后,在当地建立了中蜂繁育示范蜂场 1 个;研制组合式中蜂桶并获得专利2 项,取代了用竹篓和木桶等传统饲养方式;编写了 中华蜜蜂过箱活框饲养技术规范 ,方便蜂农日常饲养管理操作。为发展壮大中华蜜蜂,2 0 1 0 年通过“科技套餐配送工程”购置了大量蜂具,使蜂群数量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时,聘请专家来我社进行养蜂培训,改进了中蜂繁育技术,使广大蜂农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每户均增产 1 0 0 k g 蜂蜜,直接增加经济收入 3 万元。在此期间,我们还先后申请了 中华蜜蜂创新技术繁育研究 良种繁育与授粉应用技术研究 项目,开展了中华蜜蜂巢蜜研发和授粉蜂群培育的试验示范工作,筛选培育优良蜂种、制作标准化中蜂蜂箱、实施中华蜜蜂快繁技术、培育授粉专用蜂群、研制方便快捷中蜂授粉专用蜂箱。同时,组织蜂农进行了相关技术培训和现场交流活动 2 0 次,培训农民 3 0 0人次;在密云建立的蜂群繁殖场保有种蜂群;繁殖授粉蜂群 1 0 0 0 群;大力推广蜜蜂为果树授粉。1.2 中华蜜蜂科普馆建设中蜂基地项目结束后,协助密云县科委申请科普项目 1 项,并请技术顾问为当地中蜂发展出谋划策,为其建立蜜蜂科普展馆提供专业指导和蜜蜂、蜜源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培训,为当地沟域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支撑,最终协助建起“中华蜜蜂科普馆”。馆内以文字、图片、各类标本、道具、模型等形式向大家系统宣传科普蜜蜂知识和蜜蜂文化。2 0 1 0 年,该馆被密云县科协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的建设,一是展示本村养殖中蜂的历史及养蜂技术的改进;二是展现黄峪口村人的养蜂情缘和养蜂致富的业绩;三是科普中蜂的科学知识和养殖经验;四是保护中蜂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振兴中蜂的科研与生产增页 16JOURNAL OF BEE(Monthly)蜜蜂杂志(月刊)2023 年 第 2 期走向现代化,发展黄峪口村的旅游观光业。目前,“中华蜜蜂科普馆”已经形成旅游参观项目,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中蜂功能性蜂产品的营销宣传力度,引导消费,因地制宜地保护开发与利用中蜂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1.3 中华蜜蜂生态观光谷建设黄峪口村地处深山老林,山场广阔,林木花草繁盛,很早以前就有野生中蜂在这里生息繁衍。科普馆的建成与中蜂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村民饲养中蜂的积极性,增加了经济收益,但是并不能够满足当地发展经济的需求。密云新城规划(2 0 0 5-2 0 2 0 年)对石城镇发展职能定位为水源保护与体闲旅游基地;主要经济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发展绿色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空间结构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区域。为此,我们结合石城镇未来发展旅游规划,以养蜂富民、富民强村为基础,以快速繁殖中蜂数量为平台、以保护本地中蜂为己任、以生态旅游观光项目为创收途径,努力打造“中华蜜蜂生态观光谷”。在峡谷两侧种植一条 1 0 k m的蜜粉源植物,为中蜂提供饲料,同时,实现三季鲜花似锦,打造观花赏景风景线,让游客在白天旅途中直接观看蜂飞蝶舞现象,夜晚享受蝉鸣蛙唱;在天空星系满座,河谷小溪潺潺的境界内散步休闲,景致别具一格;制作原生态蜂桶、竹篓蜂具、观赏性组合式蜂具共 5 0 0 套,在河谷两岸每隔 3 0 m放置一套,形成一条中蜂观光风景线并进行繁蜂;建设农业应用传粉蜂种科普展示园、蜜源植物园、中草药园、中华蜜蜂文化园,为游客提供参观、展示、了解、认识传粉昆虫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展示平台,也为黄峪口村的旅游观光增添景点。1.4 申请建设中华蜜蜂保护区西方蜜蜂的引进以及大量繁殖虽然给我国养蜂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但是严重影响了中蜂的繁衍发展,使得一些靠中蜂繁衍的耐寒性植物逐渐消失,造成生态失衡。为此,我们建立了科普馆,发展了中蜂快速繁殖技术以及配套技术,但是对于中蜂的保护,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协助黄峪口申请中华蜜蜂保护区建设。在以中蜂观光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同时,保护本地中蜂资源,恢复本地区中蜂数量的基础上加大中蜂繁殖力度,使黄峪口成为真正的中华蜜蜂自然保护区。黄峪口是一个狭长的沟谷,计划建立保积为 1 0 k m的护区面,以蜜粉源丰富地区为主,在原有半野生蜂桶、竹篓饲养的基础上发展自然繁蜂,恢复原始状态,筛选优良蜂种。