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文化背景下苏州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对策研究_沈玮楠.pdf
下载文档

ID:2733318

大小:205.1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文化背景 苏州 非营利 组织 参与 养老 服务 对策 研究 沈玮楠
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吴文化背景下苏州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对策研究沈玮楠【内容摘要】鉴于苏州地区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面临诸多阻碍,应充分认识到吴文化在文化养老之中的价值作用。本文结合苏州区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吴文化元素,从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建设、构建多方合作关系、树立苏州养老品牌、获得社会认同等方面详细阐述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对策。【关键词】吴文化;非营利组织;养老服务【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级课题“吴文化乐善好施特性下的苏州养老产业发展新思路探索”(编号:SVU2019QN08)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沈玮楠,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一、引言2020 年苏州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84,973 人,占总人口的 25.32%,此外常熟市、太仓市、姑苏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 30%,呈现老年人口增幅加快、高龄老人增多、老龄化趋势加重等特点1。当下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相继退休、进入老年生活,家庭养老结构随之改变,伴随着“少子”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现象,给养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凭借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服务队伍的专业规范、养老项目的个性多元,非营利组织利用其优势与政府部门、社会企业、服务社区等建立多维服务体系,同时共同形成服务范围广、内容覆盖全、项目内容多的特色服务。非营利组织具备法人资格,是具有独立性质的机构或组织。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公共服务为使命,在税收政策上享受免税等政策优待,其组织盈余不分配给内部成员2。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更多是追求社会效益,与一般企业组织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性问题,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征。探寻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从传统文化入手,为商业化的服务模式加入人文情怀,沿着直通人心的路径前行,从吴文化内涵中提取关键要素,发挥苏州地域文化优势,以“文化养老”来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二、苏州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吴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在历史的演变中,吴文化逐步形成了“崇德向善”“开放包容”“义利兼顾”“开拓创新”“刚柔并济”等区域文化内涵与特色3。这些文化元素影响与制约着苏州人民的心理和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面对苏州地区养老需求、发展康养产业、完善康养服务体系等民生问题时,不能剥离吴文化特色来进行思考。只有结合苏州区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吴文化精神内涵,才能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养老服务对策。在吴文化背景下,宋代的苏州已经出现早期的“家族式”养老机构:义庄,尤以范式义庄为首,在宗族内提供养老服务的供给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同时明末以及在清代广泛涌现出一个个善堂善会,学习西方国家教养贫民的方法,在各州县普建养老室、恤嫠室等善堂4。正是由于这些慈善养老机构的存在,苏州养老产业发展便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使现代养老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理解。三、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现状(一)需求脱节。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老年人群对于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等特征。然而非营利组织受到资源、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制约,主要关注显性的物质服务,而忽略老年人隐性的精神需求,形成现有内容单一、部分养老服务缺失的现象。当前主要由政府出资购买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项目与内容等方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政府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养老服务的财政支持,但这些服务主要针对于特困、高龄、独居等老人,部分迫切需要但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被排除在资助之外,造成部分供给过度,部分覆盖不全面、公共物品供给不均的局面。(二)缺乏养老服务人才。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使其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来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具调查发现其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女工为主,其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在为老人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缺乏康养专业知识、医疗护理技术、相关专业培训等内容,与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差距。2019 年国内高职院校开设养老专业点 293 个,而本科学校更是寥寥无几。目前,江苏省内共有 12 家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苏州仅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1 家。由此可见,苏州尚缺乏具备医疗、旅游、文化、体育、管理等方面素质的“多面手”。此外组织内管理型人才也严重缺失,致使队伍存在人才结构缺乏稳932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3定性、内外组织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是重要助力和中坚力量,但受到当前社会中功利主义、不良现象等影响,大众的志愿服务意识相对淡薄。(三)资金来源单一。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资金来源局限性的制约。从资金来源看,非营利组织主要由自身服务带来的收入、社会大众给予的爱心资助与捐赠以及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三个方面构成。其中,政府通过购买非营利组织的服务来提供资金支持,但也因为对于政府有限资金的过度依赖,造成组织内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当下社会公益性捐赠的大环境还没有发展成熟,社会捐赠主要聚集在自然灾害、个体救助等领域,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因而规模较小且宣传不足的非营利组织很难吸引社会捐赠。而非营利组织由于服务水平、组织规模、人员结构等影响,服务收入所占资金比例较小。此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分配、供给等制度缺失,造成资金运行信息不能公开化、透明化、清晰化,甚至内部存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制约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发展。