建立活体基因库保种区,加大繁殖,筛选蜂种;中蜂缓冲区,以小型重叠式蜂箱和重叠式蜂桶结合饲养繁蜂,可供游客或者团体认养;中蜂保护区,禁止西方蜜蜂进入,采用原始自然繁殖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市区领导的支持,密云中蜂数量由原来的数十群已发展到 1.5万群,有效的恢复了中蜂自然种群,为本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发展建设做出了贡献。2 我的退休生活2 0 1 5年 1 0月我正式退休,在退休后的1 2 年我继续与课题组的同事们一起从事京郊区县支持“蜜蜂脱低”工作。扶持山区低收入村民发展养蜂,为村民“养蜂富民,家庭养蜂致富不出院”等事宜做了大量培训与指导工作。2 0 1 8-2 0 1 9 年我主要协助北京农之翼养蜂场(北京蜂为媒生物授粉有限公司)在熊蜂工厂化繁育技术智能装备研究上做了一些工作,与专家们一起对现有熊蜂饲养方法进行了改进与提升,研究“熊蜂模块化饲养自动化饲喂”技术,实现年产熊蜂 1 0 万箱,百里购蜂不用慌的生产规模,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加快京、津、冀蜜蜂授粉产业带早日建成提供了技术支持。(下转增页 19)图 1 中华蜜蜂科普馆 图 2 观赏中蜂蜂桶 图 3 越冬蜂团增页 17JOURNAL OF BEE(Monthly)蜜蜂杂志(月刊)2023 年 第 2 期(上接增页 17)3 我与蜜蜂 30 年回顾养蜂授粉三十年,性格决定要攀岩。尝尽酸甜苦和辣,遇到问题从不怕。针对生产问题在,日夜研究不奇怪。系列蜂种已配套,用蜂授粉按需要。无冬立夏全年供,正常环境均适用。获得专利十多项,产权保护不走样。成果证书都很多,二三等奖不必说。论文发表八十篇,五次出国去交流。授粉标准定三个,编书论著有三部。技术培训上万人,光盘资料免费送。蜜蜂授粉数十年,目前没上研究员。学历英语拖后腿,面对成绩却不给。逼人要去虚造假,现实成果被人耍。职称大小不可怕,蜂业看谁贡献大。人活一生为口气,面对荣誉别较劲。提起此事留遗憾,静想一心做贡献。头上青丝变银发,北京授粉市场化。多福师傅为榜样,心目蜂圣永不忘。行业应设贡献奖,投票蜂圣去领奖。研究成果大家享,引领全国快推广。(完)头蜂)飞到蜂场,咬死了许多小蜜蜂,他硬是想办法抓住那只野蜂,用小剪刀把野蜂的口器剪掉,并把它放飞了,那种野蜂后来就再也没来了。结合养蜂他又自费到广州学习蜂疗技术,现在已经在尝试给患者治病。一些多年西医、中医治疗均无效果的老病号来找他做蜂疗,至今已有十多位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或病情有了明显改善。他说蜂疗是个好方法,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只是现在大多数人不接受。有的怀疑疗效不确切,有的害怕被蜜蜂蜇后疼痛难忍和危险,不愿蜂疗。他说自己在管理蜂群期间经常被蜜蜂蜇,可能是蜇得多了,体内的抗体增强了,蜇后的反应很轻微,平时饲养蜜蜂都不需要防护。因为经常吃蜜和被蜜蜂蜇,快 7 0 岁的他,身体很好。家里几位老人都八九十岁了,因他养蜂而受益,身体也很健康。他利用自己的养蜂技能,帮助附近村民脱贫致富。大小洛羊村的村民有 1 0 多人跟他学养蜂。其中,一位姓杨的转业军人,原在果林水库管理所做小工,知道他会养蜂就跟着学,现在独自一人到西双版纳养蜂,2 0 2 1 年打蜜超过 3 0 0 k g,收入五六万元。四川的一对老夫妻,年龄比他还大,在铁公鸡为一家企业作安保工作,饲养着 2 群蜜蜂,几年下来蜂群都发展不起来,他知道后,主动到现场指导他们养蜂。现在这对老夫妻已经搬到富民专门从事养蜂,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昆明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一名干部到东川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看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就主动来请他去扶贫点指导当地农民养蜂,虽然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他不计年高往返多次去指导,促使当地的养蜂家庭顺利脱贫。有 一 位 患者,通过中西医治疗几年病情都没有好转,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一位好心人知道他会蜂疗,便多次开车送患者上他家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痊愈,家庭也摆脱了贫困。几年来,他不记名不记利,发挥自己养蜂和蜂疗的特长,热情帮助贫困家庭或有需要的人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他对笔者说,小小的蜜蜂,生命周期很短,工蜂在高强度采蜜期间,一个月左右就死去了,做到了一生都在奉献。笔者不由想起唐代诗人罗隐的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老于养蜂几十年,仿佛也成了一只“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小蜜蜂。图1于天海在养蜂的院子查看蜂群!增页 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