四、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对策(一)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建设。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由此带来组织内部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在解决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高各项养老服务能力的重点在于如何增强其组织内部建设。1 注重老年人情感需求。从情感出发,丰富多样化需求养老服务应切实从老年人的实践需求出发。不仅仅是关注养老服务中的设施设备等硬件需求,更要关心老年群体精神文明等软件需求,真正做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满足”。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在关注生活照料、医养结合的同时,也要注重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从吴文化中提取关键要素,发挥苏州地域文化优势,在服务中体现“共情”,帮助刚退休的老年人完成心理过渡,展开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养老”,比如学评弹,唱昆曲等。苏州地区老年人交流普遍使用地方方言,非营利组织在养老服务中适当加入吴侬软语的语言元素,使服务对象获得亲切感和融入感。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非营利组织应重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地区养老文化环境,推动专业教育及培训机构的发展,建立起一支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服务队伍。设置正规化培训体系(岗前培训、在职教育、专项训练),对现有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薪金发放制),调动组织内部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组织内整体效率,以确保非营利组织中的服务人员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优质化、多样化的服务。此外,非营利组织加强与高等职业院校养老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合作,一方面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场所以及顶岗实习的岗位,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活动。3 增强筹资能力。资金保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非营利组织一是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打消对政府资助的过度依靠。二是需要转变营销理念、寻找营销策略、组织营销活动,从而提升组织内部的筹款能力,进一步形成多通道资金供应链。同时非营利组织立足追求公共利益,推广吴地“崇德向善”的吴地思想,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挖掘社会慈善力量,广泛吸纳闲散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此外,积极寻找境外资金支持。养老问题是全球性话题,与国外众多从事助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以争取获得资金支持。4 完善制度建设。非营利组织在借鉴“范式义庄”等吴地传统慈善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和长期发展规划。范氏义庄自掌庄之下设立主奉、提管、主计、典籍、熟师,分别对应宗子、总经理、出纳、会计、司仪等职,下辖各房(支)长后又增加房(支)长佐理,各有职守,互相补充5。这体现了义庄内部设置内部管理系统,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监督,当代非营利组织完全可以借鉴其机构设置,强化组织内部监管意识,增强组织内人员的廉洁意识,同时构建财务监督机制,对资金去向及时公开,对资金运行状态进行严格监督。5 不断创新。创新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苏州非营利组织要结合吴文化元素中“开拓创新”的精神,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养老服务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培养和累积创新能力,然后内化形成组织内部的创新能力。此外,非营利组织需要打破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等阻碍发展的旧思想,发挥自身核心资源,推出一批满足老年人群需要的精品服务项目。此外,非营利组织需要对养老服务的新范式、新技术、新途径进行不断探索,比如,引入大数据基础、互联网技术等,建立“互联网+居家服务”模式,在网络服务平台上为组织内老年人群创设“电子服务卡”,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最优化。(二)构建非营利组织多方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要加强与政府和市场主体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多方合作,加强三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形成共赢的局面。1 加强与政府合作。理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政府顶层设计出发,形成以国家法律为基础、地方性法规为核心、部门规章为配套以及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四维一体”政策法规体系,为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构建依法管理的环境。2 健全外部保障系统。建立监管系统,引入政府、非营利组织、消费者对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监测,对服务结果进行监督,并做到组织内部运营数据公开化。健全服务评估系统,当发布于市场的一项养老服务结束之后,非营利性组织及时对服务人群进行满意度回访,根据满意程度进一步细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此外,在市场调节作用下,非营利组织整合社会内各福利资源,保障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提高老人福利服务的供给效率,为市场、政府、需求人群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起到沟通与调节作用,一方面可以缓解相互之间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相互之间寻求合作空间。非营利组织发挥其灵活性特征,优化组合社会福利资源,弥补政府在养老方法方面的不足,从而构建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模式,推动苏州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3 融合连接。非营利组织要加强与养老产业参与者如康养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性组织之间的联系。各参与者应优化内部资源、强化外部连接,加强融合连接,优化竞争合作关系,打通各养老服务企业之间的供应042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在核工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及思考高安娜苏崇宇张雅丁【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与核工业科技创新展开论述,从核工业产业定位出发,论述了在核工业科技创新中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结合中核集团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对于科技创新涉及的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核工业科技创新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并总结了国家战略背景下核工业科技创新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现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建设下的核工业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知识产权;核工业;科技创新【作者简介】高安娜(1982),女,北京人,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苏崇宇(1994 4),男,北京人,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张雅丁(1986 6),男,北京人,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知识产权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